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东吴100年

書城自編碼: 397787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 者: 握中悬璧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479342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5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的家人抑郁了
《 我的家人抑郁了 》

售價:NT$ 377.0
鼠狗之辈
《 鼠狗之辈 》

售價:NT$ 270.0
数实融合
《 数实融合 》

售價:NT$ 367.0
王立群读史记:无冕女皇吕后
《 王立群读史记:无冕女皇吕后 》

售價:NT$ 265.0
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 :从整理国故到再造文明
《 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 :从整理国故到再造文明 》

售價:NT$ 481.0
人生脚本
《 人生脚本 》

售價:NT$ 421.0
异兽迷城(彭湃人气热血力作)
《 异兽迷城(彭湃人气热血力作) 》

售價:NT$ 269.0
长期主义者的101个基本
《 长期主义者的101个基本 》

售價:NT$ 42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148
《 坚:三国前传之孙坚匡汉 》
+

NT$ 979
《 三国争霸(上、中、下) 》
+

NT$ 762
《 三国全史:群雄逐鹿+天下归一(笔记插图版, 全2册) 》
+

NT$ 549
《 重返:三国现场 》
+

NT$ 251
《 吕思勉品三国(止读精品) 》
+

NT$ 493
《 三国史话 》
編輯推薦:
1.从新视角重读真三国:市面上讲述三国的书籍虽多,有的偏重政治文化,有的偏重军事地理。在三国题材作品中,极少有以东吴为背景进行论述的,本书以东吴为主视角,从战争、兵法、地理、权谋角度解读被湮没的东吴,带读者重读三国史。
2.内容扎实、分析透彻: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而全面的东吴,不仅从宏观角度展开东吴百年兴亡的历史画卷,还从微观视角刻画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东吴人物——英勇善战的孙坚、谋略过人的孙策、复杂多面的孙权、顶级战略家鲁肃、文武双全的周瑜、足智多谋的陆逊……正是他们筑起了这个极具开拓精神的政权。
3.13位英雄豪杰,29场大战,11幅军事路线图,方便读者了解战争进程及地缘规律。在战争记叙方面尤为独到,将古代战争分析得非常透彻。
4.脉络清晰,考证严密:写作时查阅大量古籍,资料来源丰富,所有内容均有出处,绝无演义、野史等。
內容簡介:
论实力不如曹魏,论血统不如蜀汉,三国中为何国祚最长的是东吴?
本书从孙坚创业开始,为读者讲述东吴政权从孙氏崛起,到争霸天下,再到建立帝业,最后走向灭亡的百年历程。东吴立国50余载,在三国中国祚最长。从东吴的历史出发,就能基本了解三国历史的脉络。
本书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而全面的东吴,不仅从宏观角度展开东吴百年兴亡的历史画卷,还从微观视角刻画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东吴人物——英勇善战的孙坚、谋略过人的孙策、复杂多面的孙权、顶级战略家鲁肃、文武双全的周瑜、足智多谋的陆逊……正是他们筑起了这个极具开拓精神的政权。
關於作者:
握中悬璧
历史领域作家,专注研究两汉、三国、两晋及南北朝的历史。在写作时常阅读大量相关史料,力求凡落笔必有出处,擅长从政治、军事和外交的视角解析历史,并结合兵法、地理、权谋等元素,对历史进行还原,观点新颖而独特。
目錄
第一部分 孙氏崛起
江东孙氏
孙坚发迹
孙董结怨
荆州火并
阳人之战
玉玺之谜
豫州争锋
将星陨落
江都问对
庐江之战
刘繇崛起
孙策渡江
江东初定
孙袁决裂
诛戮英豪
兵败广陵
智取庐江
孙策西征
孙策遇刺
孙策托孤
坐断东南
丹阳之乱

第二部分 争霸天下
榻上策
三征黄祖
孙刘联盟
周瑜挂帅
大战前奏
浦口之战
赤壁遭遇战
火烧乌林
第一次合肥之战
南郡之战
周郎谢幕
借荆州
胶州风云
第一次濡须之战
皖城之战
湘水划界
第二次合肥之战
第二次濡须之战
谋取荆州
陆逊画策
荆州情报战
攻心之计

