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NT$
306.0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NT$
281.0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NT$
398.0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NT$
454.0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NT$
286.0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NT$
270.0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NT$
649.0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NT$
545.0
|
編輯推薦: |
本书为基于国产自主化软件平台BIMBase建模软件与PKPM-BIM软件三维建模与应用类的教材。本书从“全流程”“全专业”“全工艺”三个维度结合实际案例工程进行讲述。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为基于国产自主化软件平台BIMBase 建模软件(含Pro Lite)与PKPM-BIM 软件三维建模与应用类的教材。该教材的编写定位在满足普通高等学校教学需求上,力求通过国产自主化软件平台深入讲解结构、建筑、水、暖、电、异形构件、装配式建筑构件的LOD350 以上精度建模方法。
|
關於作者: |
段羽,男,33岁,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讲师,高级技师,现就职于长春工程学院BIM技术产业学院。吉林省技术能手,吉林省建筑业协会BIM技术专业委员会入库专家,“1 X”建筑信息模型结构工程全国师资专家,中国二冶特聘专家顾问。参与编写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标准》,主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主持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主持横向课题5项;荣获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申请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件、外观专利1件、软件著作权3件;出版学术专著1部、编写教材1部(《BIM技术基础》)。荣获“龙图杯第九届全国BIM大赛”三等奖。指导吉林省“互联网 ”大赛获银奖一项、铜奖两项,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6项。
|
目錄:
|
第1 章 BIM 基础 1
章引 1
1.1 BIM 技术概述 2
1.1.1 BIM 技术概念 2
1.1.2 BIM 技术常用术语 2
1.2 BIM 技术特点 3
1.2.1 三维层级特点 3
1.2.2 数据层级特点 4
1.3 BIM 技术国内外发展 4
1.3.1 BIM 技术在国外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4
1.3.2 BIM 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5
第2 章 BIM 应用软件 7
章引 7
2.1 BIMBase 介绍 8
2.2 BIMBase 应用与发展现状 9
2.3 BIMBase 建模软件工程应用 11
2.3.1 建筑 14
2.3.2 电力 15
2.3.3 交通 17
2.3.4 化工 18
第3 章 基本建模 23
章引 23
3.1 BIMBase 软件操作基础介绍 24
3.1.1 运行环境 24
3.1.2 启动界面 24
3.1.3 用户操作界面 26
3.2 通用操作 34
3.3 编辑环境 41
3.3.1 临时坐标系 41
3.3.2 交互机制 42
3.4 图元建模 43
3.4.1 图形 43
3.4.2 线编辑 49
3.4.3 平面 52
3.4.4 实体 54
3.4.5 造型 56
3.4.6 布尔运算 61
第4 章 结构专业建模 63
章引 63
4.1 基本建模操作 64
4.1.1 参照图纸管理 64
4.1.2 创建标准层 66
4.1.3 绘制轴网 67
4.1.4 轴网识别建模 69
4.2 结构柱建模 70
4.2.1 结构柱绘制 70
4.2.2 结构柱识别建模 74
4.3 结构梁建模 75
4.3.1 结构梁绘制 75
4.3.2 斜杆(斜梁)绘制 78
4.3.3 布置梁加腋 81
4.3.4 梁识别建模 82
4.4 结构板建模 85
4.4.1 结构板绘制 85
4.4.2 悬挑板绘制 88
4.5 结构墙体建模 89
4.5.1 结构墙绘制 89
4.5.2 结构墙识别建模 93
4.6 结构楼梯建模 94
4.7 洞口建模 96
4.7.1 墙洞绘制方法 96
4.7.2 板洞绘制方法 97
4.8 楼层管理 100
4.8.1 楼层组装 100
4.8.2 全楼信息 101
4.8.3 全楼移动 101
4.8.4 楼层复制 102
4.8.5 局部复制 102
4.9 结构基础建模 103
4.9.1 独立基础绘制 103
4.9.2 筏板基础绘制 106
4.9.3 地基梁绘制 107
4.9.4 柱墩绘制 109
4.9.5 桩基绘制 110
4.9.6 桩基承台绘制 111
4.10 结构钢筋绘制方法 113
4.11 结构专业其他操作命令 116
4.11.1 测量工具 116
4.11.2 构件参数 118
4.11.3 构件显示 122
第5 章 建筑专业建模 125
章引 125
5.1 建筑专业建模前准备 126
5.1.1 建筑楼层设置与调整 126
5.1.2 轴网设置与调整 129
5.2 建筑基本墙体绘制方法 131
5.2.1 创建墙体 132
5.2.2 墙体属性修改 133
5.3 建筑复合结构墙体绘制方法 137
5.3.1 材料设置 137
5.3.2 复合材料管理器 139
5.3.3 复合结构墙体绘制 141
5.3.4 常用设置集 141
5.4 建筑门、窗、洞口绘制方法 142
5.4.1 创建门、窗 142
5.4.2 编辑门、窗 145
5.4.3 创建自定义门、窗 146
5.4.4 创建洞口 148
5.4.5 编辑洞口 149
5.5 建筑楼梯、台阶、坡道与栏杆扶手基本操作 149
5.5.1 创建楼梯 149
5.5.2 环境外编辑楼梯 152
5.5.3 环境内编辑楼梯 154
5.5.4 台阶创建与编辑 155
5.5.5 坡道创建与编辑 156
5.5.6 栏杆创建与编辑 157
5.6 幕墙绘制方法 159
5.6.1 创建幕墙 159
5.6.2 幕墙编辑环境 161
5.7 建筑板/ 屋顶绘制方法 164
5.7.1 建筑板创建与编辑 164
5.7.2 屋顶创建与编辑 166
5.8 建筑专业其他操作命令 169
5.8.1 房间创建与编辑 169
5.8.2 场地创建与编辑 171
5.8.3 用地控制线创建与编辑 172
5.8.4 立面图与剖面图 174
5.9 建筑素材库 178
第6 章 机电专业建模 183
章引 183
6.1 暖通系统绘制方法 184
6.1.1 暖通专业工程设置 184
6.1.2 楼层设置 188
6.1.3 空调风系统 191
6.1.4 空调水系统 196
6.1.5 采暖系统 201
6.1.6 设备及附件布置 205
6.2 给排水系统绘制方法 209
6.2.1 给排水专业工程设置 209
6.2.2 管道建模 212
6.2.3 设备布置与连接 222
6.3 电气系统绘制方法 224
6.3.1 电气专业工程设置 224
6.3.2 线管/ 桥架绘制 226
6.3.3 灯具布置 232
6.3.4 弱电系统设备 235
6.3.5 开关/ 插座/ 接线盒 236
6.3.6 变配电设备绘制 237
6.3.7 设备连接 238
6.4 机电设备库、洁具库 241
