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复原力
》
售價:NT$
345.0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NT$
4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NT$
440.0
《
问物:可触摸的意义
》
售價:NT$
375.0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NT$
360.0
《
世界杂货店:罗伯特·谢克里科幻小说集(新版)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知名中医专家韩学杰×北京卫视《养生堂》 全新力作
650余年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中医名家韩学杰
影响数亿国人、热播15年、中国健康养生标杆节目《养生堂》
★“四位一体”,二十四节气智慧养生方,更适合中国人体质
集650年沈氏女科临床实践之精华
48道营养食疗妙方 X 48套经典穴位功法,搭配起居指导、情志调养
四位一体,顺时调养,为您全年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编排科学,实用设计,图文并茂,轻松易学!
每个节气按“四位一体”体例编排设计,
食疗妙方分步清晰讲解,穴位功法可跟图取穴练习
图文并茂,内调外养,在家也能轻松实践练习
★四色全彩印刷,精美设计!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知名中医专家韩学杰亲自编写,根据著名中医流派、传承650多年沈氏女科“小食小方胜小药”的智慧养生理念,结合作者丰富的临证经验,分别介绍了24个节气的来历、特点和每个节气配套的原创养生方法。
书中所讲养生方法,包括起居指导、食疗妙方、穴位导引、情志养生等4个方面,集原创的食疗妙方和穴位保健方法于一体,教读者通过内服外养,真正地做到顺时养生、天人合一、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全书图文并茂、版式精美,是一本实用精美的高质量居家养生指南。
|
關於作者: |
韩学杰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沈氏女科第20代传承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沈氏女科学术流派负责人,卫健委国家科普健康专家库首批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负责人。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药规范标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秘书长、心血管病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沈氏女科分会会长等。主持及参加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96项,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出版著作101部。
北京广播电视台《养生堂》栏目组
北京卫视《养生堂》是中国健康养生标杆栏目,北京广播电视台品牌栏目。开播15年来,节目播出四千余期,汇集国内三甲医院专家两千余位,收视率始终位列全国同时段前列,深受亿万观众的喜爱。“献给亲人的爱”是栏目始终不变的宗旨,栏目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健康养生知识,改变了全国数亿观众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
|
目錄:
|
1二十四节气开篇
3立春
清肝泻火,疏肝解郁三花饮
清利头目,祛风解毒敲天鼓
11 雨水
健脾益气,因肾止河山意粥
调理肠胃,健脾利湿大横穴
19 惊蛰
清补肝肾,保阴潜阳五色汤
敲打胆经,怡情疏肝养生法
27 春分
滋补肝肾,清肝明目杞菊茶
开穴通络,平衡阴阳导引功
35 清明
健脾和胃,利水消肿蛤荠羹
祛湿健体,拉弓射箭导引功
43谷雨
养阴清热,生津和胃美肤茶
提升阳气,疏通气血理三焦
51 立夏
清心养神,健脾祛湿荷叶鸡
潜阳敛阴,精充神宁护心操
59小满
清热利湿,健脾开胃苏薄茶
甩手运动,通经活络促循环
67 芒种
益气养阴,清热利湿菱白鸭
仰头望天,补肝益肾治虚劳
75夏至
养阴清热,河火避暑三叶茶
手足争力,通达心肾平阴阳
83 小暑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三红汁
翘足舒筋,活络壮骨运脾胃
91大暑
清热利湿,养阴解暑益气汤
踞地虎视,振阳强肺通经络
99 立秋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藜麦粥
内固元阳,养肾益真灸关元
107 处暑
生津润燥,益气健脾五彩饭
反捶背脊,舒筋活络调呼吸
115白露
开胃润燥,补精益髓菊花蟹
正身旋脊,祛风散寒调脾胃
123 秋分
补益气血,养发美颜三黑方
掩耳侧倾,补肾益气舒经络
131 寒露
行气宽中,和胃健脾五鲜汤
寒露坐功,补肾散寒通经络
139 霜降
滋阴润燥,理气和胃肉皮羹
艾灸腰阳,除寒祛湿强腰肾
147 立冬
补阴助阳,通达经络归元散
按摩命门,阴阳双补强肾精
155 小雪
补益气血,强壮筋骨炒牛肉
干浴按摩,调畅气机防感冒
163 大雪
补益肝肾,养血充髓海参汤
艾叶足浴,温阳通络活气血
171 冬至
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羊肉煲
冬至导引,温经散寒补肝肾
181 小寒
温中散寒,补益气血羊肉汤
按揉涌泉,温阳祛湿补肾精
189 大寒
滋阴潜阳,防风御寒牛肉汤
补肾养生,温阳祛邪止风寒
197 后记
|
內容試閱:
|
