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編輯推薦:
诉讼的生命在于证据
宏观与微观:从证据原则到证据规则的层层递进
体系与要素:从诉讼流程到关键环节的全面分析
理论与实践:从证据规范到案例指引的多维透视
普遍与特殊:从一般规则到特殊规则的体系发展
內容簡介:
本书作为证据规则的专门工具书,旨在对现行刑事证据规则进行系统梳理,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向读者展现证据收集、审查、分析与运用的法律规范和实践要点。研究和运用本书相关内容,有助于侦查机关从源头上规范取证工作,防范非法证据等证据风险;有助于检察机关全面审查在案证据,审慎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有助于辩护律师发现证据漏洞,通过证据之辩实现有效辩护;有助于审判机关综合研判全案证据,准确查明事实和定罪量刑;有助于法科研习人员牢固树立证据思维,为从事法律研究和司法实务奠定基础。
一、宏观与微观:从证据原则到证据规则的层层递进
本书整体架构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内在逻辑,即以刑事诉讼法的原则性规定为引领,整合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出台的解释性文件,从而全面、系统地展现证据规则的全貌。读者在阅读具体的证据规定时,可以秉承“从原则到规则,从规则到原则”的辩证思维。
二、体系与要素:从诉讼流程到关键环节的全面分析
本书第一至三部分按照刑事诉讼流程对证据规则进行整序,分成取证、举证、质证、认证等相对独立的阶段,并在各个阶段区分不同主体、不同证据类型等因素进行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第四至六部分按照证据排除规则、证据认证规则、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顺序,介绍了证据审查和运用的核心内容。
三、理论与实践:从证据规范到案例指引的多维透视
本书在每一规范条文之后,设置了立法释义、重点解读等板块,帮助读者理解条文背后的理念及其旨在解决的问题。
除了对证据规范的解读外,本书在相应条文后设置了案例与要旨板块,结合具体案例精准解读条文的适用要点。立足指导案例、公报案例和典型案例,读者可以进行证据专题的类案检索。
四、普遍与特殊:从一般规则到特殊规则的体系发展
每类证据都有独特的证明价值,也有自身特殊的证明风险。针对类案证明的特殊要求,本书第七部分设置了常见犯罪的证据指引,包含了食品药品环境犯罪、金融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信息网络犯罪、毒品犯罪、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涉未成年人犯罪等类型。
關於作者:
刘静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曾任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挂职云南省公安厅厅长助理。参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改革、量刑规范化改革等中央司法改革项目。出版《刑事程序的权利逻辑》《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公正何以难行》《刑事诉讼法注释书》《证据原理》《犯罪心理学》《犯罪重建》《司法错误论》《The Exclusionary Rule of Illlegal Evidence In China》等著作、译著十余部,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治日报》等发表文章百余篇。
赵春雨,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事法律事务部(二部)主任,盈科全国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犯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刑事业务研究会主任;受聘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法律硕士实务导师;主编《“盈”的秘密——有效辩护的47个制胜思维》《“盈”的秘密2——有效辩护的53个证据突破》等系列作品。
目錄 :
第一部分 证据收集规则
专题一 刑事取证的基本原则
1全面、客观取证原则
2合法取证原则
专题二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则
3传唤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4传唤、拘传的持续时间限制
5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人数
6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场所
7讯问犯罪嫌疑人应个别进行
8侦查人员讯问前的程序告知
9侦查人员讯问的方式
10讯问聋、哑、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11讯问笔录应由犯罪嫌疑人核对确认
12犯罪嫌疑人自行书写供述
13对讯问过程的录音录像
专题三 询问证人、被害人的规则
14询问证人的程序
15询问证人的法律责任告知程序
16证人作证的义务及法律后果
17询问笔录的制作要求
18询问被害人的程序
专题四 勘验、检查的规则
19勘验、检查的主体和对象
20现场保护和通知义务
21勘验、检查的程序规范
22尸体解剖程序
23人身检查程序
24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要求
25复验、复查程序
专题五 搜查的规则
