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NT$
500.0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NT$
347.0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NT$
352.0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NT$
449.0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NT$
301.0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NT$
347.0
《
绵延:文明分野与文化演进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部写“诗唐”的书。所谓诗唐,即诗的唐朝。这个概念来自闻一多先生。他曾说:“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唐诗以其美妙的韵律、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背出几首,然而对于闻一多先生说的“诗唐”——诗的唐朝,却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了解的。
也许是因为唐诗太美了,人们往往陶醉于它的美,而忽略了它诞生的时代背景。那些穿越千年仍然闪闪发光的诗行,在时间的流转中拥有了自身普遍的审美意义,同时也丢失了它特定的历史语境。
其实,从初唐的王绩、“四杰”、陈子昂到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从中唐的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到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成为诗人从来不是他们的终极追求,“致君尧舜上”“终与安社稷”才是他们的人生目标,因此,他们的人生际遇、生命意趣,都与波谲云诡的大时代有着密切的勾连,他们的诗歌渗透和反映了大量的历史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民俗的……
援诗入史,诗史互鉴,是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首创的研究方法,这套《诗说唐朝三百年》是对这一方法的一次实践,
|
內容簡介: |
闻一多曾说,只有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诗说唐朝三百年》便是“援诗入史”“诗史互鉴”的一次实践,它以300首唐诗为媒介,用115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地演绎了大唐王朝289年的历史。全书共8册,本书为第8册——《帝国悲歌》。
唐宣宗之后的懿宗、僖宗都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他们的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最终引爆了民变——王仙芝、黄巢起义。在平叛过程中,各藩镇趁机扩张实力。最终,梁王朱温成为最强大的藩镇势力,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大唐王朝就此灭亡。
本书通过15个故事,如落第秀才的报复、皮日休的选择、黄巢兵败身亡、僖宗二次逃亡、王建趁乱据蜀、替罪羊宰相、清口生死战、昭宗被关“小黑屋”、两个无赖抢皇帝、司空图绝食殉国等,生动地呈现了大唐帝国在此起彼伏的变乱中迅速崩裂的历史。
|
關於作者: |
刘娟,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多年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后进入出版行业,做了五年童书编辑,同时进行专业写作,代表作为百万字少儿历史普及读物《少年读<资治通鉴>》(全20册)、《成语说<资治通鉴>》(全8册)。另著有《中华成语故事》《国学启蒙经典》等。
|
目錄:
|
1.落第秀才的报复
2.皮日休的选择
3.黄巢兵败身亡
4.赌球选官
5.僖宗二次逃亡
6.王建趁乱据蜀
7.张濬征讨河东
8.李晔除权宦
9.替罪羊宰相
10.悲情英雄李存孝
11.清口生死战
12.天子在流浪
13.昭宗被关“小黑屋”
14.两个无赖抢皇帝
15.司空图绝食殉国
|
內容試閱:
|
出版前言
这是一部写“诗唐”的书。所谓诗唐,即诗的唐朝。这个概念来自闻一多先生。他曾说:“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唐诗以其美妙的韵律、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背出几首,然而对于闻一多先生说的“诗唐”——诗的唐朝,却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了解的。
也许是因为唐诗太美了,人们往往陶醉于它的美,而忽略了它诞生的时代背景。那些穿越千年仍然闪闪发光的诗行,在时间的流转中拥有了自身普遍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丢失了它特定的历史语境。从初唐的王绩、“四杰”、陈子昂到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从中唐的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到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每个时期的诗人,他们的人生际遇、生命意趣,都与波谲云诡的大时代有着密切的勾连,他们的诗歌渗透和反映了大量的历史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民俗的……
