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宋·宋代之司法
》
售價:NT$
454.0
《
空间与政治
》
售價:NT$
398.0
《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售價:NT$
2234.0
《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
》
售價:NT$
398.0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NT$
449.0
《
钛经济
》
售價:NT$
352.0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NT$
1469.0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根据当代社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各领域的实际需求,作者另辟蹊路以新颖的方式对《道德经》的精心解读,如把传统国学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传统国学文化与互联网文化相结合,传统国学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等。在解读国学文化的同时,并对各行业在实际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方面指明方向,使读者在领悟到国学文化魅力的同时,又在其所处行业中受益匪浅。
|
內容簡介: |
本书依据总共八十一章内容,每章以原文、译文、经典对话、精彩拓展等版块展现给大家。其中,经典对话和精彩拓展是本书的精华部分,是与市场同类书不同之处,也是读者朋友最容易理解和受益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作者精心创作,且与众不同的地方。
|
關於作者: |
新加坡国立大学 经济学硕士惠普顿维多利亚大学 金融学硕士
|
目錄:
|
第 一 章 有无之名:道中有乾坤 001
第 二 章 有无相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009
第 三 章 圣人之治:虚心、实腹、弱志、强骨 017
第 四 章 道之所用:解纷挫锐、和光同尘 023
第 五 章 道之境界:万物平等、阴阳无极、生生不息 027
第 六 章 道之根本:空性与明性 031
第 七 章 天长地久:只有爱,才是基业长青之道 035
第 八 章 上善若水:谦柔处下成江海之器,虚怀若谷容乾坤之量 041
第 九 章 物极必反:留白才有天地宽 049
第 十 章 道之玄妙:万物有道,道道相通;明德为玄,微妙玄通 053
第十一章 无我自在:空无,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059
第十二章 为腹去目:守住生命的内核 063
第十三章 超然物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067
第十四章 不皦不昧:“不着相、不我执、不落两端”的实修 075
第十五章 不盈新成:成为心的主人,成就生命的王者 081
第 十 六 章 致虚守静:常识是最高的真理,没有什么比常识更高 087
第 十 七 章 功成身退:管理的最高境界 091
第 十 八 章 仁义孝慈:这个社会越强调的,其实是因为失去了 095
第 十 九 章 见素抱朴:见素则识定,抱朴则神全 099
第 二 十 章 愚人之心:像大海一样辽阔,像风一样自由 103
第二十一章 恍惚窈冥:惟(唯)道是从,坚定自己的信念 109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求知若渴,抱朴守拙 115
第二十三章 证道德行:将智慧融入生命 119
第二十四章 有道不处:放下自我,才能开启明心见性的实修 123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通晓天地规律,故能随顺天地、顺势而为 127
第二十六章 圣人持重:沉静清明、镇定自若 133
第二十七章 以道为根:在做事中修行,在修行中完善自己的道 139
第二十八章 知守常德:知白守黑,知荣守辱 145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去甚、去奢、去泰 149
第 三 十 章 以道为基:其事好还,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153
第三十一章 以道铸器:保有战力,是为了有能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157
第三十二章 道在天下:遵道而行,知其所止,万物自宾 161
第三十三章 明者修身:人生最根本的动力源,是内在的光明 165
第三十四章 道之品质:不自以为大 171
第三十五章 大道至简:成功就是从头到尾坚持做好一件事 175
第三十六章 大智微明:洞悉全局,守柔藏拙,韬光养晦 179
第三十七章 无名之朴:自化自治的生命境界 183
第三十八章 居厚处实:淳朴通达,去伪存真 187
第三十九章 得道抱一:一是万物之始,亦是事物的整体与全局 191
第 四 十 章 相反相成:这混成而又秩序井然的人生 197
第四十一章 善贷且成:将“我”修到混沌,没有人我之分 201
