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NT$
625.0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NT$
445.0
|
編輯推薦: |
民国词社资料丰富,时代特点鲜明,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尚未受到学术界真正的重视。现有的研究成果很少,而且主要是一些粗线条的宏观考察,以民国词社全景式扫描为主。但即便是菜单式的全景展现,依然有不少遗漏和讹误。真正静下心来研究一个词社,还原其真实面貌,或者深入分析民国词社特点、价值、成因的成果,目前还比较少。相比之下,马强的《沤社研究》以一个词社为对象,对其作深入、彻底的研究,在选题和研究思路上都有独到之处,是目前民国词社研究中比较扎实的成果。
|
內容簡介: |
论著一方面对民国时期的重要词社沤社作微观研究,梳理沤社的社集情况,对沤社成员的词学理论、词作加以探讨,另一方面考察沤社与二十世纪词学的传承与新变的关系。
|
關於作者: |
马强(1983—),男,汉族,安徽省蚌埠市人。2014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 项,出版学术专著2 部,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 清末民国诗社、词社交游与沤社之形成
第二章 沤社的成立、社集与成员考述
第三章 《沤社词钞》考察
第四章 彊村及其门人的创作
第五章 散原门人的创作
第六章 沤社其他词人的创作(上)
第七章 沤社其他词人的创作(下)
第八章 沤社词人创作从传统向现代的衍变
第九章 沤社词人对倚声之学的研究
第十章 沤社词人编纂词选研究
第十一章 沤社词人词话理论研究
第十二章 沤社与民国词学现代转型
结语:沤社在民国词坛的意义
附录一:沤社词人汇评
附录二:沤社词人年表
|
內容試閱:
|
序
中国文人历来就有结社的传统,留下诗社、词社的文字材料也非常多,但若以1948年这样一个时段计,民国时期形成的词社以及相关文字材料估计超过以往。其原因除民国词社数量确实比较多之外,距离当下近,文字材料容易保存恐怕是最主要的一条。民国词社有不同类型,但究其本质来说主要就是一种文人雅集,因此创设一般都比较随意,也比较简单,除了个别有政治倾向,规模也较大的词社,大部分就是朋友间倡议一下,或一起吃饭作个约定,然后就定时或不定时地选题分韵,作词吟咏。其实历史上的词社大部分也差不多,从《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里结诗词社的情景看,基本上也是如此。但这种随意设立的词社,绝大部分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要说社集,甚至连痕迹都来不及留下。相比之下,民国词社留下的文献资料就要多得多。当时比较大的词社,因为有名家参与,资金相对宽裕一些,一般都刊刻了社集,有的社集还保存了社员年齿录,或社员通讯录等,有的社团甚至还会单独刊刻同人录等,资料十分齐全。小一点的词社不一定刊刻社集,但成员的词作往往会在当时的报刊上发表,或者收录在自己的个人别集中,也会不同程度地留下词社活动的痕迹。除了这些社作,民国词人还会在他们的回忆录、撰写的序跋或其他文章中谈到民国词社的活动情况,由于不少民国词人在1949年以后还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类资料的数量也不少此外,民国报刊中有关词社的消息、照片、广告等材料也留存不少。因此民国词社的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均十分丰富,这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从民国词社的性质和活动情况看,与历史上的词社并没有太大区别,从某种程度说,其实就是晚清词社的一种自然延伸。但民国毕竞和历史上其他朝代不同,所处时代已逐渐进入以城市化、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这对词的创作以及词社活动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首先,由于交通工具的改善,人们出行更加便利,词社的空间局限少,活动范围变得更大,活动也更频繁。民国词社的活动场地有些是在社友的家中,如聊园词社多在谭祖壬家中活动,由其家人掌勺设宴,称之为“谭家菜”,每月一集;须社则多在郭则沄、林葆恒、陈曾寿等社友的家中,每月三集,更加频繁。参与者虽同在一个城市,但如果不借助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来回也不方便,对于一些年老的社友,更是如此。上海舂音社的活动,就常常用赵尊岳的汽车接送朱彊村。有的活动则是在室外,如天津须社就在水西庄、李园等地举办过活动上海舂音社走得更远,据王蕴章在《舂音余响》中回忆,社事最盛时,“曾约间一二月为近足之游,故昆山之行、鸳湖之行、吴门之行,皆命铸侣,特雇画舫,尽一日之乐。谒刘墓一集,尤兴会举”。不借助于现代交通工具,这些远足活动就很难举办,至少不能经常举办。当然,此类活动古代也有,但要讲便捷的程度以及活动的频次,与民国时期是无法比的。因此,民国词社活动的规模、频度以及活动地点的选择等,都带有时代的特征。
