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NT$
352.0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NT$
449.0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NT$
301.0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NT$
347.0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NT$
301.0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NT$
367.0
《
法国通史(全六卷)
》
售價:NT$
4488.0
|
編輯推薦: |
★本书不是缓解焦虑的,是解决问题的。
本书汇集了作者20多年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教育经验,
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融入家庭教育实践中,
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破解孩子心理密码,养育心理健康的孩子。
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
帮助孩子发展出独立、自尊、自信的人格和较强的社交能力,
养育一个真正快乐、健康、内心富足的孩子。
★关注家长自身成长。
引导家长从内心出发,
注重自身心理成长,
提升自身的人格成长、科学陪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改善亲子关系。
家长把“心理营养”种在孩子心田,
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足够的爱、安全感、陪伴和理解,
孩子的内心就会富足,
从而建立深层次的亲子关系。
★手绘图解更有趣。
像看漫画一样,
更好理解、更有趣,
同时节省阅读时间。
|
內容簡介: |
教育不是简单粗暴的物质满足,
是陪伴,是心灵的抚养。
给予孩子心理营养,比物质养育更重要。
这是一本以“心理营养”为主题,关注孩子(3~12岁)心理健康、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图书,为养育积极人格、心灵富足的孩子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书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融入家庭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真正理解孩子内心的渴望和需要,规避引起孩子心理问题的教育,更好地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作者结合多年心理咨询与心理教育的实践经验,精选44个主题破解孩子心理密码,分别从培养孩子爱的能力、给孩子建立安全感、点燃孩子价值感、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人格,以及增强孩子与人连接的能力等5个角度讲解,用“心理营养”帮助孩子获得幸福和勇气,成为有爱、有安全感、有价值感、独立、自信的人。
|
關於作者: |
著名心理咨询与心理教育专家广州市一苇渡心心理咨询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服务机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教育工作20余年,已出版心理学研究与实践图书5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
目錄:
|
第一章 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夫妻亲热被孩子撞见,趁机普及性教育
妻子嫌弃丈夫,对孩子有影响
家庭暴力会传递给下一代吗
单亲孩子的教养
孩子过早懂事,真的好吗
妈妈,请别再唠叨了
孩子的问题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父母为何会对孩子下狠手
孩子犯错不一定是坏事
青春期的叛逆,大有来头
青春期孩子需要分层教养
别错将“内疚教育”当作“感恩教育”
第二章 给孩子建立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内心更强大
孩子经常咬指甲,怎么办
父母应做好三种陪伴
孩子不敢一个人睡
孩子转学不适应,该如何开导
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
夫妻离婚要不要告诉孩子
父母教育理念不同会影响孩子成长
千万不要拿孩子攀比
第三章 点燃孩子的价值感
孩子有了自我价值感,心中才会有力量
控制型父母带给孩子的是伤害不是爱
如何化解与孩子的矛盾和误会
孩子随口一句“活着没意思”,父母慌了
孩子有自杀心理,父母该怎么做
“表扬”和“鼓励”,有着惊人的差别
孩子因抑郁症休学,这样做能帮到他
第四章 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人格
独立、自信的孩子自然强大
有网瘾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爱
孩子不愿在学校排大便
孩子做事拖拉,父母应少指责
孩子不喜欢整理自己凌乱的房间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正确看待孩子成绩起伏
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
第五章 增强孩子与别人连接的能力
帮助孩子与世界连接
孩子喜欢宅在家里怎么办
怎么听,孩子才愿意说
孩子早恋,父母这么做才科学
当孩子有情绪时
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
|
內容試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家庭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家庭教育上升到法律层面,对父母提出了树立好家教、好家风,依法带娃的更高要求。同时我们也看到,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一方面,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在增多,家长对于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有着迫切的需求; 另一方面,针对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专业理论和技术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这也是目前家庭教育领域的一个真实现象。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24年来,我接待了不少关于亲子教育的案例,对于孩子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发展问题。这类问题主要表现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缺少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性等。青春期是孩子心理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家长 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陪伴和引导孩子顺利度过,孩子的问题就不会发展成所谓的不健康心理问题。第二,应激性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出现在特殊情境下,如转学不适应、被老师批评后受到刺激、人际关系冲突等。问题出现后,倘若家长能够及时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积极应对、正确处理,也能协助孩子化解。第三,由父母自身“制造”出的问题。例如父母自身的人格不健全、夫妻关系不和谐等,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从而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这类问题出现后,如果父母能够意识到问题来源于自身,进行自我反思,促进自身的改变和成长,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家长自身的人格成长、科学陪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与孩子的心灵健康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家长不再把孩子所面临的问题,理解为“孩子 = 问题”时,事情的发展就会向好。
