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NT$
398.0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NT$
254.0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NT$
352.0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NT$
407.0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編輯推薦:
回顾科技投资的历史,寻找未来最赚钱的市场世界上最伟大的技术创新往往都遵循似曾相识的市场与社会发展规律——首先要面对怀疑,而后被热情所取代;风险投资随之而来;大批公司浮出水面,股价上涨;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财务困境的出现,公司经营失败,股票崩盘,天真的投资者赔钱。通过详尽的分析,阿拉斯戴尔?奈恩探讨了过去200年间部分伟大科技发明的历史进程,及其给金融市场和投资者财富带来的影响,并深刻剖析了这背后的基本规律。作者探讨了不同的技术创新,并针对如何利用这些经验与教训评估未来的“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宝贵洞见。本书探讨的部分关键历史经历包括:?电灯及其商业开发?英美铁路开发热潮?汽车工业的发展?石油的发现和早期开发?个人计算机的兴起?无线世界?互联网与网络泡沫当下一轮技术创新彻底改造市场时,不要成为落伍者。通过《市场的引擎》一书,我们将认识到如何在当下的经济发展中发现曾经出现的规律,并学会从这些影响市场的事件中发掘财富。
內容簡介:
《泡沫逃生:技术进步与科技投资简史》研究了过去200年中部分伟大科技发明的历史进程,及其给金融市场和投资者财富带来的影响,并深刻剖析了这背后的基本规律。本书探讨了不同的技术创新,并针对如何利用这些经验与教训评估未来的“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宝贵洞见。作者完整且深入地研究了行业和投资的历史,书中充满了迷人的和有益的细节,包括托马斯·爱迪生如何对他的公司失去控制,标准石油公司解体的影响,早期的无线产业,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的进程。 当下一轮技术创新彻底改造市场时,不要成为落伍者。通过《泡沫逃生:技术进步与科技投资简史》一书,我们将认识到如何在当下的经济发展中发现曾经出现的规律,并学会从这些影响市场的事件中发掘财富。
關於作者:
阿拉斯戴尔?奈恩(Alasdair Nairn)理科硕士,哲学博士,特许财务分析师(CFA),独立精品基金管理公司Edinburgh Partners的创始人之一,该公司于2018年被富兰克林邓普顿(Franklin Templeton)收购。在成立Edinburgh Partners之前,他曾担任Scottish Widows investment Partnership的首席投资官,并于1990年至2000年受雇于邓普顿投资管理公司(Templeton Investment Management),担任执行副总裁兼全球股票研究总监。在加入邓普顿投资管理公司之前,奈恩在Murray Johnstone工作了四年,担任投资组合经理和研究分析师。在此之前,他在苏格兰发展署(Scottish Development Agency)担任了一年的经济学家。他目前是Edinburgh Partners的投资合伙人和首席执行官,以及Templeton Global Equity Group的董事长。奈恩毕业于斯特拉斯克莱德(Strathclyde)大学,拥有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苏格兰商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是英国投资专业人士协会(UK Society of Investment Professionals)的准会员,也是美国CFA协会的CFA特许持有人。2020年,他被选为爱丁堡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会员。在38年的投资生涯中,他曾多次获得全球股票投资组合管理绩效奖。2012年,他与乔纳森?戴维斯(Jonathan Davis)合著了《约翰?邓普顿的投资之道》(Templeton’s Way With Money)一书。
目錄 :
