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售價:NT$
398.0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NT$
398.0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NT$
403.0

《
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增订本)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
售價:NT$
454.0

《
金钱的力量:财富流动、债务、与经济繁荣
》
售價:NT$
454.0

《
超越想象的ChatGPT教育: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教育 (土耳其)卡罗琳·费尔·库班 穆罕默德·萨欣
》
售價:NT$
352.0

《
应对百年变局Ⅲ: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格局
》
售價:NT$
398.0

《
前端工程化——体系架构与基础建设(微课视频版)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食神蔡澜关于“吃”的人生智慧——
这是蔡澜谈吃的精华,他将中外各类的美食展现于读者眼前,从“吃”谈到世界饮食文化,有趣有料。
会吃的人,自有他的人生智慧。
好的东西怎么会吃厌呢?当今好的东西少了,我就少吃一点。
豆那么细小,一颗颗吃,爱惜每一粒的滋味,也爱惜了人生中的一切细节。
——这世界上你没吃过的,不多吧?
——太多了,再活三世,也吃不完。
——那我们要怎么样才好?
——一切浅尝。
★极具风格的蔡澜散文,也是给年轻人的启悟之书
有别于其他的谈吃散文,蔡澜谈吃是时髦的、有品质的,他的文如其人:潇洒通达。
一切“浅尝”才是打开美食和人生的正确姿势。
——“老头,那边鱼大,为什么在这边钓?”
——“先生,我钓的是早餐。”
一句话把你的人生的贪婪,什么都唤醒了。
——“什么是鱼?”她在山上都没看过。我就拿了纸画了一条鱼给她。
——“你没有吃过真可惜呀。”
——“先生,没有吃过的东西有什么可惜呢?”
★作者极高的影响力,众多名人推荐加持,媒体盛赞
金庸、倪匡作序推荐。
成龙、黄霑、亦舒、鲁豫、陈晓卿、许知远、谢霆锋、沈宏
|
內容簡介: |
“我大半生研究人生的意义,答案还是吃吃喝喝。”
这本书是美食家蔡澜谈吃的精华,也是关于吃的智慧。
蔡澜对中外饮食文化如数家珍,大到各国高级美食,小到家常菜、地方菜、飞机餐等,从昂贵到平价,从香浓到淡薄,从食物中他都能道出其中的妙处和道理。
他还说百食不厌的是妈妈做的菜,是家乡的味道、怀旧的味道。当今好的东西少了,我们就少吃一点。吃不饱的菜,最妙。学会“浅尝”二字。
|
關於作者: |
蔡澜
1941年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现居中国香港。
作家、生活家、美食家、电影人、主持人。
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开讲啦》特邀讲师,《新周刊》年度生活家。
为人通达智慧,文章简练隽永,是一个把人生活透了的人。
代表作有《不如任性过生活》《愿你成为最好的女子》《今天也要好好吃饭》《蔡澜说美食:学会浅尝二字》《蔡澜说人生:世间事 贵痛快》《蔡澜说书法:静下心来写写字》《蔡澜说好物:我喜欢的是欣赏》等。
|
目錄:
|
序: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代 序:吃少一点,吃好一点:学会浅尝二字
第一章:学会浅尝二字,追求“究极”二字
追求“究极”二字
大决斗
一休庵
南禅寺
黑泽明的餐桌
通会之际,皆为“真”
技 艺 心
我们都是有些丈夫气的
孤僻
清福
好吃,是一个长久诱惑
不惜工本求完美
诚
旬
不变
第二章:日本料理极具观赏性,讲究平静、优雅、平和
日本人的一日三餐
关于清酒的二三事
关于日本茶的二三事
关于鱼——留学时吃的鱼生
日本料理的最高境界,是天妇罗
镰仓
小樽鱼市
函馆朝市
寿司礼仪
正统的寿司
万国屋
最上川
神户飞苑
大渔河豚
鳗鱼屋野田岩
鱼中香妃
乌鱼子
牛丼
极品番薯:做点有生命力的东西
山葵
莼菜
松茸
第三章:尽量地学习和经历,尽量地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一些