26搜查的范围
27搜查的主体
28持证搜查及例外情形
29搜查的见证人制度
30搜查笔录的制作要求
31公民提交证据义务与强制搜查
专题六 查封、扣押、冻结的规则
32查封、扣押的对象及保管要求
33查封、扣押的程序
34解除查封、扣押、冻结
35扣押邮件、电报的程序
36电子数据的扣押、封存、冻结
37有组织犯罪案件涉案财物处理
38经济犯罪案件涉案财物处理
专题七 鉴定的规则
39鉴定的对象和主体
40鉴定的程序和法律责任
41鉴定意见的告知及异议处理
42精神病鉴定期间的扣除
43关于鉴定意见的专门性规定
专题八 辨认的规则
44辨认的要求
专题九 侦查、调查实验的规则
45侦查、调查实验的规则
专题十技术侦查、调查的规则
46技术侦查、调查措施的适用范围
47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规范
48技术侦查措施的实施规范
49秘密侦查的适用程序
50技术侦查证据的使用规范
专题十一 域外证据的取证规则
51域外证据的取证规则
专题十二 律师收集证据规则
52辩护人的申请调取证据权
53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
第二部分 证据审查规则
专题一 侦查终结阶段的证据审查规则
1侦查机关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
2重大案件侦查终结前的讯问合法性核查
3人民检察院对证据合法性的调查核实
专题二 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的证据审查规则
4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核实证据
5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排除非法证据
专题三 审查起诉阶段的证据审查规则
6人民检察院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7人民检察院审查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录音、录像
8人民检察院询问诉讼参与人的程序
9人民检察院补充鉴定的程序
10人民检察院复验、复查的程序
11人民检察院对证据存在疑问的审查
专题四 审判阶段的证据审查规则
12物证、书证的审查
13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审查
14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
15鉴定意见的审查
16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
17辨认笔录的审查
18侦查实验笔录的审查
19视听资料的审查
20技术调查、侦查证据的审查
21专门报告的审查
22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
23域外证据的审查
第三部分 庭审举证、质证规则
专题一 庭前会议的证据争议处理规则
1了解证据情况
2因证据问题召开庭前会议
3控辩双方申请调取新证据
4确定庭审调查事项
5公诉人对证据收集合法性加以说明
6撤回排除非法证据申请
7检察院撤回证据
8检察院补充材料或撤回起诉
9庭前会议报告
专题二 庭审调查的举证、质证规则
10庭审质证规则
11庭审质证内容
12庭审质证方式
13庭审质证的例外情形
14启动非法证据调查
15法庭对证据收集合法性进行调查
16检察机关对证据收集合法性进行说明
17法庭对非法证据的处理
18控辩双方有权提请证人、鉴定人等人员出庭、出示证据
19法庭对控辩双方申请的处理
20人民法院依职权通知证人、鉴定人等人员出庭
21证人应当出庭的情形及例外
22强制证人出庭作证
23出庭作证证人证言的证明效力
24证人拒绝作证的法律后果
25法庭对出庭证人、鉴定人等人员身份的核实
26对出庭证人、鉴定人等人员的发问顺序
27对出庭证人、被告人、鉴定人等人员的发问规则
28法庭对发问不当的处理
29证人、鉴定人等人员不得旁听审理
30鉴定人应当出庭的情形及拒不出庭的后果
31控辩双方对无异议的证据的举证规则
32对物证、文书的审查辨认、宣读(最佳证据规则)
33法庭对有疑问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34申请新证人、新物证、重新鉴定或勘验
35检察机关在审判期间补充侦查
36法庭向检察机关调取证据
37法庭建议检察机关补充侦查
38对采用技术侦查、调查措施收集的证据的审查原则
39同案或关联案件被告人到庭对质
40对量刑证据的调查
41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特殊规定
专题三 认罪认罚案件的举证、质证规则
42认罪认罚自愿性、合法性审查
43法庭调查围绕与量刑有关的证据进行
44证据开示制度
45发现非法取证行为的处理
专题四 二审、再审案件举证、质证规则
46二审案件举证、质证规则
47再审案件举证、质证规则
第四部分 证据排除规则
专题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1排除非法证据的一般规定
2非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排除规则
3重复性供述的排除规则与例外
4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排除规则
5物证、书证的排除规则
专题二 关联性规则
6关联性的一般要求
7欠缺关联性排除规则
专题三 瑕疵证据排除规则
8物证、书证存在瑕疵的处理
9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存在瑕疵的处理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存在瑕疵的处理
11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存在瑕疵的处理
