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NT$
445.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售價:NT$
48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編輯推薦: |
惊险幽默的当代寓言 告诉小读者—— 黄金有价 快乐无价 通过“小气鬼”的转变过程,讲述“黄金有价,快乐无价”的人生哲理,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金钱观。跌宕屈折的冒险故事,调动读者的感受神经,提供身临其境的“冒险”体验。事前的充分准备可以增强自信和勇气,鼓励孩子们开动脑筋想出面对困难的解决办法,“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到最后一刻不要气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下一秒就会出现转机。画风浓郁而富有动感,致敬德国绘本名家雅诺什,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
|
內容簡介: |
只会存钱的小气鬼先生有一天偶然得到了一本书,书上介绍了一棵能将任何东西变成一百倍的神奇的树。为了将自己的金币也变成一百倍,小气鬼考虑再三,出发寻找这棵树。他机智地用提线木偶骗过了拦路抢劫的强盗们,成功抵达了目的地,但却阴差阳错地丢掉了所有金币,反而变出了100木偶来。返回途中,他又遇到那群强盗,正在千钧一发之际,这100个木偶成功地化解了所有危机,带来了轻松而欢乐的结局。
本书的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内容丰富,更与色彩鲜明、构图夸张、动感十足的图画场景完美结合,可供孩子们体验一场身临其境的“纸上冒险”,在享受阅读的同时,培养面对困难事物的勇气。另一方面,故事的整体设计带有荒诞主义色彩,蕴含了“快乐的价值高于金钱”的深刻道理,可以帮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悟这一点,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教育性。
作者高楼方子是日本著名的图画书作家,创作经验十分丰富,作品曾多次获得日本国内奖项。其绘画色彩、层次鲜明,构图夸张且富有动感,擅长表达故事的气氛和临场感,能抓住孩子们的感官和好奇心。
|
關於作者: |
高楼方子(TAKADONO, Houko)
1955年生于北海道函馆市,绘本作家。作品《到奇妙的森林去》(偕成社)和《恶作剧婆婆》(福禄贝尔馆)曾获路旁石儿童文学奖,《木吕子与绿色鞋子》(茜色书房)获得儿童福祉文化奖,《十一月的门》获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我们的帽子》(福禄贝尔馆)获赤鸟文学奖、小学馆儿童出版文化奖。另著有“怪怪园的怪老师”系列(福禄贝尔馆)和“原野俱乐部”系列(理论社)等。
|
內容試閱:
|
蒲蒲兰独家专访高楼方子 Q1、我们了解到,您创作儿童文学和绘本作品已有多年。能否谈一谈您创作以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您认为给儿童创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我想到自己创作的书被送到孩子们手中时,就会产生这样的强烈感慨:语言和文字的力量,比我想象的还要大啊!
以孩子为对象创作时,我一直将“自己在那个年龄时所拥有的感情”放在第一位,一边回忆自己童年时为何而喜悦、为何而悲伤,一边思考故事的创作。
Q2、《小气鬼和99个强盗》既有荒诞的幽默,又有深刻的内涵,角色和故事更是具有《一千零一夜》般的“寓言”色彩。您是怎样想到创作这样一部绘本的呢?
我当初是想要打造一个“和孩子完全无关的世界”。也就是说,既没有孩子出现,也没有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学校的生活、朋友、家人等)出现,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的另一个世界。我小时候很喜欢以纯粹的旁观者角度来听故事。(虽然听着听着,自己还是不知不觉进入那个世界里去了。)至于这个故事的“寓言”色彩,我想是因为要表达“世界上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这个主题,所以自然而然就有了一点儿这种感觉吧。
Q3、《小气鬼和99个强盗》的绘画风格和中国读者熟悉的《小真的长头发》有些区别,色彩更加浓郁、强烈,笔触奔放,您选择这样的绘画风格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这部绘本的图画,我是受到了德国绘本大师雅诺什《唯一的苹果》(1965)的影响而创作的。我当时是想着要尝试一下像他的作品那样富有冲击力的画风。(不过,我还想着要写比《唯一的苹果》更有趣的故事。)
Q4、《小气鬼和99个强盗》是蒲蒲兰在中国出版的您的首*部作品,不过很多中国读者已经从《小真的长头发》和“怪怪园的怪老师”系列认识了您,相信这一部作品也会被中国的大小读者们所喜爱。请问您想对喜爱绘本的中国读者说些什么吗?
我小的时候读了很多外国的童话故事。(中国的童话里面我最喜欢《宝葫芦的秘密》。)想到这些故事来自遥远的外国,就会产生各种憧憬和想象。但同时我也觉得,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和自己也完全没有什么两样。
我认为,对“差异”的憧憬和共鸣,是最理想的认识“外国”的方式。如果我的作品也能够让中国的读者们产生这样的理解,我会感到非常荣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