第四十二章 负阴抱阳:常怀谦下、虚空、敬畏的心 207
第四十三章 柔能克刚:在轻松的状态下才能出业绩 215
第四十四章 孰轻孰重:拎得清轻重,才能做常胜将军 221
第四十五章 清静为正:得自在,才能真正地圆满 225
第四十六章 无祸无咎: 一心外求,奈何苦 231
第四十七章 道行万里:足不出户便知天下 237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要在花花世界里守住本心 243
第四十九章 大道为公:心有多大,就能装下多少事 249
第 五 十 章 摄生之道:强大自己的终极意义,就是练就金刚不坏之心 257
第五十一章 万物遵道:不要把精力浪费在末端,在根源上努力生长 265
第五十二章 袭常之明:掌握洞悉一切的能力 273
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不要轻易舍弃大道,转而追求施和迤 279
第五十四章 不拔不脱:治国先从修炼自己开始 285
第五十五章 和常益生:开放、和谐、共生 291
第五十六章 玄同天地:明道之人均复万物 297
第五十七章 治国用兵:怎么才能得天下 301
第五十八章 直而不肆:无限接近圆满的为人处世思想 307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创建正向的价值体系,种下积极的能量种子 311
第 六 十 章 道临天下:这个世界,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伤害你
第六十一章 大国下流:正确的人生值得拥有“下”的品质
第六十二章 善人之宝:谨记谦卑与敬畏,君子披褐而怀玉
第六十三章 无为无事:只要你用心,没有做不成的事
第六十四章 千里之行:你再能干,做事也得一步步来
第六十五章 道者治民:没有大智慧,必然无法做好管理
第六十六章 百谷之王:越是王者,越与世无争
第六十七章 守持三宝:慈、俭与不敢为天下先,就是管理者的道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在真正需要下功夫的方向持续不断地努力
第六十九章 兵法权谋:谋的是大局观,是眼界,是格局
第 七 十 章 被(披)褐怀玉:不信口雌黄,不肆意妄为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体验病痛,认识病痛真相,当可消融病痛
第七十二章 自知自爱:高明的领导者一定懂的道理
第七十三章 繟然(从容)善谋:天道,从不辜负每一个在道上持之以恒的人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法出必行,就是树立威信、树立榜样
第七十五章 贤于贵生:为上者不要得寸进尺
第七十六章 或柔或强:不能光看表面
第七十七章 补损得当: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菩萨心肠,还得有霹雳手段
第 八 十 章 小国寡民:保护传统与民俗,尊重民主与民权
第八十一章 圣人之道: 一生所求,不过是内心光明坦荡 004 ~9
|
內容試閱:
|
《道德经》, 并不论述道德。关于老子我们知道的其实并不多, 只知道 他老人家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连生卒年份都不甚清楚,传 说很多,反而使其真相不明:寿年大概很高,有说百岁以上的,也有说超过 两百岁的,也有说三百岁 … …
我相信他高寿,因为他的思想;不过我不相信他会特别高寿,毕竟他身 处那个战乱年代,可谓生灵涂炭。
老子的思想朴素不失深邃,可谓博大精深,意蕴深远。从他的经文里, 我看到的是一位睿智通达、胸怀天下又虚怀若谷的哲思大家。他老人家如此 心胸豁达,又是“贵生、厚生”之人,若非天灾人祸,必然高寿。
《道德经》分上下篇,共八十一章。传说老子要出关,官吏劝他留下一 些言论,他才口授,别人记下的。
后世奉《道德经》为道家的圣典、兵家的韬略、法家的理论 …… 我把 它看作什么呢?
先讲我的认知论。它的顺序是这样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可能 有人会说,这谁不知道,不都这样吗?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些现象,在我们身 边,哪些人具有相对完善的人生观?他们的人生观从哪里来?依据是什么? 是其世界观呢,还是宇宙观?我的回答是:
1. 不从宇宙观而来的世界观,你的世界在哪里?
2. 不从世界观而来的人生观,难道你不活在这个世界吗?
飞禽走兽不需要“禽生观、兽生观”,但它们一样地飞, 一样地走,这 是它们的福气,可人没有这样的福气。我们当中有很多人成了知识分子、艺 术家 …… 这不免就特别需要一个能正确指引我们人生方向的观念,否则将
C&一 1
老子 @ 你:读懂《道德经》
使自己陷入人生僵局,且少不了以悲剧收场。
没有人敢蒙着眼睛过马路。可是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却选择蒙着眼睛
过一生,即使他们所有的意识都并不这样认为。
完善的人生观源自成熟的思想体系,使我们拥有完整的思考和成熟理智
的判断力;就像一盏明灯,在关键时刻给我们指引人生方向,普通人比艺术
家更需要完善的人生观。
读万卷书之后,真的要行万里路,更需阅人无数 …… 否则,你的人生
观、世界观充其量只是“闭门造车”的“一己之见”。
因此,回到前面的话题,我把《道德经》当什么呢?当作自己人生观的
参照物。