援诗入史,诗史互鉴,是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首创的研究方法,这套《诗说唐朝三百年》是对这一方法的一次实践,它以300首唐诗为媒介,用115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地演绎了大唐王朝289年的大历史。
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这套书对史料进行了科学的剪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把这289年间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在这里,历史不是一个个事件和人名组成的,而是有血有肉,有着丰富的细节。
为了避免让整个唐朝历史读起来碎片化,这套书尤其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按照时间的顺序,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唐朝历史推向纵深,帮助读者真实、立体地感知大唐的肇兴、鼎盛、动荡与衰没的全过程。
大历史是没有边界的。这套书里的120位诗人的300首唐诗,已经超越了文学的价值,它们既是帮助读者进入唐朝的钥匙,也是记录唐朝历史的载体,甚至是唐朝历史本身。诗歌不能穷尽历史,但历史将因为这些诗人和他们的诗,变得更加有底蕴和生命力。
我们希望这套《诗说唐朝三百年》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唐朝,进而更好地欣赏唐诗。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①,有骨还从肉上生②。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注释】
① 沧海:大海。
② 骨:螃蟹身上坚硬的外壳是一种特殊的骨头,叫外骨骼。
【译文】
未曾遨游大海就听说螃蟹的大名,它的肉上长着骨头,长相奇特无比。
休说它没有心肠,它不惧雷鸣电闪,在海王爷面前也是横行无阻。
【赏析】
在人们印象里,螃蟹通常是横行无忌、为非作歹的负面形象,皮日休吟咏的螃蟹却似有铮铮之骨,不惧天帝雷电,不畏海龙王的强权,这样敢于“犯上”、敢于“冲撞”、不畏强暴的叛逆性格,不正与杀进长安的黄巢有几分神似吗?诗人有这样的心胸与见识,我们便不难理解黄巢攻进长安后,他为什么会选择归顺了。
这首诗语言形象,妙趣横生,全篇没有一个“蟹”字,却把一只在沧海巨浪中遨游的螃蟹写得活灵活现。
2.皮日休的选择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为大齐,改元金统。当时,朝廷很多文武官员投降了黄巢,其中就有太常博士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襄阳人。他出身寒微,为了逆天改命,早年曾经在襄阳鹿门山苦读五年,自号鹿门子。不过,他虽然长居山中,却时刻关注天下。唐末朝政黑暗,叛匪放纵作恶,百姓颠沛悲苦,都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因此写下著名的小品文《鹿门隐书》,对时事进行了冷静的批判。
这段隐居鹿门的经历与盛唐诗人孟浩然的履历极为相似。皮日休也像孟浩然一样喜爱山水,喜欢饮酒作诗,不过,比孟浩然幸运的是,他于咸通年间高中进士。虽然是榜上最末一名,也令他扬眉吐气,觉得改变国家命运的机会近在眼前,便写了一首意气风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1]
不过,皮日休没高兴多久,因为在接下来的博学宏词科考试中,他落了第,没被授予官职。直到两年后,他才在苏州刺史的幕府里当了一名从事。
幸运的是,皮日休结识了诗人陆龟蒙。两人家境相似,才华不相上下,喜好也一致,很快就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一起游玩,一同唱和。喝醉了,皮日休写“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陆龟蒙就以“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相和。一次两人相约春游,不巧皮日休得了眼病,只好以“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表达歉意。陆龟蒙则和以“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来安慰和鼓励好友。两年间,他们的唱和之作竟达六百多首,结为《松陵集》,是唐代唯一完整保存并流传至今的唱和诗集,后世也因此将二人并称“皮陆”。
离开苏州之后,皮日休换了几个职位,始终官小位卑,这让胸怀抱负的他大失所望,渐渐地,他内心积攒了诸多不满,而这些不满,在黄巢攻入长安时到达顶点。
