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学好《弟子规》 教出好孩子:全新修订版

書城自編碼: 389157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 者: 鲁鹏程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2694897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美国学院和大学史(大学、思想与社会)
《 美国学院和大学史(大学、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10.0
好望角丛书·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 好望角丛书·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

售價:NT$ 770.0
颠覆者:美国散户如何凭借数字平台在华尔街实现逆袭
《 颠覆者:美国散户如何凭借数字平台在华尔街实现逆袭 》

售價:NT$ 411.0
投诉是礼物:理论版+实践版(套装2册)  长盛不衰的客户服务指南!
《 投诉是礼物:理论版+实践版(套装2册) 长盛不衰的客户服务指南! 》

售價:NT$ 614.0
女性史:革命与战争时期卷(一次重构人类历史的努力)
《 女性史:革命与战争时期卷(一次重构人类历史的努力) 》

售價:NT$ 614.0
永无止尽的狂热:三岛由纪夫
《 永无止尽的狂热:三岛由纪夫 》

售價:NT$ 311.0
原来这就是逻辑学:16堂大师逻辑课
《 原来这就是逻辑学:16堂大师逻辑课 》

售價:NT$ 259.0
隋唐王朝兴亡史
《 隋唐王朝兴亡史 》

售價:NT$ 354.0

編輯推薦:
《弟子规》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形式,具体阐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是教导孩子尽守本分、克己守礼、约束邪念、保持诚实,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传承忠厚家风的好的启蒙读物。
◎1080字的《弟子规》原文全面解读。诠释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
◎重塑成功父母的教育常识,让您自然轻松教出好孩子。
◎教儿教女先教自己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成长
內容簡介:
本书通过对《弟子规》原文的解读,结合现代家庭教育的实际,把寻常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总结、提炼,深入解读分析,从而让父母,还有其他家庭成员都能从看似无章可循、繁琐无趣的家庭教育中有所思考,让教育孩子这件事做起来轻松而有意义,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从而让家庭教育成为一件轻松简单的事。
本书立足于对《弟子规》全文的现代解析,以及对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与现状的了解,以古圣先贤的深邃智慧,滋养孩子的纯美心灵,丰富现代家庭教育的内涵。
《弟子规》里蕴藏着孩子做人、做事、学习、生活自动自发的伟大学问;《弟子规》1080字,360句,113件事,字字珠玑,句句精妙,事事有法;蒙学小经典,教育大智慧。
本书通过对《弟子规》每个字、每句话的解读,把高效能家庭的教育方法总结、提炼出来,让关注孩子成长的父母从中树立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修正某些不恰当的家庭教育行为、寻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表达方式。
關於作者:
鲁鹏程
◆家庭教育专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推动者。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BU重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价值教育的校本化研究”总课题组家庭教育专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教育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凤凰讲堂等教育节目访谈嘉宾。
◆畅销书作家,其中《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妈妈情绪平和,孩子幸福一生》《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好妈妈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等作品广受读者好评。
◆多部作品分别入选“中国十大家庭教育图书”“央视财经频道(CCTV2)《时间》栏目读书”“《中国教育报》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新标准早期教育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民阅读年会50种重点图书”。
目錄
目 录
第一章 总叙——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形式,具体阐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是教导孩子尽守本分、克己守礼、约束邪念、保持诚实,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传承忠厚家风的最佳启蒙教材。
第一节 父母孩子一起走近《弟子规》,并掌握学习方法
第二节 孝悌家风的传承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
第三节 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走出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
第四节 人生一定要先做对抉择,再去奋斗
本章总结
第二章 入则孝——德行是做人的根本,而孝是德行的根本
《弟子规》开篇即为“入则孝”,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教孩子一定要从孝道教起。一个懂得孝道的孩子,一定会好好学习,一定会积极乐观地生活,以后也一定会有好的工作、好的前程,更会有幸福美满的人生。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教孩子学孝呢?我们为什么不带头学孝呢?
