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跳出猴子思维: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30天认知训练打破完美主义的困扰!实现从思维到行为的全面改变!)
》
售價:NT$
301.0

《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
售價:NT$
398.0

《
钱生钱:低利率下的银行理财与基金投资手册
》
售價:NT$
352.0

《
西方服饰史:从公元前3500年到21世纪(第7版,一部西方服饰百科图典。5500年时尚变迁史,装帧典雅,收藏珍品)
》
售價:NT$
2030.0

《
仕途之外:先秦至西汉不仕之士研究
》
售價:NT$
305.0

《
经纬度系列丛书·帝国陨落:君士坦丁堡的40次围城
》
售價:NT$
347.0

《
浪客剑心:东京篇(全6册)
》
售價:NT$
1163.0

《
人生法则:33条商业和生活指南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粟裕传》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之一。本书由中共中央军委批准立项,成立编写组撰写,历时十六年,数十次赴粟裕家乡、青少年时期活动的地方以及战争年代的主要作战指挥地域和工作过的单位作调研,采访了数百位和粟裕一起战斗、工作过的同志,并多次深入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等有关部门收集资料,实事求是地展示了一个屡建奇功的杰出军事家,一个胸怀大局的战略家,一个坚持真理、品格坚毅的共产党人的形象。
|
關於作者: |
《粟裕传》是由《粟裕传》编写组所著,并得到了粟裕大将的家属和秘书的帮助和支持,以及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湘西育英才........................... 001
一、毛泽东笑问粟裕:你是少数民族吧? 001
二、地主家的少爷偏偏和长工结成要好的朋友,立志做
??为民除害的剑侠。.................. 002
三、十几岁的高小学生智斗欺压百姓的“痞子兵”。萌
??生“拉一支保护老百姓的好队伍”念头。... 006
四、半个多月的沅江水路,湖湘文化和现实社会的生动
??一课。............................ 010
五、在革命洪流和“人才摇篮”中成长,在革命实践中
??建立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 011
六、在白色恐怖中投笔从戎。粟裕说:“不拿起枪杆子,
??打倒新老军阀就是一句空话。”...... 015
第二章?南昌起义前后......................... 018
一、投军二十四师教导队,完成由青年学生到革命军人
??的转变。.......................... 018
二、参加南昌起义。头部中弹昏迷,醒来首先想到的
??是:“绝对不能离开革命。”........ 020
三、激流归大海。军事生涯展开新的一页。 024
第三章?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 028
一、跟着毛泽东、朱德学打仗,学到了指挥作战的
??精髓。............................ 028
二、红军基层部队的党代表。毛泽东的建军主张和根据
??地建设思想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030
三、进军赣南、闽西。在新的作战中学习战略决策和
??指挥。............................ 036
四、“左”倾领导一再指示主力红军夺取大城市。第二次
??打长沙,从实践中接受正反两方面的
??经验。............................ 039
五、二十多岁的红军师长反“围剿”屡建战功。毛泽东
??填词称赞:“前头捉了张辉瓒。”.... 041
六、坚持正确路线,反被“左”倾领导内定为“反对
??政治委员制度的危险人物”。........ 044
第四章?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049
一、中革军委紧急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先遣队领
??导却不知道中共中央的真正意图。.... 049
二、孤军深入白区步步艰险。参谋长纵有妙策,惜乎无
??权实施。.......................... 053
三、两千多公里征战,以周密的运筹使困境中的部队尽
??量减少损失,争取胜利。............ 057
四、危急关头更显出军事家胆识。...... 059
第五章?浙南三年游击战....................... 067
一、再次奉命挺进浙江。出奇兵,过灵山,渡
??信江。............................ 067
二、在闽浙边辗转游击,创造挺进浙江建立根据地的
??战机。............................ 070
三、斋郎战斗。胜利完成打开进入浙西南通道的
??任务。............................ 072
四、借鉴井冈山斗争经验,吸取先遣队失败教训,把
??工作重点放到“两个转变”。........ 076
五、面对蒋介石40个团的“围剿”,第一次提出并运
??用“敌进我进”作战方针。.......... 079
六、开创又一个大发展的局面。适应新情况调整新政策,
??游击根据地建设有许多新创造。...... 085
七、抗击敌人43个团的第二次大“围剿”,创造一系列
??游击战的新战法。.................. 089
八、根据全局形势发展变化,主动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
??向抗日战争的转变。与国民党当局达成停战协议。