在我国上古农耕文明中,孕育出了二十四节气,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更是包含了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也为人们日常养护身心健康提供了指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医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黄帝内经》时代的“人与自然相应”开始,对于季节、昼夜、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作了很多论述,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相呼应的中医节气思想,影响指导着人们顺应自然及养生保健中的临床诊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也经常提到节令养生:“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提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节气需养肝;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需养心;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需养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需养肾等,后世的节气养生均遵照这一段经典展开。医圣张仲景在《伤寒例第三》中说:“二十四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候,气亦同,合有七十二候,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之也。”可见自古开始,古人就认为二十四节气与人类的生老病死息息相关。
一、缘起
我总结 30余年临证经验,提出中医“三维七要”诊断法则。其中“三维法则”包含时间维度、空间维度、频率维度,旨在厘清疾病诊断中的动态时空关系。时间维度中,我首先提出时令气候的节律性,其中包括二十四节气与人体正常和生病状态相呼应这一观点。我在临床诊疗时经常发现,一些病人经常于节气附近发病,比如大暑、小暑期间急性肠胃炎特别多见,大寒、小寒时节老年人特别容易突发冠心病等。由此我总结出外感六淫邪气多在节气交迭时人侵致病的观点。在“七要法则”中,我提出注重调控健康态与疾病早期态,强调食、二便、睡眠规律等观点。在无病或者病情比较轻的时候,我们应该以食疗的方法进行养生保健,根据食物的性味、功效和适用范围来进行配伍和食用,如寒、凉、温、热、甘、酸、苦、辣等食物,可以对人体发挥出清热、滋补、解毒等作用,进行补益身体或者袪除病邪。
二、饮会疗法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提供营养,还能疗疾病。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医学史上素有“药食同源”之说,如常用中药姜、桂,原本就是食用调料,饮食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将食疗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可以将食疗养生的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以立春时节为例,在饮食方面,应考虑这一节气阳气初生的特点,宜吃“升发之物,多吃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烹饪配料既可多选择辛温发散的食物如豆豉、葱、香菜、花生等,亦可有目的性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如郁金、丹参等。本书在每个节气中都精心挑选了最适合的当令天然食物,食用时令食材可以遵循自然规律,让饮食搭配合理、卫生健康,也能增添吃的乐趣,是一种自然、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了单味食物之外,每个节气我还给大家推荐了两个食疗妙方。每个食疗妙方包含主要食材、具体做法、养生功效、注意事项等内容,如小满的木瓜蒸米糕、处暑的椰子五彩饭、寒露的五鲜养生汤等。每个食疗妙方我自己均食用过,搭配合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满足了食疗辨证性、安全性、有效性等要求。
所谓辨证性是指辨证施食,即根据不同的病症来进行食物的选配。比如虚证宜用补益之品,如羊肉等;实证宜用祛邪之品,如苡仁等;表证宜用发散之品,如紫苏等;里实证宜用通泄之品,如草决明等;里寒证宜用温里之品,如肉桂、茴香等:里热证宜用清泄之品,如西瓜翠衣等。所谓安全性是指食材的选择基于大多数对人体有营养作用,无食品污染的问题等特点。按照医家的说法,即是哪怕食疗辨证不够精准,也不会给人体造成危害,安全性也是食疗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前提。
三、保健功法
养生保健功法作为一种适合大部分人自行练习且不消耗资源的防病治病方法,切合了现代社会的需求,有利地降低了社会医疗成本。本书为大家推荐了适合各个节气的养生保健功法。节气时令交替时,不但可以通过练功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祛病廷年。如中医认为二十四节气对应人体的24节脊柱,白露时节可练习正身旋脊法。该功法能够锻炼脊柱及腰背,祛除腰部、背部的风寒邪气,调理胃经和肝经,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本书一个节气中包含两个功法,不仅有明确的防病治病作用也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有助于大家理解二十四节气知识体系的内涵,身体力行与时偕行、与时偕极的养生思想,以及与天地相应、与万物为一的哲学观。
四、情志养生
