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 : 1885—1898 (著名史家林文仁经典晚清史,重磅归来)
》
售價:NT$
500.0

《
夏日乌龙茶
》
售價:NT$
239.0

《
算力网络技术详解与最佳实践
》
售價:NT$
449.0

《
元素咖啡化学(全2册)
》
售價:NT$
1632.0

《
宋朝的祛魅(吴铮强教授多角度对宋朝进行解读与祛魅,壹卷精选系列)
》
售價:NT$
347.0

《
创新的真相:如何将创新商业化,促进经济增长
》
售價:NT$
454.0

《
外之国的少女(全11册)
》
售價:NT$
2020.0

《
岛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在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跨越时空感受德意志青年的现实激情,重温文本梳理伟大思想的接力传承,解读历史挖掘改造世界的理论逻辑。
|
內容簡介: |
《马克思与黑格尔》法文版于1955年问世,英文版于1969年由美国基础读物出版社(Basic Books)推出。该书以文集形式收录了伊波利特撰写的关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的九篇文章,这些文章被划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黑格尔的生命与存在概念”、“黑格尔的历史概念”、“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以及“真理与存在间的关系问题”,且每一部分都涵盖了二至三个章节。全书对黑格尔的生命意识、苦恼意识以及存在和意义等概念进行了讨论,也对《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尤其是黑格尔早期神学笔记和耶拿手稿进行了整体梳理。
|
關於作者: |
让·伊波利特(Jean?Hyppolite,1907—1968)是20世纪中叶复兴法国黑格尔研究的重要人物,也是战后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伊波利特出生在法国西南部城镇容扎克,青年时代曾与让-保罗?萨特、乔治?康吉莱姆、雷蒙?阿隆等人同期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他还是莫里斯?梅洛-庞蒂的挚友,也是吉尔?德勒兹、阿兰?巴迪欧、雅克?德里达、米歇尔?福柯的授业恩师。伊波利特有着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勤恳的治学态度,为了钻研德国古典哲学,他自学德语,于1941年首次将《精神现象学》翻译成法语。深厚的学识为伊波利特的学术事业夯实了基础,也拓宽了道路。他于1945年成为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后于1949年赴索邦大学任教。1954年,伊波利特回到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担任校长,并从1963年开始任职法兰西学院哲学思想史首席教授,直至1968年在巴黎去世。伊波利特最后将自己在法兰西学院的教席传给了福柯,后者在翌年纪念自己导师的悼词中强调:“伊波利特为我们提出了一切属于我们自己的问题。”
|
目錄:
|
第一部分黑格尔的生命与存在概念
第一章黑格尔耶拿时期哲学中的生命概念与生命意识3
第二章黑格尔现象学中的存在概念28
第二部分黑格尔的历史概念
第三章法国大革命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意义
旨趣45
第四章异化与对象化:论卢卡奇的《青年黑格尔》89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与哲学
第五章马克思与哲学119
第六章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概念的批判135
第七章马克思《资本论》的结构与哲学前提161
第四部分真理与存在间的关系问题
第八章黑格尔现象学中的人类境况195
第九章论黑格尔的《逻辑学》216
译后记2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