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开宝九年
》
售價:NT$
250.0
《
摄影构图法则:让画面从无序到有序
》
售價:NT$
505.0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NT$
500.0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
售價:NT$
500.0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NT$
500.0
《
大唐诡异录
》
售價:NT$
254.0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NT$
612.0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1.精选《论语》百句,浓缩《论语》精华。中国人一生要学习的经典绕不开《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等等,书中收录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论语》经典语录八十余条。
2.精心修订旧文,撰写大量新篇。旧版引文往往只称作者,书名或篇名多失载,今版逐一补标,方便读者按名索书;改换了部分引语,使之更恰切,也更精彩有趣;更增补了二十余篇新撰文字:“增订本”也因此全面且充分。
3.旁征博引铸就别具一格的《论语》读本。市面上关于《论语》的著作不可胜计,而这本《论语百句(增订本)》自成风格,各篇都选录或系注解阐释,或系援引发挥前修与时贤的相关文字,精心贯串,阐释解析精彩独到、耐人寻味。
4.语言精炼,内容丰赡。各篇文字少则几百字,多则千余言,无论长短,用语精炼让读者足以见识文字之美。所撰八十余篇文章,从学习、交友之乐到修己、为人,到读书、从政、治国,到仕隐、贫富、义利,多角度阐释解析《论语》的精妙,读来可以锻炼气质,从中获取传统智慧的力量。
5.超高人气名师傅杰《论语》课精简版。傅杰教授
|
內容簡介: |
中国人一生要修的经典绕不开《论语》。《论语百句(增订本)》精选百句,浓缩精华,从学习、交友之乐到修己、为人,到读书、从政、治国,到仕隐、贫富、义利等,多角度为读者阐释解析《论语》的精妙。精心贯串的旁征博引,中外古今的思想在这里融汇,时时引发对当下的深思。较诸初版,本版增加了二十余篇,亦精心修订旧版的若干文字,改换了部分引语,使之更恰切,也更精彩有趣。
|
關於作者: |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著有《傅杰文录》 四卷(包括《文史刍论》《序跋荟存》《书林扬尘》《前辈写真》)、《旧籍新书经眼录》等,编有《论语二十讲》、《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王国维论学集》、《章太炎学术史论集》等,参编有《王国维全集》、《章太炎全集》、《姜亮夫全集》、《古文字诂林》等。在喜马拉雅播出的一百五十讲“傅杰的《论语》课”受到听众广泛欢迎。
|
目錄:
|
学习之乐
交友之乐
自得之乐
孔子年谱
安身立命之地
克己复礼
朝闻夕死
君子不器
为己与为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
毋友不如己者
修业门径
温故知新
学与思
知道不知道
读书与从政
治国方略
身正令行
君正莫不正
天下何以有贼
君子之德风
儒法之别
任人唯贤
君与臣
一言兴邦与一言丧邦
以人为本
敬而远之
从生去看死
孝的真义
不让父母担忧
尽孝之难
成人之美
中庸
对事不轻慢,对人不骄横
恕
仁
杀身成仁
以直报怨
诚信
三戒
四毋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三省吾身
人死留名
逝者如斯
松寒不改容
智者与仁者
以文会友
见贤思齐
讷言敏行
不患无位
或仕或隐
君子忧道不忧贫
无求饱,无求安
贫富之间
义利之辨
市侩主义
思不出位
乡愿
不盲目从众
恶居下流
失人与失言
愚不可及
辞达
困学
日知
理想生活
有教无类
因人施教
师徒言志
眼中哪复有馀人
大智若愚
黯然神伤
探病实录
眼见为实
诗·礼·乐
诗礼传家
美善合一
老去增年是减年
后生可畏
孔颜乐处
待价而沽
想入非非
不怨天,不尤人
无可奈何花落去
日月经天
|
內容試閱:
|
新版题记
这本最早名为《论语一百句》的小书原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命题作文。“百句”只是约数,所选各节有的只有一句, 有的包括几句。每节都选录或系阐释、或系发挥的前修与时贤的相关文字,稍加贯串,以申其意;因此而使本书风格略显别致,且常可资回味(都是《论语》原作者与引语原作者的功劳),不计台北繁体字本与首尔韩文译本,已印行十数次。今由中华书局另出新版,乘便稍做加工:一是增加了若干章节,二是改换了部分引语,三是修饰了一些文字。例如《中庸》一节所引解说:
孔子学说全部贯注着“中立而不倚”的中庸思想。他赞叹中庸是至高极难的一种美德。中庸应用在人伦上,是父慈、 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中庸应用在政治上,是“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中庸应用在行为上,是“过犹不及”,“无可无不可”。中庸应用在教育上,是“求也退(性好谦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性好胜人),故退之”。一切都得合乎中庸之道。
这是我十年前修订时从《张政烺文集》第四卷《古史讲义》中引来的,因标“张政烺说”。后来重温早年读过的范文澜《中国通史》,方知乃是范先生的概括,只是个别文字稍有不同。盖以范著成书早,影响广,张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北京大学讲授先秦史时参照袭用。(《张政烺文集》出版说明本就交代:《先秦史讲义》是当年的学生提供的油印本,“非张先生亲笔”。而其时历史系的“中国通史”课程“系教研室共同讨论授课提纲,体现了当时主流史学观点。因此,讲义中的一些学术观点和表述,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未必与张先生自己的学术主张一致”。)新版即改为“范文澜说”。
傅 杰
二〇二三年立冬
关于《论语》
中国文化的主干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十三经”,而《论语》是“十三经”中唯一一部以记录儒学奠基人孔子的言行为主要内容的典籍。据《汉书·艺文志》: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南宋大儒朱熹以《孟子》《大学》《中庸》与之并举,而著《四书章句集注》,在元、明、清三代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程。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称:“六七百年来,数岁孩童入三家村塾者,莫不以‘四书’为主要读本,其书遂形成一般常识之基础,且为国民心理之总关键。”美国汉学家伊佩霞(P. B. Ebrey)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介绍:
《论语》为中国的社会、政治和伦理的主要思想提供了基础。它成为后世的圣书,要求学生必须背诵,因此它的许多段落成为格言,甚至没有文化的农民也会不知不觉地引用。
《论语》全书不足一万六千字,今本共二十篇,篇内分章, 多为语录。除了古朴简约,多数且失载说话的语境,从而使得个别段落成了千古之谜,后人只能猜个大概而已。正因为存在这样可钻的空子(类似的空子也存在于若干种其他先秦典籍之中), 于是不止一个自以为聪明的傻子或自以为超人的疯子———我不敢也不忍怀疑他们是骗子———大概觉得历代注家全都等于白活,公然扬言历代注说全是错上加错,只有如秦俑般两千年 一现世的自己才是值得孔子感恩戴德、感激涕零的知音。只要想想跳大神的巫婆中不乏玉皇大帝的知音,我们对之也就庶几不必惊为天人而相见恨晚了。
《论语》已有多种外文译本。至于中文相关著作更是五花八门,不可胜计;而且迄今方兴未艾,层岀不已。不幸未能免俗,本书亦其一例———虽然绝非不可无,但愿在多数读者眼里还勉强算得上是“可以有”的一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