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售價:NT$
48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編輯推薦:
本书沿着康德本人的逻辑进一步思考,对人类处境下道德之恶提出了一种康德式的诠释。与学界的传统观点相反,本书认为根本恶概念不仅和先验自由与道德责任是完全兼容的,还大大拓展了人类自由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为每个人的自由意志朝向善的前进划定了一个无法绕开的起点和一个不可逾越的终点。
內容簡介:
本书基于近几十年英语学界和德语学界的主要成果,对《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书中的根本恶理论展开了一种系统研究,并沿着康德本人的逻辑进一步思考,对人类处境下道德之恶的单一本质、多重表现和最终根据,提出了一种康德式的诠释。与学界的传统观点相反,本书认为根本恶概念不仅和先验自由与道德责任是完全兼容的,还大大拓展了人类自由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为每个人的自由意志朝向善的前进划定了一个无法绕开的起点和一个不可逾越的终点。通过揭示人类自由内部的这—黑暗深渊,康德也以一种未言明的方式,引导读者把关于如何实现“建立公正社会”和“培养良善国民”这两大启蒙理想的思考,重新调整到一种更为现实主义的方向上。
關於作者:
吕超,女,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康德和德国古典哲学。已发表的论文包括“Like Devils ,But still Humans : A Systematic Examination and Moderate Defense of Kant ‘ s View of(Quasi-) Diabolical Evil”、《人类自由作为自我建构、自我实现的存在论结构——对康德自由概念的存在论解读》、“A New Quas i-Transcendental approach to Kan t’ s Theory of Radical Evil”、《自爱的空洞性与悉的无穷表现——一种康德式的诠释》、《自由、价值与存在的高贵化》等,其中《人类自由作为自我建构、自我实现的存在论结构——对康德自由概念的存在论解读》获第二届贺麟青年哲学奖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第七届青年学术论坛”一等奖。
目錄 :
从纯粹的学问到真实的事物——“纯粹哲学丛书”改版序 1
序“纯粹哲学丛书” 10
作者的话 1
康德著作名称缩写与概念翻译 1
导 论 根本恶与人类自由概念的扩展 1
Ⅰ.背景介绍 1
Ⅱ.主要内容 16
Ⅲ.术语说明 27
Ⅳ.方法论 35
第一卷 恶的单一本质——被置于道德之上的“悖逆的自爱”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幸福、他律——重释康德对恶的早期观点(1) 41
引言 康德对恶的理解的前后连续性 4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 47
第二节 幸福的经验理念 51
第三节 他律 59
第二章 自爱与自负——重释康德对恶的早期观点(2) 66
引言 第二批判中的自爱与自负概念 66
第一节 自爱与自负——“前 道德的”与“在道德上是恶的” 67
第二节 自负的逻辑结构 71
第三节 自负——“指向自我”还是“指向他者”? 77
第四节 自爱与自负——质料与形式 83
小结 受经验限制的实践理性的三个环节 92
第三章 悖逆的自爱——康德在《宗教》中对恶的成熟定义 97
第一节 恶位于自由任意的准则之中 97
第二节 恶的本质——将自爱置于道德之上 109
第三节 机械性的自爱与比较性的自爱 115
第二卷 恶的多重表现——“悖逆的自爱”对任何对象的自由附着
第四章 “悖逆的自爱”对任何对象的自由附着 131
引言 如何架通“一”与“多”之间的鸿沟 131
第一节 安德森 葛尔特对康德自爱概念的发展 134
第二节 从自爱的先验规定到自爱的经验规定 138
第三节 对激情的个案研究作为考察新诠释的试验 143
第五章 一切激情的形式规定和质料规定 145
第一节 一切激情的形式规定 145
第二节 一切激情的质料规定 159
第六章 由生而具有的偏好产生的激情 172
第一节 由生而具有的偏好产生的激情和由获得的偏好产生的激情的质料规定 172
第二节 由生而具有的偏好产生的激情和由获得的偏好产生的激情的形式规定 182
第三节 性激情 189
第四节 对外在自由的激情 195
第五节 对复仇的激情 203
第七章 由获得的偏好产生的激情 207
第一节 作为激情的求名欲 207
第二节 作为激情的占有欲 213
第三节 作为激情的统治欲 217
本卷小结 222
第三卷 恶的最终根据——普遍的趋恶倾向
第八章 善的原初禀赋 231
引言 231
第一节 善的原初禀赋概览 236
第二节 动物性禀赋 242
第三节 人性禀赋 245
第四节 人格性禀赋 254
小结 260
第九章 趋恶倾向 264
引言 264
第一节 在族类层面解释趋恶倾向 265
第二节 在个体层面解释趋恶倾向 280
第十章 意念与对趋恶倾向的新诠释 294
第一节 康德关于意念的论述 294
第二节 善的意念与作为本体的德性 301
第三节 道德修行 310
第四节 对趋恶倾向的新诠释 315
第十一章 对“人从本性上是恶的”的准先验论证 328
第一节 证明“人从本性上是恶的”的三条路径 328
第二节 “人从本性上是恶的”的确切含义 347
第三节 对“人从本性上是恶的”的证明中的先天推理结构 355
第四节 准 先验论证的几个隐藏预设 356
第五节 从“现实性”到“潜在性”的先天推理的各个步骤 366
第十二章 对“人从本性上是恶的”的准先验论证中的人类学要素 388
引言 趋恶倾向的三个层次对证明“人从本性上是恶的”的重要性 388
第一节 康德学界对趋恶倾向中三个层次的讨论 394
第二节 道德之恶与人心之颠倒 405
第三节 重释脆弱、不纯正与颠倒 414
小结 434
结 语 444
附 录 貌似魔鬼,仍为人类——对康德关于魔鬼之恶与类魔鬼之恶的观点的系统考察与温和辩护 449
主要参考文献 489
后 记 514
內容試閱 :
若根据现实的经验来判断的话,那么观察者将不得不承认,在属于人类族类的两种潜能之间,趋恶倾向要比向善禀赋来得强大得多。而对于善恶之间这种“不平衡性”的深刻揭示,则显示出康德本人关于人类自由的理解,既与在他之前的基督教哲学,又与在他之后的德国哲学具有一种深层的连续性。然而,康德并不像许多人所指责的那样,妄图复兴所谓的原罪教义。相反,就如本书将要展示的那样,康德在其批判哲学的概念框架之内,重新表述出了一种关于人性黑暗面的古老洞见。这一古老的洞见在人类历史之初就已诞生,却又必须被一代又一代的道德教育者,在不断变化的现实语境中重新表述出来,而这种不断重新表述的需要恰恰是因为——人类历史中的每一代人,无论他们成长在何种文化传统之中,都无一例外地受困于某种“人性的、太人性的”自我欺骗和自我美化的倾向,因而总是或是隐秘、或是公开地选择对于自身真实的道德处境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