中文版推荐序第1版序前言致谢第一章 成就快捷运输的铁路时代 “工业革命”、运河与铁路 / 001 “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 / 002 运河工业的鼎盛时期 / 004 不断注入运输业的新技术 / 005 应对威胁 / 007 没有绝对的成功者 / 008 乐观情绪与杠杆趋势 / 009 英雄和恶棍 / 010 繁荣如何终结 / 012 本章小结 / 017第二章 异军突起 美国铁路的故事 / 022 开端:驳船与马匹 / 023 范德比尔特与美国的航运战 / 027 转战铁路产业 / 031 垄断游戏:为伊利铁路而战 / 033 法治、抑或腐败 / 037 竞争与联合 / 043 西方铁路公司的控制权之争 / 044 愈演愈烈的铁路商战 / 047 横贯大陆航线的争夺 / 048 本章小结 / 057第三章 追赶声音的投资脚步 电话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 / 059 电报的起源 / 060 不甘寂寞的英国人 / 062 西联汇款和美国电报市场 / 064 竞争乍现 / 066 电话的问世 / 071 从技术模型到商业开发 / 073 西联汇款改变策略 / 076 专利的重要性 / 079 竞争悄然而至 / 080 走向成熟的市场 / 083 半路杀出的西奥多·韦尔 / 085 本章小结 / 090第四章 光明照亮人间 爱迪生与电灯 / 094 探索光明之路 / 095 燃气:令人惬意的垄断 / 096 电灯的历史 / 099 布拉什带来的股市泡沫 / 101 弧光灯技术失败的罪魁祸首 / 104 新技术的果实:白炽灯 / 105 横空出世的发明天才——托马斯·爱迪生 / 106 投资两大阵营:分散风险之举 / 109 宣传攻势与投资信心 / 110 火爆异常的市场 / 113 爱迪生的创业历程 / 116 威斯汀豪斯和交流电/直流电之争 / 120 行业整合 / 123 本章小结 / 130第五章 挖掘地下黑金 石油探索史 / 133 埃德温·德雷克的重大发现 / 134 闸门开启 / 136 横空出世的洛克菲勒 / 138 从参与者到统治者 / 140 宾夕法尼亚州以外的市场 / 145 新行业组合 / 150 备受公共舆论诟病的大公司 / 153 托拉斯时代的终结:分崩离析的标准石油公司 / 156 本章小结 / 162第六章 驶向未来 汽车的历史 / 165 寻找“无马马车”之旅 / 166 欧洲的先驱者 / 167 博取眼球之争 / 170 美国的汽车业革命 / 173 杜里埃兄弟登堂入室 / 176 技术领导者地位之争 / 181 里德出租车信托 / 186 市场初现 / 189 后发制人的亨利·福特 / 190 早期的行业整合 / 193 杜兰特卷土重来 / 200 斯蒂庞克的故事 / 205 美国汽车工业的演进之路 / 211 欧洲的汽车产业 / 218 本章小结 / 219第七章 掀起波澜 无线时代的故事——从马可尼到贝尔德 / 222 马可尼与无线电的起源 / 223 从有线到无线的技术演变 / 225 马可尼向媒体频送秋波 / 226 科学界的质疑 / 227 从演示到实用 / 229 市场开始蹒跚起步 / 230 德弗雷斯特式的股票融资 / 236 马可尼的公司 / 241 政府的介入 / 252 无线电技术的商业衍生品 / 255 RCA——美国无线电行业的代言人 / 258 广播的诞生 / 260 广播业的发展 / 262 电视:超越时代的创意 / 267 本章小结 / 269第八章 追求更准确的计算 从加法器到大型主机的演变 / 273 数据计算业务 / 274 巴贝奇和他的差分机 / 275 收银机响起来 / 277 查人头背后隐藏的大生意 / 278 寻找其他用途之争 / 280 第二轮创新浪潮 / 286 布莱切利公园的遗产 / 288 改写历史的真空管 / 290 ENIAC与EDVAC / 293 碰壁资金瓶颈 / 295 大功告成的UNIVAC / 298 晶体管时代的到来 / 300 电脑大战 / 302 分时操作:超前时代的思维 / 307 从大型机到小型机 / 310 本章小结 / 312第九章 大众化处理能力 PC机的兴起 / 315 PC的起源 / 316 英特尔的诞生 / 319 计算器——意外而来的大众商品 / 320 经济动机 / 322 从计算器到PC / 329 缔造一个产业 / 331 从神话到现实——两款新产品的面世 / 333 苹果及其探索用户友好型计算机的道路 / 337 IBM悄然而至 / 342 山寨风潮 / 348 微软的未来 / 351 PC业务的未来 / 358第十章 互联网 分时计算如何成为一种全球现象 / 363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的诱惑 / 364 引发学术界轰动的新发现 / 364 分时计算:终极手段 / 366 成长于军用需要 / 367 推销梦想 / 369 从象牙塔到市场 / 374 进入思科系统 / 375 走向电子邮局 /
內容試閱 :
