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我国政府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管理研究

書城自編碼: 398150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 者: 陈晓春 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50850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1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宫腔镜学 (堪称宫腔镜的百科全书)
《 宫腔镜学 (堪称宫腔镜的百科全书) 》

售價:NT$ 2527.0
海上的抵抗: 自由法国海军史
《 海上的抵抗: 自由法国海军史 》

售價:NT$ 367.0
Android智能家居系统项目教程(微课视频版)
《 Android智能家居系统项目教程(微课视频版) 》

售價:NT$ 323.0
中国能源电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重大问题分析2023
《 中国能源电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重大问题分析2023 》

售價:NT$ 1609.0
欧洲共同法的历史:1000—1800
《 欧洲共同法的历史:1000—1800 》

售價:NT$ 529.0
冲突与控制:19世纪意大利的法律与秩序
《 冲突与控制:19世纪意大利的法律与秩序 》

售價:NT$ 529.0
控制
《 控制 》

售價:NT$ 313.0
世俗与抗争:18世纪俄国乌拉尔劳动者的思想演变
《 世俗与抗争:18世纪俄国乌拉尔劳动者的思想演变 》

售價:NT$ 529.0

編輯推薦: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成果,一部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著作,具有很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对我国如何处理好对外开放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如何加强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监管具有重要的启示。
內容簡介: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国政府对境外在华非政府组织分类管理”,研究目标是通过对在中国境内活动的跨国(境)非政府组织,根据其差异性,进行科学的分类,探讨其发展规律、运作机理和治理机制,完善对其实施有效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以便于我国政府展开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多方位的管理。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科内容,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管、权责明晰、依法监管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借鉴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经验,对培育国内非政府组织,实施国内非政府组织“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關於作者:
陈晓春,男,湖南祁东县,1959年7月生。经济学博士,现为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湖南大学低碳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湖南大学池田大作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原任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政府经济管理、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跨国经营、低碳经济与公共政策。
目錄
上篇 理论及现状研究
第一章 我国政府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管理的理论分析 2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5
二、文献综述 7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发展及影响综述 7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评估研究综述 9
(三)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管理综述 11
(四)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监管综述 13
(五)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政社合作模式综述 15
(六)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注册登记综述 17
三、概念界定 19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 19
(二)分类及分类管理 21
四、政府管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法团主义理论分析 23
(一)法团主义理论对政社关系的探讨 23
(二)我国政府管理社会组织的法团主义特征 24
(三)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法团主义倾向 25
五、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理论分析 26
(一)全球治理理论的基本要素分析 26
(二)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功能分析 27
(三)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 28
六、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激励监管理论分析 29
(一)激励监管理论的缘起及主要内容 29
(二)监管制度设计中的激励相容 30
(三)基于激励相容理念的分类管理 31
第二章 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及管理制度 32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分析 32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阶段 32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情况 37
(三)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主要分类 43
二、我国政府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制度分析 46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管理制度 46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4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实施进展及管理成效 52
四、基于分类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理念及总体思路 56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理念 56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管理的总体思路 58
中篇 分类方法及实证
第三章 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评估体系的构建 62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评估主体 62
(一)以政府为主导 63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 63
(三)第三方评估机构辅助 64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评估方法 64
(一)层次分析法 65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70
(三)支持向量机法 72
三、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评估指标 74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74
(二)评估指标要素分析 76
(三)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过程 80
(四)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 85
第四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研究 96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模型 96
二、基于遗传算法改进层次分析法(GA-AHP)的指标权重测算 98
(一)层次分析法(AHP)指标权重测算 98
(二)遗传算法对层次分析法(AHD)的改进 102
(三)各因素指标权重结果解释 107
三、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评估分类 109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评估样本 109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评估准备 111
(三)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评估案例分析 113
(四)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结果 119
四、基于分类结果的差异化管理制度 120
第五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验证 123
一、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模型构建 123
(一)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思路 123
(二)支持向量分类机模型 125
(三)核函数的选择 126
(四)核参数确定的方法 127
二、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实证研究 129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129
(二)不同核函数的预测结果 131
(三)分类验证 138
下篇 管理策略
第六章 加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监管 142
一、加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142