家庭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第一阵地,这个阵地的指挥官是父母,父母如果投降了,孩子也会成为“俘虏”。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中的家长需要学习三门功课:第一门是理念课,第二门是技术课,第三门是成长课。那些教育理念有问题、教育知识缺乏的家长,需要学习第一门课;那些在亲子沟通、处理问题上缺乏方法的家长,需要在第二门课上下功夫;那些情绪总是不稳定、不能做好自我管理的家长,则需要心理成长。本书创作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够帮助有需要的家长,提升以上三门功课的学分。当然,成长是不容易的,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想观念、一系列自认为正确的技术方法,而是否科学、是否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有益,就很难说了。因此,我更愿意读者把这本书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来使用,希望各位家长在开 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少踩坑。
在此,对为本书出版作出贡献的每个人表达感谢。感谢我的助理卫丽,在本书创作过程提供了全程协助。感谢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编辑陈艺老师,对本书的编辑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并协调沟通了本书的出版。最后,感谢叶浩生教授和姚本先教授为本书写推荐语,也万分感激他们在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始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韦志中
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我们内心的孤独和悲伤等负面情绪,都源于我们无法感知到爱与被爱,简而言之就是失去爱的能力。爱的能力包括爱他人的能力和被他人爱的能力。爱既是一种双向的给予和得到,又是一种相互的关心和信任。心理学家珍妮·西格尔曾在她的著作《感受爱: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的艺术》中说:“无论多大年龄,我们都可以了解新的方法、学习新的技能,让自己有能力感觉被爱,也有能力让他人感觉被爱。”所以,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父母爱的误区
家庭应该是一个充满爱的场所,也是彰显爱的能力最突出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爱,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在爱的氛围中,能够形成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孩子对父母的爱,也会让父母感受到温暖与幸福,让父母的生命趋于完整。
现实却比较遗憾,关于如何去爱孩子,不少父母存在误区,有的父母成了孩子的“保姆”,大活小活都不让孩子插手,用服务来表示自己的爱;有的父母成为“焦虑者”,经常抓住孩子的小错误一顿整治,害怕孩子走上歪道;有的父母成为“路人”,对孩子的行为不管不问,美其名曰不干涉孩子;有的父母成为“霸主”,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不允许孩子有丝毫的反抗……
父母错误的行为会给孩子误导,让孩子误以为父母不爱自己。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爱,感受不到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和尊重,就会丧失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长此以往,孩子会对父母不管不顾,缺乏感恩之心,或者用各种不恰当的方式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从而赢得父母的爱。
爱是孩子的天性
儿童学研究表明,爱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生善良且有同情心。婴儿在一岁前就会对别人做出情感反应,如遇到有孩子哭,他会一起哭;两岁的孩子在看到别人哭时,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安慰;五六岁的孩子会懂得怎样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这些都是孩子爱的自然表现。为何部分孩子的爱在逐渐丢失?因为父母没有明白一个事实:不是你心里觉得爱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到你的爱。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好好学习才能懂得怎么去爱,才能在爱孩子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爱。
唤醒孩子爱的能力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重要的模仿对象。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时,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爱人的表率。如果父母缺乏对生活、对他人的爱,就无法给予孩子真正的爱。礼让老年人,帮邻居拎重物……这些爱的行为会给予孩子爱的引领,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孩子爱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倾听和理解孩子。爱急不得,也快不了。父母要用心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关注他深层次的需求。当孩子有情绪时,父母要注意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引导他面对自己的内心,尝试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孩子才能够体会到被重视,被尊重,才愿意敞开心扉和父母沟通。父母少说话、少建议、多沟通、多倾听,才是真正地爱孩子,才能给孩子更大的能量去拥抱未知的未来。
把爱的机会给孩子。很多时候,大人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爱的机会和权利,例如父母包办了一切,家务活根本不让孩子插手。其实父母不明白,如果不让孩子干活,孩子就没有参与感,好像是这个家的局外人,久而久之,孩子对这个家就不会有太多的感情和关注,性格也可能变得孤僻自私。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适当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可发挥的空间和机会,孩子爱的能力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父母就从此刻开始,审视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不足,在孩子的心田中播种爱、培养爱。相信孩子在爱的浸润下,个性品质和自身潜能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孩子的未来也会更加灿烂夺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