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清白话文献与吴语语法
》
售價:NT$
1010.0
《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二版)
》
售價:NT$
500.0
《
德州扑克自学一本通
》
售價:NT$
255.0
《
数学分析(第一卷)(第7版)(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454.0
《
什么是思想史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NT$
286.0
《
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全新增订版)
》
售價:NT$
296.0
《
从宁波到日本:生活世界的对话
》
售價:NT$
347.0
《
西夏史(历史通识书系)
》
售價:NT$
357.0
編輯推薦:
本书针对乡村振兴前沿热点问题,全面梳理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结合实地调研,提出解决办法和政策建议。
內容簡介:
本书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基于“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锚定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了十个专题的分析。
關於作者: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是农业农村部直属公益一类正局级事业单位,部归口管理司局为发展改革规划司、区域协作促进司,挂靠的社团为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China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简称CRRDRC)成立于2020年11月5日。中心的使命是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新需求,积极研究探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路径和方法。中心提供政策建议、专业咨询、人才培养、乡村振兴领军人才的培训,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宗旨,致力于乡村振兴重大理论及政策研究为核心方向的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平台。着力打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的新型智库。
目錄 :
巩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成果专项行动成效研究调研报告/1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对策调研报告/32 重点帮扶县人才回流返乡创业就业路径研究调研报告/68 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乡村治理对策研究调研报告/95 和美乡村建设典型案例研究调研报告/111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案例研究调研报告/126 脱贫地区预制菜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案例研究调研报告/147 金融资本服务乡村振兴带动农户增收研究调研报告/165 乡村交通安全保障举措及风险防范机制研究调研报告/187 民族地区“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成效研究调研报告/211 后记/236
內容試閱 :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战略部署。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和新的战略环境,新征程上乡村振兴必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呈现为一系列前沿问题。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须加强新征程上乡村振兴前沿问题研究。此举有利于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工作机制、改良政策体系,更能够为全面提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提供支持。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通过严格程序,选定北京师范大学为合作方,联合开展《中国乡村振兴智库报告--乡村振兴前沿问题研究 2023》的编写工作。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吉首大学、天津市职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长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单位组建专家研究团队,通过深入有效的协同研究,形成了系列专题报告,并于近期通过结题评审。 本书站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基于“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锚定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专题分析,包括:巩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成果专项行动成效,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经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重点帮扶县人才回流返乡创业就业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乡村治理,和美乡村建设,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脱贫地区预制菜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金融资本服务乡村振兴带动农户增收,乡村交通安全保障举措及风险防范机制,民族地区“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成效。 现将研究成果编辑成册,以飨读者。
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我国“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的近千万贫困人口的跨越式发展。2024年是脱贫攻坚过渡期第三年,既要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又要及早谋划过渡期后的常态化帮扶机制。因此,如何进一步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提高后续扶持工作效果就成为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早在2019年4月16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就提出“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五年来,中央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见表1)。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960万易地搬迁脱贫群众的后续扶持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就业帮扶稳中有进,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截至2022年底,全国搬迁群众中有劳动力503.91万人,其中475.98万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94.46%,较2021年底上升2.54个百分点,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基本实现了1人以上就业目标。二是产业发展向好,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各地围绕安置点累计建成各类配套产业项目2.54万个,农牧业产业基地或园区占配套产业项目的46.26%,辐射带动搬迁群众就业能力持续提高,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三是社区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大中型安置区已实现“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层党组织和村(居)民自治组织、驻村(社区)工作队全覆盖。22个省份向17342个安置点派设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实现了“应派尽派”。四是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各地在安置点周边均配套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等义务教育基础设施。99.56%的有搬迁后扶任务的县为安置点新配建了卫生室(站),其他县也将安置点纳人了当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范围。据统计,2022年易地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人达13615元,增速远超全国农村居民收人平均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