求精
有趣
吃相
当食家的条件
蔡澜的喝茶方式
访问自己·关于水果
访问自己·关于健康
最有营养的食物一百种
怀念吃盒饭的日子
外卖经
忆故友
儿时小吃
吃的情趣
吃情感
说不完的美食
口味的转变
近来吃些什么
跋:以“真”为生命真谛,只求心中真喜欢
附录
人生真好玩儿(《开讲啦》)
我的方向就是把快乐带给大家(《鲁豫有约》)
人生的意义无非就是吃吃喝喝(《十三邀》)
|
內容試閱:
|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金庸
除了我妻子林乐怡之外,蔡澜兄是我一生中结伴同游、行过最长旅途的人。他和我一起去过日本许多次,每一次都去不同的地方,去不同的旅舍食肆;我们结伴同游欧洲,从整个意大利北部直到巴黎,同游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之余,再去北美,从温哥华到三藩市(今指旧金山),再到拉斯维加斯,然后又去日本。最近又一起去了杭州。我们共同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因为我们互相享受做伴的乐趣,一起去享受旅途中所遭遇的喜乐或不快。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率真潇洒而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太容易,要加上“一笑”,那是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汽车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貌。他教我怎样喝最低劣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中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头,他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肯定比我潇洒得多。
我小时候读《世说新语》,对于其中所记魏晋名流的潇洒言行不由得暗暗佩服,后来才感到他们矫揉造作。几年前用功细读魏晋正史,方知何曾、王衍、王戎、潘岳等等这大批风流名士、乌衣子弟,其实猥琐龌龊得很,政治生涯和实际生活之卑鄙下流,与他们的漂亮谈吐适成对照。我现在年纪大了,世事经历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见得多了,是真的潇洒,还是硬扮漂亮,一见即知。我喜欢和蔡澜交友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和我友谊深厚,更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四个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欢和令狐冲大哥、段公子做朋友。
蔡澜见识广博,懂得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作画、不嫖、不赌,但人生中各种玩意儿都懂其门道,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他女友不少,但皆接之以礼,不逾友道。男友更多,三教九流,不拘一格。他说黄色笑话更是绝顶卓越,听来只觉其十分可笑而毫不猥亵,那也是很高明的艺术了。
过去,和他一起相对喝威士忌、抽香烟谈天,是生活中一大乐趣。自从我去年心脏病发之后,香烟不能抽了,烈酒也不能饮了,然而每逢宴席,仍喜欢坐在他旁边,一来习惯了;二来可以互相悄声说些席上旁人不中听的话,共引以为乐;三来可以闻到一些他所吸的香烟余气,稍过烟瘾。
蔡澜交友虽广,但不识他的人还是很多,如果读了我这篇短文心生仰慕,想享受一下听他谈话之乐,又未必有机会坐在他身旁饮酒,那么读几本他写的随笔,所得也相差无几。
追求“究极”二字
神户牛肉餐厅老板蕨野,对食物要求尽善尽美,连木炭也自己去窑里体验,烧得连眉毛都焦掉。和他做了好朋友,深信他的品位,去偏僻乡下一定拉着他探路。
“那么你得到婆娑罗去。”蕨野说。
我在大阪下机后,蕨野来迎接,一路向神户走,过了世界最长的吊桥鸣门桥,抵陆路岛,再过两小时的车程,到达目的地德岛。
“婆娑罗?”我说,“名字真怪,是什么?”