老子的哲学特别清楚地把宇宙观渗透世界观、融入人生观。我认为其根
本原因就在于,他有清晰明确的宇宙观。
用一个最简单的比喻来形容老子的逻辑:你要收获,先种下种子,而后
用心耕耘。
期待你和我一样有收获。
刘琬骑
号 老子 @ 你:读懂《道德经》
传统译文
可以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最根本最恒久的道。可以命名的,都不是事物
的本质。天地最初始的状态是无,而有则是世间万物的开始。所以要以无欲
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以有欲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有”和“无”这两者
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都可以称为玄妙。但又不是一般的玄妙,而是玄妙中
的玄妙,是世间所有奥妙的门径。
经典对话
朱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一句我更喜欢的是另一个
版本: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道可道:条条道路通罗马。想讲述一个道理,它在不同的环境和人身
上,可能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阐述;想完成一件事,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或用
不同方法去打造。非常道:但人不能认死理。想用一个亘古不变的标准来应
对变化的环境,这是行不通的。有很多人会喜欢用看到的一些“道理”,去
要求别人,殊不知他人与自己经历各不相同,认知也不相同。同一句话也许
对自己有用,换一个人,他不一定接受和认可。
名可名,非常名:当某些人物或事情(件)被人为定义了,我们反而容
易对其所具有的定义外延理解得更加狭隘。而有些从来没上过学的人,脑子
里没有条条框框,很多时候反而更能把握住某些事物的本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万事万物本来是没有“名”的,当 我们不去定义它的时候,在使用的时候反倒能意识到它的潜能;当它被定义 为 ×××,有了称呼、有了功能描述时,“名”就开始延伸扩展了。正反、 高低、长短、好坏 …… 就像家里有一把扳手,我爸爸可以用它完成很多事; 而有的人看到扳手,只能理解其作用为扭螺丝,所以就买锤子、起子、梅花 刀 …… 从而产生更多“名”,更多定义,也就带来了更多否定,继而遮住了 自己运用智慧看到本质的眼帘。
002 ~9
第一章 有无之名:道中有乾坤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这里我理解的 是“不用心思考”,而是去感受“道”的更多妙用。在不同的环境与条件下, 它可以通过对不同人或事的信手拈来,以效果为前提,产生自己需要的效 用。常有欲:代表有意识地观察,观察到凡事都有边界,有局限,凡事都会 在一定的规律中运作,因而我们要有意识地捕捉其边界在哪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和无,万事 万物不会因为还没有被“(命)名”,或打上标签,它们就不存在。有句话 叫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一切事物都在按其规律运作。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理 解, 一切事物都可以为己所用,当我们意识到某些人物或事情之“名”时, 其实只是一种对其理解的表象。而我们透过这个“名”(有),又可以延伸 出(通过逻辑的联系)它的内核意义所在(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 之玄。
张倩: 夫子说我们讲的这个“道”是可以被说、被理解、被读懂的 “道”。它和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那种道路是不一样的,还有生活中那些有 形的事物,它们可以被定义、被命名,但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那个意思 (玄之又玄)。比如说“道”,(参考《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 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 字之曰“道”)我只能勉强将它叫做“道”这个名字。由此可见“道”是一 个名字。它是被我们定义的。这个被我们定义出来的“道”已经不是我们通 常意义上讲的那个道了(非常名)。这个被定义出来的“道”,可以让我们 接近那个真正意义上的道,去认识那个真正意义上的道。
再比如说“无”和“有”,我们把天地之始,天地的源头叫做“无”, 把孕育万物的母亲叫做“有”,这其实也是名。“无”和“有”分别代表了原 始本真的状态,以及现实中那些可以认知本质的物理存在。我们通过“无” 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来体味到这个世界的真相及奥妙,以“有”的视角 来看这个世界,能够看到无限接近本质,了解本质。因此夫子说,“无”和 “有”实际上是一回事。“道”,只不过叫了两个不同的名字,它们都很玄妙; 但正是这种玄之又玄的微妙,才是打开宇宙奥妙的大门啊!
