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随笔的方式,结合历史典故或现实生活解析《周易》,并深入浅出地推及人生要旨,涉及职场人事、家庭关系、子女教育等,解读视角新颖。全书行文或严谨,或活泼,与时代元素相结合,读来轻松愉悦。作为《周易》的普及读物,本书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备,可提升读者对社会人生的认知。
|
關於作者: |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上海周易研究会理事。出版有《四库全书本<青囊奥语>初解》《蒋平阶研究》等论著。
|
目錄:
|
代序:《易》在铜山灵钟间 1
学《易》不是为了当妖精 1
什么是“八卦” 7
寻找最合适自己的位置 17
人生有缘成师徒 23
亨通顺利不易得 29
刚健而自省的人生 35
做人慈悲,处事厚道 46
真真假假寸心间 52
谦谦君子,吉祥如意 60
否泰有反转,人生有起伏 70
浪漫恋爱,认真生活 77
人生艰难始 84
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95
等待的日子依然可以愉悦 105
打官司不容易 114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122
和你在一起,很快乐 128
小小的一片云呀,慢慢飘过来 133
何不潇洒走一回 139
恐惧也是一种修行 147
大哥,来耍一耍嘛 156
秃顶大叔与白贲无咎 163
滚滚红尘,来来去去 168
此身不必惹风尘 174
总有伤心落难时,太阳照常会升起 183
最喜天下一家亲 190
每天进步一点点 198
升官发财,好事都来 206
做事业和爱惜羽毛 212
不要折腾 219
陶榖的诬善和辞屈 224
乱讲话,有麻烦 229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234
每一次艰难前行都有收获 239
心无恶念,何困之有 245
一分钱和隐藏的危险 252
长寿的江湖马仔和小人的福气 257
《周易》三卦的保健作用 261
朋友啊朋友 265
吹牛大王和“自我致戎” 270
没有句号的世界和人生 275
不知不觉中,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284
“道”就在日常生活中 298
后记 312
|
內容試閱:
|
代序:《易》在铜山灵钟间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系辞上
魏晋之时,名士清谈之风兴盛,大家对形而上的问题很有兴趣,常常在一起聊聊玄理,交流一下学习心得和人生感悟。有一次,东晋大臣殷仲堪问名僧慧远: “《易》以何为体?”慧远回答: “《易》以感为体。”殷仲堪反问:“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殷仲堪的意思是:西边的铜山崩塌,东面的灵钟就有感应,这就是你说的《易》吗?这话大有质疑的意味。慧远对此笑而不答。
殷仲堪在这里反问慧远的“铜山灵钟”,引用的是西汉之时,未央宫前殿铜钟无故自鸣的典故,意指气类相感。慧远大师是有名的高僧,净土宗的祖师。净土宗提倡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后来在中国广为流行,影响极大。慧远学识渊博、智慧超凡,当然明白殷仲堪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在这里笑而不答,自然有他的深意。
后世有学者认为慧远法师说的“感应”有多种含义,认为他以易理通佛理,对殷仲堪“笑而不答”,既是期望殷仲堪能自悟,又恐怕“不答”不能起到启示效果,因此“笑而不答”,给殷仲堪留下接引上升的一个机缘。但这些都是后人的体悟,未必全然是慧远的“深意”,也未必就是当时两人对话时的真实状态。况且,史书称殷仲堪“少奉天师道,又精心事神”,说他是五斗米教的信徒,对侍奉鬼神之事虔诚得很,所以后人的这种推测,恐怕暗中有高扬佛法、贬低他教的意味。
慧远大师不俗,他的谈话对手也不弱。殷仲堪才气极高,担任过荆州刺史等要职,是东晋重要的人物之一,又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孝子。孝武帝曾将自己写的诗拿给殷仲堪看,又生怕殷仲堪看不上自己的小清新作品,就特意嘱咐说:“你不要因为你的高才而讥笑我这样的水平。”这让人觉得殷仲堪像是文艺界的一枚大神,而孝武帝就像是一个忠实“粉丝”。
