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金融化研究
》
售價:NT$
653.0

《
证明的故事:从勾股定理到现代数学
》
售價:NT$
611.0

《
雀鸟与群狼的对决:扭转战局的兵棋游戏
》
售價:NT$
449.0

《
老年膳食与营养配餐 第2版
》
售價:NT$
230.0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广东省博物馆卷
》
售價:NT$
4998.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售價:NT$
755.0

《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NT$
367.0

《
量子纠缠
》
售價:NT$
296.0
|
內容簡介: |
《低渗-超低渗油藏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关键工艺技术: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围绕“十二五”期间长庆油田低渗-超低渗油藏堵水调剖工艺有效期短、深部剩余油动用能力不足,分注井井下密封工具易失效、测调工作量大、成本高,常规压裂技术不能满足低产井改造需要,套损井治理工艺手段有限等主要技术难题,介绍“十三五”集中攻关形成的低渗-超低渗油藏深部调驱、精细分层注水、低产井体积压裂、连续管侧钻及套损井长效开采等工艺技术。系统分析提高低渗-超低渗油藏储量动用的工艺技术方法,为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
|
目錄:
|
目录前言第1章 低渗-超低渗油藏特征及开发概况11.1 概念与分类11.2 资源与分布21.3 油藏特征31.3.1 构造特征31.3.2 储层特征41.4 开发特征131.4.1 油井产能特征131.4.2 非达西渗流特征141.4.3 储层吸水特征151.4.4 油井注水见效特征161.4.5 水驱效率特征171.4.6 采液、采油指数变化特征17第2章 影响储量动用程度的关键因素192.1 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192.1.1 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效果的影响192.1.2 剖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效果的影响292.1.3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对水驱效果的影响322.2 超低渗油藏单井产量低362.2.1 超低渗油藏沉积背景372.2.2 渗透率低、启动压力大382.2.3 物性差、应力敏感性强402.2.4 水驱效果差、单井产量低422.3 油水井套损造成储量失控432.3.1 油水井腐蚀套损形势严峻432.3.2 套损井治理难度加大45第3章 低渗-超低渗油藏深部调驱技术473.1 油井见水特征473.1.1 见水类型473.1.2 见水影响因素分析493.2 优势渗流通道判识及表征523.2.1 优势渗流通道判识523.2.2 优势渗流通道表征563.3 深部调驱工艺技术643.3.1 PEG单相凝胶调驱工艺技术653.3.2 纳米聚合物微球调驱工艺技术733.3.3 深部复合调驱工艺技术80第4章 低渗-超低渗油藏精细分层注水技术824.1 精细分层注水规范824.1.1 精细分层注水依据824.1.2 精细分层注水标准854.2 波码通信分层注水技术854.2.1 技术组成864.2.2 工艺管柱924.2.3 现场应用效果1024.3 不动管柱在线增注技术1064.3.1 COA酸液体系1064.3.2 不动管柱在线注入酸化工艺1264.3.3 现场试验效果128第5章 低产井体积压裂技术1295.1 超低渗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1295.1.1 井组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1295.1.2 油藏数值模拟1315.1.3 典型井组数值模型的建立1335.1.4 典型井组历史拟合1355.1.5 典型井组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1365.2 长期注采条件下应力场变化特征1435.2.1 平面应力场研究1435.2.2 纵向应力场研究1515.3 老井体积压裂裂缝带宽优化1605.3.1 老井合理裂缝带宽的计算方法1615.3.2 *小裂缝带宽范围的确定1635.3.3 最大裂缝带宽范围的确定1645.4 缝端暂堵体积压裂工艺1685.4.1 裂缝向高应力区延伸的力学条件1685.4.2 缝端暂堵体积压裂工艺的优化1705.4.3 配套低密度暂堵剂材料研发1755.4.4 低成本可回收压裂液体系研发1795.4.5 现场实践及效果评估182第6章 套损井恢复储量动用新技术1846.1 套损井剩余储量潜力评价1846.1.1 套损井区测井剩余潜力评价1846.1.2 套损井区油藏动态分析1886.1.3 水淹规律研究1916.1.4 套损井区剩余油分布评价1936.1.5 套损井区储量动用程度评价1956.2 连续管侧钻工艺技术1976.2.1 侧钻方式与井型1986.2.2 侧钻钻井技术2116.2.3 侧钻完井技术2166.3 套损井长效开采工艺技术2186.3.1 套损综合判识技术2186.3.2 套损井治理工艺技术222参考文献2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