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封情书
》
售價:NT$
218.0

《
俄罗斯北极地区: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与开发战略
》
售價:NT$
918.0

《
第一次管人
》
售價:NT$
316.0

《
白人贫困 美国社会分裂的真相
》
售價:NT$
352.0

《
蜂群城市(一部关于未来城市的硬科幻小说)
》
售價:NT$
296.0

《
2024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
》
售價:NT$
296.0

《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二十周年纪念版(两卷四册)
》
售價:NT$
1826.0

《
冲突:从“未开社会”到现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当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罗素参差多态的幸福观,重获个体生命活力。
在同质化、高度内卷的社会中,如何获得个体幸福?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罗素给出的答案,不仅不过时,且在当下愈发显出前瞻与深刻。这是一部写给当代人的精神良方,切中社会弊病,关怀个体自由与生活质量,帮助你我在倦怠社会中重获生命力,洞悉人生幸福的本质。
★这些正深深困扰我们当代人的问题,罗素都曾深刻地思考过。
关于幸福,罗素说,“每天徒步六英里,比任何人生哲学都更能增加幸福感”。“带着安全感面对生活的人,无论如何比缺乏安全感的人更幸福。” “根本的幸福取决于对人和事物善意的兴趣。”
关于自我,罗素说,自我是一座监狱,没有人能住在监狱里却能感到快乐。
关于爱,罗素说,“最好的那种爱能互相赋予对方生命活力。”
关于教育,罗素说,“教育本质上是建设性的,需要对什么是美好生活有积极的认识。”
本书从自由与幸福、教育、道德、文化四个层面,论述社会现象与个人生活,逻辑严谨,洞见迭出,能极大地拓展我们对当下问题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帮助我们以清醒的头脑,回归生活的真实与常识。
|
內容簡介: |
在今天这个令人疲惫万分、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中,我们还能获得幸福吗?
没有任何一个大哲学家,像罗素一样深切地关注个体的幸福,并做出过如此深刻全面的论述,真正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思想多姿多彩,睿智深刻,有着强烈的现实人文关怀,和历久弥新的人生洞察。罗素的作品蔚为大观,篇幅恢弘,本书精选他对自由和幸福、教育、伦理道德、东西方文化差异四个方面的精彩论述,以回应当下人们亟需解惑的问题。
阅读本书,你会惊讶地发现,我们当下正在思考或困扰其中的人生与社会问题,无不被他在近一百年前清晰有力地思考过,并坦率地给出了切身实用的答案。罗素曾说,“美好的人生是由爱所激励、由知识所引导的人生。”而他自己的作品正是这句话的绝佳体现——充满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关于幸福人生的真知灼见。犹如一阵清澈的思想之风,罗素的作品为我们每个人打开了扎根于现实世界的幸福之路。阅读罗素,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清晰的头脑,更有发自心底的热情。
|
關於作者: |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数学家、作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不仅在哲学和数学上成就显著,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建树。主要著作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幸福之路》《教育与美好生活》等。1950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每天徒步六英里,比任何人生哲学都更能增加幸福感。
——罗素
|
目錄:
|
编者前言
第一部分 自由与幸福
一个自由人的崇拜 / 2
科学与幸福 / 15
我们还能获得幸福吗? / 27
热忱 / 39
爱 / 53
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 62
幸福的人 / 71
幸福之路 / 77
第二部分 教育与美好生活
论教育 / 86
教育的目的 / 105
教育需要自由还是权威? / 134
情感与纪律 / 152
诚实 / 160
爱与同情 / 168
性教育 / 185
第三部分 伦理与道德
好与坏 / 198
道德规范 / 210
道德准则 / 217
美好的人生 / 227
第四部分 东西方文化比较
中国人的性格 / 238
中国与西方各国 / 252
中国与西方文明对比 / 267
东西方幸福观 / 281
附录 罗素生平著作大事年表 / 292
|
內容試閱:
|
如果说这世界上真的有那种仅凭自己的天才就可以享誉世界的人物,那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肯定算得上是其中一位。罗素的名字贯穿了整个20世纪,这一百年间,无论是在科学、文艺、哲学方面还是在社会活动领域,处处可以看到罗素的身影。在20世纪的哲学家中,他的著述、言论、活动所涉及的范围是最广阔的。他出版过六十多部著作,其中大约二十部是哲学著作。罗素在数理逻辑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他在一般哲学问题上的看法极为浅易,易为普通读者明了,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地提升了他的知名度。
罗素生于1872年5月18日。罗素的父母两系都是英国辉格党的贵族,他的祖父约翰·罗素是著名的自由主义政治家,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曾两度出任首相,后来被封为罗素伯爵,哲学家罗素于1934年继承了这一爵位。罗素不到四岁就失去双亲,六岁时,祖父去世,从此由祖母和家庭教师抚养教育。他的祖母出身于一个苏格兰长老会传统的世家,一直重视孙子的宗教信仰和道德精神,据罗素自述,他从少年起就开始反叛这种浓厚的清教徒气氛,反叛所依靠的力量是理智,他先迷上了数学,后来又迷上了哲学。在祖母的教育和影响下,罗素对于社会正义和改革抱有坚定的信念。成人后的罗素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作为一名和平主义者和反战活动家,罗素经常参与各类社会改革团体和反政府示威活动。20世纪20年代以后,他在实际政治活动和政治写作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政治活动、社会活动和一系列恋爱事件是他此后几十年间的主要故事,在哲学领域的工作则相对减少了,但他撰写的比较通俗的哲学书籍使他在文化界、读书界更加知名。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关于罗素的工作,诺贝尔奖官网上的介绍是:“罗素在涉及逻辑和数学的哲学分支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然而,他的著述领域涉足相当广阔。他的作品轻松幽默,同时又拓展了大众读者的科学和哲学知识。此外,他还就社会和道德问题写作,他的诸多立场常常引发争议。罗素一生倡导理性和人道主义,他是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坚定捍卫者。”
在20世纪西方哲学家中,罗素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一位,也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一位。罗素在1920年至1921年间的访华,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演讲和思想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激发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罗素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实在主义知识论,对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在历史观、知识论、逻辑和方法论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罗素的到来,使得中西之间的思想碰撞成为可能,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派别也因此进行了多次思想交锋与论辩。
罗素去世时,差两个月即满98岁,他结过四次婚,进过两次牢房,经历过很多社会政治事件,哲学家A.C.格雷林所写的《罗素》一书,开篇第一句话是“罗素活得很长,做了很多事”。不管从何种角度看,他的一生可说是漫长而丰富。
收入眼下这本罗素精选文集的23篇文章即是他在伦理学、教育学、文化领域的思考,这些文章主要着眼于四个主题,分别为:自由与幸福、教育、伦理与道德、东西方文化比较。
文集取名为“我们还能获得幸福吗?”罗素一生都在探讨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什么是幸福”。罗素在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背后的共同指向,即寻找幸福。在罗素所有广为引用的格言之中,传颂度最高的当数他在自传序言中关于“我为什么而活”的一段话:“有三种质朴而异常强烈的激情一直支配着我的生命: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求索,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无限怜悯。”罗素的三种“激情”实际上都与幸福有关,这种幸福不仅仅与个人有关,更与全人类紧紧相连,罗素试图通过自己在多方面的努力来为在20世纪饱经创伤的人们找寻一种新生的可能。罗素对幸福的见解简明而又深邃,在简短精要的几句话之间就将追寻幸福的途径说得明明白白。
2024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