12鉴定意见存在瑕疵的处理
13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存在瑕疵的处理
专题四 有限的传闻证据规则
14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则
专题五 意见证据规则
15意见证据规则
专题六 失真证据排除规则
16物证、书证失真排除规则
17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失真排除规则
1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失真排除规则
19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失真排除规则
20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失真排除规则
21境外证据失真排除规则
专题七 传来证据规则
22最佳证据规则
第五部分 证据认证规则
专题一 证据认证规则
1未经质证不得认证
2对证据真实性、证明力的审查要求
专题二 证据印证规则
3证人翻证印证规则
4被告人翻供印证规则
专题三 补强证据规则
5对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被害人、证人和被告人所作的陈述、证言和供述的补强
6对与被告人有密切关系或利害冲突的证人的证言的补强
第六部分 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
专题一 证明责任规则
1公诉案件的证明责任
2审判监督案件的证明责任
3自诉案件的证明责任
4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证明责任
5量刑事实的证明责任
6非法证据申请方的初步举证责任
7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
8证明责任倒置规则
专题二 刑事证明标准
9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的证明标准
10公安机关侦查终结案件的证明标准
11检察机关侦查终结、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
12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的证据标准
13人民法院一审案件的证明标准
14人民法院二审案件的证明标准
15适用速裁程序案件的证明标准
16被告人缺席审判案件的证明标准
17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
18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
专题三 孤证不能定案规则
19只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供述,不得认定有罪
20隐蔽性证据的先供后证规则
专题四 间接证据定案规则
21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条件
专题五 疑罪从无规则
22排除非法证据后证据不足的,不得移送审查起诉
23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24因证据不足撤回起诉
25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26证明被告人相应法定责任年龄证据不足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认定
第七部分 常见犯罪的证据指引
专题一 食品药品环境犯罪
1行政监管部门收集证据的效力
2对有关明知等主观故意事项的认定规则
3有关专门性问题的认定途径
4涉案物品的检验、鉴定和认定程序
5专业问题的双向咨询和技术支持机制
6对环保执法、技术人员出庭的要求
专题二 金融犯罪
7证券监管机构随案移送证据的效力
8涉众型金融犯罪取证规则
9证据交换共享机制
10检察机关办理涉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审查与运用
11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中主观故意的认定
12有关案件犯罪金额的认定
13信用卡犯罪中“催收”的证明要求
专题三 黑恶势力犯罪
14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证据要求
15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法庭举证、质证要求
16网络涉众型黑恶案件的证据认证原则
17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中的证人保护措施
专题四 信息网络犯罪
18信息网络犯罪案件调查核实过程中收集材料的证据效力
19向网络服务提供者调取电子数据的规则
0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编注——条文·适用·案例目录020异地询(讯)问规则
21异地调查取证规则
22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材料的特殊使用规则
23境外证据的收集和使用规则
24涉及海量证据材料的信息网络犯罪取证和认证规则
25检察机关庭审举证方式
26关于明知要素的认定
27网络犯罪案件的账户资金推定规则
专题五 毒品犯罪
28毒品犯罪案件中主观明知的认定
29毒品提取、检验等程序
30特殊毒品犯罪案件被告人供述的认定
31缴获毒品的管理
32毒品犯罪案件公诉证据标准
33部分地区公安司法机关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收集及审查指引