第三部分 建立帝业
建都武昌
受封吴王
孙刘交锋
猇亭鏖兵
马鞍山之战
曹丕南征
广陵之战
石阳之战
断发赚曹休
石亭之战
孙权称帝
太子孙登
暨艳案
张温案
隐蕃案
吕壹案
报聘辽东
北伐受挫
孙登之死
二宫之争
陆逊之死
孙亮上位
孙权托孤
走向灭亡
灭亡东兴之战
新城之战
权臣落幕
姐妹之争
孙綝弄权
兵败寿春
孙綝废帝
孙休锄奸
二奸当政
永安之战
立嗣之争
过河拆桥
天命之争
交州之争
步阐之乱
西陵之战
暴君孙皓
亡国之相
郭马之乱
土崩瓦解
张悌的抉择

尾声
后记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内文节选

05 马鞍山之战

黄初三年(222年)六月,驻守后方的蜀军士卒突然发现有黄气出现在距离秭归十多里的地方,宽达几十丈。这应该是预示吴军将破的吉兆吧,或许刘备收到这则消息时如是所想。根据《宋书·五行志》的记载,当年秭归附近的黄气叫黄祥,这是一种预示灾祥的黄色物象。也就是说,这并不一定是吉兆,而是可吉可凶。遗憾的是,刘备遇到的就是凶兆,仅仅十几天后,他的大军就将彻底灰飞烟灭。
此时,陆逊的营帐内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争论,当陆逊表示决战的时机很快就要到来时,之前纷纷请战的诸将却一致反对。他们认为应该在蜀军刚到时打对方个措手不及,如今双方已经对峙半年,敌军据险固守且防备严密,战机早就错过了。
其实,这种看法倒也不能算错,但从全局角度来看,就有些片面了。几个月前,刘备率军从秭归出发,快速进兵至猇亭前线,这种做法符合《孙子兵法·九地》中“轻地则无止”的观点,蜀军没有在边境地区过久地纠缠。这时候要是立刻发起进攻就是散地作战,蜀军士气正盛,吴军一旦失利就是兵败如山倒,但这太过冒险。而蜀军到达猇亭后,就变成了重地作战。所谓“重地则掠”,此时应该因粮于敌,逼迫对方在不利的局面下交战,但蜀军没能做到这一点,于是优势就逐渐转移到东吴一方了。
陆逊苦等了半年,终于等到蜀军师老兵疲又无计可施,这就是他发动反击的绝佳时机。为了弄清对方的虚实,陆逊先派一支小部队进攻蜀军一处营寨来试探,结果不克而还。据《三国志》记载,当时诸将纷纷说道:“空杀兵耳。”他们指责陆逊指挥不当。见这些功臣元老和皇亲国戚还是不服,陆逊说道:“刘备乃强敌不可小觑,我们应上下一心而非内生不和。我虽是一介书生,但主上既然委以重任,必有道理,诸位应各尽职责,切不可违反军令。”据《三国志》记载,陆逊当时说这一席话是“案剑曰”,也就是握着剑柄说,虽然彬彬有礼,但也透露出大都督的威严,众将听后便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此时,陆逊胸有成竹,通过这次试探,他发现了蜀军的软肋。刘备沿着山岭连营驻兵,虽然利于防守,但周围林木众多,非常适合吴军发起火攻。当时已经到了闰六月,换算成阳历大概是8月底9月初,宜昌市一带的汛期基本已经过去,天气逐渐干燥。《孙子兵法·火攻》言:“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因此,此时正是发动火攻的绝佳时机。
之前讲火烧乌林时提到,火攻分为内发和外发,外发时必须于上风方向点火,这就不得不涉及当时吴军的具体部署。有一种说法认为吴军主力在江北,最后决战阶段是吴军南渡长江发动进攻的。其根据就是当时孙桓的偏师在夷道陷入重围,但陆逊没有救援,因此陆逊必定不在夷道。这种观点有待商榷,倘若吴军主力在江北,为何不顺手消灭势单力孤的黄权部,而是放任他投降曹魏呢?
孙桓应该是陆逊刻意留在夷道县城的诱饵,陆逊主力去执行进攻任务,所以才会分兵。今天湖北宜都市有个陆城街道,很可能就是当年陆逊的驻地。夏季湖北省多起东南风,东吴军队所在的夷道县城正好位于蜀军大营猇亭的东南方,完全符合兵法所说“火发上风,无攻下风”的原则。
在陆逊的谋划中,此战一定要打成歼灭战而不是击溃战,只有这样才能一劳永逸。于是,陆逊又做了其他的部署。前文所说的留下孙桓诱敌就是其中之一,此举是为了吸引蜀军的注意力,方便偷袭。此外,陆逊还命朱然与韩当领兵五千以断蜀军归路,这才是真正的杀招。吴军依仗水军优势发起进攻,很快就击溃了驻守在夷陵以西涿乡的蜀汉水军(可能是蜀军夹江而立的水寨中的西大营),顺利地截断了蜀军的退路,导致刘备即将面临和当初的关羽一样的困境。
