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NT$
1295.0
《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售價:NT$
347.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
》
售價:NT$
398.0
《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售價:NT$
1010.0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NT$
347.0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NT$
653.0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售價:NT$
388.0
《
大宋300年(写尽三百载大宋繁华与沉浮、浪漫与风霜)
》
售價:NT$
352.0
編輯推薦:
1.本书曾获2010年列文森研究书籍奖,十几年来,不断有读者和学者问什么时候能有中译本。
2.本书不仅在美术史界有一定的影响力,还会对早期至中古史学界有所裨益,
內容簡介:
本书主张在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中,对中国摩崖文字开展综合研究。本书将摩崖文字纳入先秦至现代两千余年的书作发展史,详细讨论了东汉到盛唐的四组摩崖案例——汉中石门石刻、山东郑道昭题刻、山东北朝刻经及泰山唐代石刻,对中国文字景观的历史脉络与视觉意义做出极具建设性的观察。
作者既强调书法内部的形式与技术分析,也注意关联书作内涵、尺度、媒介、赞助人、书写者与其政治、文学或宗教等文化语境,重视文字的现场观看与阅读方式,同时对石刻可视性提出谨慎的审思。作者认为,仅通过文字便可改变自然世界,在人群、文字与精神领域之间建构联系的观念牢固地占据着古代中国人的内心,摩崖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公共艺术形式在中古走向高峰。
關於作者:
韩文彬(Robert E. Harrist, Jr.),198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中国艺术与考古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7年任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艺术史教授,1997年起执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系,“思沃格伉俪中国艺术史讲席”荣休教授。主要关注中国绘画、书法、园林等领域,研究还涉及中国艺术的摹本、20世纪中国服装以及徐冰等当代艺术家。代表著作有《力量与美德:中国艺术中的马》(1997年)、《11世纪中国绘画与私人生活:李公麟〈山庄图〉》(1998年)与《铭石为景:早期至中古中国的摩崖文字》(2008年),后者荣膺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译者简介王 磊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霍司佳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硕士。
目錄 :
中文版自序
序 章 书写于天地之骨
开展于山水内外的石刻研究
“就其山而凿之”
四景与余论
第一章 石门的公共书作和公共书写
蜀道
鄐君功绩与书作帝国
杨孟文的美德和石刻公共书作的扩散
作为纽带的犍为
石门之景:一段插曲
石门新路与新声
水位抬升与石门消逝
第二章 随云峰山的群仙遨游
荥阳郑道昭
大基山与礼仪空间营造
天柱山上的碑铭和石室
云峰山
石诗:真实和虚构的地形
石室与郑道昭的角色
双阙与名字的力量
游仙之境
仙界的象征、书写和图像
为生者和逝者书写
重返云峰山
第三章 铁山的模拟石碑与尺度的意义
邹城及其他地区的铭文和捐资者
繁盛与迫害
佛经的力量
山水与书作
礼赞僧安道壹
山岩书写
模拟石碑与尺度悖论
巨大与无穷
第四章 帝王书作与泰山登临
泰山上的帝王行迹和书写
玉牒与石碑:泰山书作在汉代的发展
刻铭中的政治风云
亲书纪念碑与唐代帝王石刻
重返泰山
泰山书作和仪式
帝王之手
第五章 余论
名字与题名
山水间的阅读和书写
主礼者、皇家游客和同志
参考文献
英文版致谢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