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
》
售價:NT$
347.0

《
奴隶船:海上奴隶贸易400年
》
售價:NT$
352.0

《
纸上博物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诞生(破译古老文明的密码,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150+资料图片)
》
售價:NT$
398.0

《
米塞斯的经济学课:讲座与演讲精选集
》
售價:NT$
347.0

《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售價:NT$
352.0

《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售價:NT$
383.0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NT$
281.0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NT$
306.0
|
編輯推薦: |
票号如何产生?
晋商西帮票号的开山字号是什么?
生意遍天下,商号遍天下,理天下之财,取天下之利。晋商票号能做大做强,最终靠的是什么?
洋教蛮横,拳乱四起,清廷无能,晋商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八国联军侵华,京师陷落,清廷西逃,面对票号被抢,账本丢失,晋商西帮又如何面对前所未有的挤兑风潮?是临危营业,还是弃庄出逃?
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年代,几十万两白银,如何由晋安全入京?
清末,票号改制成洋式银行,为何最终没有成功?
这部历史巨著《白银谷》都将给出最准确的答案!
作者成一为我国著名作家,获奖无数。
2.《白银谷》是描写晋商的代表作,并且也是作者成一的代表作。
内容经典。该小说已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知名度高,读者广泛。(本征订单后附“电视剧照”和“电影海报”)
(1)电视剧《白银谷》由著名演员侯勇、宁静主演。
(2)电影《白银帝国》由郭富城、张铁林、郝蕾、杜江主演,并获得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第29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以往出版版本,今已全部断货。
北岳文艺出版社,2021年版,定价218元。
北岳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定
|
內容簡介: |
《白银谷》主要讲述了明清两朝的晋商金融传奇。该书全景式地再现了晋商望族的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个人隐秘等诸般形态,豪门深藏的善恶恩怨,商家周围的官场宦海、士林儒业、武林镖局、西洋教会都有着丰满鲜活、淋漓尽致的描绘。
可以说,作者把晋商外在的一整套经商手段以及内在的经商理念,甚至于抽象的晋商文化精神的内涵,都在《白银谷》中得到了巨细无遗的描述与表现。
这部小说中,翔实的史实依据、晋商的传奇故事、飘摇激荡的社会与让人牵挂的人物命运艺术地融为了一体,使得这部长卷十分好看且耐看。
|
關於作者: |
成一(1943—),河南济源人。1968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国家一级作家。
曾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等。已出版各类小说作品约五百万字,其中长篇小说七部。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远天远地》,中篇小说集《干山》,长篇小说《白银谷》《茶道青红》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及京、津、晋等多项文学奖。
|
目錄:
|
上卷
第一章莫学胡雪岩 ……………………………………………………… / 003
第二章老院深深 ………………………………………………………… / 034
