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售價:NT$
218.0

《
流动的白银(一部由白银打开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售價:NT$
296.0

《
饮食的谬误:别让那些流行饮食法害了你
》
售價:NT$
296.0

《
三千年系列:文治三千年+武治三千年+兵器三千年
》
售價:NT$
915.0

《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精) 新版
》
售價:NT$
347.0

《
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2025全新修订版(赖老师经典外语教材,老版《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超32000条读者好评!)
》
售價:NT$
305.0

《
影神图 精装版
》
售價:NT$
653.0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在保留耳熟能详的故事内核基础上,增添真实可感的情节,以儿童化视角描述故事,更贴近孩童读者的想法,让孩子更快接受,是一套极具趣味性、可读性的故事书。
绘图精美,画面选取极具镜头感,也是制作精良的画册。
|
內容簡介: |
通过曾国藩背书退贼、陈嘉庚泪别家乡、黄飞鸿怒斗洋人番犬、孔融识礼让梨、匡衡凿壁借光、李白铁杵成针、林则徐虎门销烟、司马光砸缸救友、苏轼改联自勉、唐寅潜心学画、徐霞客智寻石狮、张良诚恳拜师12个名人少年时的故事,以趣味性极强的故事情节寓教于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
關於作者: |
陈忠坤,现为厦门外图凌零图书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书香两岸》杂志社执行社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散见于加拿大诗刊《北美枫》《儿童文学》《散文诗》《闽南风》《怀化文学》等;有出版专业文章发表于《出版商务周刊》《出版参考》《书香两岸》等,累计近百万字。著有出版专著《梦想与现实》,人物传记《少年陈景润》《少年李林》《陈楚楠传》,诗集《短吁长叹》,长篇小说《通仙茗》《七匹狼》等。
黎斌(老驴),美术教育专业,专注动漫创作设计20年,现为猩创纪(厦门)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IP潮玩设计师、动画导演。主要原创作品有《研学旅行记》《虎少侠》《童迷豆豆亲子绘本》《想飞的豆豆蛙》等。
|
目錄:
|
曾国藩:背书退贼
陈嘉庚:泪别家乡
黄飞鸿:怒斗洋人番犬
孔融:识礼让梨
匡衡:凿壁借光
李白:铁杵成针
林则徐:虎门销烟
司马光:砸缸救友
苏轼:改联自勉
唐寅:潜心学画
徐霞客:智寻石狮
张良:诚恳拜师
|
內容試閱:
|
李白:铁杵成针
1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从小聪颖过人。据说他七岁时,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道:“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接着道:“火烧杏林红霞落。”李白稍稍想了一下,便接道:“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听了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七岁儿子的名字。
2
但小时候的李白自诩聪明,不爱学习,经常逃学,做事半途而废。他看到街上有人舞剑,觉得很威风,就央求家人给他买了一把小剑,可是舞了不到三天,他就觉得舞剑太难而放弃了。
平日里,书读不到一半,他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于是干脆不读了,把书一扔就溜出去玩。
3
有一天,李白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只蝴蝶五颜六色的,很是好看。他跟着蝴蝶跑呀跑,不知不觉跑到了城外。
他犹豫了一下,环顾四周,明媚的阳光,欢快的小鸟,涓涓的溪水,他顿时神清气爽:“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何况我都能作诗了,还读别人写的诗作甚?今天我就不回去读书了。”
4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循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有节奏地磨着一根很粗的铁棒。
5
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儿。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
李白忍不住了,问道:“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抬,继续磨了起来。
6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奶奶,您哄小孩子吧?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
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坚持每天磨,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
7
李白觉得老奶奶简直是异想天开,摇摇头就离开了。走着走着,他爬上了一个小斜坡,听到不远处叮叮咚咚的水流声,再次来到小溪旁。他注意到溪水在落下之时被石头分成几股细流,日积月累之下,细流下面的石头上竟被水流冲出浅浅的凹痕。
8
李白连忙折回去找老奶奶。“奶奶,我明白了,滴水穿石,铁杵成针,贵在坚持啊!”李白大声朝老奶奶喊道。
老奶奶听了,抬起头笑道:“孩子,你说得没错,我武氏虽然老了,但我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回想起自己贪玩的样子,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9
李白被老奶奶的毅力与意志感动了,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随地乱扔的书本,专心致志地开始读书。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李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他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