第一节 从与父母的日常应对开始培养孩子的孝心
第二节 教孩子从小就懂得冬温夏凊、晨昏定省,让父母心安
第三节 再小的事也要让孩子谨慎,不能有辱父母
第四节 教孩子善于体察父母的需要,对父母竭尽全力孝养
第五节 父母不是完人,有过错应允许孩子指出来
第六节 教孩子用心照顾、服侍生病的父母,掌握治丧的礼节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出则弟——教孩子学会与兄弟姐妹、同学及长辈相处的礼节
孝道是善事父母,也就是父(母)子(女)之间的爱;悌道是善事兄长(姐姐),也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可以说,孝悌是就是爱的教育,而悌道又是孝道的延伸。而且,悌道也包含了礼节的教诲,这就需要我们教孩子学会与兄弟姐妹、同学和长辈相处的礼节。
第一节 引导孩子有智慧地与兄弟姐妹、同学相处,轻财忍言
第二节 让孩子从小就懂得“长幼有序”,为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第三节 与长辈相处是一门学问,教孩子从容有礼应对
第四节 帮助孩子拓宽心胸,教他做好孝悌之道在社会上的延伸
本章总结
第四章  谨——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要谨言慎行,懂得自重自爱
孝悌是德行的根基,但孝悌的落实离不开“谨”字,例如“亲有疾,药先尝”“亲所恶,谨为去”“尊长前,声要低”等,都说明了谨言慎行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严谨的处世态度对孩子也非常重要,因为习惯和态度可以决定孩子人生的成败。所以,我们要把“谨”的重要性告诉孩子,教他成为一个谨身律己、自重自爱的人。
第一节 教孩子珍惜时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节 孩子的修养体现在穿衣戴帽、归置衣服等各种细节中
第三节 戒除孩子的攀比心,教他依循本分穿衣打扮
第四节 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不饮酒的好习惯
第五节 教孩子从小就掌握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
第六节 做事有礼有度、有条不紊不慌乱是孩子的BI备素质
第七节 教孩子远离斗闹场所,不打探他人的隐私
第八节 做访客时,要教孩子遵循一定的礼节
第九节 教孩子正确借用他人的物品,以后才会“再借不难”
本章总结
第五章  信——孩子要言而有信,这是立业处世的基础
“信”,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主要意思是诚信,言而有信。《论语·述而》中讲道:“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导学生,认为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言而无信,怎么能行呢?这足以说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信是非常重要的,是立业处世的基础。
第一节 培养孩子诚实守信、不欺人的好品质
第二节 教孩子说话注意把握好分寸,知道哪些话不该说
第三节 告诉孩子:不轻言、轻传不确定的事
第四节 不要让孩子轻易许下诺言,否则他就会进退两难
第五节 教孩子掌握说话的艺术,注重细节
第六节 告诫孩子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去议论别人的长短
第七节 引导孩子懂得见善而思齐、见恶而内省
第八节 教孩子看淡对物质的追求,看重道德学问的提升
第九节 给孩子传递正确对待批评与赞誉的态度
第十节 教孩子面对错误时不试图掩饰,并且要知过改过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泛爱众——教孩子真诚地爱一切,创造和谐的人生
爱绝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爱的繁体字是“愛”,是“受”里有一颗心,就是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也就是说,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往往具备感同身受的能力,他会从爱父母、爱老师、爱亲友推及到爱一切人、事、物。此时,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被爱,还会收获一颗博爱的心,获得一个和谐、平安、幸福的人生。
第一节 培养孩子的大爱之心,教他学会爱人与爱物
第二节 引导孩子明白,名望的基础是德行与才干,而不是外表
第三节 教孩子克服自私的弱点,远离傲慢的坏习气
第四节 告诫孩子不要谄媚富人、低看穷人,要远离喜新厌旧的心
第五节 教孩子观察办事、说话的时机,不可盲动、乱言
第六节 告诉孩子:要隐恶扬善,不揭他人短,不打探他人隐私
第七节 教孩子学会规劝他人——信任、时机与态度