不过,我关注的重点倒不是两位智者的机锋到底表达了什么,而是从殷仲堪与慧远法师的这一段对话里,可以发现人们对如何看待《易》有着各自的观点,而且大多数时候大家都很固执,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就像现在大家为一个热点话题在网络上互喷,你说我理解能力有问题,我说你智商堪忧,互相还扔给对方几个愤怒的表情包,最后也喷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所以我们今天要寻找一个《易》究竟是什么的标准答案,恐怕也超越不了慧远法师当时回答殷仲堪的水平。况且《易》在其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变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易》分两派六宗,又讲《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就是讲《易》道深奥得不可思议,不但有正儿八经讲易理学问的,还有旁门左道稀奇古怪的,什么天文地理、行军打仗、唱歌娱乐、算卦风水、修仙打怪,都可以在《易》里面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当代学者则说,近三千年来为阐述易理而留下的易学著作不下三千种,历代学者对其都有种种解释,这些千差万别的解释,形成了一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理论体系。从历史的角度来读《易》的、从文学的角度来读《易》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读《易》的、从科技的角度来读《易》的、从方术的角度来读《易》的,各种领域、各种方式、各种流派、各种滋味,不一而足。这说明古往今来,读《易》的人不知有多少,解读《易》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权威的、单调的方式来要求人们读《易》,就像某些领域的某些公式一样,一定要有一个完全相同的答案,这不但在客观上无法做到,而且这样来读《易》、解《易》,极无趣、极呆板。罗素讲:“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在我看来,读《易》也应该如此吧。
就自己而言,我主要想以情感的角度来读《易》。有人或许会说:“难道上述那些历史的、哲学的角度就没有情感吗?”我在这里所说的情感角度,主要是指个体在读《易》的过程中,注重个体感受、非系统、散发式的阅读方式。这种以情感为主的阅读方式不是要从中挖掘多少学术研究价值、形成什么学术思想,而是在阅读的片言只语中激发自己内心情感与这个世界、与自己生活的呼应,努力在这个充满偶然性的世界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意义和归宿所在,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借用李泽厚先生的话,就是“使自己在这个偶然存在、生存的人生道路和生活境遇中,去实现自己的超感性的实存”。我相信,一个读者在进行“情感阅读”之时,必然能够激发自己内心的热切情感,能直接达到个体体悟的最深处。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钱穆先生在《人生十论·自序》中讲过一件往事:同事与他谈及《论语》“子之所慎,斋、战、疾”之时,他“眼前一亮,才觉得《论语》那一条下字之精,教人之切……临有用时不会用,好不愧杀人”。这就是我心目中“情感阅读”的典范。
回到读《易》的多样性话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读《易》就像读莎士比亚的剧本,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有长处,但谁也不能说自己就是绝对正确。因此,如果我们在读《易》的时候能够获得一些感受和启发,就已经足够了。正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在这小小的一瓢水中,我们就能看到日月更替、消息往来,能够体会到许多永恒的美好,这个时候,你会刻意去在意究竟铜山指的是什么、灵钟指的是什么,以及法师的笑而不答又指的是什么吗?
宋人有一首诗《题妙寂寺》,诗里写道:
寺古静还僻,小窗幽更深。
观时知句眼,读易见天心。
一个人,在寂静偏僻的古寺庙,从它的小窗看出去,世界显得那么幽远。在这里观察着时光的流逝,体悟着经典的意义,或许在一刹那,天地忽然停顿下来,虚空粉碎、山岳不显,你顿时明白了天地之间的大道,看到了平素自己未曾留心、未曾凝望过的一切。你和原来的你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心境从此不同;你自信而愉悦,知道了自己会如何面对那些已知的过往和未知的将来。或许,这就是读《易》最好的状态和最大的利益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