第三章西帮腿长 …………………………………………………………/ 068
第四章南巡汉口 ………………………………………………………… / 099
第五章绝处才出智 ……………………………………………………… / 134
第六章凄婉枣林曲 ……………………………………………………… / 169
第七章京号老帮们 ……………………………………………………… / 206
第八章绑票津门 ………………………………………………………… / 238
第九章圣地养元气 ……………………………………………………… / 272
第十章一切难依旧 ……………………………………………………… / 307
第十一章过年流水 ……………………………………………………… / 341
第十二章津京陷落 ……………………………………………………… / 375
第十三章血染福音堂 …………………………………………………… / 411
第十四章尼庵与雅园 …………………………………………………… / 448
第十五章苦心接皇差 …………………………………………………… / 484
下 卷
第十六章破千古先例 …………………………………………………… / 521
第十七章行都西安 ……………………………………………………… / 557
第十八章洋画与遗像 …………………………………………………… / 592
第十九章十月奇寒 ……………………………………………………… / 626
第二十章战祸将至 ……………………………………………………… / 659
第二十一章老夫人之死 ………………………………………………… / 692
第二十二章祖业祖训 …………………………………………………… / 726
第二十三章情遗故都 …………………………………………………… / 760
第二十四章雨地月地雪地 ………………………………………… / 796
第二十五章奇耻大辱 …………………………………………………… / 828
第二十六章返京补天 …………………………………………………… / 863
第二十七章惊天动地“赔得起” ……………………………………… / 896
第二十八章走出阴阳界 ………………………………………………… / 931
第二十九章谢绝官银行 ………………………………………………… / 964
第三十章尾声 …………………………………………………………… / 993
后记 ……………………………………………………………………… / 1000
|
內容試閱:
|
后记
写完最后的章节,如释重负,也有一点怅然若失。写这部长卷,比预想的要累人,却也比预想的要“迷人”。两年多时间,全身心陷在这“白银谷”中,几不知外间正“跨世纪”。除非不得已了,每日都要写两三千字,时有倦意,却也常有走笔生趣的愉快。如此旷日持久地写作,倦意竟有快意相伴始终,这样的经历,以前不多,以后怕也不会多。
当今是小说的淡季,旷日持久写这样一部长卷,起因其实也十分简单:想努力写一部好看的小说。
明清时代的西帮商人,是未被彰显过的商界传奇。尤其是他们独创的票号,更是清代的一个金融传奇。胡雪岩因仿办票号,成就了他个人传奇的一生,成也票号,败也票号。在西帮的大本营祁太平,似胡雪岩这种等级的富商财主,那是一个群体。但我这部小说,不是写一个富商群体,也不是写一个地域传奇,而是取了一个广角式的视角:将票号作为一个带传奇色彩的金融制度、商业制度来写。
票号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金融行当,它视同时期的东西洋银行为异类。但它在自己生存的社会里,又属异质。朝廷的道统历来就轻商,士、农、工、商的尊卑秩序,千古不易。西帮自己呢,因为生意做大了,影响所及,居然将神圣的儒学价值观“学而优则仕”,变成了
“学而优则商”。一流俊秀子弟,都争入票庄;末流子弟,才读书求仕。这对封建道统的瓦解,是很可怕的。但它藏锋不露,在明清那样的封建集权社会中,居然成就了一种全国性的事业。西帮以“博学、有耻、腿长”面世,以“赔得起”闻名,将智慧与德行化作它最大的商业资本,在最需信用的金融行业中,独执全国牛耳百多年。它瓦解着那个社会的道统和礼教,却推动着那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这当是传奇。
不过,我做的是小说,并不是要讲上面那番道理。小说,先要好看。历史小说要好看,主要得靠历史的魅力,史实的魅力,而不能只靠今人“戏说”。这是历史小说的规矩。事实上,没有足够的史实做依据,今人也是很难将西帮的传奇,出来的。
