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改变世界的12个算法
》
售價:NT$
296.0

《
重构制度:明清珠江口盐场的灶课、市场与秩序
》
售價:NT$
602.0

《
新生:新华银行微观史(1949?1952)
》
售價:NT$
398.0

《
寻骨谜踪
》
售價:NT$
286.0

《
画作的诞生:近代早期欧洲的元绘画
》
售價:NT$
1019.0

《
有兽焉.9
》
售價:NT$
305.0

《
普拉提解剖学(第2版)
》
售價:NT$
490.0

《
正义的刻度:如何用经济学思维衡量公平正义?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亦是中共早期出版事业的发源地。本书从五四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写起,将中国共产党早期出版事业的发展穿插于历史事件之中,以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展示建党初期的风云岁月。
|
內容簡介: |
上海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阵地。本书用文学史实的手法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工作者在上海从事翻译、出版等工作,生动讲述了中共早期出版业的起源。本书记录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问世,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的《新青年》,李达主编的《共产党月刊》,中共第一份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以及《劳动界》《妇女声》《前锋》《先驱》《中国青年》等报刊出版物的创办过程。作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资料,从出版业入手,深入拓展到陈独秀、鲁迅、李大钊、陈望道、李达、李汉俊、王会悟、蔡和森、瞿秋白等重要革命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把人物、性格、形象、命运和事件、场景融合一起,可读性强。
|
關於作者: |
杨绣丽,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创联室副主任。兼任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上海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崇明区作协主席等。已出版作品十多部。曾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军队四部曲”;出版红色起点丛书《巾帼的黎明》《永生》,被列入四史书单。曾获首届“上海国际诗歌节”诗歌赛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奖、第七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提名奖、第十二届《上海文学》诗歌奖。荣获中国作协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表彰。
|
目錄:
|
风雪途启/001
陈独秀欲令全国思想都改观 /011
鲁迅:不惮于前驱/021
“道德完人”李大钊 /024
风雪途中,相约建党/027
《新青年》离开群益书社/033
1920年,第一本红色刊物/038
入门老师《共产党宜言》 /047
李达婚房和《共产党》月刊 /055
李汉俊和《劳动界》 /068
1921年,王会悟创办《妇女声》 /078
陈独秀在上海两次被捕 /087
蔡和森成为《向导》的灵魂 /093
《新青年》季刊与瞿秋白译唱《国际歌》 /106
一边是《前锋》,一边是爱恋 /119
教育工人最好的机关报 /128
《先驱》和《中国青年》 /139
《中国工人》,准备着迎战! /155
秋之白华的特别“礼物” /160
毛泽民、钱希均与上海书店 /181
繁星点点/196
参考书目 /1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