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服装材料基础
》
售價:NT$
296.0

《
国家名片C919(跟踪十余年,采访百余人,全景式呈现中国大飞机C919,让读者领略到中国航空科技的最新成就)
》
售價:NT$
653.0

《
中国数字人产业发展报告
》
售價:NT$
500.0

《
另一种疯狂:精神疾病的污名与希望之旅(APS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斯蒂芬·欣肖教授倾其一生撰写;2018年美国图书节最佳图书奖)
》
售價:NT$
296.0

《
罗尔斯与马克思
》
售價:NT$
398.0

《
珊瑚:美丽的怪物
》
售價:NT$
587.0

《
基于语体的语篇衔接方式的选择性研究
》
售價:NT$
347.0

《
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一部美国版《史记》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因而数据治理能力也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迭代,全球数据主权逐渐明晰,数据跨境流动立法博弈加剧。数据保护问题的复杂性、紧迫性、专业性进一步凸显,有必要对数据相关立法进一步深化,加速立法建设进程。本书通过对该领域作深入的理论与制度化研究,旨在提升中国在国际数据规则博弈中的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国际法治路径下明确数据主权战略并提出构建数据跨境流动的法律应对策略。
|
關於作者: |
王佳宜
国际法学博士,巴渝青年学者,重庆邮电大学安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空间国际法、数据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推进网络空间国际安全共识塑造与规则制定研究”、主持教 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中国推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体系构建的法律问题研究”、主持重庆市社科联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以第一作者或独著身份在《学术界》《人民论坛》《电子政务》《税务研究》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
|
目錄:
|
第一章 数据主权的逻辑起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发展的历史嬗变
一、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体系的考察
二、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塑造的各方博弈
三、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协调的未来趋势
第二章 数据主权的勃兴与发展:从网络主权到数据主权
一、网络主权的弹性演进
二、数据主权的确立与勃兴
三、数据主权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四、数据主权的规制基础与核心要素
第三章 国家数据安全治理:威胁、诉求及关键问题
一、数据安全威胁的现实存在
二、数据安全威胁对国际社会的挑战
三、数据主权议题的重要性
第四章 数据主权治理的核心要素:数据跨境规制方案
一、数据主权与数据跨境规制的理论关联
二、个人数据跨境规制中的数据主权让渡与合作
三、个人数据跨境规制的主要立法模式
四、个人数据跨境规制的双重外部性分析及利益权衡
第五章 数据主权的扩张与适用边界:数据立法域外适用现象
一、数据域外管辖趋势
二、数据规则域外效力的法理检视
三、数据域外管辖的各国立法实践及实施效果
四、数据治理规则域外适用边界
第六章 中国方案:数据主权规则的构建
一、数据主权规则构建之困
二、数据主权规则构建之原则
三、数据主权规则构建之策
四、我国个人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现状及问题
五、个人数据跨境流动规制趋势下的中国因应
致 谢
|
內容試閱:
|
序 言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以规则为导向的全球经济治理基本形成,制度性话语权之争构成了大国博弈的核心。国家的制度性话语权多反映为对相关领域规则的主导力及秩序的支配性影响力。法国社会学家福柯指出,影响、控制话语形成与变动的最根本因素是权力。进入21世纪,数字时代的国际关系正在迈入一个新阶段。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方式,也冲击着原有的国际规则、国家安全和国际秩序,重塑着主权国家的行为模式和互动结果。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基于网络空间特点的新秩序正在悄然生成,数据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权力来源,其规则主导权已然成为大国在数字领域权力博弈的重要工具。
由于数字崛起国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秩序的重塑及规则制定的深度参与,原有制度性权力被重新分配,数据主权的维护与强化被置于至高战略位置。其中,数据主权作为一种法律工具被广泛用于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空间安全威胁、挑战及大国博弈。各国纷纷加强数据全球治理的前瞻性布局,将数据主权映射至治理实践。在此背景下,曾一度强调数字空间公域属性的美国,在全球数字治理中重拾“主权”概念,积极扩张“数据主权”辐射范围,依托技术实力以控制者标准不断扩张数据规则的效力疆域;作为全球数据立法的“原产地”,欧洲一体化之初始终避免使用的“国家主权”观念,又以“数据主权”这一新形式回归欧盟的数据治理体系之中,晚近在欧盟颁布的数字经济战略文件和政策法规中开始频繁出现“数字主权”或“数据主权”的表达;而网络空间新兴国家出于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对抗数据霸权的目的,更是积极主张行使数据主权,呈现出以防御为导向的数据本地化和权利化趋势。主权本身是抽象的、框架性的,不是具体指代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种权力/权利,而是具有多重内容,是若干权力/权利的组合。在国家或政府的权力/权利“篮子”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权力/权利,任何一项具体的权力/权利都有专门的名称,它们都是主权的表现,却没有一项本身就是主权。因此,数据主权在实践中需要具体化为管辖与支配等在一定疆域内的基本权力/权利行使。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实践中各国缘何提出程度不一的数据主权诉求,学界为何陷入数据主权概念迷失与内涵之争。