??周子昆报告毛泽东:“粟裕还在。”.. 093
九、整训扩编部队,迎接抗日高潮。率部开赴皖南加入
??新四军序列。...................... 097
第六章?威震江南............................. 103
一、毛泽东指示派有军事知识之人去江南侦察。再次受
??命抗日先遣。...................... 103
二、韦岗处女战。陈毅赋诗称赞:“镇江城下初遭遇,
??脱手斩得小楼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来嘉
??奖电:所属粟部,殊堪嘉尚。........ 108
三、小丹阳反“扫荡”。奇袭官陡门。国民党军专请传
??授游击战经验。日军惊呼:“新四军是
??个神。”.......................... 111
四、具有战略远见的举措——创办教导队,以先进的军
??事思想培养教育干部。.............. 116
五、积极思考江南新四军战略发展方向。任江南指挥部
??副指挥。坚定贯彻“向北发展”。.... 119
第七章?黄桥决战............................. 128
一、领导部队树立打大歼灭战思想。东进攻取
??黄桥。............................ 128
二、从攻占黄桥到退出姜堰。政治仗与军事仗巧妙结合。
??积极准备“独立作战”解决韩德勤。.. 132
三、以5000人劣势迎击韩顽三万余人进攻,战略上战役
??上都要以少胜多。排兵布阵奇中见奇。 137
四、坐镇黄桥指挥。一举解决苏北问题。中共中央书记
??处评价黄桥决战胜利“对全国有绝大
??意义”。.......................... 140
第八章?创建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 144
一、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和苏中战略区领导人。确立
??苏中抗日斗争的战略指导思想。...... 144
二、组织指挥讨李战役和春季反“扫荡”。适时主动地实
??行由城镇到农村、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性
??转变。............................ 147
三、粉碎日伪军秋冬季大“扫荡”。敌进我进与要点争夺。
??为把苏中建成基本根据地奠定基础。.. 151
四、以武装斗争为中心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立足
??当前着眼发展的治军思想。.......... 156
五、在抗日烽火中结成终身伴侣。陈毅对粟裕说:“我
??看你的恋爱观念和你指挥打仗一样,认准了目标是
??不会改变的。”.................... 162
六、在反“扫荡”、反“清剿”中坚持武装斗争,坚持
??原地斗争。创造平原水网地带游击战新
??战法。............................ 165
七、建议并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改善三结合武装力量
??体制。邹韬奋说:我在苏中看到了新中国的
??光明!............................ 171
八、领导和指挥艰苦卓绝的反“清乡”斗争。“人民斗
??争的胜利”。...................... 176
第九章?对日局部反攻......................... 185
一、组织发起车桥战役。将苏中军区适时地推进到局部
??战略反攻。........................ 185
二、车桥大捷。华中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向反攻阶段发
??展。日军俘虏敬畏地说:“粟裕埃拉伊!”.. 190
三、南坎战役。对日连续局部反攻。苏中抗日根据地成
??为“汉高祖的关中”。.............. 193
第十章?进军苏浙皖........................... 196
一、中共中央决定:“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第三
??次先遣,跨江南下,发展东南。...... 196
二、新四军向日寇收复失地,首先遇到的对手却是国民
??党正规军——天目山第一次反顽大捷。 202
三、任凭几路来,我只打一路——天目山反顽第二次
??大捷。............................ 205
四、“如果手中有三个纵队,就能成建制歼灭敌人。”坚
??主后续梯队及早南下。.............. 208
五、驾驭变化,能动示形,诱敌深入。顾祝同、李觉终
??于上当了。........................ 211
六、天目山第三次反顽大捷。中共中央高度评价
??粟裕。............................ 216
第十一章?战和交织的岁月..................... 221
一、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
??激烈搏斗中,开始谱写他军事生涯中大放异彩的
??新篇章。.......................... 221
二、参与组建华中战略区领导机构。传为美谈的“一让
??司令”。.......................... 226
三、组建强有力的华中野战军。从大兵团作战需要出
??发组训部队。...................... 230
四、探索解放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力主举行高邮邵伯
??战役和陇海路东段战役,开辟自卫作战
??战场。............................ 233
五、当和平烟雾弥漫的时候,粟裕指出:这场内战可
??能一直打下去,直到打出一个新中国。 240
六、及时完成对付全面内战的各项准备,造成“蒋不
??攻李,粟不攻蒋,蒋若攻李,粟必攻蒋”的战略