第八节 鼓励孩子多给予、少索取,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九节 引导孩子懂得知恩报恩,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第十节 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宽以待人,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本章总结
第七章  亲仁——孩子亲近仁者,一生将受益无穷
“亲仁”篇虽然非常简短,但是却饱含深意。亲仁,就是亲近仁德之人。如果孩子能够时刻亲近仁德之人,他的道德学问就会逐渐提升,他将会获得无穷的益处。因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亲近仁德之人,并让他主动向仁德之人学习,进而勉励自己做一个仁者。
第一节 教孩子懂得分辨仁者,勉励他做一个仁者
第二节 给孩子亲近仁者的机会,让他的德行与日俱增
本章总结
第八章 余力学文——教孩子德才兼备,从小立志做圣贤君子
《弟子规》前面讲的,基本上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为了提升孩子的德行。当孩子能够做到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之后,如果还有空余的时间和精力,就需要好好学习圣贤的教诲和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学问。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并朝着圣贤君子的方向努力。
第一节 教孩子明白“学贵力行”,做到“学”与“用”相结合
第二节 培养孩子掌握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求得真知
第三节 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培养对笔墨典籍的恭敬心
第四节 鼓励孩子多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好书,远离坏心志的书
第五节 教孩子学会立志,立“读书志在圣贤”之志
本章总结
附录 《弟子规》全文
內容試閱
前 言

近20年来,我一直从事家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指导工作,看到很多父母为教育子女而痛苦不堪,也看到众多的孩子由于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而迷失自己。所以,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一本书能够让父母读了之后,既能把自己解放出来,又能轻松地把孩子教育好?
这些年,我研读了国内外大量的家庭教育书籍,大部分书讲得好像都有道理,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道理和实用是两回事。尽管有些书也在讲教育方法,似乎也很有效,但我却发现,一些方法的有效期并不长,有的甚至就管一个月,或者一个星期,甚至是一天,副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举一个例子:今天很多孩子不勤快、不爱劳动,父母都头疼不已,于是有的书就“出招”了:给孩子钱,洗碗2元,扫地3元,洗衣服5元……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孩子劳动的积极性,让他变勤快,爱劳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看上去很美好,可结果真是这样吗?一位妈妈就用了这种方法,结果孩子真的勤快了,这位妈妈非常高兴,以为找到了对治孩子懒惰的“灵丹妙药”。3天后,这位母亲洗完衣服对孩子说:“妈妈有点累,好孩子,你把这些衣服拿到衣架上晾一下,妈妈给你两块钱。”可是,孩子头也没抬,随口回应道:“今天我也很累,这个钱我不赚了。”这位妈妈顿时就愣住了。
可见,这位母亲找到的“灵丹妙药”的有效期太短,还有副作用。
有效期太短,还有副作用的教育方法,就是不彻底的、有流弊的方法。实际上,用这样的方法教育孩子,是没有真实效果的,甚至还会害了孩子。当父母用这样的方法教育孩子的时候,方法“有效”的欣喜感觉还没有享受一会儿,烦恼就会随之而来。
很多教育观念看似正确,实际上却是对为人父母者的误导。用金钱、物质刺激孩子学习也一样,短期看似有效,时间稍微一长绝对有害,副作用巨大,会让孩子从小就堕入金钱与物质欲望的深渊,这是一个难以填满的“无底洞”,堕入极易,出离极难。
可见,从长远来看,物质与金钱刺激无法激励孩子投入地做某件事(包括学习在内),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还会出现反效果。而一旦减少了或没有了激励,孩子做什么事都不再会有动力。换言之,孩子的行动并非受物质与金钱利益驱使的,而是受他做事的内在乐趣和意义即内在动机所驱使的,这个内在动机可能就是有担当与使命感的伟大志向。但这些道理,有多少人知道呢?
家庭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我们所希望的能够彻底解决当今家庭教育问题的书到底在哪里呢?
