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戏剧舞蹈人物动态图集(绝美的服装设计和极致的身体动态美感展现)
》
售價:NT$
1632.0
《
政治权力与公司控制 公司治理的全球政治学新解
》
售價:NT$
587.0
《
隈研吾建筑图鉴 50座名建筑的深度拆解与访谈
》
售價:NT$
551.0
《
古雅典的民主与法治(当城邦服从法律时,所有这些资源都会为共同的利益服务)
》
售價:NT$
551.0
《
社会法哲学(全二册)(社会法与法社会论丛)
》
售價:NT$
1265.0
《
中国传统药食同源物质图典
》
售價:NT$
1163.0
《
文化模式
》
售價:NT$
449.0
《
TensorFlow自然语言处理及应用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编辑推荐
1.揭秘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思维”五大逻辑步骤:一发现困难情境 ;二找出问题所在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四推论各假设的结果,探明哪种假设可以解决问题;五验证假设 。
2.我国著名教育家孟宪承、“民众教育的保姆”俞庆棠携手翻译。
3.胡适、潘家洵、李小峰等推荐。被邵元冲、杨四穆、罗德辉、许昂若等学者列入推荐书单。
4.北大校长蒋梦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南京大学校长郭秉文、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报业大王史量才等人一致推崇的思维方式。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
《思维十八讲》是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代表作,胡适终生佩服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陶行知深受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观点的影响。杜威认为教育必须以反省思维为目的。杜威在书中运用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进行思考时的不同过程。带你真正了解思考的特性,理解思考的过程,并运用科学训练方法以提高思考力,帮你重新塑造科学而完整的思维过程。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约翰·杜威,美国知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曾对20世纪前期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主要著作包括《民主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教育哲学》《明日之学校》《儿童与教材》等。
孟宪承,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是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他在大学任教超过半个世纪,担任大学教育专业的教授也近50年,在教育领域涉猎很广。其一生出版著、编、译二十多种,发表各种论文及通信约170篇,涉及文、史、哲、教育等学科领域。2006年入选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认定、教育报党组同意的“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名单。
俞庆棠,著名教育家。原籍江苏太仓,生于上海,后定居无锡。1919年赴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深造。学成归国后,俞庆棠在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
|
目錄:
|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思维训练的问题
第一讲 什么是思维 / 003
第二讲 反省思维的必要性 / 015
第三讲 固有的知能与思维训练 / 032
第四讲 学校的情境与思维训练 / 051
第二部分 论理的探讨
第五讲 反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 067
第六讲 推论与试证 / 084
第七讲 反省思维的分析 / 094
第八讲 判断在思维中的地位 / 109
第九讲 理解——观念与意义 / 121
第十讲 理解——概念与定义 / 135
第十一讲 系统的方法——事实与证据的控制 / 149
第十二讲 系统的方法——推理与概念的控制 / 161
第十三讲 经验的与科学的思想 / 169
第三部分 思维的训练
第十四讲 活动与思维训练 / 183
第十五讲 从具体的到抽象的 / 198
第十六讲 语言文字与思维训练 / 208
第十七讲 思维训练中的观察与知识 / 224
第十八讲 教课与思维训练 / 236
结论 / 252
|
內容試閱:
|
◎序言
一部书的修改,有的只是对少许文字的订正,有的竟是大部分的重写。现在这书的新版,则是属于后一类的修改了。
原书的材料,在这里虽有删削,可是新增的材料却很多,篇幅已比原书多出四分之一。这修改是为了使说明更加确切和明白。凡读者所感到困难的部分,都已竭力重写过。这不仅指对文句的细微的改订,也指对若干主要观念的阐明,尤其是第二部分(即本书的理论部分)。在这一部分,思维的论理分析,全都重新写述,比以前是简明得多了。同时,原书以特异的性质提出的基本概念,则不但完全保存,而且更加充实。为求明白计,增加了许多新的例证;各讲的次序也有所变更。关于教学部分的修改,也很显著。这种修改,反映着自一九一〇年原书出版之时迄现在的教学方法上的变动。原书所批判的当时流行的教学法,在现时优良的学校里几乎已经消失了,被许多新的方法取代了。本书因应着这种变动,“教课”一讲,实际上全是新作的。