6.4.1 设备库 241
6.4.2 洁具库 243
6.5 模型编辑 244
第7 章 案例化应用 247
章引 247
7.1 合并工程 248
7.2 模型标注 249
7.2.1 建筑/ 结构专业注释 249
7.2.2 机电标注 252
7.3 清单 253
7.4 出图流程 254
7.4.1 视图调整 254
7.4.2 通用图纸 257
7.5 碰撞检查 260
第8 章 装配式应用简述 261
章引 261
8.1 预制构件指定 262
8.2 板类构件应用 263
8.2.1 楼板拆分设计 263
8.2.2 楼板配筋设计 265
8.2.3 楼板附件设计 272
8.3 墙类构件应用 273
8.3.1 墙拆分与修改 273
8.3.2 墙配筋设计 281
8.3.3 墙附件设计 290
8.4 梁柱构件应用 292
8.4.1 梁拆分 292
8.4.2 柱拆分 294
8.4.3 梁柱配筋设计 295
8.4.4 梁附件设计 295
8.4.5 柱附件设计 296
8.5 预留预埋 298
8.5.1 孔洞布置 298
8.5.2 附件布置 300
8.5.3 线盒相关埋件 301
8.6 施工设计 301
8.6.1 墙支撑体系 302
8.6.2 支撑库 302
8.6.3 碰撞检查 303
8.7 图纸清单 304
8.7.1 编号 304
8.7.2 图纸生成 306
8.7.3 算量统计 308
8.7.4 计算书 309
|
內容試閱:
|
在当今建筑行业中,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逐步从“概念探索”阶段迈向“价值创造”阶段。随着数字孪生、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BIM 技术不仅仅是建筑项目中的工具, 更是建筑业数据驱动转型的核心“数据仓库”,通过将建筑的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中的信息高效集成和协同,为行业带来降本增效的深远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强调要推动建筑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增强建筑业的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尤其是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中,BIM 技术与大数据、AI 等新兴技术的融合,正逐步推动建筑行业从传统模式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BIM 不仅仅是三维建模的工具,它还通过与物联网、AI 等技术的深度结合,赋能建筑全产业链,实现从设计到运维的精细化管理与控制。
作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之一,BIMBase 平台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旗下的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依托多年科研积累和实际应用经验,已经成为国内 BIM 技术的代表性产品。BIMBase 平台通过其先进的几何引擎、协同引擎和数据集成技术,实现了高精度建模、精细化管理和跨专业协同作业的深度融合,全面支持建筑、结构、机电、装配式建筑等多领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维。BIMBase 不仅突破了我国建筑业对国外 BIM 软件的依赖,还广泛应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BIMBase 与 PKPM-BIM 系统形成的协同解决方案,已在国内多个大型项目中得到应用和验证。这一解决方案涵盖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了数字化建模、智能化施工以及实时监控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协同效率。通过与 AI、物联网、云计算的深度整合,BIMBase 不仅能够提高建模精度,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优化施工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
在“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国家大力推进建筑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到 2025 年,BIM 技术的标准体系将基本形成,建筑业将实现从单一工具向智能化、集成化平台的全面升级。BIM 技术不仅用于设计和施工,还将在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智慧城市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本书旨在结合 BIMBase 平台,系统介绍 BIM 技术在建筑、结构、机电、装配式建筑等领域的实际应用,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掌握 BIM 技术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方法与最佳实践。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本书将为建筑业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 BIM 技术人才,为推动中国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教材由段羽、刘玉珍、韩风毅、丁勇担任主编;刘欣伟、李莹、李一楠、刘锡庭、白志超担任副主编。全书文字编写工作由长春工程学院段羽、刘玉珍、韩风毅三位老师完成,其中段羽负责第 3~5 章的编写工作,总计 23.16 万字;刘玉珍负责第 1~2 章、第 7 章的编写工作,总计 6.48 万字;韩风毅负责第 6、8 章的编写工作,总计 16.56 万字。案例支持及行业技术指导分别由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丁勇,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刘欣伟、李一楠、刘锡庭,吉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白志超五位行业顶尖专家承担。全书的校核与编审工作由长春工程学院李莹负责。全书最终由段羽最后负责统稿,由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刘锡庭对书稿进行了审阅。
本教材配备了大量的线上教学资源,请感兴趣的读者扫锚下方二维码进入“构力学堂” 学习。本教材讲授案例所配备的图纸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
构力学堂视频资源 案例图纸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借鉴了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资料及相关软件指导书,在此谨向这些文献和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 加之时间仓促,教材中不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衷心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4 年 9 月于长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