??态势。............................ 245
第十二章?苏中七战七捷....................... 249
一、面对全面内战即将爆发的严峻形势,探索战争初
??期指导规律,作出华中作战部署。.... 249
二、提出战争初期内线歼敌建议。中共中央对外线
??出击的战略方针作重要调整。........ 253
三、出奇制胜首战宣泰,声西击东再胜如南。面对四
??倍于我的敌军,粟裕说“还他一个六
??打一”。.......................... 257
四、智撤海安,奇袭李堡。为夺取战争主动权创造战
??机。为坚持内线作战方针“斗胆直陈”。 264
五、奇兵险棋顿收奇效,攻黄救邵打援一举三得。苏
??中民谣: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274
六、苏中战役经验的科学总结。歼敌数字以外的
??意义。............................ 281
第十三章?艰难和胜利的转折................... 284
一、华中野战军挥师北上奋战淮海。粟裕预言:撤出
??两淮是对蒋军大规模歼灭战的开始。.. 284
二、华中分局建议山野和华野集中行动改变战局。中共
??中央指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292
三、涟水城畔铁拳痛击张灵甫。利用矛盾妙算智斗
??“猴子军”。...................... 297
四、一手抓打仗,一手抓建军。总结战争初期的实践
??经验。............................ 301
五、宿北战役。华东战局第一个转折的标志。在解放
??战争的战役指挥中最感紧张的第一次。 303
六、鲁南大捷。胜利实现华东战局的第一个转折。
??独创性的战争转折理论。............ 308
第十四章?沂蒙连战连胜....................... 317
一、适应两军合编、战争发展的新形势,增强全军团
??结凝聚力,统一作战指导思想,特别关注技术兵
??种建设。.......................... 317
二、示形于鲁南,决胜于鲁中,沂蒙山区首创莱芜大
??捷。陈毅说: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愈出愈奇愈打
??愈妙。............................ 321
三、打乱蒋介石的重点进攻部署,用“耍龙灯”的办
??法创造战机。泰山脚下再歼蒋军第七十
??二师。............................ 332
四、以中央突破对中央突破,“于百万军中取上将
??首级”,孟良崮上全歼蒋军“王牌”整编第七十
??四师。............................ 336
第十五章?从“七月分兵”到经略中原........... 347
一、自觉服从战略全局利益的决策。“七月分兵”后
??的几个消耗仗。.................... 347
二、为华野几仗未打好引咎自责,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进一步探索战争发展规律。.......... 352
三、毛泽东说:“粟裕同志巧酉电意见极为正确。”华
??东战局第二个转折的标志——沙土集
??战役。............................ 356
四、纵横驰骋于“四战之地”,胜利完成三军配合经略
??中原的战略任务。.................. 365
第十六章 从子养电到豫东之战................ 373
一、在“中原逐鹿”的关键时刻,“斗胆直陈”发展
??战略进攻、改变中原战局的建议。.... 373
二、在中共中央作出分兵南进的战略决策的时候,再
??次“斗胆直陈”集中兵力打大仗的意见,建议华
??野三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 377
三、城南庄会议决定华野三个纵队暂缓过江,粟裕觉得
??是向中央立了军令状。有口皆碑的“二让
??司令”。.......................... 382
四、扭转中原战局的豫东之战。驾驭战局转折的指挥
??艺术。第二个作战指挥上最紧张的战役。... 387
五、实践证明在中原地区集中兵力打大仗是正确的,
??中共中央再次调整战略部署,决定解放军第三年
??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作战。.......... 395
第十七章?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 398
一、逐步形成南线决战的战略构想。建议集中华野全
??军攻济打援。...................... 398
二、攻济打援并举的作战方针。用兵布阵的辩证
??运筹。............................ 401
三、中共中央军委指令“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
??周恩来说: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 403
四、当济南巷战尚在激烈进行的时候,提出下一步举
??行淮海战役的建议。................ 407
第十八章?南线决战建奇功..................... 411
一、在“小淮海”演变为“大淮海”的关键时节,提
??出三个关键性建议。................ 411
二、提前两天发起战役的果断决策。中共中央军委授
??权“机断专行”。.................. 417
三、选择关羽打过败仗的土山作指挥所,要在这里打
??一个全歼黄百韬兵团的大胜仗。...... 423
四、战役关键阶段一肩勇挑三担,度过他战役指挥中
??第三个最紧张时刻。................ 430
五、再献解决百万人吃饭问题良策。总前委第一次全
??体会议策划即将到来的渡江作战。.... 438
六、军事攻势与政治攻势齐显神威。杜聿明集团30万
??大军土崩瓦解。.................... 440
