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并购与重组 : 理念、策略、流程、实战一本通
》
售價:NT$
347.0
《
分析论文集(分析哲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32.0
《
自主论:何为自主以及何以自主
》
售價:NT$
500.0
《
向整个世界说一声早
》
售價:NT$
254.0
《
灯花笑·花时恨(全二册)
》
售價:NT$
356.0
《
发现天赋的15个训练方法+让天赋自由(套装2册)
》
售價:NT$
647.0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图文版(近藤麻理惠畅销超千万册“怦然心动整理”系列代表作图文版 )
》
售價:NT$
254.0
《
英伟达之道 黄仁勋和他的科技帝国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授权采访图书 全面公开英伟达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奥秘 讲述黄仁勋的传奇人生和创新历程
》
售價:NT$
403.0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明清时期的仓 储制度、盐政制度、卫所制 度、财政赋役制度,将这些 制度的运作机制置于区域社 会的脉络下加以考察,折射 出传统乡村社会特有的调节 机制,以及贡赋经济中所蕴 含的市场逻辑,对于明清社 会经济史的某些重要领域有 参考价值。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仓储与农政
第一节 明代苏松地区仓储制度初探
第二节 论清前期苏松地区的仓储制度
第三节 明清苏松仓储的经济、社会职能探析
第二章 社区赈济
第一节 明清时期苏松地区的乡村救济事业
第二节 清代江南社区赈济与地方社会
第三节 宗族与义仓:清代宜兴荆溪社区赈济实态
第三章 城乡经济
第一节 清代南京地区农村经济初探
第二节 略论明清南京地区的市镇发展
第三节 明末清初江南的棉布交易机制与银钱使用——以松江府为中心
第四章 盐政与漕政
第一节 百姓日用而不知:明洪武十四年后户帖的流传
第二节 改兑与冻阻:明代漕运的两难选择
第三节 明代浦东荡地归属与盐场管理之争
第四节 海外之变体:明清时期祟明盐场兴废与区域发展
第五节 从计丁办课到丁田各半——《剂和悃诚》所见西路场之一条鞭法改革
代结语 在时空交织下探索明清时代的制度与社会——吴滔教授访谈录
|
內容試閱:
|
之所以将这本小书定名 为“农政与财政”,主要是因 为该书的主体是以本人的硕 士学位论文《明清苏松地区 仓储制度研究》及国家社科 基金一般项目“区域史视野 下明清两浙盐场灶户研究” 的结项成果为基础的。从事 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三十年 来,虽不断积累学识,扩充 研究领域,却始终没有偏离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的学 术初心。 遥想撰写硕士论文时的 情形,犹在昨日。当时正求 学于以方志专题资料庋藏见 长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 遗产研究室,自然而然,在 探索治学门径时,会选择从 研读地方志入手。然而,在 翻阅资料室丰富的农史专题 资料后,我并未将眼光聚焦 于仓政一目,而是在通读正 德《姑苏志》、同治《苏州 府志》、崇祯《松江府志》 、嘉庆《松江府志》等基础 文献之后,从方志的艺 文、人物、杂录等卷帙中寻 找新的线索,陆陆续续摘抄 出了七十余万字的史料长编 。作为一名初学者,面对如 此海量的信息,多少有些无 所适从,除了反复阅读咀嚼 ,别无捷径可走。正是在这 一过程中,我对“治史四匙” 产生了朦胧的感觉,努力从 不同的文本、文献中找寻逻 辑关联,并尝试搭建明清 苏松地区仓储制度的实际运 作图景。在那个社会史 一时的“激情年代”,我还自 觉不自觉地将以仓储积累为 基础的“乡村救济网络”作为 研究的主题之一,这样的探 索现在看起来无疑是稚 嫩的,但对我之后的学术研 究却具有深刻的意义。罗仑 、章楷等先生在对拙文的审 查意见中也希望我能继续 此点做进一步的展开。 硕士毕业后,肩负前辈 的殷切期望,我开始了一些 新的探索:一是将研究的区 域扩大到整个江南,广泛阅 读江南地区的各种文献;二 是针对乡村救济中难以绕开 的家族赈济领域,逐步积累 相关知识。以硕士论文为基 础,相继发表了一系列与“ 社区赈济”有关的学术论文 。更为重要的是,我开始大 量接触了家谱这一之前几乎 没有碰过的文献。现在看起 来,那时对家谱的使用多 算是方志人物传的简单延伸 ,难得要领。不过,无论是 探讨“社区赈济”的区域及制 度背景,还是衡家族组织 背后的“系谱”与能” ,均显示出研究视野的不断 拓展。 如果不是业师葛剑雄先 生的“当头棒喝”,我或许会 将本书的、章扩充 成为博士学位论文。借助某 些新的契机,在复旦大学史 地所求学期间,我逐渐将研 究的兴趣转向明清江南城乡 关系史。诚然,想在“江南 研究”这一显学中寻求突破 ,绝非易事,对于明清 江南城乡关系这一类较为综 括的题目来说,难度更甚。 早在南京农业大学工作期间 ,我曾围绕南京地区的农村 经济和市镇发展做过一些非 常粗浅的工作,那时深受古 典经济学分工理论的影响, 分析框架没有既有的学 术范式。其后经过十余年的 摸索,逐渐在市场发育、镇 管村形成机制等领域,形成 了些许浅见。考虑到相关研 究成果或已自成专著,或作 为未来研究计划的一部分尚 待完善,本书的第三章只选 取“明末清初江南的棉布交 易机制与银钱使用”一文作 为当时研究的代表成果。该 文通过明代松江棉布业市场 交易中银和低色银之间置换 机制的分析,考察了前人较 少关注的江南市镇商用银之 制造及其在流动过程中产生 巨额利润等历史现象,揭示 出这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贡 赋经济所特有的市场逻辑。 第四章“盐政与漕政”所 涉论文均是本人步入“不惑 之年”以后所作,或涉及明 代户帖的生产、传抄和使用 ;或从运输方式改变的角度 重新审视明代漕运中的 “冻阻”现象;抑或关注 两浙盐场一条鞭法改革中盐 课征收标准及课税客体的转 变。内容虽显庞杂,但并未 偏离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 基本问题。时常感慨,如果 自己不是身处目前的年龄阶 段,没有对研究兴趣做“适 当减法”的实际需求,或许 不会轻易将这些“半成品”呈 现于此。 将相隔二十年的学术 成果结集出版,心中难免纠 结忐忑。一方面,会思虑早 年的研究是否经得起时间考 验?另一方面则担心全书的 连贯。可转念又想,只要 以制度和文献为中心,即便 是“试水之作”,也自有其微 光之益吧!因为它不但反映 了在特定阶段本人真实的学 术阅历,亦可学术增 长点的孕育之地。趁整理文 稿之暇,让我有机会重新审 视“过去之我”。当读到 章所引之《济农仓条约》时 ,内中有“每岁秋成之际, 将商税等项课钞及盘过库藏 布匹,照依时价收籴”,“年 丰米贱之时,各里中中人户 ,每户量与劝借一石,上户 不拘石数,愿出折价者,官 收籴米上仓”诸语,材料中 所含“时价”、“折价”等重要 信息,以当年学力,是无法 处理好的难题。而现在,这 些已然成为本人目前从事的 “明代价格研究”直接的前 提基础。从这个意义上,哪 怕是表面上看似无关联的拼 盘,仍可能在的累积过 程中擦出新的火花。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恰逢学术规范逐步确立。前 三章所收的部分论文由于发 表年份偏早,所引文献仅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