2006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阅读一本小书——儒家启蒙经典《弟子规》,越读我就越发现,小《弟子规》里却蕴藏大智慧。不仅适合孩子学,也适合大人学,更适合家教育孩子、在学校教育学生。当然,不仅要读和学,更要悟和用,即感悟、力行与实践。由此我发现,真正合乎人性而又切实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其实就在这本小书里。当然,前面讲的激励孩子的“内在动机”也在这本小书里。
而我自己这些年也在实践这些家庭教育方法,并在家庭教育咨询指导及各类讲座中提到《弟子规》里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听众反响十分热烈。所以我就想写一本书,把《弟子规》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完全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全面、系统、彻底地解读《弟子规》。现在,随着这本《学好弟子规 教出好孩子》的出版(本版为修订版),我的愿望也终于实现了。
先说说《弟子规》这本小书的作者和成书背景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学者、教育家李毓秀先生(生卒年月不详,一说生于1647年,逝于1729年),山西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人,字子潜,一生只考中过秀才,没有更高的功名,他创办了私塾“敦复斋”,一生致力于教学、著述。李毓秀先生经潜心研读所著的《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水仙百咏》等作品,至今仍存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山西省图书馆中。李毓秀先生于乾隆年间去世,一说享年83岁。去世后,他的牌位被供奉在绛州先贤祠里供后人缅怀敬仰。
当时民间有很多蒙学读物,如《弟子职》《小学》《蒙学须知》《小儿语》《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些读物以韵语、杂述、规范和格言等方式流传于世,虽然不乏精华之作,但也有不足之处,要么冗长,要么晦涩,要么行文不够流畅。鉴于此,李毓秀先生基于童蒙养正、合辙押韵、通俗易懂、简洁流畅、联系生活、便于落实的原则,根据儒家孔孟学说,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撰写了《训蒙文》。
这本书编成后,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地方政府都对其推崇有加,列为私塾、义学的BI读教材。后来,乾隆年间山西浮山的儒生贾存仁先生(1724—1784)对《训蒙文》进行修订改编,并将其改名为《弟子规》。据清光绪版《浮山县志》记载:贾存仁,字字木斋,乾隆辛卯(1771)科副榜,工书法,精韵学,著有《等韵精要》《弟子规》《正字略》诸书。关于《弟子规》的影响之大及盛行状况,清朝学者周保璋先生在《童蒙记诵编》指出,“近李氏《弟子规》盛行,而此书几废”,此书指《三字经》,也就是说因《弟子规》非常盛行,以至于《三字经》几乎没人读了。
现在,山西省图书馆还藏有光绪十年(1884)山西解州书院刻印的《弟子规》,文前署有“绛州李子潜原本,浮山贾存仁重订”等字样。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形式,具体阐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全书共360句、1080字,讲述了113件事,是教导孩子尽守本分、克己守礼、约束邪念、保持诚实,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传承忠厚家风的最佳启蒙教材。
《弟子规》浅显易懂,通篇押韵,既朗朗上口,又极易记诵,特别是它的核心思想重在教导孩子的言行,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既有文采,又非常实用,因此在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有同等影响。
今天,《弟子规》仍然是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修养教育的优秀启蒙读物,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在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大学、企事业单位等被广泛推广,被称为“做人的宪法”。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观,在藏书阁听五年级学生齐声背诵了《少年中国说》和《弟子规》,并予以肯定;2018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五集“报得三春晖”的最后,全体人员诵读了《弟子规》“总叙”和“入则孝”两部分内容。这足见《弟子规》在当代教育和社会的强大影响力与极高认同度。
方便读者查阅,我特别把《弟子规》的原文附在了本书的最后。
其实,《弟子规》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孝”,这是一个人做人处事的根本。正因为如此,《弟子规》开篇第一部分即为“入则孝”,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孔子在2500年前在《孝经》中就说过:“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教孩子一定要从孝道教起。一个懂得孝道的孩子,他一定会好好学习、积极乐观地生活,以后也一定会有一份好工作、好事业,更会有幸福美满的人生。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教孩子学孝呢?为什么不带头学孝呢?
