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NT$
3190.0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NT$
484.0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NT$
352.0
《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售價:NT$
760.0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NT$
653.0
《
政略与战略论
》
售價:NT$
638.0
《
百年词史-(1900-2000(全二册))
》
售價:NT$
1520.0
《
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修复孤独症核心障碍,让干预回归生活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本书卖点
“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文史学者方志远书写的人物传记代表作。讲述苏轼一生经历,以苏轼成长时间线为经,以其精神内核为纬,立体勾勒“千古一人苏东坡”。从苏轼出生完整地讲到他离世,串联起其诗词文、书画、美食、养生诸方面的才能,体现其治国安民的政治理想抱负,以及作为普通人,在爱情、友情、亲情等方面的朴素情感,重点刻画其在面对仕宦沉浮时由彷徨恐惧到豁然旷达的心路历程。文字洗练,篇幅精悍,易读易懂。全书篇幅设置短小明快,将苏轼的一生经历化繁为简,作者的语言精简凝练、生动易懂,具有感染力,适合大众读者阅读。取材不拘一格,精心选取诸多轶闻趣事。本书能让你饶有趣味地看到苏轼与佛印的相互戏谑,看到苏轼对李琪等歌女的尊重,看到苏轼对“坐、请坐、请上座”的势利僧人的嘲讽……苏轼的机灵、幽默、明澈在这些传闻趣事中活灵活现。呈现一个成长型的苏轼,展现人性的立体与复杂。本书重点刻画苏轼从沮丧、恐惧、固执到洒脱、豁达、通透的成长转变,所展现的并非一开始就尽善尽美的苏轼形象。强调苏轼在面对政治时的天真、面对亲友时的直率与作为父母官时高风亮节间的复杂性,更令人觉得他真实和可爱。装帧精美,附带典雅拉页、彩插、苏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文史学者方志远书写的苏轼传记。全书轻快简明地讲述了苏轼的一生经历,以苏轼成长时间线为经,以其在不同时期展现的才华以及仕宦经历中体现出的精神内核为纬,立体勾勒“千古一人苏东坡”。全书串联起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美食、养生诸方面的才能,体现其治国安民的政治理想抱负,以及作为普通人,在爱情、友情、亲情等方面的朴素情感。重点刻画苏轼在面对仕宦沉浮时由彷徨恐惧到豁然旷达的心路历程,还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一代文宗。
|
關於作者: |
方志远,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研究领域为明代国家制度与社会进程、明清江西商人与地域社会、明代市民文学与明代社会思潮。主要著作有《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等。在《百家讲坛》主讲《国史通鉴》《王阳明》等。
|
目錄:
|
眉山出神童 1
老泉得子 1
取名苏轼 4
初闻新政 6
景仰范滂 7
为师改诗 10
文名动京师 13
张公荐贤 13
韩琦识才 16
欧公误会 19
仁宗得意 23
仕途初跋涉 28
签判凤翔 28
祭神祈雨 30
陈公短长 34
苏章石壁 38
韩琦伎俩 40
十年生死 44
家事国事 47
巧对辽使 53
苏王结怨 57
批评新法 61
第四章 苏公天下知 70
情深谊长 70
结交佛印 75
通判杭州 80
西湖畅游 86
题联莫干 95
初为太守 97
天灾人祸 99
词风千古 106
徐州抗洪 111
乌台诗案 117
被捕下狱 123
无可救药 126
第五章江湖好自在135
东坡居士135
赤壁三唱142
传闻病故149
辞别黄州152
题诗庐山155
夜探石钟157
金陵见王160
第六章庙堂难度日163
太后苦心163
争论新法170
不合时宜174
苏门学士182
蜀党洛党195
第七章再请江南行200
急民所急200
治病救人206
整治西湖209
与民同乐213
化朽为奇215
扬州诗祸223
颍州岁月228
扬州花会233
第八章 归期何迟迟 238
出知定州 238
连遭贬谪 244
惠州行程 250
朝云之死 256
远涉海南 260
儋州晚秋 263
浩气长存 267
附 录 苏轼年谱简编 271
再版后记 276
|
內容試閱:
|
自序
我和苏轼似乎有些缘分。
我读中学时喜欢苏轼的诗,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 手上只有三本书。一本是《电波世界》,近三十年来我还没见过写得那么好的科普读物。第二本是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 三卷)。第三本则是龙榆生先生的《唐宋名家词选》。
当时我想,刘大杰、龙榆生对苏轼是有偏爱的。否则,《中国文学发展史》不会用那么大的篇幅、那么高的评价来说苏轼;《唐宋名家词选》也不会在苏轼的词下选那么多的评语。 当反反复复读了《唐宋名家词选》之后,我对苏轼也有了偏爱。同时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拼命抬高姜夔、周邦彦而指责苏轼。这些人早已作古,无法和他们辩论。后来明白了,看诗、看词、看文,都是见仁见智,各有所好,不能强求,也无辩论的必要。
后来读大学,修中国文学专业,写学年论文,我选了苏轼。但那篇论文并非研讨苏轼的诗词和散文,而是着重评论他在王安石当政时反对推行新法,在司马光当政时又反对不分青红皂白统统废除新法的实事求是、不畏权势的卓然独立精神。现在回想起来,是我被苏轼的精神所感染,还是苏轼的性格和自己的个性有相通之处,抑或兼而有之,说不太清楚了。
如果我的中文专业继续读下去,或许毕业论文仍会写苏轼。因提前结束学业,成了明清史研究生,主要研究明代政治制度史和社会经济史,所以将苏轼搁置下来,但对苏轼的感情没有变。
这次张秋林君问我有无兴趣重操旧业,替苏轼作传,写苏轼的故事,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苏轼,学习苏轼。我不禁感叹,有缘分是拆不散的,遂慨然允诺,既不负朋友之托也了却一桩在心头萦绕已久的夙愿。
但一旦动手,发现事情并不简单。有关苏轼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论著目不暇接,有关苏轼的传记也有许多种。光是林语堂老先生的一部《苏东坡传》,便足以使后人畏于动笔。另外,有关苏轼的轶闻趣事甚多,如何取舍也颇费心思,得在文学与史学之间寻找一个立足点。 所幸自己在写人物传记与历史故事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虽说难令读者十分满意,却也自信不致令读者过于失望。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东坡老人在天之灵或许不会责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