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NT$
500.0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NT$
485.0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NT$
398.0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NT$
301.0
《
苏美尔文明(方尖碑)
》
售價:NT$
602.0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NT$
505.0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NT$
602.0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 《论语》里,藏着我们过好一生的所有答案
为你读诗“经典共读”系列第一本,解读《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以学习、快乐、敬畏、信任、交友、勇气等15个主题解读《论语》,千年前的快乐与忧愁,与现在并没有什么不同。将《论语》这一根本性的儒家经典与当代生活中的困惑、难题相结合,重新焕发经典中的深厚内蕴,让读者从中汲取力量,拥有活泼泼的心灵和生命力。
? 在不完美的世界里,树立一个坚定光明的自己
敬畏——因为敬畏天命,因为选择了天赋予的、有使命感的工作,所以孔子无所畏惧,“知其不可而为之”。
时代——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尼采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交友——朋友,不是一个虚假的面具,而是和你共同进退、彼此相助的,一个真实的人。这是孔子教给我们的朋友之道。
? 一本书读懂《论语》原著,认识真实而可爱的孔子
孔子最喜欢的十件事是什么?孔子很会看人?被人讽刺为“丧家之犬”,孔子为何还欣然赞同?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谁?孔子有时也很毒舌?……
本书带你细读《论语》文本,走进那个遥远纷乱的年代,认识一个真实而可爱的至圣先师。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人文艺术平台“为你读诗”经典共读系列的第一本,由“诗意的人”栏目主编湘人彭二主笔,将《论语》这一根本性的儒家经典与当代生活中的困惑、难题相结合,重新焕发经典中的深厚内蕴,让读者从中汲取力量,拥有活泼泼的心灵和生命力。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共读”部分,是经典共读课程的实录,围绕学习、快乐、敬畏、信念等15个主题,带着当代的疑问读《论语》,在儒家的智慧中体会强健人格如何养成;下编为“心得”部分,是彭治国老师品读《论语》的15篇札记,细读原典文本,走进孔子及孔门弟子的世界,感受孔子其人以及他所留下的巨大的思想宝藏。
|
關於作者: |
湘人彭二
本名彭治国,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曾任记者,现为“为你读诗”《诗意的人》栏目负责人及总撰稿人,著有随笔集《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你当像李白长风破浪》等。
朱卫东
2013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为你读诗”首席语言艺术指导,与“为你读诗”合作了多个古诗词赏读和历史人文栏目,受到听众的广泛喜爱。
为你读诗
创立于2013年6月1日,是一个以诗连接人与人的诗意生活品牌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参与者包括行业翘楚、演艺明星以及诗意生活爱好者,覆盖并影响3000万用户。主张“给灵魂片刻自由”,通过音视频、直播、演出、活动、课程、出版物等内容形式,发展有诗意媒介、诗意活动、诗意学园、诗意空间等矩阵,将诗歌和中国传统文化带入大众日常生活,并以此开展国际文化交流。
|
目錄:
|
上编
学习:永远不要闭塞自己的心灵
快乐:我们这个时代的奢侈品
敬畏:头顶有星空,心中有天赋予的使命
信任: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相信社会
信念: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礼制:与他人非竞争地共存
交友:朋友圈之大,如何找一个真朋友?
孝悌:这个时代,孝道过时了吗?
勇气:心底明亮,则不忧不惧
行路:跟着《论语》去旅行
理想:月亮与六便士之辩
群体:回到人群,我们承担着一种人类共同的命运
师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
流传:孟子、苏轼,那些后世追随孔子的人
至圣: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下编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
內容試閱:
|
一个门外汉的《论语》心得
很多人讲过《论语》有多重要的话,说“它是中国的《圣经》”,“不读《论语》,枉费一生”。但我不想这么说。我只觉得,《论语》和我们今天的生活很近,近到孔子就好像在人群里,在和我们说话,我们能感受到他。
有时候我想象,孔子也用手机发微信。《论语》是他每隔一段时间发在微信对话、朋友圈的东西(尽管我知道,《论语》并不是孔子写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在朋友圈里这么写道。
有时候他不发朋友圈了。别人就问他:“孔子,你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他说:“天何言哉?”你看见老天说话了吗?于是,我们就沉默了。
也有隐士说:“孔子,你跟我们一起去隐居吧。”孔子不。他可以不发朋友圈,但始终在人群和社会中,他永远无法退群。
后来,孔子去世,学生们怀念他,在各自的微信朋友圈写下关于老师的点点滴滴。
终于,有一天,学生把所有这些微信消息、朋友圈状态编辑成一本书,这就是《论语》。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每一条都很短,不正像今天的微博、微信吗?孔子的微信朋友圈里有鲁定公、卫灵公、诸多弟子和隐士,以及各种各样的人。
《论语》是一条大河。两千多年前,它从鲁国一路流淌,最后流到我们这个时代。它对我们的影响是深刻的。我们不妨去这条大河的源头走一走、看一看,回溯一下,去看看那个时代。孔子和他的学生到底说了什么,想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他们和我们的生活到底有没有相联系的地方,还是他们太过遥远了?
