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知识分类与中国近代学术系统的重建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書城自編碼: 387461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 者: 文韬
國際書號(ISBN): 9787301339312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152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NT$ 505.0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NT$ 602.0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NT$ 500.0
危局
《 危局 》

售價:NT$ 383.0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NT$ 245.0
肌肤会说话 : 听懂自己肌肤的语言,呵护肌肤
《 肌肤会说话 : 听懂自己肌肤的语言,呵护肌肤 》

售價:NT$ 449.0
财富方程式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NT$ 352.0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NT$ 454.0

編輯推薦:
这种全面的、系统性的学科制度与学术框架的研究,可以为人文学科提供坚实的基础,也可以为当前的教学调整和教育决策提供学理的支持,有利于我们对现代学术再造和未来文化发展的思考。
內容簡介:
《知识分类与中国近代学术系统的重建》探讨了近代中国如何参照西学,重新类分学术,从而建立新的系统,奠定今天的学术发展格局。这个过程既推动了中国学术融入世界,也改变了系统逻辑和传统思维。
知识分类是一个切入点,于上透视西方文明如何在“物之序”的层面冲击并改造固有学术,把现代学科看成须在后殖民意义上予以检省的文化冲击的结果;于下把学科概念、学术范畴、科目关系、系统结构、知识形态等分散的关节点,整合成由点到面、由外及内的网络联动体系,深入细部的同时总揽全局。
对知识纲目、系统结构、学术理念变化与重组的研究,展现了单一学科史难以传达的学术路径和知识全景图的改易,有助于深入把握近代学术乃至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再造,有利于重新检省国人对西学的理解与接受,推动今后的学术发展与文明对话——既包括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古代传统与近代发明的现代传统之间的沟通,也包括各学科的横向贯通与良性互动。
關於作者:
文韬
----------------------------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先秦两汉文学硕士、中西比较文学博士,2015—2016年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涉及中国思想史、古代文学、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艺术理论与观念等领域。已出版译著2部、史料长编1部。在学术核心期刊发表《从“以文存园”到“纸上造园”》《儒家器物观与中国传统艺术造型》《雅俗与正变之间的“艺术”范畴》等论文十余篇。完成国家科研和出版项目3项。
目錄
导 论 为什么是分类
一 福柯的寓言
二 交叠的“知识型”
三 分类即文明
四 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必要
五 文化和社会理论的介入
六 研究简说
章 西学门类的认知次序与接受语境
节 半坛陈酒:天文算学的接受基础
一 中西争历的故实
二 会通中西的清初天文学
三 硕果犹存的算学基底
四 传统数学的退场之思
第二节 “格致”之惑:物理与化学的接收分歧
一 定名定性与路径依赖
二 “物理”范畴的凌乱
三 成为典范的“化学”译介
四 格致异同辨背后的中西学术观
第三节 险夷之间:政法泛滥的缘由
一 政法新术与宰相旧学
二 中西合力与西风东移
三 政法新学与政书旧目
四 本无与旧有的矛盾
第四节 一池萍碎:实学的兴起及其后效
一 农学的故闻与新知
二 农事成学对四民社会的考验
三 兵学和商学的独立
四 工学对士学的冲击
第五节 舍道求器:当西教遇上“磐石”
一 早进入中国的西教
二 以科学传教与道器分离
三 合儒辟佛与舍道求器
四 清末对教义的有意规避
第六节 文化交流的主动与被动
一 不求全体的实际选择
二 学科版块的非均衡发展
三 “发现中国”的反向传教
四 西方汉学的隆兴
第二章 科举与学堂:教育改制背后的社会转型
节 制外西学:洋务学堂的教学实践
一 三条辅助路线的梳理
二 增设天文算学馆的争议
三 洋务学堂的教学方式
四 洋务教育的实绩与影响
第二节 科举改革方案里的中西配比
一 漫长的算学立科过程
二 西学融入科举的方式
三 中西分立的科考思路
四 融通中西的不同议案
第三节 国运转移与科举危机
一 庚子突变与新政新方
二 从递减到取代的转折
三 科举制度的社会功效
四 社会危机与科举危局
第四节 普及教育与现代社会理念
一 拖垮科举的过份在意
二 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
三 国民理念与教育普及
四 普及教育的国家背景
第五节 专业教育和现代社会生产与再生产
一 对传统官员知识结构的质疑
二 分门肄习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三 现代社会的专业化知识生产
