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M. 卡尔森(Frances M. Carlson)
在美国查塔胡奇技术学院(Chattahoochee Technical College)的副学士学位课程中教授幼儿教育;曾担任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儿童护理项目中心主任;已经成功主持了经全美幼教协会(NAEYC)认证的四个儿童保育项目;著有《必要的接触:满足幼儿的需求》(Essential Touch: Meeting the Needs of Young Children,2006)等。
担心孩子们的打闹会升级为打架,这背后的原因是人们认为打闹本身就是一种攻击性行为。许多成人认为,打闹游戏会助长消极的、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而这与他们希望孩子们和平相处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然而,教师们也经常将孩子们的打闹游戏误解为攻击性行为(DiPietro,1981)。帕克特等人(Paquette et al.,2003)发现,教师普遍认为三分之一的打闹游戏会发展为真正的打架行为,虽然事实上这一概率大概只有百分之一。
一位教师写道:
我的搭班老师认为,让孩子们粗鲁地进行打闹游戏会助长他们的攻击性行为。但我不这样认为。当孩子们进行打闹游戏时,他们看起来是很高兴的,也有继续玩耍的愿望。而我也总是对他们并没有进行互相伤害而感到惊讶。
汉弗莱斯和史密斯(Humphreys & Smith,1987)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一种游戏本质上是具有攻击性的,那么这种情况会更多地发生在相互讨厌的游戏伙伴之间。然而他们发现,大多数打闹游戏的伙伴都会很喜欢彼此,这也就否定了这种类型的游戏天生具有攻击性的观点。弗赖伊(Fry,1990)发现,在游戏中,只有1%的攻击性行为会伤害到游戏伙伴,因此能够得出结论:打闹游戏一般不具有攻击性,在打闹游戏中参与者也并不想互相伤害。
1.有攻击性和攻击性行为
如果想要充分理解孩子们之间的打闹游戏虽然有时可能具有攻击性,但这种行为本身不是攻击性行为,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攻击性行为的定义。攻击性通常指的是行为较为强势,传达出较强的控制欲和胜负欲。一方面,具有攻击性行为可以理解为追求成功的行为,比如跑得*快的能够去骑三轮车。另一方面,攻击性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具有“潜在危害的、故意的并使受害者反感”的行为(McEvoy et al.,2003,p.53),比如一个孩子为了骑三轮车而把另一个孩子撞到一边。
大多数幼儿在早期的某个阶段都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例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可能会为了得到洋娃娃而去打或咬另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在另一个孩子之后找到三轮车,但为了先骑车,他可能会直接把第1个孩子拉开。对于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攻击性行为在2—4岁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Benenson et al.,2008)。在同龄儿童中,男孩的身体攻击性行为多于女孩(Logue & Harvey,2010;McEvoy et al.,2003)。但到了4岁左右,大多数孩子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认知和社交情感技能,如沟通、轮流、合作、设定边界等,这些技能使得他们与他人实现良性互动。
如果4岁及以上的孩子仍然对他人表现出攻击性行为,那就需要多加关注并进行干预。持续存在的身体攻击在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演变为社会性难题,如青少年犯罪和监禁等(Farrington,2005)。这种不恰当的行为可能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迟缓、与主要监护人不安全的依恋关系或社交技能发展不良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全身运动游戏可以支持社交技能的发展,因此这种看似具有攻击性的游戏风格实际上可以帮助减少真正的、长期的攻击性行为。
真正引起打闹游戏和打架行为之间混淆的原因是在游戏中孩子们经常会模仿攻击性行为(Boulton,1993;DiPietro,1981)。当孩子们玩起打闹游戏时,他们有时会假装攻击他人。假装攻击指的是“儿童在假装情境中表现出的攻击性,包括进行角色扮演、以物代物或创造性想象”(Malloy & McMurray-Schwarz,2004,p.237)。例如,孩子们把桌上的玩具当作假枪,或者扮演警察与强盗。
贝内森等人(Benenson et al.,2008)发现,男孩似乎能从模仿身体攻击的游戏中获得快乐。在她的研究中,贝内森将这些游戏活动定义为“扮演士兵杀人和警察抓捕罪犯的游戏”(p.157)。53%的年轻受访者表示,他们喜欢玩这些模拟攻击性行为的游戏。然而,这种模仿的攻击游戏通常不会导致实际的攻击性行为(Malloy & McMurray-Schwarz,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