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編輯推薦: |
“这本关于法国文明的历史小书是为对法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和希望对法国文明有总体认识的广大读者而写的。”
这本书详细而完整地阐述了法兰西文明和文化的历史演变,容纳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和科学技术等领域,堪称了解法国社会古今和法国人思想意识来龙去脉的小百科全书。
区别于基佐的《法国文明史》描述国王、诸侯和主教等“社会精英”的生活和历史大事件,本书“把对事件的叙述搁在一边,专注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忽略那些表面的震荡,而致力于以中、长期的眼光来观察经济、社会和文明的演进”。本书以新的历史视角展示了千余年来真正的法国文明演进的轨迹,以及数世纪来塑造了法兰西和法兰西民族特质的诸多文化因素间的内在关系。
本书的两个基本特点:对纷繁的历史事实的高度概括艺术,以及“新史学”的独特视野。高度概括艺术:全书八百余页的篇幅涵盖了法兰西民族的千余年历史,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独特视野:与其绘声绘色地叙述历史事件,作者从全新角度来观察历史事件,特别是对历史事件发生的环境及其影响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
|
內容簡介: |
本书被学界推崇为“新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集热忱、博学和充分掌握史料于一体的杰作。自1958年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先后被译成英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波兰文、匈牙利文和日文等多种语言。本书的叙述起于中世纪,止于20世纪,容纳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和科学技术等领域,一个丰富又自由、浪漫又严谨的法国被呈现到了读者面前。
本书目的不在于罗列历史事件,或者重复教科书中的文字,而是以新的历史视角展示千余年来真正的法国文明演进的轨迹,以及数世纪来塑造了法兰西和法兰西民族特质的诸多文化因素间的内在关系。
|
關於作者: |
作者 乔治·杜比(1919―1996),法国中世纪史专家,年鉴学派的著名学者。艾克斯大学教授,1970年起长期担任法兰西学院中世纪社会史教授。1987年,当选为法兰西学术院终身院士。
罗贝尔·芒德鲁(1921―1984),法国现代史专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他是著名史学家、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吕西安·费弗尔的关门弟子,后来长期任职于《年鉴》杂志。他是法国20世纪60至80年代兴起的“新史学”的领军人物。
译者 傅先俊,1949年3月出生于上海。1990年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法国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法文学、中法文化和文明史的比较研究。长期从事翻译工作,曾任巴黎上诉法院翻译。
|
目錄:
|
目录
上册
目录
图表目录
出版前言
译序
第一部:中世纪
第一章 公元1000年
封建社会(11世纪)大进步的世纪(1070-1180)卡佩王朝的统一(1180-1270)中世纪末(14—15世纪)
第二部:现代法国
第六章 15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乡村环境和意识
第七章 贯穿16世纪的城市繁荣(1500-1640)
第八章 从创新者到狂热者:16世纪的面貌
下册
第二部:现代法国(续篇)
第九章 “天主教法国”和现代人
第十章 古典主义时代:“路易十四的世纪”
第十一章 18世纪的经济革命和人口增长
第十二章 轻佻的节庆和启蒙时代,欧洲的法国世纪
第三部:当代法国(19至20世纪)
第十三章 资产阶级的胜利(1789-1845)
第十四章 浪漫主义的反叛
第十五章 实证主义的法国(1850-1900)
第十六章 科学文明的黎明(1895-1914)
第十七章 20世纪初的法国:科学、艺术和技术(1919-1939)
第十八章 回顾当代法国
本书译名对照表(人名)
本书译名对照表(地名)
|
內容試閱:
|
译序
当历史著作成为描述重大历史事件、记录帝王宫廷生活和政府间政治、外交、军事活动的故事书时,发掘经济、社会演变的深层次原因,关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及其思想意识形成的“新史学”便应运而生。法国的“年鉴学派”就是新史学的一个主流。作为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的著名学者,乔治·杜比(Georges Duby,1919—1996)是中世纪史专家、法兰西学术院终身院士,罗贝尔·芒德鲁(Robert Mandrou,1921—1984)是现代史(16、17世纪)专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他俩合著的本书《法国文明史》(Histoire de la civilisation fran?aise)自1958年出版以来,再版十余次,被译成英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波兰文、匈牙利文和日文等多种语言,在国际学界有较大影响,成为“年鉴学派”无可争辩的经典之作。今天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该书的中文版,可谓填补了一个空白。
在谈到本书的写作计划时,作者曾谦逊地表示,“这本关于法国文明的历史小书是为对法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和希望对法国文明有总体认识的广大读者而写的”;然而一进入阅读,读者很快会被一种新的历史视角所吸引,它展示了千余年来真正的法国文明演进的轨迹,以及数世纪来塑造了法兰西和法兰西民族特质的诸多文化因素间的内在关系。翻阅一下本书的目录,即可看出本书的两个基本特点:对纷繁的历史事实的高度概括艺术,以及“新史学”的独特视野。高度概括艺术如:全书800余页的篇幅涵盖了法兰西民族的千余年历史,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独特视野如:与其绘声绘色地叙述历史事件,作者转而从全新角度来观察历史事件,特别是对历史事件发生的环境及其影响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