前 言认识技术泡沫研究目的 我创作本书的初衷,就是回顾过去200年出现的重大技术发明——从最初的铁路到当下的互联网,深入研究它们对金融市场和投资者财富的影响。这项研究最早始于1999年,1999~2000年股市泡沫的序幕刚刚拉开,在那个时刻,似乎所有与互联网有关的公司都不会让投资者失望。 这项研究的初衷是为了满足我特有的好奇心。作为一名专业投资者,我很想知道,新技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引发如此显而易见的非理性股市泡沫。回头看来,我们现在可以清晰地发现,从1999年到2000年,所谓的TMT(Technology, Media, Telecom,即科技、媒体、通信)泡沫如何衍生出股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狂潮,但这也是当初很多人所期待的事情。回眸那段时光,当我们身临其境的时候,却对与专业性乃至知识性相关的所有概念熟视无睹。 在邓普顿投资管理公司担任全球股票研究总监时,我的任务是负责这家全球顶级基金管理机构的股票分析。在那段时期,我根本就记不清,到底多少位拿着顶级薪水的华尔街分析师找到我们,向我们推介这家或是那家互联网公司——尽管我们还看不到这些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拥有任何收入或盈利前景,但他们还是绞尽脑汁地试图影响我们的员工,并最终成功地把这些股票塞进我们的投资组合。按那时的潮流和逻辑,有一点几乎已成为定式:不管我们是否喜欢这些股票,都应该把它们添加到自己的股票购买清单中。从本书第1版面世,时间已过去20多年,但我依然认为,在邓普顿投资基金的那段工作经历与这本书相得益彰。因为投资的基本原理并未发生变化,就如同投资的原则性和严谨性在今天依旧不可或缺一样。 回想1999年的时候,我几乎总能听到相同的声音:“笨蛋,这是新经济。你难道不晓得,新经济就应该不一样吗?”但是,每当我挠着头、突然茅塞顿开时,总会怒气冲冲地回答他们:“你根本就没有说明白,不是吗?”换句话说:“这次会不一样。”我觉得自己确实大彻大悟。直觉告诉我,泡沫永远都是泡沫,它的本质就是集体精神错乱大规模爆发的产物,但泡沫总有一天会破裂。很多迫不及待把股票卖给投资者的公司,或许永远都不想盈利,更不用说用业绩去证明当时市场估值的合理性。 不过,我在这一点上的看法并不孤立。其实,很多投资者也持类似观点。但是在面对投资或维持短期业绩的压力时,很少会遇到一家能始终遵守投资准则的组织。在这方面,我确实非常幸运——在我就职的这家公司,股东本身就是长期投资者,因此,只要符合逻辑,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支持我。而很多专业投资者却没有这份运气,也得不到这样的支持,于是,他们不得不退出投资行业,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离场的时点恰值市场泡沫即将破灭之时。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加入这股新兴技术浪潮的动力实在过于强大。尽管正值执业环境最严峻的时期,但面对势不可挡的市场潮流,任何对牛市可持续性的怀疑都会被追逐热潮、赚取短期收益的紧迫感所淹没。投资业务完全被公司及其合伙人所操纵,于是,它们的内部流程也验证了圣·奥古斯丁那句惊世骇俗的祷告:“主啊,请赐予我贞洁吧——但不是现在。” 在那个时候,尽管随波逐流的压力令人难以抗拒,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确实对新技术一无所知,这让我们对潮流心有余悸。不过,面对喧嚣火爆的市场,我心中仍有一丝难以摆脱的疑虑,似乎错过了什么东西。我不由地开始反思:在出现这种具有变革性新技术的那一刻,以往曾经发生过什么?当时的投资者和媒体做何反应?谁最终成为这些故事的赢家和输家?显而易见,剖析人们曾经历过的那些事情,或许可以从中汲取到某些经验和教训。 本书提出的问题 我想探究的问题包括:* 是否能够而且应该预见到1999~2000年的泡沫狂热及其所经历的过程?* 对当今投资者而言,可以从铁路的发展历史、无线电和电灯的发展路径及其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变革中汲取到哪些教训?* 在那个时候,美国无线电公司(RCA)之类的伟大企业是否就应该天经地义地赚这么多钱,而最初更成功的母公司马可尼仪器(Marconi)却收益甚微?* 在历史上,通过哪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互联网时代的开创性公司(如AOL、亚马逊和雅虎)是否最有能力实现生存和发展?* 从总体上看,投资者是否能从技术变革中获利呢?如果能获利的话,最成功的公司应具有哪些特征?投资者能否以足够的自信去预言最终的赢家呢? 从实践角度看,当股市泡沫开始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破裂时,我最想知道的是,对这轮最新技术浪潮的投资者而言,他们的中长期业绩到底如何,历史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我们是否应该为迎接不可避免的反弹而始终买入科技股,还是应继续像躲避瘟疫那样去对待它们?* 如果选择后者,这个版块要等多久才能恢复投资价值呢?* 在最新的技术革命中,赢家和输家会给他们的股东带来怎样的影响?研究范围 我的研究详细回顾了历史中的十个重大事件:* 19世纪40年代之后的英国铁路大潮。* 美国早期的铁路行业。* 电报业务的出现。* 电灯的发明及其商业开发的故事。* 原油的发现及早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