前线的蜀军果然上当,他们正向驻守夷道的孙桓部发起猛攻,这就导致猇亭大营渐渐疏于防备。此时,孙桓在巨大的压力下被迫派人求救,诸将大多主张前去救援,毕竟倘若夷道失陷,吴军就失去了根据地。但陆逊临危不乱,他做出了最理智的决定,即按原计划行事,不去援救孙桓。他认为“安东(孙桓的职位为安东中郎将)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在陆逊看来,孙桓很得军心,而且夷道城防备完善,粮草充足,蜀军急切间难以攻下,如果援救,就要与敌军野战,那就正中对方下怀。这时候,若按原计划行事,则可以击溃蜀军主力,最后就算夷道丢了也无大碍。
孙桓那边听说陆逊不来援救后非常愤恨,据《三国志》记载,当时进攻孙桓的蜀兵“军众甚盛,弥山盈谷”。可见,孙桓正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求援无望后,孙桓只得拼死抵抗,《三国志》说他“投刀奋命”,情况一度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经过一番苦战,孙桓终于撑过了最危险的阶段。随着吴军发起火攻,猇亭一带的山林瞬间就被烈焰吞噬,突如其来的大火让蜀军官兵彻底陷入混乱。陆逊趁势命令全军出击,攻破蜀军四十多处营寨,取得了一场大胜。这一战蜀军损失极大,张南、冯习及沙摩柯等将领当场战死,四十余营全被攻破,杜路、刘宁等将领也被迫投降。不过,猇亭火攻并未让刘备全军覆没,一番整顿后估摸蜀军仍有三四万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后面的马鞍山之战才是真正的最后一战。
此时后路已断,蜀军想原路返回秭归是不可能了,刘备之前的一个部署即将发挥作用。当初,他命马良前往佷(hěn)山县联络五溪蛮,虽然这些蛮兵不一定在战场上起到什么作用,但此举打通了经武陵山区返回秭归的山路,也让刘备不至于步关羽的后尘。当时,刘备在马鞍山收拢败卒准备撤退,没想到陆逊来得这么快,转瞬间就将自己围在了山上。
关于马鞍山的具体地点有些争议,有些观点包括谭其骧地图都认为马鞍山在江北,深入西陵峡之中。这值得商榷。如果真是这样,就说明刘备是原路返回秭归的,但他的后路明明被朱然和韩当切断了,这就产生了矛盾。另外,前文也论证过,夷陵之战的主战场在长江南岸,刘备又是如何在不掌握制江权的情况下转移到江北去的呢?根据宜昌市地方志的记载,马鞍山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
家族自治县东南方向,因“自宜都望之,形如伏马”,故称马鞍山。这说明马鞍山从宜都市就可以看到,距离猇亭主战场应该不远。
见蜀军最后的部队已经陷入重围,陆逊立刻下令发动进攻,此役中最惨烈的马鞍山之战开始了。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令人惊叹。蜀军占据地利且退无可退,只能拼死抵抗,吴军虽然兵力上占优势,但打得并不轻松。据《三国志》记载,马鞍山之战蜀军“土崩瓦解,死者万数”。这场惨烈的战斗导致数以万计的士兵阵亡,这就是前文说火烧连营后蜀军实力尚存的原因,吴军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想必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其实,陆逊只要围而不攻,马鞍山的蜀军就会因断粮而不战自溃,他为何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强攻呢?或许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攻山的主力正是当初关羽和于禁的降军,因为他们是降卒,地位比较低,所以才会被当作炮灰消耗掉。