我在搜集相关素材时,找到一本《山西票庄考略》(以下简称《考略》),初版于民国二十六年( 1937)。作者陈其田先生,是当时辅仁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为写这本《考略》,他访问过北平那时尚残存的票号,也到祁太平做过实地调查。还利用访问日本,向彼国的各种经济调查所收集相关文献。但他在《考略》末尾,却写了这样几句话:“山西票庄材料的贫乏,达到极点。最奇怪的是《山西省志》,太原、祁县、平遥及太谷的地方志,没有一字提到票庄。 ”他访问票庄遗老所得到的材料,也仅是“一些零碎的传闻及片断的记忆”。在日本所得也不多。
官修的正史,不收票庄一字,可见官家轻商也达到极点。而票号自己为了“藏富”,“藏势”以及为了保守商业秘密,也不轻易留存文字遗世。因此票号史就真成了秘史。关于票号的起源,有一种流播很广的传说,便很富秘史色彩。据此传说,明末李自成从北京败走时,携带了掠获的巨额金银财货,逃经山西,一路散失。“山西人得其资,以设票号。 ”票号规则极其严密,系由顾炎武、傅山两位名士所订立,故能长盛不衰。甚至说,票号还负有为反清复明聚财的秘密使命。经陈其田先生和其他学者的辨析证伪,这一类传说也只是民间的传说、演义而已。
不过,西帮票号的这种传奇性和秘史性,倒是很适宜做小说的。将湮没了的秘史发掘出来,再现它曾有的传奇本相,这对写小说的人来说,是太有诱惑力了。但这也有些像考古发掘,得小心,耐心,旷日持久才成。不像“戏说”、演义,那是做仿古制品,不必守太多的规矩。
我二十岁以前,一直生活在“祁太平”中的太谷县城,祖、父两代都在那里经商,当然也只是很小很小的商人。 1986年,我决定“弃农从商”,由农村题材转向晋商题材写作后,先到“祁太平”的祁县跑了三年。从那以后,即开始留意一切与西帮商人、票号相关的史料、文献。这期间,山西学术界、金融界、史志工作者及其他文史工作者,对晋商、票号的研究也日渐深入,硕果累累。这使我受益匪浅,极大地丰富了创作素材,也开阔了思路。
经过这十五年小心、耐心的掘进和积累,对西帮商人及其所创票号,总算剥去了一些遮蔽它的迷障,摸到了它的一些筋骨。对于做小说来说,这似乎也够了。给这些筋骨赋予血肉,乃至灵魂,那就是做小说的工夫了。我想说的只是,因此部小说的素材来得小说本应该是引人入胜的。票号的传奇,本也提供了许多的胜景、胜境,如何“引”得好,我也不得不用心。既不能似坐电动索道,使胜景来得太容易;也不能因胜境在前,走去的一路就太枯索。当然,这也都是做小说的规矩,我只是不敢偷懒罢了。
以今天的眼光看,百年前的西帮票号,当然已经是很落后、很腐朽的一种金融制度了。但它对“商”的理解,对“商”的敬畏,用我们中华自己的文化资源,对“商”的滋养,在那样一个受主流文化歧视的社会环境中,将“商”推到的成熟程度,似乎也还值得今人回首一望的。 1986年,我开始关注西帮商人时,“商”似乎还居于各行之末;今日,已是无人不言商了。我在写这部小说中间,常发痴想:如果今日我们的商品经济,是在百年前西帮商人所达到的高度,往前推进,那争一个世界商贸的“五百强”,或扫除市场的假冒伪劣,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难吧。
总之,希望于这部小说的,首先是好看,其次读后也还有益。如此而已。
是为记。
不易,所以进入写作时也就不敢马虎草率。
作者
2001年3月初
楔 子
咸丰初年,眼瞅着太平天国坐大,清廷就是奈何不了。光是筹措浩繁的军饷,就叫朝廷窘迫至极。那时的中央财政,实在也没有太多腾挪的余地,国库支绌,本是常态。遇到出了事,需要用兵的时候,那还不要命啊?就是新开苛捐杂税,也救不了一时之急的。
面对危局,在一班大臣的策划下,朝廷最先出台的一项“筹饷上策”就是“奏令各省,劝谕绅商士民,捐助军饷”。
只是这个“捐”字,并非“捐献”“募捐”的那个“捐”,而是“捐纳”的“捐”。说白了,就是出钱买官的意思。这项特殊政策,其实也就是号召天下有钱人踊跃买官,朝廷拿卖官所得打点军饷。从官面上说,响应号召,积极“报捐”,那是爱国忠君、报效朝廷的高尚义举;中央吏部依据你“捐纳”的多少,发你一张相当的做官执照,则是皇上对你的奖赏。
这本来是应急之举,可诏令发布下去,响应却不踊跃。身处乱世,再有钱的人,花钱也谨慎了。何况谁也明白,朝廷敞开出卖的官位大多是些有名无实的虚衔。太平时候,顶个官场虚衔,还有心思炫耀炫耀,乱世要它做甚!
但军情危急,国库空虚,朝廷紧等着用钱呢,不踊跃也得叫你踊跃。哪里不踊跃,就是那里的钦命疆臣“劝捐”不力。朝廷的压力施加下来,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那些富庶的省份。
那时在全国的富庶省份中,谁家在榜首呢?
