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NT$
301.0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NT$
347.0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NT$
301.0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NT$
367.0
《
法国通史(全六卷)
》
售價:NT$
4488.0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NT$
245.0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NT$
449.0
《
走出内心的深渊:快节奏人群心理疾病与健康指南(原书第3版)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循证医学》属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对患者照料和尊重,倡导运用正确的临床思维,理解和善于应用证据诊治患者,避免伤害。它助力医务工作者在日常诊疗病人的过程中认真履责,培养医师五种需要的能力,即构建问题、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应用最佳证据和进行“医患共决策”的临床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堪称科学求证和人文精神在医学实践中结合的典范。
本次重点修订内容突出课程思政元素、强化隐性教育,调整章节结构使布局更加严密合理,精选了中医药领域杰出成就案例,融合了学科新的进展和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本版教材谋篇布局立足于本科生的实际,紧紧围绕“查证”与“用证”展开。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绪论、上篇和下篇。绪论着重介绍循证医学产生的历史脉络和基本概念;上篇为证据查找与评价(第1~10章),重在“讲清”循证医学原理与方法,也是循证实践的基础知识;下篇为临床用证与实践(第11~17章),采用案例剖析“讲实”循证临床实践的流程,解决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面对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和伤害等几类常见问题。
|
內容簡介: |
本版教材更加注重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在介绍循证医学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特点,将临床流行病学中有关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到中医循证临床评价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全书分为12章,系统地介绍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循证医学证据分级体系、循证临床实践、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的检索、临床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临床实践指南、临床路径、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卫生技术评估与经济学评价、中药疗法循证实践案例分析(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脑血管疾病、肠易激综合征、儿童过敏性紫癜)以及中医非药物疗法循证实践案例分析。同时,以中医药防治具有特色优势的病种为例介绍了循证医学在中药与中医非药物疗法防治疾病中应用的现状、进展及相关方法,并与临床流行病学进行了融合,通过临床案例为指引,为培养循证实践的技能奠定基础。
|
關於作者: |
本书原文后附有岭南名家辨治经验,旨在借鉴名医的经验以窥名家的学术思想和运用
|
目錄:
|
绪 论 / 1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产生与演变/1
第二节 循证医学的定义和原理/7
第三节 循证医学的方法与内容/11
第四节 循证中医药学/13
第五节 循证医学学习的目的和应注意的问题/17
上篇 证据查找与评价
第一章 循证实践问题的构建 /22
第一节 循证临床实践问题的来源与分类/22
第二节 循证临床实践问题构建的程序与方法/23
第二章 证据产生与分级体系 /26
第一节 证据与证据体的定义/26
第二节 证据生产的来源/27
第三节 证据分级推荐体系/34
第三章 证据的来源与检索 /39
第一节 常用循证医学证据资源/39
第二节 证据检索步骤/45
第三节 中医药证据检索的特点/47
第四章 循证临床实践证据的评价 /51
第一节 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51
第二节 常用研究证据真实性的评价方法/52
第三节 常用研究证据重要性的评价方法/59
第四节 常用研究证据适用性的评价方法/60
第五节 实例分析/60
第五章 系统综述/62
第一节 系统综述的基本概念/62
第二节 系统综述的制作方法/64
第三节 系统综述的解读与应用/69
第四节 中医药系统综述的特点/72
第六章 Meta 分析/76
第一节 Meta 分析概述/76
第二节 Meta 分析的效应量与精度/78
第三节 Meta 分析的统计模型与异质性处理/79
第四节 Meta 分析的结果评价/81
第五节 网状Meta 分析/84
第六节 诊断试验评价的Meta 分析/86
第七节 Meta 分析软件应用/89
第七章 临床实践指南与决策分析/91
第一节 临床实践指南/91
第二节 临床决策分析/101
第八章 定性研究/106
第一节 概述/106
第二节 定性研究的系统综述/112
第三节 定性研究在中医学领域中的应用/114
第九章 患者价值观与循证临床实践 /116
第一节 患者价值观的内涵/116
第二节 患者价值观与实践证据的关系/118
第三节 患者价值观对循证实践的影响/120
第四节 患者参与决策方式/122
第十章 卫生技术评估与卫生经济学评价 /125
第一节 卫生技术评估/125