四 教育生产与社会结构再生产
第六节 新学科构架与中学的边缘化
一 中日教育理念的分歧
二 中日学科设置的差异
三 经学的文化与社会功能
四 学科框架里的西体中用
第三章 整合西学知识地图的努力
节 明末清初的中式译书分类
一 中式日用的大小之辨
二 传统思路的理器之分
三 颠倒的“节取”与改写的传统
第二节 清末西书类目的二次选择
一 甲午前的译介积累与整体追求
二 译书清单的新式概括
三 西人综述里的门类介绍
四 甲午前后的分类变化
第三节 西政类目的传统借鉴及其改造
一 新政学与新士学的建构
二 史学与吏学的收与放
三 新旧杂糅的类书类目
四 科举改制与框架调整
第四节 西学全体的中式求索
一 西学类目的座次讲究
二 西艺子目的先后厘定
三 西学类书的目录学追求
四 中学引导与西学地图
第五节 图书馆里的西进运动
一 图书馆学现代标准存疑
二 普及与研学的分歧
三 西式的图书分类方案
四 中西调和努力的失败
第四章 传统的发明:中学分类再归纳
节 “有用”中学的节取与归并
一 科举科目资源的挖掘
二 “求约”中学的提议与方案
三 书院课目改革及其失败
四 “存古”之所恤
第二节 儒门分科的追寻与意义
一 义理、考据、辞章的发言语境
二 孔门四科说的偏执
三 发掘儒学分科的意义
四 民国的国学“正统”之争
第三节 “六艺”类学平议
一 章太炎的大小六艺说
二 马一浮六艺论的新意
三 “六艺”的发展流变
四 经学中心到哲学中心的转移
第四节 “四部”分类何以成为问题
一 绕不开的“四部”
二 “四部”与传统学术的关系
三 图书分类和学术分类的困扰
四 学术分科的争议与异议
第五节 被淡忘的类书分类及其知识形态
一 古今地位的悬殊
二 类书的分类研究
三 类书反映的知识形态差异
四 现代与前现代知识的差异
第五章 范畴重组:中外古今之间的“艺术”
节 “艺术”语源及其使用语境
一 驳杂多变的艺术子目
二 “藝”与“?g”的渊源
三 “蓺?g”合称及其所指
第二节 雅俗之辨与学术定位
一 《四库全书》体系里的“艺术”
二 雅俗之辨与内外之别
三 联动的学术网络系统
第三节 源流正变与艺术定性
一 《四库》艺术子类的流变
二 宽窄艺术的分水岭
三 经义系统的中间概念
第四节 中西艺术范畴的叠加
一 近代语源追溯的不足
二 “艺术”与“美术”的交杂
三 范畴的并置与叠加
第五节 艺术功能的离析与对接
一 新名词与旧功能
二 变迁论和分层说的意义
三 新眼光背后的旧旨趣
第六节 中西艺术理念的混杂
一 以美为术的新定位
二 对西方艺术传统的截取
三 新艺术的旧因缘
四 “艺术”与“美术”的分离
第六章 重塑传统:类分文学与界别学术
节 日译名词与文学新类
一 译名之惑
二 严译何以不敌日译
三 “文学”的切割与混同
四 宽窄文学及其古今异路
第二节 文章分类与散文的现代转型
一 散文研究的古今罅隙
二 “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
三 游移的标准与矛盾的主张
四 文章分类与文类排序
第三节 文章分类与文学再定位
一 从正宗到阙如的文章命运
二 古代应用文的丰富与精致
三 日用文章文学性的流失
四 文拒载道与文学的边缘化
第四节 从诗歌源流看系统改造
一 《诗经》的近代文学改造
二 诗史对接的艰难
三 诗、赋对楚辞的争夺
四 谁的文学谁的古代
第五节 类目升降与重开格局
一 文类升降及其历史改塑
二 瓠落的西式文类
三 文类发展的基本叙事结构
四 “四部”格局的改易
第六节 厘定学术及其水土流失
一 研究与创作的分离
二 考据独大及其对感性的驱逐
三 实践的歧路与异路
四 理论之惑与语言缺失
第七章 “整理国故”:国学重组与系统切换
节 中国文艺如何复兴
一 “整理国故”与“文艺复兴”
二 晚清国粹派的“古学复兴”
三 “新学”反动与“国粹”新意
四 国学新变的形式探索
第二节 “科学方法”与“系统整理”
一 民国学术的承与变
二 胡适的“科学”转换
三 国故整理方案中的“系统”
四 “整理”与“系统”的胶著
第三节 众学皆史的学术构架
一 对中学系统的不同判定
二 众学皆史的“中国文化史”构架
三 史外无学的史学悖论
四 新史学建设的分歧
第四节 专科建设与国学故去
一 科学分工与国学分家
二 胡适的“国学”与“国故”
三 “国故学”与“国学”的纠结
四 不同的国学类分方式
第五节 截断众流与继往开来:国学定位的今与古
一 “中国学术”的反驳
二 国学的古代与现代之争
三 “国故”与“国故学”的价值反转
四 国学的异见与反覆
第六节 新知识谱系的中学碎片
一 新知识系统的落成
二 胡适的现代学术追求
三 学术现代化与文化后殖民
四 西学结构里的中国目录学
第八章 他山之石:知识分类的有限性与相对性
节 生物分类里的中西文化思维
一 亚里士多德的西方自然观
二 阴阳五行体系里的动物分类
三 横向贯通的中式求同思维
四 自然观看里的文化特色
五 中国古代生物分类的早熟与连贯
第二节 西方分类学及其发展困境
一 科学分类法与世界知识体系
二 民间知识与专家学术的分离
三 分类学的神学预设
四 渐失边界的类分对象
第三节 科学的哲学拷问
一 科学方法的破产
二 科学假设从何而来
三 范式更新与科学革命
四 科学标准的相对性
第四节 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分类讨论
一 固定知识与固化成见的两面
二 对原始分类及其思维的开掘
三 驱动知识分类的权力话语
四 社会学领域的知识相对论
第五节 近代学科分类体系的建立
一 科学、学科与大学课程
二 西方近代学科体系的形成
三 中国近代的学科建设历程
四 我国当前的学科设置
第六节 知识、学术、学科的辨析与反思
一 知识分支里的学术与学科
二 前学科时代的知识分类
三 移动的学术边界
四 对学科制度的反思
余 论 平行世界与杂交文化
一 线性发展观与平行世界
二 文化杂交的类型及其陷阱
三 既有格局及其理论的松动
四 全球化的地方型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