问道感悟:
这一章让我对“名”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我们现在说的话,表达的文 字等这些都是名,是名就会有徼。因为名是被定义的,就会受到去定义它的
C&一 003
老子 @ 你:读懂《道德经》
这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学识与认知等的限制。名,出现是为了让我们去接近真
相,但不是真相本身。因此,我们不能执着于名,而是要通过名去无限接近
真相。
心兰:《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指宇宙之道、自
然之道,更指个体修身之道;“德”是修道者应的以“道”为根的世界
观(以道莅天下)、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法。
第一章是《道德经》全书的思想和内容总纲,老子称之为:众妙之门。 不入此门,则难得其奥妙整体感受到第一章之能量异常恢宏,比之“有无相 生”的第四十章,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我隐隐约约感受到第四十章的“有 无相生”和第一章的“有、无”,是谓同妙。
进入正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心思想)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举例说明)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实践指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总结点题)
道:囊括万物,也隐喻万物之道。任何事都可以说,道自然也是可以言
说的。只是当我们在论道的时候,不要刻意去追求语言的完整,而要追求逻
辑的严谨;不要刻意去追求一个不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而要
意识到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同时发生着变化。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不
断精进与成长,刻意练习抓住事物核心本质的能力,才有能力去应对这个瞬
息万变的世界。
这里的“有”和“无”,老子传达的是意识的有和无。
以无的状态去感受观察它的微妙玄通,以有的状态去觉察它的边界和极
限。无的状态是指我们不要被世俗的“道理”“名”“条条框框”框住。
道,同样不会因为你知道或不知道,而有或无。“道”一直存在,区别
只在于:人们的意识当中,是有道还是无道,是有名还是无名。
悟道之人,是有意识地去察觉道,进而“勤而行之”,尊道而贵德;无道
之人,其实是有意识地忽略道的存在,从而“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悟道之人,敬畏因,会在因上努力,尊时势,种德因,必有道果;无道
之人,为果奋斗,心有五毒,所谓“嗜欲深者天机浅”,眼无眼界,胸无成
竹,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信仰没有根基,行为没有准则 …… 如此,必尝
004 ~9
第一章 有无之名:道中有乾坤
恶果。
精彩拓展
“道可道,非常道。”说出来的真的就不是“道”吗?“道”,不可说吗? 说出来的“道”,就不是“常道”吗?能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不变
的“大道”吗?
“道”,当然可道,只是你听不懂。“可道”,亦是“常道”,只是你不 会准确地说出来。风声雨声,鸟声水声,终日遵循其“道”,只是你从来没
认真听过,或不明其道而已。
得道之人,皆不离道。不知所云,才用不可道敷衍自己,惑乱他人。
《教父》里说:“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
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苏辙说:“不知道,而务学,闻见日多,而无以一之,未免为累也。”
这句话就是讲, 一个人在不了解“道”、没有掌握“道”的前提下,只
知机械地追求学问,那就难免为这些“学问”所绊。
那么“道”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如此重要?为什么“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一种系统的思维模式,能深悟事物本质的系统思维能力。 一个 人的系统思维能力越强,越能体会“道可道、名可名”背后所蕴含的高能智
慧,越可以系统地将吸收到的新信息和知识归纳总结,为己所用。
然而,当知识不成系统时,知识就无法产生真正的有效价值。我们看似 获取了大量的所谓知识,但无法把这些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能
够直抵本质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智慧。
也就是说,拥有再多的知识,也不等于拥有智慧。
尤其当下进入个体崛起的时代,个体要想崛起,我们就不得不依赖于 更强大的系统思维,成为这个时代大系统中的一分子。实时更新,与时代
的大系统兼容,我们才不会被时代的系统因“升级刷新”而被无情地淘汰
C&一 005
老子 @ 你:读懂《道德经》
出局 ……
系统思维,即处理事物,尤其是处理复杂事务各要素间达成目的的一套
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如何学得这种系统思维能力?
通过现有一些成熟的知识体系来学习系统思维,比如麦肯锡的七步分析
法、5W2H 分析法、金字塔原理等方法,通过各领域、行业的分析工具,可
以帮助我们系统性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时制宜、审时度势
地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以最大程度地做出有效决策。
知识的复杂性、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我们解决新事物、新问题
时无法一一直接套用或掌握现有的系统思维工具,因而我们需要打破陈旧的
模式。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种更高的要求,拥有应变思维。在已知一些系统
思维工具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自我生成系统思维的触发机制”,从问题中
优化出一套最优解的系统方案,以保证事物朝着有序、可控的方向推进。
构建学习型系统思维,有四大关键因素:
1. 拆解思维
再复杂的事情也经不起拆解的“破坏力”,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建
设。界定目标问题,是根据“相对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调查分析问题
由哪些要素构成,每一种要素有多少种可能性、选择性。拆解思维的本质是
为了从整体到局部,把问题展开,具体细化地描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点
(着力点),以便在这个问题点上制定出对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 逻辑思维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运用逻辑思维分析如何操作要素,就能知道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根据逻辑流程的时间、地点、主次和程度,整理出要
素的次序,继而规划出实现目标路径的步骤,这是处理事物最基础的一项基
本功。逻辑思维的本质是为了清楚地知道如何去操作一件事情,达成有效的
实施步骤(环节),从而在实现目标的每个环节上,找出对应的解决问题的
方法与策略。
3. 权重思维
系统思维的关键是权重思维,找到关键性的驱动要素。在一组要素(包
含子要素)中,每个要素互为作用关系,但在整体事物中作用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