第二节 卫生经济学评价/130
下篇 临床用证与实践
第十一章 干预性问题的循证实践 /138
第一节 循证实践的方法与步骤/138
第二节 中医药干预性问题的循证实践/140
第三节 应用案例/144
第十二章 诊断性问题的循证实践/175
第一节 循证实践的方法与步骤/175
第二节 应用案例/179
第十三章 预后问题的循证实践/184
第一节 循证实践的方法与步骤/184
第二节 预后问题循证实践的特点/188
第三节 中医药预后问题循证实践及应用案例/192
第十四章 病因问题的循证实践/196
第一节 病因和危险因素概述/196
第二节 病因问题循证实践方法/197
第三节 中医病因学循证实践/201
第四节 应用案例/203
第十五章 不良反应问题的循证实践/206
第一节 不良反应概述/206
第二节 不良反应循证实践/209
第三节 中医药不良反应/215
第十六章 卫生经济问题的循证实践/218
第一节 循证实践的方法与步骤/218
第二节 循证中医药卫生经济问题/223
第三节 应用案例/226
第十七章 实施科学与循证实践/230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起源发展/230
第二节 实施科学理论/231
第三节 实施性研究的步骤/234
主要参考文献/236
|
內容試閱:
|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兴起于20 世纪90 年代,尽管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但对医学实践和教育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循证医学引发了临床实践的“范式转移”,21 世纪临床医学已经迈向了循证医学时代。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对患者照料和尊重,倡导运用正确的临床思维,理解和善于应用证据诊治患者,避免伤害。它助力医务工作者在日常诊疗病人的过程中认真履责,培养医师五种需要的能力,即构建问题、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应用最佳证据和进行“医患共决策”的临床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堪称科学求证和人文精神在医学实践中结合的典范。
循证医学促使医生不需依赖记忆、猜测或各种经验来行医,不再困惑于难以评估的新疗法,不必迷信过时的权威,确保医生以患者为中心,让医生们掌握最强大的医学资源用于最佳决策。应用循证医学尤其有助于实现如何从有限的医疗资源中获得最大的健康效应的目标,从而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明确了我国下一阶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其指导思想要求遵循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和公平公正的原则。循证医学将会助力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促进医疗实践服务优质发展和科学高效地应用当前最新研究成果。
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我国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文件中特别提出了切实提升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探索开展基于器官/ 系统的整合式教学和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融合,开展中医药循证医学评价研究。循证医学理论与方法完全契合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将会极大地促进高质量医学人才成长。
本次教材修订坚持“四个回归”,强调以人为本、回归初心和融合时代精神,服务于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之需要。我们在修订过程中,试图准确把握循证医学的精神实质和中医药实践前沿,实现循证医学精品教材的本土化和超越。本次重点修订内容突出课程思政元素、强化隐性教育,调整章节结构使布局更加严密合理,精选了中医药领域杰出成就案例,融合了学科新的进展和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本版教材谋篇布局立足于本科生的实际,紧紧围绕“查证”与“用证”展开。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绪论、上篇和下篇。绪论着重介绍循证医学产生的历史脉络和基本概念;上篇为证据查找与评价(第1~10 章),重在“讲清”循证医学原理与方法,也是循证实践的基础知识;下篇为临床用证与实践(第11~17 章),采用案例剖析“讲实”循证临床实践的流程,解决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面对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和伤害等几类常见问题。
本教材不仅适用于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本科生,也可作为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参考用书。本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师、研究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和科研参考书。
本次教材修订得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孙瑾、高行素和宋博文三位老师为定稿会的顺利召开付出了辛苦工作,沈澍农教授、周学平教授、卫茂玲老师、高行素老师也协助了相关章节的审稿和文字校对工作,第2 版教材编写的老师也为此版教材修订做出重要贡献,编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疏漏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23 年4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