(一)弥补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自身失灵局限性 142
(二)防范敌对势力可能对中国安全产生的危害 143
二、改革开放以来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监管的三个阶段 143
(一)疏于管理阶段 143
(二)探索监管阶段 144
(三)法治化监管阶段 144
三、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监管的现状和问题 145
(一)现状概述 145
(二)存在的问题 145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47
(一)监管部门态度不明 147
(二)监管理念不当 147
(三)沟通障碍 148
(四)奖惩机制不完善 148
五、国外政府监管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经验与启示 149
(一)国外政府监管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做法 149
(二)国外政府监管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启示 154
六、加强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监管的政策建议 156
(一)建立依法分类监管制度 156
(二)分类注册与归口管理 156
(三)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元共治模式 156
(四)完善安全性定期评级和惩戒激励机制 158
第七章 完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注册制度 159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实施分类注册的必要性分析 159
(一)有利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正常活动与公开宣传 159
(二)有利于防范敌对势力利用境外非政府组织危害我国安全 160
(三)有利于改善政府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161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注册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62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现实处境 162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注册制度相关政策法规 164
(三)现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制度分析 165
(四)地方政府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注册管理的实践探索 165
(五)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注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66
(六)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注册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68
三、国外政府严格境外非政府组织注册管理的经验借鉴 170
(一)俄罗斯针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严格法律规定 170
(二)越南的三重分类许可和专门性机构的设置 170
(三)日本基于法人特征的分类注册机制 171
(四)国外政府关于境外非政府组织注册管理的启示 171
四、完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注册制度的建议 173
(一)细化和明确法律规定 173
(二)构建沟通与对话机制 174
(三)设立专门性管理机构和信息收集系统 174
(四)简政放权与分类管理有机结合 175
(五)登记备案制与分类管理有机结合 176
第八章 构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公共财务绩效分类评价机制 178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财务特点 178
(一)资金运作方式特殊 178
(二)资金来源特殊 179
(三)评价指标特殊 181
(四)投入产出形式特殊 181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公共绩效分类评价体系框架 182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公共绩效分类评价的目的 182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公共绩效分类评价的客体 183
(三)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公共绩效分类评价的主体 186
(四)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公共绩效分类评价的依据 188
(五)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公共绩效分类评价的标准 189
三、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公共绩效分类评价体系的构建 190
(一)财务公共绩效分类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思路 190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公共绩效分类评价机制的构建 192
(三)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公共绩效分类评价的技术 195
(四)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公共绩效分类评价的数学模型 197
四、案例分析 200
(一)慈济会组织概况 200
(二)慈济会2019年度运作状况 201
(三)对指标的一级评判 203
(四)对组织财务公共绩效的二级评判 205
(五)分类评价结果 206
五、完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公共绩效分类评价机制的建议 206
(一)完善分类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 207
(二)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 207
(三)发展第三方评价机构 208
(四)加大组织内部治理机制建设力度 208
(五)加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信息披露 209
第九章 创新政府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合作模式 211
一、中国政府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211
(一)政府治理多元化的需要 212
(二)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212
(三)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发展需要 213
二、中国政府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合作模式的关键点 213
三、中国政府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合作模式现状及问题 214
(一)政府支持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214
(二)政府委托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216
(三)政府购买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220
四、中国政府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合作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222
(一)政府支持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2
(二)政府委托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3
(三)政府购买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4
五、国内外政府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经验借鉴 225
(一)国外政府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经验和模式借鉴 225
(二)乐施会与中国政府合作的案例 227
(三)经验总结 228
六、完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分类合作模式的路径 230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分类合作模式的设计理念 230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分类合作模式的设计思路 231
(三)完善政府支持模式下的具体措施 234
(四)完善政府委托模式下的具体措施 235
(五)完善政府购买模式的具体措施 237
第十章 促进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差异化跨文化管理 239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面临的文化差异 239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面临的中外文化差异 239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 243
(三)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文化差异对管理的消极影响 246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跨文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250
三、完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差异化跨文化管理的建议 256
(一)正确认识文化差异 256
(二)建立共同的组织和管理文化 257
(三)加强跨文化管理队伍建设 258
(四)提高组织沟通效率 258
(五)针对性的跨文化培训 259
(六)完成本土化进程 259
第十一章 分类推动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261
一、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公信力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61