“是一家很独特的餐厅,在日本也算数一数二。”
经过优美的小庭院,踏入餐厅,有一长柜,可坐八个人,柜后有一幅像综艺合体宽银幕的“画”,是活生生的树木。透过玻璃窗望外面的花园,玻璃窗的左端开了一个小缝,让一棵寒梅长了进来,给客人的错觉是没有东西隔着的,设计得极花心思。
略为肥胖的主人小山裕久亲自走出来招呼,对蕨野有一份互相的尊敬。寒暄数句后,他走进厨房准备材料。
蕨野指着柜台后的那两块很厚的木板说:“这叫火木,在上面切鱼,绝对不磨损,就不会沾上不同种类的海鲜的味道。现在已经很难买到,一百万日元一块吧。”
先上桌的是日本人叫为“鲷”的红鱲。一鱼三味:刺身、烧烤和煮鱼头。
“唔,淡味。”我吃进口后说。
小山笑了:“对,调味品不咸、不甜,主要用来发挥鱼的味道,我就直接叫这种烹调法为‘淡淡’。”
鱼多数已经是人工养殖,天然的少之又少。上次去罗浮山吃过一尾天然的黄脚鱲,鲜甜得不能用文字形容,这尾日本红鱲,味道比黄脚鱲还好吃。
“一般的所谓烹调,一定拼命加工调味,我做了几十年厨子,才发现原来调味愈简单,愈能把材料的感觉吃出来。让客人吃到原汁原味的东西,才叫料理。当然,也不是全部活生生拿出来吃,我们加热来处理时,尽量适可而止。”小山说。
“等到夏天,你来吃他们的烧鳗鱼,和别的地方完全不同。”蕨野告诉我。
“又是怎么一个做法?”我问。
小山说:“日本人的蒲烧,是把鳗鱼煮熟了才去烤的。一煮,鳗鱼汁已经失去,我们是原只烧的。”
“那肉不硬吗?”我又问。
小山笑而不语,蕨野说:“这就叫功夫了。”
“功夫也会害死人的。”小山说,“我几十年来一直追求,什么是更好吃的?什么是更好吃的?同种方法和酱料尝试后又尝试,总是碰壁。”
“客人不满意吗?”我问。
“客人只说好吃,没有其他反应。”小山说,“我又去研究油盐酱醋,追求‘究极’这两个字,结果发觉把‘自我’都抹杀掉了。烧菜的人都想把自己的那一套用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犯的错误最大。客人像一面镜子,我们都想看到自己的影子照得漂亮,忘记了什么是原味,忘记了什么叫作真。”
“那么最古老的那一套烹调法,就是最真的啦?”
“不。”小山说,“我学师时,有些所谓‘黄金分量’的教条,像天妇罗蘸的酱,是上汤三分之一、米醋三分之一、酱油三分之一的配合,不能改动。换句话说,师傅教你怎么煮你就怎么煮,那就没进步。我教后辈时,向他们说,‘黄金分量’是可以打破的,各种三分之一也可以变成五分之一,加点清酒,加点海带汁。或者可以变成六比一、十一比一,能够显得出材料原味的话,什么方法都能采取。”
“他还开学校。”蕨野说。
我一听到料理学校,大有兴趣,只知道日本出名的那几家,不知道在这种乡下地方也有料理学校。
“要学多久?”我问,“日本大师傅的训练,传说是几十年的。”
“一年就够了。”小山说,“一年之内便知道自己做得了做不了。也有很多本身已经是大师傅的人来我们这里短期进修。”
请小山的助理拿学校表格给我们看,学费是全年一百一十八万日元,合七万八千港币左右,学校还有宿舍可住,学历只要高中毕业就可以,当然也要懂得日本话,除了日本料理,还有中国菜和法国菜的课程。
“一年之中,他们主要学的是怎么把春夏秋冬的材料搞熟。有了基本训练,其他让他们自由发挥,能不能成为大师傅,是造化。”小山说。
“怎么不在东京或大阪开,为什么要在乡下开?”这是我最想知道的。
小山笑着说:“在德岛可以找到最新鲜的材料,与其把材料搬到大城市,不如把学生搬到这里来。”
大决斗 大决斗
代表日本料理的菜,其实并不用“料理”,只是将生鱼切成一片一片的端上桌。