数据主权缘起于新兴空间中传统主权秩序功能的失位。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主权的内涵、外延及其实践都会发生相应的调整,其中隐含数据管辖权“自然延伸”的预设。当前另一新趋势在于,数据主权已然超越传统主权以属地连接点为基础的管辖范围,以一种新的姿态向外扩张。国内法的域外适用在国际秩序中并不鲜见,而管辖权扩张成为数据跨境流动场景下的必然选择。数据流动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数据在便利地跨境流动的同时也带来主权隐忧及国际冲突。加之数据主权与管辖权的离合关系正重塑全球数据跨境流动秩序,数据主权的辐射范围与实践运作引发全球主导力更迭。在数据领域,属地原则支配地位的动摇表明数据管辖权的域外扩张不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过去由欧美主导的传统立法范式正不断被打破和重塑,崭新的全球数据治理法律体系正在形成。主权国家主张国内数据规则的域外效力,并不完全等同于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并非所有国内法域外适用措施都涉嫌违反国际法规则,关键在于尊重他国数据主权,妥善处理连接因素与管辖权之间的合理性。适度的国内法域外适用有助于保护本国公民和企业的利益,也是国家影响国际法规则创设的有力工具。而对域外管辖权的滥用,以及明显违反国际法的数据法域外适用规则也的确存在,这是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思潮在数字领域的延伸,势必会引发国家间数据主权冲突,影响国际数据流动秩序和数据安全。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成为影响大国综合实力对比与战略博弈态势的关键因素,全球数字治理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国的持续崛起必然会对全球数字治理秩序的演变产生深刻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数字经济时代崭新的国际秩序帷幕已经拉开,数据规则以及域外效力既是我国未来参与构建全球数字经济格局的重要议题,也是实现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相互支撑和有机融通的关键。当前,中国有着巨大的数据市场需求,跨境数据流量位居全球首位,占比23%,第二位美国则占比12%。生机勃勃的数据流动市场前景赋予了中国将实践转化为国际规则的能力。网络空间国际秩序处于生成初期,不稳定和变化是其最重要的特征,“权力再平衡”正在数据领域展开并将影响深远,这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秩序构建的重要机遇。未来,中国应在不确定中锚定确定性,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在数据规则制定及国际共识塑造中尊重各国数据主权的平等与独立。同时,中国应注重在国际层面有效传达数据主权理念,深度参与相关国际议程设置,通过国际议程进一步塑造可适用的数据治理规则,推动国际规则的趋同共进并以此加强数据领域的国际合作。
数据主权是一个跨学科议题,数据全球治理涉及法律、科技、贸易、文化与政治等诸多方面,然而问题的解决途径却依赖于跨学科的事实分析与价值分析,并最终落脚于法治的发展。客观而言,近年来各国数据主权意识强烈,但理论支撑可谓贫瘠,国际法学领域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出彩之作更是寥若晨星。王佳宜副教授也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在“数据主权”这一重要议题的研究上“靶向发力”“持续深耕”,并将近几年的相关研究结论与成果及时呈现在这本学术专著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撰写体例上采用的是叙事与专题论述相结合的方式,明显区别于单一纵向推进式的传统“叙事”手法。这种“非传统线性”结构的铺排十分考验一个学者的专业功底与写作能力,如果各个章节只是“自说自话”,彼此之间做不到一定“兼顾”与“照应”,则易生“拼凑”之嫌。本书所作的各章安排研究也较为妥当。一方面,本书将关注点精准、平行地聚焦于目前数据治理领域几个亟待澄清和回应的重要问题,从数据主权的逻辑起点与演进出发,分析数据全球治理的关键问题,探讨数据主权治理的核心要素,关注数据立法域外适用问题,随之提出中国之策。另一方面,从内容上看,围绕数据与全球治理这一命题,王佳宜副教授在书中提出了不少有益见解。举例言之,第一,从网络主权历史溯源,论证国家作为数据主权行使主体的唯一性和对网络空间进行治理的必然性,分析国际社会各方主体在数据治理中的角色与价值;第二,厘清新的数据法律秩序与原有秩序的关系,探讨新规则是对旧制度的继承性发展还是否定性重构,关注全球数据治理的秩序演变与规则塑造,进而在国际法层面寻求共识;第三,厘定数据主权的权力行使边界,探讨数据主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更进一步地,探讨数据主权的适用边界与规则效力。
尤记得,在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前夕,我所在的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和网络治理研究院牵头举办第一期“网络空间国际法青年学子培训班”,我正是因此结识了王佳宜博士,她也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并持续跟踪研究网络空间的国际法问题,甚至当我主编的《数据治理的法律逻辑》刚刚出版,购买渠道还非常有限时,她就迫切地向我“索要”该书,时刻关注这一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数据赋能的权力结构变迁以及各国数据主权的实践异化,都让本书的写作困难重重,尤其是随着2021年我国《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数据规则的相继实施,本书的内容也随之大篇幅修改,写作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可以说,这本书凝聚着王佳宜副教授对数据全球治理研究的所思所悟、热忱情怀与心血汗水,是数字时代国际法治领域一部难能可贵的诚意之作。我相信,这本专著一定能够进一步引发学界对于数据主权相关研究的重视,激发更多的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加入网络空间国际法研究的队伍,进而为中国法治和国际法治建设持续贡献智识。
是为序。
2024年9月2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