七、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
??一功。............................ 443
第十九章?军政全胜过大江..................... 445
一、稳操胜券的京沪杭战役部署。周密组织渡江作战
??各项准备。........................ 445
二、白马庙运筹帷幄,扬子江雄师扬威。争取军政全
??胜的战役指导思想。................ 452
三、机断专行一着神算,乘胜追歼十万逃敌。. 460
四、精心设计解放上海的两全之策。粟裕说:“对上
??海采取完整接收,宁可让敌逃窜。”.. 463
第二十章?在历史转折关头..................... 472
一、自觉实行由战争到建国的战略转变。组织指挥进
??军浙闽和解放华东沿海岛屿之战。.... 472
二、精心组织指导两航起义和上海防空。深谋远虑的
??华东空军建设方针。................ 480
三、毛泽东主席两次点将,要粟裕担负解放台湾和抗
??美卫国之战指挥重任。.............. 483
四、以沧海一粟自况,以普通一兵自律。 488
第二十一章?进入统帅部任副总参谋长........... 493
一、毛主席亲自点将。周恩来、朱德登门传达中共
??中央命令。就任副总参谋长。........ 493
二、以主要力量抓大事、抓战略性问题。毛泽东说:
??粟裕能比较好地看出问题。.......... 495
三、建设一支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军队。从解决
??建设方针、建设重点抓起。.......... 498
四、建军先建校。整编整顿已有军校,筹划建设新
??院校。............................ 502
五、力主利用抗美援朝和抗法援越战争锻炼部队。
??提高海军出海作战能力。............ 506
第二十二章?就任总参谋长..................... 510
一、受命担任总参谋长。毛泽东亲自谈话,传达中
??共中央命令。毛泽东说:“根据我的了解,你
??可以胜任!”...................... 510
二、对未来战争类型和模式的科学预测。“我们并
??不怕原子战争,但应积极准备……有备
??无患。”.......................... 511
三、提出重新划分全国军区方案。协助军委确定战
??略方针。主持制订作战计划。........ 517
四、一系列富有创见的建议,围绕一个目标:努力
??建成积极防御体系。................ 519
五、指导华东沿海对敌斗争。踏勘边防海岛。. 524
六、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完成的一项特殊
??使命。............................ 529
七、坚持原则,不卑不亢——总参谋长的国格、
??人格。............................ 534
第二十三章?一九五八年蒙冤................... 538
一、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突然受到历时五十多天的
??批判。............................ 538
二、这场悲剧的主因。................ 544
三、历经坎坷,长达36年的冤案最终得到公正
??了结。............................ 545
第二十四章?战斗在军事科研战线上............. 550
一、协助叶剑英创建军事科学院。在逆境中坚持实
??事求是研究军事科学。.............. 550
二、以毛泽东思想和唯物辩证法指导军事科研。协
??助叶帅做好“军委训委”工作。...... 554
三、“对镜不须叹白发,白发犹能再挥鞭。”——一个
??老兵的高尚情操。.................. 556
四、叶剑英说:“不要换小班,要准备接大班。”
??“你是战将,要准备打仗。”........ 558
第二十五章?名将不减当年勇——“十年动乱”中. 561
一、逆流中奋击。被江青、康生列入黑名单。林彪
??集团说他有“特嫌”,对他进行秘密
??审查。............................ 561
二、“主席说过,你过去有战功。现时打不倒,你
??去支撑这个局面吧!”临危受命,负责国防工
??业军管。.......................... 562
三、“将来一旦打起仗来,我还要重上前线!”7000
??公里边境行。实地考察诺曼底登陆场。 567
四、整顿交通口。“为革命工作就要大胆好好干,
??要打倒,我们一起打倒!”.......... 571
五、动乱中争来的水运工业“黄金时代”和港口建设
??高潮。............................ 574
六、身在地方工作,心系国家安危,两次上书中共
??中央,提出现代条件下卫国建军方略。 576
七、与“四人帮”最后一搏——再任军委常委后的
??特殊任务。........................ 579
第二十六章?鞠躬尽瘁......................... 583
一、全身心地投入拨乱反正的斗争。叶剑英说:
??“你这第一政委这一关把得好!”力主开展军
??事外交。.......................... 583
二、首要问题是“统一全军作战指导思想”。提出
??在新形势下军事改革设想。.......... 588
三、一篇报告引起强烈反响。系统提出未来反侵略
??战争初期作战的战略、战术构想。.... 593
四、重病中的特殊奉献和最后的金玉良言。 599
粟裕生平大事年表............................. 605
后?记........................................ 663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湘西育英才
一、毛泽东笑问粟裕:你是少数民族吧?