对日本人来说,吃寿司也是极为奢侈的,因为每一件都是“时价”,到不熟悉的店,随时像鱼一样被斩成数块。
寿司绝对是要坐在柜台前吃才过瘾,眼看玻璃长柜,选新鲜的、合自己胃口的东西吃。
切生鱼的人叫“板前样”,外号“快刀二郎”,客人的“生死”,掌握在他手中,算账没有一定的规格,全凭他的喜怒哀乐。通常是叫埋单的时候,他的庖丁尖刀在砧板上轻轻划几下,叫出个夸大的价目,要是他看你不顺眼,用刀大力地割,就变成天文数字了。
当然,你可以说:老子有钱,无所谓。不过这种待刳的态度太消极,我们一定要将二郎打倒才爽快。从门口走入,直闯柜台。忽然背景昏暗,雷电大作,抛起巨浪,快刀二郎的眼中闪出凶光,我们面对着他,眼看就是一场生死的大决斗……
握撮二招
快刀二郎一见客人,即刻先下马威,大喝道:“欢迎光临!”抵挡这阵势的最佳招数是“唔”的一声,略点头,从容坐下。
接着由我们出拳:指着鸡蛋块,叫“撮(tsumami)”。
寿司的做法不外两种,一种只是切片,用手抓来下酒,便叫“撮”;另一种是肉片下加了饭团,叫“握(nigiri)”。这是基本招,一定要学会发音。
鸡蛋块是寿司铺中最难做的一道菜,用微煎熟蛋,一层层地贴上紫菜,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更忌过甜和过咸,可当前菜亦是甜品,通常是老师傅亲自教导的“武器”。
经你这么一叫,快刀二郎的反应若是亲切地笑,微声地“嗨”,那么你知道他在说你是内行,已胜了一招。要是他面无表情,粗嘶“嗨”的话,他心中必定是在说:“这家伙,竟然考起我来了!”对付的方法是只把蛋块咬三分之二口便放下,沉住气,等待迎接快刀二郎即将反击的“毒招”。
金枪
不管你多么喜欢吃寿司店中较高级的食品,如鲍鱼和云丹等,你一定得先尝一客(点餐时常用的量词)“金枪(maguro)”,它是最普遍的生鱼片,客人以此为基石。
快刀二郎可逮到机会了,他拿出一大块金枪鱼,切那黔黑的次等部分回敬你一记。我们也只好吃下这一棍,但即叫甜酸姜片来涮口,表示反抗。姜日语叫“shiyoga”,却千万不能直言,而须用寿司秘籍的口诀“我利(gari)”。到了这个阶段,快刀二郎已经知道你的段数不低,不敢再出阴招。
这时我们便将一套精练的拳法耍出,让他眼花缭乱。八爪鱼是“tako”,但鱿鱼须不能这样叫,叫“geso”;活虾跳跃不停,不叫虾叫“踊(odori)”;鲍鱼嫌太硬,最佳部分是它的肠,叫“wata”,这绿油油的东西很少人敢生吃,不过下喉后你会感觉它美味无比,所以必须放胆尝试。
快刀二郎想不到你会走险招,等他没有防备时,你得使出撒手锏。
降魔
吃寿司的过程中,酱油是决定性因素,不过一说酱油便露出马脚。最适合鱼生的酱油是壶底的“溜”,浓厚香甜,颜色暗中清澈,日语为“紫(murasaki)”。
道行不深的日本人,总是将绿芥末“山葵(wasabi)”混入酱油,弄得浑浊,颜色纠缠不清,真是大煞风景。
以小撮绿芥末摆在鱼片上,然后只把鱼的部分浸入酱油入口,碟中酱油还是那么清透可喜,舌尖能将肉、酱油和绿芥末的味道有层次地分辨出来,才是最高的境界。
快刀二郎必能欣赏,有时连他自己也说不出道理。你可以经过翻译者或以笔谈告诉他,谷崎润一郎在他的《阴翳礼赞》那篇文章中强调酱油的美感,这时一定能令他心服口服。追击地奉送他一瓶清酒,把那三分之一的鸡蛋片吃下,点头赞许。最后算账叫“御爱想(oaiso)”。快刀二郎弃甲投降,给你一个物有所值的价钱,大喝:“有難う!(谢谢)”深深鞠躬,目送你咬着牙签走出门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