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NT$
510.0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NT$
1948.0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NT$
2540.0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NT$
500.0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NT$
347.0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NT$
352.0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欢迎来到人间》是毕飞宇继《推拿》之后最新长篇力作,是一次透彻有力的心理洞察试验。
李敬泽评价毕飞宇为“一个刀光闪闪的家伙”,可以“把一团乱麻清晰地讲述出来,精确流畅”。这一次,毕飞宇的“刀锋”对准了肾移植科“一把刀”傅睿,对医患关系、夫妻关系、原生家庭、科室关系等多角度描摹,全方位洞察一个看似完美无瑕的顶尖医生的内心痛楚。对傅睿手术失败后的困惑、烦乱的状态以及心理痼疾进行了精准刻画。
毕飞宇的书写清晰冷静,通过“痒”、蚊子等异质感受来表达烦乱的内心世界,同时从更宏阔的视角展开对患者、进城小护士、老院长、“贤妻”等多重身份视角的打量,多角度编织医生傅睿的形象。小说最大贡献是创造了傅睿这一经典形象,剖析了他的职业、家庭、情感等多重困境。一个唐吉诃德式的知识分子形象,身陷无法自拔的人生困境,丰满又深刻。
《欢迎来到人间》对医疗细节的书写扎实有据,对不同主体心理状态与生存境遇的体察细腻深入,关注以“治病救人”为职责的医生本身难以言明的病态,是毕飞宇又一次有力的写作试验。
|
內容簡介: |
年轻有为的外科医生傅睿,无休无止地扮演着好儿子、好丈夫和好医生。
自我的面目却逐渐模糊,精神世界溃如废墟。
为什么必须保持优秀?
为什么再也演不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谁能把破碎的我一片片救起?
生命兀自汹涌,欢迎来到人间。
致每一个被迫完美的成年人。
|
關於作者: |
毕飞宇,出生于江苏兴化,现为南京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青衣》《玉米》,长篇小说《平原》《推拿》;散文集《苏北少年“堂吉诃德”》《写满字的空间》;文学讲稿《小说课》;文学对话录《小说生活——毕飞宇、张莉对话录》。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玉米》《玉秀》《玉秧》获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7年获法国文化部“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
內容試閱:
|
2003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四。烈日当空。
6月里的阳光把外科楼上的每一块马赛克都照亮了,接近于炫白。那些马赛克原本是淡青色的,可剧烈的阳光让它们变白了。酷热难当。当然,外科楼内部的冷气却开得很足,微微有些凉。阳光从双层玻璃上照耀进来,纤尘不动。干净的阳光使得外科楼的内部格外宁静。这安静具有非凡的意义,非典,它过去喽。虽然官方还没有正式宣布,但是,空气里的气氛到底不同,它松了下来。外科楼内部的空气一直很特别,它是会说话的,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就叫人心惊肉跳。在“非典”闹腾得最厉害的日子里,外科楼内部的空气始终闭紧了嘴巴。这一闭就让所有的人如临深渊。这可是外科楼哇,患者一旦染上“非典”,想都不敢想。——好不容易救活了,最终却染上了非典,白忙活不说,你说冤枉不冤枉?
现在好了,外科楼内部的空气开口了,发话了,“非典”就要过去了。过去喽。
过去了么?也不一定。泌尿外科的空气还没有说话呢。泌尿外科坐落在外科楼的第七层。除了过道里的一两个护士,别的就再也没有什么动静了。但是,第七层的安静和外科楼内部的安静又有些不一样,是那种死气沉沉的安静。说起来真是有点不可思议,“非典”以来,短短的几个月,泌尿外科接连出现了六例死亡,全部来自于肾移植。肾移植是第一医院的临床重点,可以说是一个品牌。进入九十年代之前,第一医院的人/肾的成活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九,这很惊人了。就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面,患者的死亡率不降反升,这就不正常了。——外科大楼的第七层压抑得很,笼罩着缺氧的、窒息的气息。
六例死亡惊人地相似,都是并发症。虽说肾脏的成活状况良好,但是,因为急性排异,患者的肺部出现了深度的感染,——肺动脉栓塞。栓塞会让患者的肺失去弹性。弹性是肺的基础特性,弹性即呼吸。一旦失去了呼吸,患者只能活脱脱地给憋死。从临床上说,移植手术始终都有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为了控制排异,必须通过药物对患者体内的“闯入者”进行免疫抑制,抑制的结果呢?“闯入者”不排异了,但是患者的抵抗力也下降了。虽说是泌尿系统的手术,患者的呼吸系统却特别脆弱,很容易感染。仿佛是老天的安排好了的,在“非典”期间,第一医院没有出现一起“非典”死亡,肾移植的患者却死在了呼吸上。好好的,患者的血液就再也不能供氧了。
接近午休的时间,泌尿外科病房办公室的医生与护士正说着闲话,有一搭没一搭的。他们回避了临床,故意把话题扯到别的东西上去了。比方说股市。股市,还有房产,这都是恒久的话题了,类似于薯条、山楂片或者虾片,在某些特殊的时刻,它们都可以拿出来嚼嚼。傅睿并没有参与这样的对话,他坐在办公桌前的椅子上,歪着,似乎已经睡着了。到底是在打瞌睡还是假寐?没有人知道。傅睿的习惯就是这样,一旦闲下来,他就要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去,闭上他的眼睛开始养神。傅睿不喜欢说话,别人聊天他似乎也不反对。你说你的,他睡他的;或者说,你说你的,他想他的。要是换一个地方,傅睿这样的脾性是很容易被大伙儿忽略,然而,这里是第一医院的泌尿外科,没有人可以忽略他。他是傅睿。
办公室就这样处在了常态里,一个护士却来到了办公室的门前。她没有进门,只是用她的手指头轻轻地敲了两下玻璃。敲门声不算大,可是,声音与声音的衔接却异常地快。几乎就在同时,傅睿的眼睛睁开了。
护士带着口罩,整个面部只能看到一双眼睛,这样的眼睛外人也许很难辨认的。医生却不一样,他们一眼就可以准确地辨别她们。敲门的是小蔡。刚看到小蔡的眼睛,傅睿的胸口“咯噔”就是一下。人已经站起来了。
傅睿预感到小蔡要说什么,抢在小蔡开口之强,傅睿已经来到了门口,问:“多少?”这是一个医用的省略句,完整的说法应当是这样的,“血氧饱和度是多少?”
说话的功夫傅睿已经走出办公室了。“七十八,”小蔡说。小蔡迅速地补充了一句,“还在降。降得很快。”
傅睿听见了。傅睿同时注意到了小蔡的口罩。她的口罩被口腔里的风吹动了。尽管小蔡尽力在控制,但她的口罩暴露了她口腔内部汹涌的气息。
外科医生与外科护士时刻面对着生死,某种程度上说,在生与死的面前,他们早就拥有了职业性的淡定。然而,肾移植是第一医院新拓展的一个科目,而傅睿正是自己的附属大学培养的第一代博士,所有的人都盯着呢。泌尿外科说什么都不能再死人了,不能再死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