说来叫人难以相信,居然是广东和山西。“湖广熟,天下足”,广东又是最早开海禁的地方,列于首富,不足为怪。晋省山右居然与广东并列在前位,现在是叫人难以想象了。
伏思天下之广,不乏富庶之人,而富庶之省,莫过广东、山西为最。风闻近数月以来,在京贸易之山西商民,报官歇业回籍者,已携资数千万出京,则山西省之富庶可见矣。而广东尤系著名富厚之区。若能于此两省中实力劝捐,自不患无济于事。
这是咸丰三年(1853)四月十一日,惠亲王等上呈皇上的一道奏折。那时,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有这类奏折呈上来,都是要皇上吃大户,诏令粤、晋两省扛大头,多多“捐输”。有一位叫宋延春的福建道监察御史,居然将晋人在京师做银钱生意的字号,开列了一张清单,作为上奏的附片,“恭呈御览”。奏折上说,这些字号“各本银约有一千数百万两”,应饬户部,“传集劝输”。
着了急的皇上,也就不断把催捐的“上谕”发往粤、晋两省的督抚衙门,严令“通饬所属,广劝捐输”,不得以任何托词卸责。咸丰三年(1853)这一年,山西民间的“绅商士民”买官捐输的银两为一百五十九万九千三百余两,居于全国各省之首。这年全国的民间报捐,也不过四百二十万七千九百一十六两,山西占了百分之三十八,真是扛了大头。
只是,这似乎也并未叫朝廷满意,依然不断派大员下来查访,催捐。下面这道“上谕”,是咸丰四年(1854)八月,皇上下达山西巡抚恒春的,不满之情,溢于字间:
载龄、崇实奏沿途访查晋省捐输、盐课各情形等语。据奏,山西去岁续办捐输,至今未算成数。该侍郎等所过平定、榆次、徐沟、平遥、介休等州县,最为殷实,亦多迁延未交,皆由各商民因贸易收歇,藉词亏折,捐款未免观望。……山西系饶富之区,所有免商捐款,着恒春严饬所属,开诚布公,实力劝捐,勿令捐生等有所借口。
从咸丰初年开了“劝捐”的先河,一直到光绪末年,在山西做巡抚的大员差不多都为如何完成朝廷派下的捐输任务而头疼。朝廷总是张着无底洞似的大嘴,吮吸了山西不放,那实在是因为当时的山西太富了。
“晋省富饶,全资商贾”。在明清之际,以商贾贸易致富一方而名满天下的,南有徽商,北有晋商。明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有云: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入清以后,晋商仍能富于徽商,除了一个“俭”字,还在于商业上 的两大独创。一是开创并一直垄断了对蒙的边贸、对俄的外贸,打开了一条陆上通欧的茶叶之路;一是独创了金融汇兑的票号业,“执全国金融牛耳”。这都是那时代商业上的大手笔,只是不为正史所彰显罢了。
就说票号,其实就是后来的银行。清代禁用纸币,作为货币的银锭、铜钱流通起来非常不便。中国那么大,交通又不便利,外出做生意,商资的携带和交割,就成了大问题。清代镖局很兴盛,为甚?就是因为长途押送银钱的业务太多了。晋商正是在这一点上慧眼独具,开创了银钱异地汇兑的票号业。票者,凭证也,契约也。你在甲地交银写票,再在乙地凭票取银,这在今天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那时代,却几乎是货币流通中的一种革命。票号一出,大受商界欢迎,生意越做越火,越做越大。到后来,连官府上缴钱粮,调度军饷,即省库与国库之间的官款调拨,也交山西票号来承办了。票号也由金融汇兑扩展到收存放贷,与银行无异。
票号这样火的金融生意,自诞生到消亡,一直为山西商人所垄断,当时被俗称为西帮。西帮票商又集中在晋中的祁县、太谷、平遥三县,细分为祁、太、平三小帮。票号只西帮能开,别家开不了,除了西帮无可取代的财力和信誉,还因为它有独具的理念和精密的规矩。江南的胡雪岩,恐怕是唯一敢于效法山西票号的商人了,可他的南帮阜 康票号,兴盛也速,败亡也速。西帮票号似乎只是不动声色地看它兴起,又败落。阜康之后,连大清王朝都走向了衰落之旅,西帮商人却走向了自己的辉煌。
只是,在这种辉煌里面,又孕育了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