皮日休虽然官职低微,但诗文闻名天下,又写了许多同情百姓的诗作,这让黄巢对他十分青睐,任命他为翰林学士。皮日休并没有像当时许多士大夫一样,视黄巢为盗匪,而是欣然接受这一任命,并积极投身于起义军中。这种选择,足见他不凡的见识和胆略,从他为起义军所写的鼓动诗中就可见端倪: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大概皮日休的内心也住着一位像螃蟹一样桀骜不驯、有胆有识的勇士,在他看来,唐朝从上到下已经烂透了,如果接下来黄巢能够打造一个全新的世界,造福天下苍生,他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他发自内心地崇拜黄巢,接下来为黄巢写颂歌也就顺理成章了: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
他按黄巢的姓名作了一首五言诗,称颂黄巢为“圣人”。黄巢读了,非常满意。皮日休受到鼓励,又创作了一首《牡丹》,借艳压群芳的国花赞美黄巢敢于反抗大唐、称王天下的气魄,也呼应黄巢那首《不第后赋菊》的题旨: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名满天下的皮日休对黄巢如此死心塌地,令朝野人士大为震动。于是,黄巢顺势宣布:“凡是唐朝官员主动到宰相府中投报官位姓名者,可以恢复原来的官位。”
可是,没有一个人前来,黄巢震怒,下令全城搜捕,将一百多名不肯投诚的官员全部处死。就连早前投降黄巢的金吾大将军张直方,也因为暗地里收容了许多公卿大臣,事泄后被黄巢杀死。
黄巢率军从广州北上时,包括高骈在内的各路藩镇大多抱着观望的态度,没有几人愿意全力清剿。后来黄巢攻打长安,忠武节度使周岌没开打就投降了。这些都给了黄巢一种错觉:“天下已经在我掌握之中。”所以,他没有乘胜追击僖宗,而是忙着称帝,忙着在京中肃清异己。他不知道,有个人正在集结各方力量,准备给自己来个致命一击。
这个人就是凤翔节度使郑畋。郑畋本来在朝中担任宰相。黄巢率军从广州北上时,郑畋和多数朝臣都倾向于招抚,建议授黄巢为岭南节度使,而另一位宰相卢携正倚重淮南节度使高骈,认为他一定能够剿灭黄巢,因此极力主张用兵。僖宗最终采纳了卢携的主张,命郑畋与众宰相到中书省商议起草诏书。郑畋担忧地对卢携说:“百万贼军横行天下,高骈却消极作战,养寇自重。您还一味地依靠他,我不知道将来结局会怎样。”卢携气得拂袖要走,袖子却不小心甩到案上的砚台,于是他随手将砚台扔到地上。僖宗听说后,认为他们是在置气,一怒之下将二人都罢相。
等到黄巢直趋江淮,高骈真的放任起义军过境时,僖宗才想起郑畋的话,就起用他为凤翔节度使。郑畋赴任途中经过马嵬驿,想起当年玄宗西逃时赐死杨贵妃一事,十分感慨,写下一首《马嵬坡》: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唐人对玄宗的无情无义多有指责,而郑畋对玄宗既有婉讽,也有同情。大概因为他曾经身居宰辅,比普通人更能体谅当时玄宗抉择之艰难吧。
僖宗西逃蜀地时,经过骆谷,郑畋前去拜谒,并请求他留下。僖宗对郑畋说:“贼寇兵锋太盛,朕不愿离得太近,暂且到蜀地去征发天下兵马。你留下来抵挡贼军,招抚各道军队一起杀贼,尽快收复京师。”郑畋含泪答应了,请求说:“这一带道路堵塞,如果臣有事向陛下奏报,恐怕途中受阻,请求陛下给臣便宜从事的权力。”僖宗同意了。
郑畋回到凤翔,召集部下商议讨伐黄巢事宜。谁知将领们都说:“黄巢的势力正盛,我们应该慢慢筹备,等待各道军队聚集后,再一起收复京师。”郑畋既气愤又失望地说:“你们是不是还要劝我投降贼寇呢?”说完昏倒在地,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能说话。
恰好黄巢的使者到达凤翔,监军袁敬柔与众将佐都对使者毕恭毕敬,竟然以郑畋的名义起草谢表,表示归顺黄巢。袁敬柔还摆下宴席,安排舞乐款待使者。当音乐奏起时,很多忠于李唐的士兵失声痛哭,使者感到奇怪,一名将领就掩饰说:“节度使郑畋因病不能赴宴,所以大家感到悲伤。”当地老百姓听说后,无不流泪。
郑畋得知后,对左右说:“看来天下人对李唐王朝并不感到厌恶,黄巢身首异处的日子不远啦!”他命人加固城墙,修复军械,训练士卒。当时神策军八镇兵[2]镇于关中的还有几万人,他们知道僖宗逃往西蜀后,都无所归从,郑畋便派人以僖宗的名义前去招抚,并将自己的财产分给他们,其军势就此大振。
不久,郑畋约请泾原节度使程宗楚和前任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一起讨伐黄巢。黄巢听到风声,又派了一名使者前来招降,却被郑畋斩首。黄巢大怒,命部将尚让和王播率领五万人马进攻凤翔。
郑畋让唐弘夫在长安到凤翔的路上设下伏兵,自己则率领几千士卒,举着许多旗帜,稀稀拉拉地在山岗高处布阵。起义军认为郑畋是一介书生,因此轻视他,一个劲儿地向前乱冲乱杀,不承想遭到伏兵袭击,在龙尾陂大败,被斩首了两万多人。
尚让收拾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长安,有一个读书人见了,就在尚书省的大门上写了一首小诗,嘲讽黄巢的起义军。尚让勃然大怒,全城搜捕写诗的人,却没有找到,他便将怒气发泄在尚书省的官员和守门士兵身上,将他们全部挖去眼睛,头足倒悬于门前。这样尚让还不解气,又下令搜捕能写诗的人,抓到就杀,三千多人因此丧命,他还将识字的人都拉去干脏活累活。
这是唐朝二百多年来,诗人群体遭受的最大灾难,皮日休看到这么多无辜之人因一首诗送命,感到非常痛心,对起义军的态度开始动摇。两年后,当黄巢被迫撤出长安时,皮日休在混乱中不知所终。
[1] 大意为:桂花的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上飘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花瓣上带着露珠,更显清新。我至今也想不明白天上发生了什么事,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2] 神策军早期主要驻扎在京畿一带,后来驻防之地有所扩大,除京城长安外,还有奉天、武功、扶风、陕州等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