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血脉和家训,孩子就是父母的分身。我们是父母,但我们也是我们自己父母的分身。如果一个人不孝敬父母,他就失去了做人的大根大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孝经》才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也就是说,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只有做到了孝,家庭才会是和谐的,事业才会是顺利的,人生才会是幸福的。
《弟子规》后面的“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实都是“孝”的延续,这些都做好了,父母就开心了,就不用担心孩子了,就会安享晚年,那孩子做到这些,不就是在对父母尽孝吗?所以,在我看来,《弟子规》就是一部实践版的《孝经》,每个人都应该学,都应该懂,都应该在生活中落实。
再说回来,这本《学好弟子规 教出好孩子》以《弟子规》的原文为纲目,加上我多年来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心得体会,一字不漏地对《弟子规》1080字的原文进行全面的解读,向父母介绍完善自己、成就孩子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我想强调的是,父母在读了这本书后,如果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就能最大程度地完善自己,更能轻松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从而让家庭教育这件事变得简单、高效。
有句话说:“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在本书中,这种说法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印证。有时候真的是这样,只要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会做好,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父母要想改变孩子,请先从自己做起。
在我看来,《弟子规》可以解决当今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难题,无论是孩子不爱读书学习、不听话、不合群、叛逆,或是过于依赖父母,不能自理、自立、吃苦,无法掌控情绪,又或是忸怩害羞、胆小怕事、适应能力差,还是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拖拖拉拉等。不仅是家庭教育问题,就是我们成人的家庭问题、工作问题,甚至是社会问题,都可以从《弟子规》中找到解决方法。关键是要相信,并全力去实践这些方法,才能看到好的效果。否则,再好的方法,不真正去用,它也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再次重申: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弟子规》是最彻底、最根本、最有效、最简单的参考书。但如果不对《弟子规》进行全面、与时俱进的分析解读和方法总结,是很难发现它的巨大价值的,甚至会认为《弟子规》里满是糟粕。而经过全面解读后,就会发现《弟子规》的无限魅力。这本书就是通过对《弟子规》每个字、每句话的解读,把最彻底、最根本、最有效、最简单的家庭教育方法总结、提炼出来,让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父母、祖父母等都能从无章可循、摸不着北的家庭教育中解放出来。我坚信,这本书一定能经得起读者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因为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根本方法就在其中,历久弥新,读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从而让父母、孩子和家庭都受益——父母安心,孩子成才,家庭兴旺。
最后,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让更多的父母对教育孩子这件事不再迷茫、无助,让更多的孩子不再迷失自己,进而让家庭教育真的成为一件轻松、快乐、简单的事!祝福天下父母!祝福天下孩子!

鲁鹏程
2021年1月15日

第二节 孝悌家风的传承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

家庭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或者说,教孩子,最重要的是教他什么?是教他学做人,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而做人的根本又在哪里?那就是具备良好的德行,正所谓“德者,本也”。而德行的根本又在哪里?就是孝道。《孝经》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如果不对孩子进行德行的培养和孝道的教育,孩子是很难教得好的。
一个人只有做到对父母尽孝道,对兄弟姐妹尽悌道,他的人生才是幸福的、圆满的。那么,教育孩子,也应该把握这一点。一句话:孝悌家风的传承,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

首孝弟
“孝”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根本。
《弟子规》开篇第一件事,就是教人学孝。孝,是首要的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我们看这个“孝”,上面是个“老”字头——“耂”,下面是个“子”,就是“子”在“老”身边,背着“老”一代。可见,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就是孝。“孝”字还说明,上下两代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千百年来,中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个“孝”字?因为它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根本。
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血脉和家训,是父母的分身。我们是父母,但我们也是自己父母的分身。如果一个人不孝敬父母,他就失去了做人的大根大本。所以,《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也就是说,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当然,教孩子学孝,首先要求我们要做到孝。我们要对父母尽孝,比如,经常带着孩子、爱人回家看望父母,经常与父母联络感情。
行孝,不能离开敬,我们要从内心恭敬父母。孔子曾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如果只是给父母吃的而不敬重父母,那跟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父母一定要心存恭敬。
孝敬父母,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论语·为政》记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子夏请教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做孩子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有一些要做的事,孩子们都抢着去干;在物质条件不很丰富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父母长辈有吃有喝。但是,这样做就可以算‘孝’吗?”