195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国庆节狂欢之夜。天安门广场,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天安门城楼,党政军领导人谈笑风生。
毛泽东主席和粟裕这两位湖南同乡谈兴正浓。
毛泽东笑问粟裕:“你是少数民族吧?是不是苗族?”
粟裕回答:“我们家乡少数民族很多。我们家是汉族。”
粟裕的家乡湖南省会同县,是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45.8%。在旧社会里,由于存在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当地许多少数民族居民便自称汉族。粟裕在这里度过了童年。他听家中老人说粟姓居民是汉族,所以一直认为自己是汉族。
直到毛泽东、粟裕逝世以后,毛泽东生前提出的问题才得到了准确的答案。1986年1月,会同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侗族群众的要求,经过长期的调查和识别,确认会同县粟姓居民的祖先是由湖南省通道县迁来的侗族。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国人口普查文件,粟姓后裔全部恢复为侗族。粟裕一家也相应地由汉族恢复为侗族。
粟裕由一个生长在偏僻山区的普通侗家子弟,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成长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公元1907年8月10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二,粟裕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17岁离家外出读书以后,即称字而不称名。战争年代,曾经化名金米、余良、苏群,与家人通信时称季业、季业之。
会同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南倚云贵高原,东枕雪峰山脉,历来是侗、苗、瑶等民族聚居的地方。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这里一直被中原人士视为荒凉落后的“蛮夷腹地”。然而,这里不仅有秀丽的山川和丰富的物产,而且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会同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带,境内层峦叠嶂,溪流交织,景色如画,满山林木,遍地矿藏,是久负盛名的杉木、桐油、黄金产地。所产杉木,以高大、通直、少节驰名国内,被誉为“广木之乡”。所产桐油,在清末民初就以“洪油”为名远销海外。漠滨金矿已开采600余年,至今年产仍在2000两左右。
会同县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几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文化遗址表明,与北京山顶洞人同时,这里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而且与中原地区的发展息息相通。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属楚国的黔中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里属于天下三十六郡之一的黔中郡。两汉时代,这里是“武陵五溪”之一的雄溪所在地。三国时代,诸葛亮曾经掌管湖南一带征调赋税、安抚少数民族事务,在这里留下了“诸葛营”、“诸葛井”等遗迹。唐宋以后,先后有王昌龄等文学家、政治家被“流放蛮荒”,在这里做官,客观上促进了中原与湘西的文化交流。北宋崇宁初年,县名由朗溪县改为会同,迄今沿用800余年。从宋代到清代,会同地区多次爆发各族人民反抗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并且与全国性的农民起义互相呼应。粟裕邻村塘口人粟朝仪,在塘口创办广德书院,开会同书院建设之先河。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洒口人杨勉之、团河人马耀湘先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会同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成为辛亥革命的骨干分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会同地区兵连祸结,侗汉各族人文荟萃,形成了尚武奋进的民族精神和绚丽多彩的文化传统。
在湘西会同这块古老秀丽而又富有革命传统的土地上,粟裕迈出了人生道路的第一步。
二、地主家的少爷偏偏和长工结成要好的朋友,立志做为民除害的剑侠。
粟裕的少年时代,是在急剧变动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度过的。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革命风起云涌。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于翌年建立中华民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趁机侵占中国领土,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以蔡锷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发动讨袁护国战争,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的阴谋。护国军打到会同的时候,会同人民用捐款等方式积极支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创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势如烈火燎原,迅速蔓延全国,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会同也举行了支持北京学生运动的游行示威活动。
1920年,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中华大地爆发了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
会同县,特别是境内的洪江镇一度成为激烈争夺的地区。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行第一次合作,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大革命。革命军的势力迅速发展到湘西会同一带。
革命与反革命、侵略与反侵略、革新与守旧的激烈搏斗,强烈震撼着祖国大地,震撼着粟裕的家乡,震撼着粟裕的家庭,对成长中的粟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