其次,由于现代报刊的出现以及机器印刷业的快速发展,民国词社的社集出版更加快捷,社作的发表也更加容易。民国时期,机器印刷已十分普遍,这为词社社集的刊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传统的印刷术相比,现代化的机器印刷在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晚清以后,采用铅印技术的书籍不断增多,逐渐成为主流。词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客观上讲,采用传统的印刷技术更适宜一些,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采用铅印或石印的词集越来越多。这些词集在版面设计上与传统的刻本看上去差不多,也有版心、边栏、界栏、象鼻、鱼尾等古籍印版符号,但实际上采用了铅印或石印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古籍传统与印刷便利性的问题。一些大型诗词文社的社集,如南社的社集就采用铅印技术,一集一集地连续印下去,十分方便,也十分快捷。与南社一样,一些知名词社的社集也采用了现代化的铅印技术,如民国十年(1921)出版的《瓯社词钞》、民国二十二年(1933)出版的《烟沽渔唱》、民国二十二年(1933)出版的《沤社词钞》、民国二十五年(1936)出版的《如社词钞》、民国二十九年(1940)出版的《社词》等等。除了铅印,有的小型词社出于经济等原因,甚至还会采用更加简单方便的油印技术。这些现代印刷技术的运用,为社集的出版节省了时间,变得更加简单和方便。与中国历史上的词社相比,民国词社出版的社集更多,也更及时,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特征。除了社集,由于报刊业的发达,尤其是《词学季刊》《同声月刊》《青鹤》等文学类刊物出现,还为社友的社作发表提供了新的园地,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
再次,伴随现代学校和现代报刊业的出现,民国词社出现了新的类型,即校园教学型词社和报刊型诗词文社。从历史上看,以师生创作为主,带有教学、传承性质的诗词合集也是有的,但结社性质的不多,而且从规模上来说,一般也比较小。到了民国时期,随着现代学校的建立,以师生为主体的校园教学型词社开始逐渐出现。这些词社或大或小,设立的目的也有所不同,但全部依托现代学校,以学校师生为主要成员。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东南大学的潜社、中央大学的梅社、上海正风文学院的因社、河南大学的夷门词社等等,另外上海光华大学的潜社和上海暨南大学的莲韬词社等也比较有特色。这些词社有的以诗词唱和以及词艺切磋为主,有的则以教师辅导学生诗词创作为主,还有少数的以词学研讨为主,如上海暨南大学的莲韬词社。总起来说,这类校园教学型词社在培养词学人才,繁荣词的创作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于报刊型诗词文社,更是民国词社的一大特色。这类诗词文社共同的特点是办有连续出版的刊物,以此联结社友。社团与刊物的结合比较紧密。比较著名的如南社与《南社》、越社与《越社丛刻》、希社与《希社丛编》、同南社与《同南》、虞社与《虞社》、慎社与《慎社》、东社与《东社》、沧社与《沧海》、醒旧诗文社与《射南新报》、新社与《新社草刊》等等。这类社团一般都是综合性的,刊物连续出版,编选社友的作品。刊物主体包括诗、词、文三部分,有的还有一些笔记、小说等,都是旧体形式。民国时期还有一种依托报刊,以函授为主的特殊诗词文社,属于传统结社与现代学校的结合体。此类社团虽然影响不大,留下作品也很少,但更有时代的特点。民国词社资料丰富,时代特点鲜明,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尚未受到学术界真正的重视。现有的研究成果很少,而且主要是一些粗线条的宏观考察,以民国词社全景式扫描为主。但即便是菜单式的全景展现,依然有不少遗漏和讹误。真正静下心来研究一个词社,还原其真实面貌,或者深入分析民国词社特点、价值、成因的成果,目前还比较少。相比之下,马强的《沤社研究》以一个词社为对象,对其作深入、彻底的研究,在选题和研究思路上都有独到之处,是目前民国词社研究中比较扎实的成果。
马强是华东师大毕业的博士,在读书期间,就对民国词社很感兴趣,并最终将沤社研究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他希望在充分搜集、梳理史料的基础上,彻底弄清沤社的真实情况,并以此为标本,探讨民国词社、民国词人、民国词集、民国词学的相关问题。应该说马强的设想很好,也很有意义,但真要做好并不容易。沤社虽然是著名的民国词社,有社集《沤社词钞》存世,但有关词社的成立情况、每一次社集的活动地点、准确时间、参与人物以及具体创作情况,依然有许多不清晰的地方,需要发掘一手材料加以考证。另外沤社社友各自的创作情况和词的结集情况,尤其是他们词学倾向和词学活动情况,也都需要作深人细致的考察。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了,才能全方位地揭示沤社的真实状况,并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倾向作出合理的解释,对其在民国词坛的地位与影响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些工作均有不少难度。好在马强非常用功,也非常刻苦,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基本上解决了上述难题,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毕业后,他到湖州师范学院工作,继续从事民国词社的研究,并以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成功地申请到了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对沤社作进一步的研究。与学位论文相比,他的课题成果在深度上有所加强,在广度上也有所拓展,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将沤社放到中国词学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重新加以审视,学术视野更加开阔,对问题的思考也更加深人。我们认为,这是目前沤社研究最全面,也最深人的成果,必将对民国词社的研究,乃至民国词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现在书稿要出版了,他近8年的心血终于有了回报,我由衷地为他高兴。希望马强以此为新的起点,在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朱惠国
于沪西云瓶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