其实,给父母吃喝,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并不难,难的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所以,孝敬父母并不是只给他们吃的、穿的,而是随时都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而不是摆一张爱搭不理的臭脸。如果对父母恶脸相向,那么即使让他们天天吃山珍海味,他们也不会开心。
给父母一时的好脸色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给父母好脸色。所以,我们为人子女者应该永远记得“色难”这两个字,永远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让父母永远开心。好脸色是孝的基础,只有时刻给父母好脸色,我们才会主动去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真正让他们感到宽慰。
我们做到了孝,家庭就和谐了,社会也就安定了。
教孩子学孝道真的那么管用吗?
前面说过,孝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在家里,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也要从教孝道开始。有的父母可能会有疑问:“教孩子学孝道真的管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会不让父母操心,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会尽力让父母开心。比如,《弟子规》后面提到的“亲所好,力为具”,如果孩子掌握了这句话的精髓,那么他就懂得如何去做了。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但遗憾的是,今天的孩子乐意主动学习的太少了,学习变成了一件苦不堪言的事。
孔子在《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现在则成了“不亦苦乎”。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是“不亦苦乎”,那么基本可以断定,他的孝心还没有真正开启。因为一个有孝心的孩子知道父母希望他学习好,他就会自动自发地学习,根本不用父母、老师在后面催,更不需要金钱、物质的奖励。哪怕暂时还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或者还没有取得好成绩,他也不会觉得苦,他内心是快乐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学习知识并不时地温习回味、力行实践它,不是很高兴喜悦吗?这里对“学”字拆解一下,中间的“冖(音mì)”,古同“幂”,《说文解字》解释道:“冖,覆也。”子,孩子,也代表普通人,大众,成人,引申为每一个人。也就是说,学习是把覆盖物或障碍物拿开的一个过程。《说文解字》又说道:“学者,觉也”。所以,学,一定要真学,真学明白,真觉悟才行。关于“习(繁体字为習)”,《说文解字》解释道:“数飞也。”南宋理学家朱熹夫子在《论语集注》中进一步解释说:“习,鸟数飞也。”小鸟刚刚长出翅膀,要不停地扇动翅膀,每天都勤奋练习飞行,之后才会能真正飞起来,飞上天。所以,学了,要觉,觉了之后,要力行,要及时、时时、不失时机(抓住时机、借助时势)地勤加练习、实践,这叫习。这样就会学有所成,就会在生活中印证所学,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动态结合,自然是由衷喜悦的。这句话中的“学”“习”“时”“说”都非常重要。
实际上,看书学习,需要不断地重复、实践,有所得,有所获,自然是一件开心的事。可见,学习不是痛苦的,而是一件乐事。想想看,痛苦的事,谁愿意干呢?
所以,一个孩子有孝心,他就会好好学习、快乐学习。
我有一个朋友,对父母非常孝敬。他从来不强迫孩子去学习,而孩子的学习却是自动自发的。对孩子的学习,这位朋友曾这样对我说:“很多时候,我都限制他学习,比如说晚上他学到很晚,都是我让他熄灯睡觉的。有时候早上我还没起床,他就已经早早起来看书了。孩子对我说,他不想让我操心他的学习,他一定会奋发努力的。”
后来,这个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这位朋友孝敬父母,孩子从小就看在眼里,在孩子心里,他能做的就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不让父母失望。在他看来,这就是对父母尽孝。
这个孩子在做人处事方面也比同龄孩子优秀很多,比如他会利用大学寒暑假的时间回乡义务为患者诊疗。现在,他在攻读中医学博士学位的同时,还在北京的著名医院出诊,为患者服务。
我想,这就是我们要教孩子学孝道的原因之一吧。一个懂得孝道的孩子,不会做出让父母操心的事,他做事前一定会好好掂量做这件事是否有违孝道。所以,我们的孩子如果有了孝心,那我们这一生都会安心了,孩子的人生之路也会走得非常踏实。
看到这里,有些父母也许并不认同,没关系,在后面“入则孝”的内容中,我还会详细阐述为什么要教孩子学孝道,以及孩子学了孝道之后会有哪些改变。
我们在生活中又应该怎样教孩子学孝道呢?
