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NT$
500.0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NT$
408.0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NT$
203.0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NT$
959.0
《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售價:NT$
1000.0
《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售價:NT$
388.0
《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售價:NT$
255.0
《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25)
》
售價:NT$
959.0
編輯推薦:
本书尝试从“认识实践”这一新的分析视域重构社会科学方法论路径,极大扩展了“历史”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意涵。通过对具体理论与经验研究问题的深入剖析,展现出方法论的创新如何激发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想象力,从而可能揭示出中国政治文明从传统到现代发展道路的历史性特质。蕴含于本书“方法”讨论之中的,是对“为己之学”与时代命运关系的求索。本书希望启发学者思考,身处大时代变革中的“我们”该如何在“反求诸己”的学术精神生活中,不断理解自身的角色、胸怀与坚持。
內容簡介:
本书探讨的主题是,学者如何反观并分析自身的认识实践过程,照亮被“实证思维”长期遮蔽的方法世界。作者尝试以“史观”与“历史质性分析”勾勒这一方法世界的基本形式,以新的方法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转型”“士大夫政治”等经验问题与“治理现代性”“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等理论问题。在“反求诸己”的认识实践过程中,“历史”可以获得远比“研究对象”丰富的意涵,为理解自身时代提供更多可能性。由此,本书以“方法”为切入点,讨论了时代变革中“为学”者可能的精神生活。
關於作者:
罗祎楠,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以历史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路径,探索中国政治文明的历史性发展道路,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世界的创造性转化等问题。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读书》、Modern China、Journal of Song-Yuan Studies等中外刊物。
目錄 :
引 言 理解我们的时代:社会科学“历史转向”的兴起
第一章 “认识实践”视域中的历史社会科学方法论谱系
一、“实证统计”逻辑的研究实践及其困境
二、“比较历史分析”超越“实证统计”的努力及其局限性
三、“理论建构”方法论对“因果识别”路径的超越
四、回到研究者自身实践过程的“反身性分析”
五、走向实践主体性自觉的历史社会科学方法论
六、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史观:进入“历史真实”背后
一、实证社会科学对“国家”与“个体行动者”关系的解释
二、超越实证:“史观”视野中的历史存在论
三、“认识实践”的方法之论:“史观”的特质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历史质性分析:领会“事实”与“理论”意涵
一、从实证思维到质性思维
二、历史事实的质性分析
三、理论意涵的质性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家“现代性”研究的方法论
一、消极的现代性:理论视角与历史叙事
二、独特的现代性
三、中国现代性研究的方法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时段历史再认识
一、“郝若贝-韩明士”唐宋转型研究的方法模式
二、蕴于情境中的历史质性之变:新的认识模式
三、在新的方法论自觉中呈现中国历史的整体性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家治理权力生成机制再探讨
一、“个体性权力”视角与宋元明国家治理权力研究
二、“制度性权力”视角
三、“制度性权力”视角中的国家治理“内生性演化”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传统士大夫政治中的“天下情势”
一、从青苗法到“定国是”:对“天下情势”的三种理解
二、“取舍异道”“大归则同”:“天下情势”内外的人情世态
三、张力与动力:“天下情势”的历史辩证
四、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实践方法论自觉中的士大夫政治研究
一、史料感受与常识性理论的不契合感:研究的开启
二、“想象性”理论视角与“青苗法事件”:历史事实的构建
三、历史质性分析:对历史辩证运动状态的体会与表达
四、本章小结
结语 “历史”与我们的时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