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8.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編輯推薦: |
《大学生网球运动教学与训练教程(微课版)》以网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训练方法理论为切入点,在分析网球教学与训练基本理论与理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网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网球文化、网球竞赛规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阐述了网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战术原理,并在传统的技术图示基础上通过技术处理加上技术动作视频演示,对于学生的薄弱环节,可以反复观看视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且使学习过程更加科学化。课后作业由网球试题库随机抽取,使学习更加立体化。
|
內容簡介: |
《大学生网球运动教学与训练教程(微课版)》以网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训练理论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对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常用战术、常见的运动损伤、网球竞赛规则与基本裁判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对于难懂易错的知识点在传统理论叙述的基础上添加了技术图示,读者可以通过图示快速理解并掌握;系统完善的章节设置、通俗易懂的内容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微课内容的配备使读者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在移动平台上学习网球知识;每章节后设置了思考题,能帮助读者有针对性地巩固所学内容。
《大学生网球运动教学与训练教程(微课版)》不仅适合作为体育专业学生的网球基础课程教材,也适合作为普及网球运动和体育文化的大众读物。
|
關於作者: |
刘世军,天津体育学院,竞技运动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教学名师,国家级网球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网球》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市级网球教学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网球的教学、训练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5项省部级课题,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研究成果获天津市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曾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五个一批”人才称号、天津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
目錄:
|
第一章 网球运动概述 1
第一节 网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
一、网球运动的起源 2
二、网球运动的发展 2
第二节 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与现状 4
第三节 世界网球组织的结构 5
一、国际网球联合会 5
二、职业网球联合会 6
三、国际女子网球协会 6
第四节 核心赛事介绍 7
一、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7
二、法国网球公开赛 8
三、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10
四、美国网球公开赛 11
五、戴维斯杯赛 12
六、联合会杯网球赛 13
七、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 14
思考题 14
第二章 网球基本知识介绍 15
第一节 网球文化 16
一、网球文化的构成 16
二、网球文化的内涵 16
三、网球礼仪 17
四、观赛礼仪 18
第二节 网球场地 19
一、标准尺寸 19
二、场地标线 20
三、球场种类 20
第三节 网球装备 22
一、球拍的选择 22
二、拍线的选择 23
三、减震器的选择 23
四、吸汗带的选择 24
五、网球服装的选择 24
六、保护用具的选择 25
第四节 网球常用术语 25
思考题 26
第三章 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 27
第一节 网球握拍的类别与方法 28
一、大陆式握拍 28
二、东方式握拍 29
三、半西方式握拍 30
四、西方式握拍 30
五、东方式反手握拍 31
第二节 正手击球技术的动作要领 32
一、握拍法 32
二、步伐与站位 32
三、技术要点 33
第三节 底线反手技术的动作要领 35
一、双手反拍击球技术 35
二、单手反拍击球技术 38
第四节 发球技术的动作要领 40
一、发球的基本步骤 40
二、底线发球的种类 42
第五节 网前截击技术的动作要领 42
一、正手截击 42
二、反手截击 44
第六节 高压球技术的动作要领 45
一、基本技术 45
二、高压球的变式 46
第七节 切削球技术的动作要领 48
一、正手切削技术的要领 48
二、反手切削技术的要领 49
第八节 放小球与挑高球技术的
动作要领 49
一、放小球技术的动作要领 49
二、挑高球技术的动作要领 50
思考题 51
第四章 网球的常用战术 53
第一节 网球战术的概述 54