既然孝道的培养对孩子来说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教孩子学孝道呢?这一点也不难,只需要我们把握几个原则就可以了。
首先,以身作则。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我们要时时刻刻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具体的细节,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在后面的内容中还有这方面的论述。只要我们注意一点就行了:在做事之前想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能够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
第二,知恩报恩。感受父母的恩德,知恩,感恩,报恩。有人曾总结过慈母的十大深恩: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咽苦吐甘恩、回干就湿恩、哺乳养育恩、洗濯不净恩、远行忆念恩、深加体恤恩、究竟怜悯恩。而做父亲的也付出了很多,比如为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拼搏付出。
第三,亲师配合。在古代,父亲第一次带孩子到私塾见老师的时候,是要给老师行三跪九叩大礼的。在孩子眼里,父亲就是天,父亲竟然给老师行如此的大礼,孩子在内心是非常震撼的,日后,他一定会非常听老师的教诲,而不会跟老师顶嘴。对老师有一分的诚敬,学生就能得到一分的利益;对老师有十分的诚敬,就能得到十分的利益。
父亲三跪九叩,就代表把孩子交给老师了,老师也非常负责任,一定会教孩子做人,一定会教孩子孝敬父母。因为让父母对孩子说“你要孝敬我”,父母说不出口,让老师对孩子说“你要尊敬我”,老师也说不出口,所以要亲师配合。也就是说,父母教孩子尊师,老师教孩子孝亲。一个人只有孝亲尊师,才能有大的作为。在历史上,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亲师配合。我在给家长的讲座中从来就不建议他们跟老师对立,而是希望他们尊敬老师,因为他们尊师,孩子就尊师,受益的一定是孩子。同样,在给老师校长们的讲座中从来也不建议他们跟家长对立,而是要教他们的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如此孩子改变,家长看到眼里,自然就会尊敬孩子的老师,也会让孩子尊师。这样,在孩子身上就具备了孝亲尊师的美德,这是教育成功的“道”,也是2015年版《中小学生守则》第5条的核心内容。
有一次,我在辽宁做调研时,看到一所在校生近2000人的师范附属小学就把“孝亲尊师”四个大字镌刻在教学楼上,时刻提醒教师、学生和父母要把这四个字——教育的根本之道放在心里,这是难能可贵的。此外,还有另外四个大字——“学高身正”也同样镌刻在教学楼上,这是提醒老师的,一定要时刻记得自己教师的身份,因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再说回亲师配合。我们还要跟老师行这样的大礼吗?当然不需要,我们学圣贤的教诲,学的是实质,而不是形式。但我们依然需要对孩子的老师恭敬,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坏话。这样,孩子看到父母如此尊敬老师,自然也会对老师生起恭敬心,自然会认真学老师教的课程。因为有些老师并不会在课堂上教孩子孝敬父母,所以父母还应该跟老师沟通,请老师适当地点一下孩子,提醒或引导他孝敬父母。
第四,夫妻配合。也就是说,爸爸要把妈妈的恩德告诉孩子,妈妈要把爸爸的恩德告诉孩子。
爸爸可以跟孩子说:“妈妈怀胎十月,非常辛苦,还经常呕吐,吃不下东西;生你的时候也非常痛苦,但一看到你,所有的痛苦都化作了快乐;你出生后,妈妈一步不离地照顾你,把你养大,实在是付出了太多。你可以不孝敬我,但不可以不孝敬你的母亲。”
妈妈可以跟孩子说:“爸爸为这个家辛苦奔波,为了让咱们能过上好日子,拼命地工作,挣钱养家,非常辛苦。你可以不孝敬我,但不可以不孝敬你的父亲。”
当我们这样跟孩子讲的时候,孩子一定会思考:原来爸爸妈妈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一定要好好地孝敬他们,报答他们。这样,他的孝心就被激发出来了。
夫妻配合,但也要注意教育原则一致,不能一个说东,一个说西。古代,夫妻双方都不用讨论如何教育孩子,但今天,很多父母已经搞不清楚怎样教育孩子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古代的家训没有传下来。古人有家训的传承,今天的人已经没有了。怎么办?那就需要学习教育的智慧。所以,夫妻双方一定都要学习《弟子规》,这就是我们的家训纲领、原则,只要全家都学《弟子规》,孩子就能教得好。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教“悌道”还有用吗?