读《论语》,不仅仅把它当文字读,还可以带着它到我们生活里去,看看它跟我们的生活有哪些相贴近的地方。只有这样,文字才能变成道理,变成生命。
美国作家乔治·斯坦纳的《语言与沉默》里,有段话是这样的:“我们是大屠杀时代的产物。我们现在知道,一个人晚上可以读歌德和里尔克,可以弹巴赫和舒伯特,早上他会去奥斯维辛集中营上班。要说他读了这些书而不知其意,弹了这些曲而不通其音,这是矫饰之词。这些知识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对文学和社会产生影响?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对从柏拉图到阿诺德的时代几乎成为
定理的希望——希望文化是一种人性化的力量,希望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行为力量——产生影响?”
读《论语》也是这样,不是为了记住和背诵,而是把它化成生命的一部分,让它和我们产生碰撞和共鸣。
有人说,《论语》是“圣人”孔子说的,每一处都闪耀着无可置疑的、正确的光芒。如果错,也只能是我们错。是吗?孔子如果活在今天,也许他会认同这一点:《论语》可以质疑(有一个前提是,在尊重和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怀疑它,或者相信它;并且在经过人生的各种历练后,再对它做出自己的判断。
其实,我从未想过会写一本解读《论语》的书。
自小,我受这方面的熏陶少。大学读中文系,爱看现当代文学和西方文学。有老师教我们中国古典文学,但我总觉得隔膜。春风过去,春风还是春风,驴耳依旧是驴耳。
大学毕业,换了很多工作。2018 年底到“为你读诗”,公众号头条多是对现代诗和外国诗歌的品鉴,我就想干吗不写写中国古代的诗人和诗歌?于是毛遂自荐,领导同意后,我就在头条开了一个新栏目,叫“诗意的人”,专写中国古代的诗人。
几年过去,我从欧阳修开始写,写了苏轼、李白、杜甫、陶渊明……越写越多,一发不可收拾。我这只驴子在中国古典诗歌
的世界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乐在其中。
但我越写,也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就像我不敢说完全懂得了苏轼,即使自己出了一本《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的小书。我越读,就越发现,在苏轼的诗词背后,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苏轼被贬湖北黄州,不能过问政事,也无人可以交流、讲话,他开始有大量的时间研习经典,写下《易传》和《论语说》。
在《黄州上文潞公书》中,他说道:
“到黄州,无所用心,辄复覃思于《易》《论语》。端居深念,若有所得,遂因先子之学,作《易传》九卷。又自以意作《论语说》五卷。穷苦多难,寿命不可期,恐此书一旦复沦没不传,意欲写数本留人间。念新以文字得罪,人必以为凶衰不详之书,莫肯收藏。又自非一代伟人不足托以必传者,莫若献之明公。而《易传》文多,未有力装写,独致《论语说》五卷。公退闲暇,一为读之,就使无取,亦足见其穷不忘道,老而能学也。”
于是,我又开始读《论语》《诗经》《道德经》《庄子》《金刚经》……
这本小书,便是我读《论语》的一点体会。它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电脑上所写,略显正式、严肃和书面,这是我对《论语》整体的一次鸟瞰;另一部分是我在“为你读诗”《论语》共读营和学员做的分享。很多个夜晚,在公司我的座位前,一个手机群里,利用现代技术,我对着天南海北、素不相识的一群人聊《论语》里我最感兴趣的章节,一共十五个晚上,每次四十五
分钟。《论语》共二十篇,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讲了十五篇,而且每篇的章节也有所选择。它的整体气氛是散漫的、轻松的、信马由缰的。但其中,也有紧张和严肃的时刻。
在《论语》共读营结束,我曾这样写道:
“我也紧张,犹豫,沉默,不知所措。有时候我写一点文字,以备在记忆卡壳的时候拿来朗读。有时候我放弃了,一切天马行空,看命运到底将我带往何处。面对我乱糟糟的办公桌时我会怀疑,那些我从未见过的人会喜欢我说话吗?时间怎么这么慢?时间怎么又那么快?我还有很多话想说,可我刚想到的、要说的那句话又到底去了哪里?谁在公司外面敲门?是快递员、公司同
事,还是物业公司的人?有风吹来,我好像忘记关上了身后的窗户。一切事情一旦开头,就会有结束。下次共读见。”
谢谢每一位,请诸君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