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宋·宋代之交通
》
售價:NT$
403.0

《
知宋·宋代之君主
》
售價:NT$
454.0

《
民国时期京剧名伶专集汇编(全4册)
》
售價:NT$
20298.0

《
量子力学 恩利克·费米
》
售價:NT$
245.0

《
银行业刑事风险防控与应对
》
售價:NT$
449.0

《
语言、使用与认知
》
售價:NT$
321.0

《
帝国的叙事话语:国家身份塑造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
售價:NT$
704.0

《
世界上的城堡:一部千年古堡兴衰史(从军事建筑到中世纪城堡,59座经典古堡,高清全彩图文,精装收藏品质)
》
售價:NT$
1214.0
|
內容簡介: |
《教育通论(第二版)》共十章,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教育的基本含义、构成、形态、演进、中西教育的传统以及教育的心理基础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从反思角度探讨教育问题的研究或教育理论,使对教育理论的合理性的追求贯穿全书。本书力求创新,重视用历史事实说明教育原理,并演绎出内在联系,力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本书修订中与时俱进,凸显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等重要问题,回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这些新要求新挑战,体现鲜明的时代性。
|
關於作者: |
郑金洲,已出版主要著作:
《教育通论》,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教师如何做研究》,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年
《问题教学》,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
《教育碎思》,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教育文化学》,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学校教育研究方法》,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
目錄:
|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
一、 教育的含义
二、 教育的要素
三、 教育的形态
四、 教育的语言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 教育的起源
二、 中国教育的历史发展
三、 西方教育的历史发展
四、 中西教育传统的比较
第三章 教育的心理基础
一、 人的发展与教育
二、 心理发展阶段性与教育
三、 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第四章 教育的社会基础
一、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二、 教育的社会属性
三、 教育受社会所制约
四、 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五章 教育目的
一、 教育有没有目的
二、 教育目的是什么
三、 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四、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一、 学校的起源与发展
二、 现代学制
三、 学校的组织机构与基本制度
第七章 课程
一、 课程的含义与流派
二、 课程的类型
三、 课程的表现形式
四、 课程的构成要素
第八章 教学
一、 教学概述
二、 教学组织形式
三、 教学环节
五、 教学策略
第九章 德育
一、 道德与教育
二、 德育目的
三、 德育内容
四、 德育途径
五、 德育方法
第十章 教师
一、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二、 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三、 教师的职业道德
四、 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 教师的任用制度
六、 师生的相互作用
第十一章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一、 教育学与元教育学
二、 西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三、 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四、 教育科学的类别
|
內容試閱:
|
第二版 前言
《教育通论》初版于2000年,距今已有24年。这本书出版后,成为不少地方教师培训用书和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教科书,成为许多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育学或新教师更进一步理解教育的入门书。现在遇到一些年轻人,他们时常会说起自己是《教育通论》的学习者,是通过《教育通论》形成对我本人的初始印象的。这是我当初写作该书时没有想到的。记得20多年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理论编辑室的负责同志到教育学系征集选题意见,我当时作为青年教师参加,因留校工作不久,在执教教育学课程时,有感于适用的教材不多,贸然提出编写一本新教育学教材的构想,定名为《教育通论》。没想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我的想法予以高度认可,并迅即通过了出版项目立项。我大致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广泛收集资料,逐章逐节雕琢,写就了该书,经过试用后正式出版发行。由于本书一直在不断重印,出版社屡次建议我修订再版。现在看来,初版的《教育通论》因通俗易懂和贯通融通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一些认识在今天看来大体也能站得住脚,但毕竟时过境迁,许多内容已显陈旧,修订势在必行。
这次修订,主要把握如下几方面基本要求。
一是紧跟时代步伐。马克思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从王国维先生于1901年翻译了日本立花铣三郎编著的《教育学》和他于1905年编著了一本《教育学》的合辑算起,我国教育学论著或教材的编写已历经一个多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也编写了不少影响大、使用范围广的好教材,如华东师范大学刘佛年先生主持编写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当时书的署名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华中师范大学王道俊、郭文安两位先生主持编写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这些佳作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历史进入到新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本书比较注重回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这些新要求新挑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
二是兼顾“旧故”“新知”。本书既可以作为师范院校学生学习教育学的入门书,打好教育学学习的基础,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也可以供一线教师进一步阅读。这也意味着本书大量的内容属于“旧故”,要体现几百年来教育学历史发展积累的成果,让学习者掌握教育学的总体知识,进入世界教育学的“殿堂”。同时,教育学知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都有大量的教育学新知识新成就问世,把其中涉及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命题、基本原理的内容提炼并相对固定下来,为学习者搭建起教育学知识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桥梁。
三是注重贯通融通。本书名为“教育通论”,其中的“通”有“笼统”“概论”之意,更有“纵横连通”“融会贯通”之追求。教育学是门综合性学问,也是门应用性学科,知识间的贯通融通对理解掌握这门学科至关重要。本书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贯通融通,既关注理论论证、学理阐释,也关注实践应用、案例说明;突出历史与逻辑的贯通融通,既关注重要知识点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也关注辨析背后的实践逻辑与理论概括;突出材料与观点的贯通融通,既关注史实史料等的挖掘运用,也关注有多少材料说多少话,不空发议论;突出多学科对话与教育学立场的贯通融通,既关注引证来自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及与教育学的源流关系,也关注从教育学学科出发得出相应的结论认识,提出教育实践的应用要求。
此外,也充分考虑便于阅读、教学或培训使用。编者力求让读者在阅读时有启发、有针对性、有带入感。比如本书的体例,每章都明确“学习指导”,让学习目标更为清晰,也便于构建概念框架;每章都有多个“专栏”,供学习者进一步学习,掌握知识背景,了解应用案例,拓宽视野眼界,读者也可就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探究;正文内容图文并茂,语言贴近学习者学习实际;“思考与实践”设计了多项学习活动,意在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借助于独立思考或团队活动深化相关知识掌握。
本书修订主要由我个人完成,部分章节吸收了我主编的《教育基础》的有关内容,对参与撰写的相关老师表示由衷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李恒平同志为本书编辑出版倾心尽力,深致谢忱!
郑金洲
2024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