弟,通“悌”,即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也就是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要因为任何大事小事而伤了手足之情。在《弟子规》看来,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就是孝,因为兄弟姐妹不给父母出难题,关系处得好,父母就会很开心,这其实就是在尽孝。
今天的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那这个“悌”还有用吗?当然有。因为虽然只有一个孩子,但孩子是不会脱离群体而单独生活的,他会跟亲戚家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同龄的孩子相处,也会跟社区里的同龄孩子相处,还会跟幼儿园、学校里的同龄孩子相处,等等。如果我们把悌道教给孩子,他就不会跟别的孩子闹矛盾,别的孩子就会喜欢他,他的人缘就会非常好。他长大后,还要走向社会,走入工作岗位,如果能够懂得“悌”,他自然会跟同事和睦相处,自然会深得同事、领导的认可……可以说,如果孩子从小学会了悌道,我们一辈子都会很省心,不会为孩子而头疼。
有的父母也许会担心:我的孩子这么好,懂得恭敬别的孩子,那不是掉价跌份吗?别的孩子要是觉得他好欺负怎么办?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一个学传统文化的孩子不会把自己学呆了,他会非常智慧、非常聪明,对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能处理得游刃有余。他不但不会掉价跌份,不但不会受人欺负,反而会迎来更多的尊重,从小就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而且也不会傲慢、不会自负,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真的,请放心,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有出息,取得好的成就。
教孩子悌道也很简单,只要我们把《弟子规》里的教诲讲给他,让他自己读《弟子规》或是跟我们一起读。在生活中,如果他跟别的孩子为玩具或其他小事有了不愉快,我们可以提醒他“兄道友”,他自然会接“弟道恭”,我们说“兄弟睦”,他自然会接“孝在中”。这样一提醒,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学《弟子规》的孩子是非常有智慧的。你可以不相信,但你可以去做这个实验。当然,前提是你和孩子已经深入学习了《弟子规》。
我们还需要注意,在生活中,不要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因为一点经济利益,而跟自己的兄弟姐妹计较,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兄弟姐妹、同事朋友的坏话。相反,要经常提及兄弟姐妹、同事朋友的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那种非常和谐的“磁场”,这样孩子自然会懂得在生活中如何与同龄的孩子相处。
从现在开始,毫不迟疑、坚定不移地把孝悌的家风传承下去。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精神风貌、道德品质、生活作风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实际上也是一个家族给其成员树立的一种价值准则。我们每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都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有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深深烙印。
家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家谱族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对古人的修身、齐家,甚至是治国平天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人都有家训、家风的传承,今天几乎没有了。我想,既然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传统文化,就应该有家风的传承。这个家风,应该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孝悌的家风。只有把孝悌的家风一代代地传递下去,我们的家族才能更兴旺。
我在各地讲课的时候,经常会问家长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家族要绵延多久?是像孔子的家族一样,绵延2500多年而不衰?还是像范仲淹的家族,绵延1000年而不衰?”虽然,家长们当时可能并不一定会回答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却会引发他们的深刻思考。
现在,你也可以想一下这个问题。
其实,要想让自己的家族绵延不衰,孝悌是关键。
我们知道,今天很多家族都“富不过三代”,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是孝悌。当这个富裕家族的人知道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时,知道让孩子学孝悌时,知道自己不违法乱纪、不做有损德行的事,以便给孩子做孝悌的榜样时,他的家族怎么会“富不过三代”?
所以,我们确实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要传承孝悌的家风。因为这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是家族兴旺、民族发展、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
教育小语
教育孩子,没什么难的。要善于抓根本,而不是抓枝节;要善于找“道”,而不是到处寻“术”。根本在哪里?根本就是孝道,就是悌道,这就是“道”;枝节又是什么?是今天那种速效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所谓“捷径”。根本,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枝节,可能一时有效,长期使用一定有副作用。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