专题六 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
34醉驾案件证据收集要求
35认定醉酒的依据
专题七 涉未成年人犯罪
36法定代理人、合适成年人到场及相关证据补正、排除规则
37对未成年人年龄证据的审查与认定
38涉未成年人犯罪的取证和审查判断要求
內容試閱 :
序言
诉讼的生命在于证据
坚持证据裁判,恪守证据规则,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也是刑事法治的根本标尺。如果说脱离事实讨论法律是司法的痼疾,那么,脱离证据认定事实就是这一司法痼疾的病灶。如同法律规则的核心价值在于确立社会生活的准则,证据规则的核心在于确定取证和证明的指引。只有立足证据规则开展取证和证明活动,事实认定才能有章可循,司法公正才能落到实处。
本书作为证据规则的专门工具书,旨在对现行刑事证据规则进行系统梳理,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向读者展现证据收集、审查、分析与运用的法律规范和实践要点。研究和运用本书相关内容,有助于侦查机关从源头上规范取证工作,防范非法证据等证据风险;有助于检察机关全面审查在案证据,审慎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有助于辩护律师发现证据漏洞,通过证据之辩实现有效辩护;有助于审判机关综合研判全案证据,准确查明事实和定罪量刑;有助于法科研习人员牢固树立证据思维,为从事法律研究和司法实务奠定基础。
一、宏观与微观:从证据原则到证据规则的层层递进
法律原则代表着立法的价值取向,对法律制度的塑造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书作为一部以实践为导向的书籍,并未对相关证据原则进行专章阐释,而是将这些原则融入证据规则的解读之中。原则与规则并非总是一一对应关系。一项原则可以反映在不同规则之中,一条规则也可以蕴涵不同原则。
本书整体架构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内在逻辑,即以刑事诉讼法的原则性规定为引领,整合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出台的解释性文件,从而全面、系统地展现证据规则的全貌。读者在阅读具体的证据规定时,可以秉承“从原则到规则,从规则到原则”的辩证思维。例如,本书前三部分按照诉讼程序排列,每个程序都包含了不同的证据原则与规则,有助于通过对证据原则的把握,更好地理解相关规则的内涵。
二、体系与要素:从诉讼流程到关键环节的全面分析
从比较法看,我国的证据制度具有自身独特的内在逻辑。在刑事诉讼法的基本规定基础上,我国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证据制度。证据规则与诉讼制度始终存在紧密的嵌套关联。鉴于此,对于证据规则的理解与运用,需要结合刑事诉讼的基本安排。
本书第一至三部分按照刑事诉讼流程对证据规则进行整序,分成取证、举证、质证、认证等相对独立的阶段,并在各个阶段区分不同主体、不同证据类型等因素进行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第四至六部分按照证据排除规则、证据认证规则、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顺序,介绍了证据审查和运用的核心内容。这一基本结构表明,证据规则既与诉讼制度存在耦合关联,也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
三、理论与实践:从证据规范到案例指引的多维透视
对证据规则的理解与运用,离不开相应的理论储备,更不能脱离司法实践。关于证据原理的把握,既要熟知相关证据规范的要旨,也要了解司法证明的规律。本书在每一规范条文之后,设置了立法释义、重点解读等板块,帮助读者理解条文背后的理念及其旨在解决的问题。
除了对证据规范的解读外,本书在相应条文后设置了案例与要旨板块,结合具体案例精准解读条文的适用要点。立足指导案例、公报案例和典型案例,读者可以进行证据专题的类案检索。实践表明,只有充分整合证据原理、证据规范、典型案例,才能实质性地提高证据运用效能。
四、普遍与特殊:从一般规则到特殊规则的体系发展
每类证据都有独特的证明价值,也有自身特殊的证明风险。与之类似地,每类案件都有独特的证据体系,需要立足类案特点进行取证和证明。在具体个案中,既会遇到普遍性的证据问题,也会遇到独特性的证据难点。立足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以既有证据规范为基础的类案证据指引,是对传统证据规则的体系化拓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针对类案证明的特殊要求,本书第七部分设置了常见犯罪的证据指引,包含了食品药品环境犯罪、金融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信息网络犯罪、毒品犯罪、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涉未成年人犯罪等类型。随着司法专业化逐步推进,可以预见,更多常见犯罪的证据指引将会陆续出台,为司法实践提供更加具体、明确的参考。
法律工具书的编写没有通例。与其他法律部门相比,证据法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和规律。编写一本逻辑顺畅、体系完备、务实管用的证据指引书,显然并非易事。总体上看,统筹宏观与微观、体系与要素、理论与实践、普遍与特殊,既是本书的主要特色,也是证据思维的内在要求。
本书由刘静坤和赵春雨确定框架并统稿审定。各位编者既有理论素养、实践经验,也有专业志趣、敬业精神。在此表示感谢!因水平有限,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立项和顺利出版,得益于法律出版社李群分社长和陈昱希编辑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