为什么只讲“千余年的”历史,难道生活在法兰西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只有千余年的文明史吗?当然不是。从本书目录可知,作者选择的时间跨度,从公元10世纪即法国封建社会形成之初的卡佩王朝开始,直至20世纪“辉煌的30年”为止。为什么把公元10世纪作为法国文明史的起点呢?从公元前6世纪起已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高卢人,曾多次遭受异族入侵。入侵的异族,有的短期骚扰劫掠,有的则长期统治部分地区,乃至定居下来与高卢民族融为一体。这种频繁的、足以改变一个民族生存条件的异族入侵直至公元10世纪中叶才得以告终。从此,以高卢人为祖先的法兰西民族的历史发展再也没因外族入侵而中断,民族意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觉醒。因此选择公元1000年作为法国文明史的起点是合乎逻辑的。
《法国文明史》(上、下册)全书约60万字,分三部18章:第一部“中世纪”五章(杜比撰写),从公元1000年至15世纪,包括法国乡村社会的特征、天主教教会的扎根和影响、封建制组织及其意识形态、农耕技术的进步、哥特式艺术及其遗产、卡佩王朝的统一、14世纪的王权危机及经济萧条等等;第二部“现代法国”七章(第二、三部均由芒德鲁撰写),从15世纪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止,综述从信仰危机到宗教狂热、城市文化和市民社会的兴起、天主教改革和宗教冲突的开始、古典主义的“路易十四的世纪”、18世纪经济革命和人口增长、启蒙运动的哲学精神、巴黎上流社会的沙龙文化等;第三部“当代法国”六章,从法国大革命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包括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及其历史遗产、拿破仑帝国、浪漫主义的反叛、近代社会思潮及1848年革命、实证主义的法国、科学文明的曙光、20世纪抽象艺术和新哲学的诞生、两次世界大战的痛定思痛、战后的“辉煌30年”和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当今法国政坛格局的由来及现状。总之,《法国文明史》详细而完整地阐述了法兰西文明和文化的历史演变,容纳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所有领域,堪称了解法国社会古今和法国人思想意识来龙去脉的小百科全书。人们常说,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在。这也是我选择翻译这部著作的初衷,即有助于国内学界尤其是年轻研究者和大学生,以及对法国文化和文明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更准确地理解法国社会和法国人。
20世纪90年代,商务印书馆曾移译出版了法国另一位历史学家基佐的《法国文明史》,那是一部值得推介的好书,可是为什么我还要去翻译一部新的《法国文明史》呢?我愿在此发表一些粗浅的意见。弗朗索瓦·基佐(1787—1874)是19世纪法国政治家、有名的历史学家。他是带有保皇倾向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主张第三等级即中产阶级夺权,但反对暴力,故鼓吹君主立宪。作为历史学家,基佐是法学出身,学识渊博,熟谙罗马法、罗马行政体制和典章制度,以及中世纪各国法规和宗教史。他的《法国文明史》(四卷)是其主要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是以基佐在巴黎大学当历史教授时(1828—1830)的讲稿为基础写成的,全书共49章。它的特点是每章一个专题,从公元四至五世纪罗马帝国衰败开始讲到14世纪卡佩王朝最后几个君王为止。各章之间跳跃较大,虽有联系但不严密。因为它毕竟不是一部历史专著,须循着一条思想主线一贯到底。其次从断代上说,该书从罗马帝国败落后高卢这块土地上的各部落开始论起,其间经历日耳曼等蛮族入侵,形成法兰克、勃艮第和西哥特等王国,最后法兰克征服其他王国,在10世纪左右成为现代法兰西王国的正统。所以严格地说,10世纪前的历史并非真正的法国文明。这一点基佐在第二卷开始时也有说明。当然,他这样做也没有错,因为后代是前代历史的延续。但如果要说“法国文明史”,则从10世纪左右起比较严谨,这也是杜比先生选择从公元10世纪开始其《法国文明史》论著的原因。再从内容上说,基佐先生是法学专家,所以他的论述基本上取材于罗马法典、王室编年史、国王敕令汇编、主教会议档案和各国法规汇编等官方文献。他所描述的也局限于国王、诸侯和主教等“社会精英”的生活和历史大事件。这正是“传统史学”和“年鉴派史学”的鸿沟所在。杜比和芒德鲁的《法国文明史》主要论述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生活,很少写“精英”,也很少描述历史大事件,连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也只写了两个章节的“评价”。杜比明白地说,他和他同事写的历史“把对事件的叙述搁在一边,厌恶讲故事,相反专注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忽略那些表面的震荡,而致力于以中、长期的眼光来观察经济、社会和文明的演进”(《布汶的星期天》前言)。暂且不论孰优孰劣,以鄙之见,两者可兼收并蓄。尤其对我国学人直接接触外国中世纪文献机会较少的现状,像基佐先生这样的著作相当有用,因为书中关于古罗马宫廷组织和中央政府机构、罗马社会等级头衔表、高卢政治年表、高卢教会历史大事记、高卢文学史大事记等等资料实属难能可贵。最后,我还想说,基佐的《法国文明史》写到14世纪,即写到法国中世纪结束,而对进入现代(注:按法国史学界的划期,从中世纪结束到1789年大革命发生之前为现代。)以后的法国文明,如15至18世纪的法国社会演变和意识进化,城市化和资本主义兴起,16世纪宗教改革,路易十四治下的古典时期,18世纪经济革命和人口增长,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的评价,浪漫主义思潮,实证时代,法国近代的科学、艺术、技术文明,以及当代法国社会现象等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均未论及,这些内容正可补充基佐《法国文明史》的遗缺。综上所述,我以为两部《法国文明史》相辅相成,可以互补。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陋之见,不妥之处,还望读者指正。
最后,我要向我的内人邓曼莉表示感谢,她是本书的第一个读者,没有她的帮助和鼓励,我恐怕没有勇气完成这项工作;同时我还要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他们的大量细致的审订工作使本书有了今天的面目,书末所附的“法汉译名对照表”对需要查阅的读者会有所帮助。
傅先俊
巴黎南郊舍维伊拉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