总之,火烧连营只能算是夷陵之战的一个开胃菜,真正的大决战发生在马鞍山,此战过后,夷陵之战的主要战斗才算基本结束。此时,蜀军的船只军械、粮草辎重等损失殆尽。《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生动地记录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场面,当时“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可见,蜀军经此一战遭受了多么沉重的打击。见到如此惨状,身在江北的黄权自然也得知刘备全军覆没的消息,但由于制江权掌握在东吴手里,他只能望江兴叹。迫于无奈,他最后只好北上投降曹魏。刘备见大势已去,只好命人点燃铠甲以暂时阻挡吴军,然后趁夜色逃走,穿过武陵山区走小路返回秭归。只可惜立下大功的马良死于乱军之中,这对人才不足的蜀汉来说又是一个重大损失。不过,即便到了秭归,刘备也算不上彻底脱离险境,因为一个年轻人正带着复仇之心在前面等着他,那就是孙桓。之前在夷道被打得狼狈不堪,孙桓心里憋着一口恶气,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率领水军溯江而上,抵达三峡西端的入口——夔门,准备阻击刘备。得知孙桓正“恭候”自己,刘备再次翻山越岭,才勉强逃回白帝城。与此同时,赵云率江州军前来恭迎圣驾,至此刘备才算基本安全了。
当年,刘备前往江东结亲,那一次他在京口曾与尚年幼的孙桓有过一面之缘。恐怕当时刘备万万想不到,这个孩子多年后竟将他逼到如此窘境。进驻白帝城后,刘备将此地所在的鱼复县改名为永安县,取永保安宁之意。
然而,此时刘备并不安宁,吴将李异、刘阿等仍驻扎在距离白帝城不远的南山(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北),对其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不仅如此,徐盛、潘璋、宋谦等诸吴将纷纷表示应该继续进攻。相比之下,陆逊和朱然、骆统这些文官出身的将领明显考虑得更长远些。
首先,单从军事角度来看,虽然白帝城位于江边,但当地的地理情况非常不适合拥有水军的吴军发挥优势。当今,三峡水利工程修建完成后,夔门一带的水势已经放缓许多,但正所谓“夔门天下雄”,当初此地水流汹涌,呼啸奔腾,那雄奇壮丽之景远非今天可比。因此,东吴水军虽强,在此处却没有用武之地。
其次,就是全局战略方面,当时曹丕正大规模地集结军队,表面上推托助吴国共讨刘备,实际上已经蠢蠢欲动了。此时在白帝城陷入苦战的话,倘若魏军从襄阳出发直取夷陵,到时候被截断退路的东吴军队就危险了,所以必须立即撤退。果不其然,陆逊在八月前后撤军,曹丕在十月就大举南征。
听闻曹丕出兵,刘备又有了想法,于是写信给陆逊:“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陆逊一看这封信,哭笑不得,刘备败得如此惨烈却还在嘴硬。刘备若真的想进攻,那就是军事机密,岂能写信通知自己?刘备所言如儿戏一般,所以他显然只是为了让东吴将注意力转向曹魏一边。于是,陆逊回信也不客气:“但恐军新破,创痍(yí)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余,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意思是,跟我们和解并休养生息才是你们蜀汉的上策。如果非要再开战端,就让你们有来无回。
此时,刘备在重大挫折下身体每况愈下,再加上汉嘉太守黄元叛乱一事令他焦头烂额,他已经没有精力再跟陆逊斗嘴了,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听闻前线取得大捷后,孙权大喜过望,他问陆逊:“当初诸将不服,你为何不上报呢?”陆逊回答说:“我愿效仿蔺相如和寇恂(xún)。”这两位都是通过实际行动促成将相和的代表人物,陆逊的意思就是我可以用战绩让众将心服口服,靠主君将他们强行压服不算本事。孙权听后大为赞许,加授陆逊辅国将军,命其兼任荆州牧,随后又改封其为江陵侯。诸将,甚至一度对陆逊很有意见的孙桓也都心悦诚服。夷陵之战结束后,荆州的纷争宣告结束。自此,蜀汉势力再未东出益州,而荆州也成了魏吴双方的角力之所。
此时,曹丕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孙权的当,对方永远不可能送来人质,而且孙权自行改元建号为黄武,已经开始在为脱离曹魏体系做准备了。另外,吴蜀相争并未如他所愿两败俱伤,曹丕盛怒之下,这次南征已经不可避免了。
击退强敌后,东吴又将面临新的挑战。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