在中医“三维七要”诊断法则中,我将情志要素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节奏快,由《黄帝内经》创建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生态一时间”医学模式,明确提出情志异常为主要内伤病因之一。情志要素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其一方面可直接引发郁证等神志类疾病,另一方面又为胃病等诸多疾病的起因。如立春需要养肝,《王孟英医案》言“七情之病,必由肝起”,说明情志异常多致使肝功能失常,继而引发其他疾病,肝气郁结常见症状有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情志抑郁,善太息,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苔薄白,脉弦等。针对立春养肝的情志养生原则,提出人们在春季调养精神的方法,尽量不要大喜大怒,凡事可以退一步思考,开阔心胸,以保持宽和淡的情绪。中医将情志归纳为七种:喜、怒、忧、思、悲、恐、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情”。正常的“七情”活动,可协调生理功能和调整气机,不会致病。情志活动和五脏精气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而且不同的情志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克制和制约的作用。情志既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情志疗法是中医养生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在中医“形神一体观”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形神气质类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健康状态。
五、结语
2012年至今,我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北京卫视《养生堂》等12家省市主流媒体进行中医药文化与养生科普知识讲座近百期,发表科普文章13篇,出版科普著作34部,其中《女人 30 ,养气血、调脾胃、防衰老》一书销量数万。“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是每一位医者对大众身体的关切,这也要求大众要有较高的健康意识和养生观念。现在健康宣讲鱼龙混,老百姓莫衷一是。于是我通过电视宣讲与自媒体平台,积极宣传中医文化、养生保健知识、康复调养技术,成为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第一批中医药科普专家。2020年获得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科研科普年度人物奖,2022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首批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是社会对我科普成绩的肯定。
本书是我在科普路上的又一力作,“四面云山皆人眼,万家灯火总关心”,用中医科普造福人民的故事还在继续,希望通过我的科普宣传,为国家“健康中国”战略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同时,也感谢各位老师朋友对本书写作与出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感谢拍摄团队精心地准备食材与用心地拍摄,感谢专业厨师的试吃试制,对辅料、制作流程等的优化提出可靠的建议,使得食疗方更加色香味俱全。感谢学生刘大胜博士、李玉坤博士、赵志伟硕士、杜丹丹博士、居昌轩弟子的校对和帮助食疗方图片拍摄等,以及各位读者的对本书的支持。
本书的写作与编撰时间紧张,错误与纰在所难免,还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提高。
《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中医学专著,里面涉及很多中医学养生保健知识。其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论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指出了养生的基本方法。“法于阴阳”指的是我们的衣食住行均要符合养生之道而不偏颇,如阳虚的人应该以温阳为主,阴虚的人应该以滋阴为主,必须要将自身的阴阳与自然界的阴阳状态协调起来才行。“饮食有节”指的是饮食要有节制、有选择,《黄帝内经》中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离为益,五菜为充。”我们日常的生活饮食要尽量以此为标准,“起居有常”指要符合四季的养生规律进行起居,《黄帝内经》中讲春天夏天应“夜卧早起”,秋天应“早卧早起”,冬天应“早卧晚起”,需要注意,虽然春天夏天可以稍微晚睡,但是尽量不超过24点入睡,不要熬夜。
《扁鹊见蔡桓公》是一个很有名的小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1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侯而还走。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侯逐死。
这个故事所揭示的中医学原理大意是人体表现出来的一些征象可以暗示人体是处于健康状态,还是亚健康状态。我根据这个故事凝练出来人体应当有健康态、未病态、已病态、末病态四个阶段,未病态即亚健康状态,这是指身体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当亚健康状态即诱病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转化为疾病,若采取措施,则走向健康。其中非常关键的是妙用“药食同源”,采用药膳和食疗小方来未雨绸缪,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常见未病态症状:
躯体性症状:疲劳或易疲倦;睡眠障碍;头晕、头昏;疼痛;食欲减退;目睛不适;胸、腹、胁胀满憋气;心慌或心悸;易感冒;汗多或容易出汗;性功能下降;发热、怕冷。
心理性症状:容易激动生气、恐惧;健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水平下降: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致:孤独或冷漠:做事提不起精神、萎靡不振;自卑或意志消沉;空虚、懊恼;猜疑、猜忌;理解、判断能力下降;心累;对自己的健康感到担忧。
社会适应症状: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睦;工作学习困难、效率低;同事关系紧张;缺乏生活满足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