一、网球战术的概念 54
二、网球战术的基本要求 54
第二节 单打的基本战术 54
一、单打战术的类型 54
二 、单打战术的运用 60
三、单打战术中的注意事项 62
第三节 双打的基本战术 63
一、双打的配对原则 63
二、双打的基本站位 64
三、双打战术的种类 65
思考题 67
第五章 高校网球课程的常用训练
内容 69
第一节 球感练习 70
一、球感练习概述 70
二、网球球感的练习方法 70
第二节 对墙基本技术练习 74
一、对墙球感练习 74
二、对墙正反手抽击球的练习 74
三、对墙截击球的练习 75
四、对墙发球的练习 76
五、对墙高压球的练习 76
六、壁球式练习 77
七、反弹球练习 77
八、放小球练习 78
第三节 多球训练 78
一、原地多球手抛练习 79
二、隔网多球练习 80
三、对打练习 81
第四节 步法训练 83
一、网球步法移动技术的
相关分析 83
二、网球各种击球步法的
特点分析 83
三、步法移动的相关因素 86
四、步法移动的两个要点 87
第五节 网球步法的练习方法 88
第六节 体能训练 90
一、耐力训练 90
二、力量训练 90
三、速度训练 93
四、网球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的
关系 95
思考题 95
第六章 网球常见的运动损伤 97
第一节 肩部的常见运动损伤 98
第二节 肘关节的常见运动损伤 99
第三节 腕部的常见运动损伤 101
思考题 102
第七章 网球的竞赛规则与基本
裁判法 103
第一节 网球的竞赛规则 104
一、基本通则 104
二、发球的规则 105
三、双打的规则 106
四、计分方法 106
第二节 基本裁判法 107
一、场地 107
二、永久固定物 108
三、球 108
四、球拍 108
五、一局中的计分 109
六、一盘中的计分 109
七、一场比赛的计分 109
八、发球员和接发球员 110
九、场地和发球的选择 110
十、交换场地 110
十一、活球 110
十二、压线球 110
十三、球触永久固定物 110
十四、发球次序 110
十五、双打的接发球次序 111
十六、发球 111
十七、发球程序 111
十八、脚误 111
十九、发球失误 111
二十、第二发球 112
二十一、何时发球和接发球 112
二十二、发球中的重发 112
二十三、重发球 112
二十四、运动员的失分 112
二十五、干扰 113
二十六、场上官员的作用 113
二十七、连续比赛 113
二十八、指导 114
思考题 114
第八章 优秀运动员介绍 115
第一节 男子运动员 116
一、比约 博格 116
二、吉米 康纳斯 117
三、约翰 麦肯罗 117
四、皮特·桑普拉斯 118
五、安德烈·阿加西 119
六、胡安·卡洛斯·费雷罗 120
七、安迪·罗迪克 122
八、马拉特·萨芬 123
九、罗杰·费德勒 123
十、拉菲尔·纳达尔 125
十一、斯坦·瓦林卡 126
十二、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127
十三、卡洛斯·阿尔卡拉斯 128
十四、张之臻 129
十五、吴易昺 130
第二节 女子运动员 131
一、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131
二、施特菲·格拉芙 131
三、莫妮卡·塞莱斯 132
四、玛蒂娜·辛吉斯 133
五、安娜·库尔尼科娃 134
六、威廉姆斯姐妹 135
七、林赛·达文波特 136
八、玛利亚·莎拉波娃 137
九、伊加·斯瓦泰克 138
十、李婷 139
十一、郑钦文 140
思考题 141
参考文献 142
|
內容試閱:
|
自 19世纪末网球传入中国以来,网球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球运动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体育的兴盛象征着国家的强大,全民健康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网球作为历史底蕴深邃的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项目,既是促进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播新时代体育精神的良好媒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两驾马车”并驾齐驱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推进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促进了全民网球运动的快速发展。通过体育院校学生将网球运动带向社会,完成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学生与大众对于网球项目的热情与需求不断高涨,网球课程需要更为现代化、科学化的教材,因此本书应运而生。
多年来,广大网球工作者撰写了许多优秀的网球教材以及普及性读物,为我国网球运动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本书乘前人之风,借此互联网普及之时,利用“互联网 ”优势进行继承与创新,将网球的系统理论重新梳理、整合,并通过简洁、易懂的微课形式呈现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以及广大网球爱好者。本书内容涉及网球运动概述、网球基本知识介绍、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网球的常用战术、高校网球的常用训练内容、网球常见的运动损伤、网球的竞赛规则与基本裁判法及优秀运动员介绍八个主要部分。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力求让读者能直观、方便地学习网球相关知识,使网球运动参与者的科学训练和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书由天津体育学院教授刘世军主编,并对全书内容进行了规划和统稿。
欢迎广大师生、读者对于本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