许多教师,把他们应用本书的经验充分供给我,使能成这新本,也是我所妄冀的较善之本:对于他们,我欣然表示我的感谢。
杜威 一九三三年五月
内文节选 一 思维的各种意义
没有人能够明确地告知别人应该怎样思维,正如没有人能够告知别人应该怎样呼吸或血液怎样循环一样。然而人们的思维方法,却大致可以表述出来。有些方法是比较好的,为什么好,理由是可以说明的。懂得好的思维方法与为什么好的理由的人,如果他想,便能够改变自己的思维方法,使它更有效能。本书所说的较好的思维方法,叫作“反省的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是对于问题反复而严正地、持续地思考的一种过程。在未入主题之前,我们先略说别的有时也称为“思想”的心理过程,作为比较。
在我们醒着,有时连睡着的时候,心里有些事情往来着。如果是在睡眠中,我们叫它是梦。当然我们也有昼梦——幻想(如同空中的海市蜃楼),一切心慵意懒中的思绪。这种不控制的心理过程,寻常也称为“思想”。孩子们有时试着要“不想”而不能。我们醒时的生活消磨于这种无端的心思、纷繁的意想、愉悦而无凭的希冀,倏忽而模糊的印象的时间,超过我们自己愿意承认的程度。就像俗语所说,肯“给你钱而要知道你在思想着什么”,他一定也得不到什么。萦绕于你的心中的,过后没有多少值得遗留的。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就连愚蠢的人也能有思想了。我曾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个没有很多智慧的人,想参选做一个委员,他对身边人说:“你们不要以为我的知识不够,而要知道我在这大部分的时间,总是思想着这样那样的事情。”所谓反省的思维,包含一串所想的事情,你可能认为这种思维和散漫的思想没有两样,可是它绝不止于“这样那样的事情”偶然的、不规则的连续,和散漫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反省的思维,不止于观念的“连续”(sequence),而要求它连续的“结果”(consequence)——它是一个持续的、有步骤的过程。前一步决定后一步的结果,后一步参照前一步的成因;一步一步,相因而发生,相辅而成立。不是胡乱地倏往倏来。每一步,术语上称为思想的一个“名词”(term),每一个名词,遗留着在下一名词里可以利用的成分,这全部过程成为一个连续。各个单位,这样互相连贯,持续地向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前进。
寻常所谓“思想”的第二个意义,指非直接感知,不是见着、听着、触着、嗅着、尝着的事物。我们问一个讲着故事的人:“你看见那事情发生的吗?”他答:“没有,我只是想着的。”这就是意象的创造,而不是观察的实录。想象的情节,多少也以一条线索贯穿起来,这种“思想”是介于虚构的幻想与有意获得结论的思维之间的。儿童们娓娓讲谈的想象故事,内含的配合性的程度很有参差,有的是断断续续的,有的是有联络结构的。如果是有联络结构的,它们便会引起反省的思维,而这也就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了。儿童的这种想象,发展在严正的思维之前,而为它的准备,可是在想象里,观念只是不直接感知事物的意象,而所谓思维,只是这些意象的连续罢了。
反省的思维不止于以意象为娱乐,而有着一个“目的”(purpose)。在反省的思维中,意象的连续,必求达到一个目的,获取一个于意象以外可以证明的结论。
当作一个故事说,“巨人国”是有趣的,但是反省的结论,要说出这种巨人存在于何时何处,便非于意象以外有事实的证明不可了。我们口头上所谓“要想得通”,这种思维只是感觉的绽放,目的是强化人们的心情或感受,其联结的纽带则是感情的连贯。寻常所谓“思想”的第三个意义,实际上便等于“信念”(belief)。说我想明天气候会冷,说我想匈牙利比南斯拉夫要大,等于说我相信如此云云。前人想大地是平的,等于说前人相信是这样。思想的这一意义比前述两个意义更狭窄了。信念指超于事物以外而对这事物的判断,它确定(肯定或否定)一个事实、一种原则或一项定律。信念的重要,不消多说。凡我们并无可靠的知识却有充分的自信而决定的事情,都是信念。凡我们自认已有可靠的知识而将来或许证明只是偏见或谬误的,也都是信念。
说思想等于信念,并不就是说那信念一定有根据。例如,人们同样说,“我相信地球是圆的”。而其中有人当着别人提出问题的时候,并不能拿出他这样相信的证据来,他只是从别人那里拾来这样一个观念;他接受这个观念,也只因这个观念的流行,并不因为自己曾经思索过,也并不因为自己曾经自动地参与过这一信念的树立。
所以这种思想是无意识地发生,是不知道怎样得来的;从隐微的源头,从不知不觉的蹊径,潜入人们的心中,而成了人们思想结构的一部分。传说、教训、模仿这些靠着权威、私利或强烈的情绪都要负些责任。这种思想其实是成见,而不是从直接观察、搜集和检查证据等思维活动中所得来的结论。即使有正确的,它的正确性也只是偶然。
这样,我们又回到反省的思维和寻常所谓思想的比较。前两种意义上的思想,是有害于我们心智的,因为它们分散了我们对于现实的注意,也浪费了我们的时间。可是沉溺得如果不过分,却也能带给我们单纯的娱乐和必要的消遣。不过无论怎样,它们不能称之为真理,不能要求人们必须接受。它们只有情绪的约束,而没有理智的、事实的约束。至于第三个意义的信念,却是理智的、事实的判断,唯其如此,信念迟早会要求我们去考查它的根据。把一片白云想作一匹骆驼或一条鲸鱼,这是想象,这并不约束我们要采取骑那骆驼或取那鲸脂的结论。但是当哥伦布想着地球是圆的时候,这是信念,这就约束着他和他的朋友,去决定别的信念和行动,去试探印度的航线,去推想从大西洋一直西航的结果;正和前人相信地球是平的,而约束着他们相信环绕地球不可能是一样的。
地球是平的信念,当初不算没有一点证据,它是根据人们视觉限度内观察到的。但这点证据,没有继续考查,没有与别种证据核对,也没有对更新的证据进行搜寻,那就使这种信念由于人们的怠惰和习惯缺乏继续探究的勇气。地球是圆的信念,却根据缜密的探究和扩大的观察、根据各种不同的臆说产生的不同结论的推测。
这种思维过程,区别于第一种所谓思想,是它有观念的秩然的连贯;区别于第二种思想,是它有受着控制的目的;区别于第三种思想,是它出于个人主动的探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