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內容簡介: |
传播学是我国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随着传播学成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门学科,传播学教材的编著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次修订,在保持原有教材(2010 年初版、2014年二版、2018年三版)体例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其他优秀教材及科研成果,力图突出本教材的特色,通过可读性强的教材为广大学子展现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传播学学科体系。
本教材可分为三大部分,由十三章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注重从宏观层面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包括人类传播行为的历史进程、传播学的起源及发展、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和特征。第三部分则是对大众传播以及对当今社会影响深刻的数字化传播等进行系统介绍。每一部分均强调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思想和经典成果,以及发生着重大变化的媒介图景。
|
關於作者: |
孙庚,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传播学基础理论,跨文化传播。曾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项目,并参与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多个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日本战后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媒体环境下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的传播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两部,译著两部,并在包括核心期刊在内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自2005年起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任教以来,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传播学概论、新闻理论等专业课的教学工作。独立编著的《传播学概论》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已数次再版,并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
內容試閱:
|
鱼知道自己是湿的吗?”加拿大著名媒介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经常这样问。“它当然不知道。”麦克卢汉说,鱼的生活太受制于水,只有在没水之时鱼才会意识到自己身处之境。
人与传播的关系亦是如此。传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早已浑然一体,以至于我们常常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更不要说讨论它的诸多特征和影响了。可以说,传播在定义着我们,在塑造着我们的现实。正是由于传播无所不在,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它,而这些就是本书的主题。
传播现象司空见惯,但是要给传播下个定义却很困难。据方汉奇先生考证,“传播”一词在 1 400 多年前就出现了,始见于《北史·突厥传》中的“传播中外,咸使知闻”一语。 在现代汉语中,“传播”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在英语中,有学者称“传播”是最被滥用的词汇之一。因此,把它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来把握可不是件易事。
以下是从不同角度给传播下的定义,表述虽不同,但皆有道理。了解这些传播概念,有利于开阔视野,加深我们对传播现象的把握。
一、传播是信息共享活动
“传播”在印欧语系中,是“Communication”或“Kommunikation”。它源于古希腊的两个词根:“com”和“munus”。“com”指与人建立一种关系;“munus”指效用、产品、利益、服务等。两个词根合起来,意为“共有”“共享”。这一词源说明了传播中“共享”的基本内涵,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共享。聊天时,我们知道了他人的所思所想;同时,他人也对我们有了新的认识,这就是源自我们对信息的共享,直至对“心”的共享。
二、传播是信息双向互动的行为
生活中的传播并不全都通过言语沟通进行,可以说,大部分的交流不是通过言语实现的。问诊时病人痛苦的表情、情侣间含情脉脉的对视等,这一切都携带着大量信息。病人的表情是病情的反映,虽然不是病人刻意为之,但是已经产生了向医生传递病情的客观效果。信息在传受双方之间是双向的、互动的。情侣间每一次对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循环,它使彼此的心贴得更近,实际上是信息在共享意义上的累加和增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