(一)公信力是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获取社会资本的前提 261
(二)公信力是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促进自身持续发展的要求 262
(三)公信力是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获取政府支持的条件 262
(四)公信力是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增强社会协同能力的保证 263
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现状 263
三、分类推动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公信力建设的路径 265
(一)与政府合作 265
(二)与中国本土非政府组织合作 267
(三)重视与目标群体的沟通 269
(四)健全完善组织内部治理 270
(五)组织信息公开透明 272
(六)增强组织公益供给 273
(七)与高等院校合作 275
(八)实施本土化策略 277
四、对本土非政府组织公信力建设的启示 278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278
(二)改革注册登记制度 279
(三)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279
(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280
(五)加强与政府的合作 280
附录 283
A 80家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样本名录 284
B 层次分析法矩阵计算主程序实现代码 286
C 判断矩阵计算结果 290
D 调查问卷1 294
E 调查问卷2 298
F GA-AHP主程序实现代码 301
G 支持向量机主程序实现代码 305
参考文献 309
內容試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依法开展公益或互益活动,体现了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共同利益等价值观念。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参与者,其兴起是全球结社浪潮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境外非政府组织逐渐进入我国内地活动,在科、教、文、卫等多个领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影响日益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访美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指出:中国肯定境外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作用,欢迎和支持他们来华发展,我们愿继续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协助。中国重视境外非营利组织在华活动的服务管理工作,依法规范他们在华活动,保障他们在华合法权益。境外非营利组织在中国活动应该遵守中国法律,依法、规范、有序开展活动。[1]有效管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既是我国政府对内履行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能的要求,也是对外促进与世界各国经贸往来、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需要,是内政与外交的一个结合点。为了引导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健康、有序、稳步发展,我国政府有必要加强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基于此背景,本书运用相关—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支持向量机等定量研究方法,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管理进行探讨,主要创新点如下。
(1)运用相关—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指标体系。基于目标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等原则构建指标体系,指标内容包括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接受监管、项目管理、业务活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观测性,进行指标的海选和初筛,然后运用相关—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筛选。初筛后的指标先运用相关性分析进行筛选,对相关系数高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删除信息重复的指标,得到更加精简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下一步的筛选,主成分分析法的作用在于保证信息不重复的前提下,用较少的指标体现全面信息。相关—主成分分析法一方面可以使评估指标精练简洁,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所选出的指标是重要指标。最后用筛选后的指标方差之和与海选指标的方差之和比较,进行指标体系合理性判定。
(2)运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分类。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处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时具有系统性强、结果清晰的优点,适合用于解决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评估的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改进主要体现在运用遗传算法优化层次分析法(GA-AHP),以解决判断矩阵难以通过一致性检验的问题。经过计算可知,运用GA-AHP计算所得到的一致性比率比传统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的一致性比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可以明显提高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通过方法的改进,判断矩阵的单层一致性比率和总体一致性比率全部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得到指标权重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评估。
(3)运用支持向量机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分类验证。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分类,引入支持向量机法对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分类结论进行验证。支持向量机是人工智能方法的一种,具有自学习性、记忆性等特点,适用于解决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这类小样本的分类问题。本书对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的构建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原理,并对支持向量机的评估思路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比支持向量回归机和支持向量分类机,认为支持向量分类机更加适合解决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的问题。本书对径向基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和线性核函数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三类核函数的优缺点。最后将三类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测算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多项式核函数是三类核函数中测算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分类结果最接近。运用支持向量机能够有效解决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问题,为政府管理这类组织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最终落脚点在于对其实施管理。完善分类管理机构设置,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决策咨询和业务评估机构。建立注册制与备案制相结合的准入制度。备案制度是对注册制度的有效补充,通过项目登记与报备制度,有助于地方政府规范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本地区的活动。增强政府监管部门分类管理的执行能力,对活动项目进行合理引导,增加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和了解,积极推动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完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律法规,颁布并实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相关管理法律法规,构建由地方到中央的多层次法律法规体系。探索政府主导的政商合作多元共治机制,形成政府、社会监管与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自我治理相结合、多个监督主体共同协调运作的治理格局。完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财务绩效评价制度,增加财务监管的覆盖面,强化财务日常监管。文化引导是加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的重要方式,有助于跨国公益项目的落地,最终惠及广大群众。
综上所述,书中提出了分类管理的理念及理论框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评估指标体系,对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评估及分类,并基于分类提出加强管理的制度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要有效地管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必须与这类组织增进互信,引导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加强自身管理,构建激励协调机制。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