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翻篇是一种能力
》
售價:NT$
296.0

《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售價:NT$
449.0

《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售價:NT$
398.0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NT$
296.0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NT$
510.0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NT$
449.0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NT$
296.0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NT$
1295.0
|
編輯推薦: |
27岁,硕士毕业,找不到工作?他直接“卷”到了库克群岛! 从水产学院毕业生到南太平洋“岛民”,作者开启了一场“当代鲁滨逊”式的南太平洋漂泊之旅,书写了别样的职场经历。
为摆脱面对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作者无奈接受了一家远洋公司外派到南太平洋的库克群岛,负责远洋渔业基地运营的的工作。自此他开启了比996更苦、比深海更“深”的岛上生活。粗粝的远洋作业,平淡琐碎的工作日常,孤独寂寞的海岛生活,复杂的人情世故……一切历练,都变成通向成长的轨迹。哭过,笑过,所有一切,最终沉醉在了磅礴的大海和海岛的美景里,随着洋流,形成轻柔的风风,吹向你和我,温暖而治愈。
邀请每位被“996”磋磨的打工人、向往“Gap Year”的学子,以及任何需要“精神透气”的人,来共读这本书!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经过海洋、孤独锤炼,又经过岁月沉淀的新生活之书。
27岁硕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胡子,无奈选择远洋渔业公司的外派工作,远赴离家一万多公里的库克群岛,前途未卜,一切交给命运。
脱离学校的象牙塔,又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小众又勇敢的选择。
命运——或者说是一份为期两年的合同——向这里投下视线。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总有人会选择体验人烟稀少的岔路,为大众的惯性生活带来一阵南太平洋的风。
热带雨林气候、比陆地面积大百倍的海域面积、船上的生活和永远在成长的人生……这座绿色牢笼,关押着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船上的生活太艰苦了,他已经替你们体验过了;岛上的生活太寂寞了,他也替你们体验过了。没有宏大的人生观,没有轰轰烈烈的理想誓言,有的是平淡而普通的工作和生活日常,有的是把这份平淡而普通不断丰盈的心境。这是他的故事,也可以成为你、我的故事。
|
關於作者: |
胡子,1988年生,湖南宁乡人。学过英语和水产养殖,曾在南太平洋库克群岛工作。喜欢写乡间的人和事,已出版散文集《岛上来信》。
|
目錄:
|
自序 南太平洋的风 1
二十七岁去远方 1
少爷水手 13
又是一年卸鱼时 20
海上信件七封 27
北方有孤岛 44
彭林岛见闻 51
去彭林 55
苏瓦月古 65
去艾图塔基 71
渔船进港 75
在小岛吃什么 81
养黑珍珠的老李 91
抓虾 96
海边野餐 103
查理家的圣诞节 109
小岛上的新年 114
牛跃峰 119
董哥 130
谢谢你来看我 149
附录
岛民吃什么 159
|
內容試閱:
|
自序 南太平洋的风
2015 年夏天,我从广东海洋大学的水产学院硕士毕业,再次面临找工作的困境。此时我不甘心再回去教英语(本科学的英语专业),也清楚知道自己无法再承受养殖场寂寞生活的苦,在几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份外派南太平洋小岛的工作。
提供这份工作的是一家在深圳的远洋渔业公司,公司有船队在库克群岛的海域捕鱼,需要人在岛上负责基地公司的运营,包括管理账目、准证申请、渔船进出港手续等,以及维护与当地政府机构的关系。我性格怯懦,对政策上的事又尤其不敏感,无法全情投入这部分的工作,常常感到焦头烂额。
库克群岛位于南太平洋,陆地面积仅二百四十平方公里,而海域面积达到了惊人的二百四十万平方公里,汪洋大海里让人难以察觉到它的存在。该国一共有十五个岛,一半岛上有常住人口。我所在的岛叫拉罗汤加,也是首都阿瓦鲁阿的所在地。拉罗汤加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中央为原始森林,沿海一线是碧绿无瑕的潟湖,岛民大多居住在此。岛上有一条环岛公路,长三十二公里,开车半小时就跑完了,因此哪怕岛上四季如春,也抵不过两年合同期对人的折磨。我从小在四季分明的地方长大,时间越往后,越感觉身处绿色牢笼之中。
因为出差,我去过艾图塔基岛、帕默斯顿岛、那萨岛、布卡岛和彭林岛。艾图塔基是该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与拉罗汤加之间有固定航班,交通还算方便,但去其他外岛恐怕就没那么方便了,居民大多只能坐货船出行;帕默斯顿岛在首都西北五百公里处,是一座从四千米海底火山喷上来的环礁岛,海拔仅四米,岛上是绿海龟和许多珍稀海鸟的筑巢点,土地贫瘠,但长有大量露兜树和椰树,因为地方实在太小太偏远,直到1969 年才首次被标注在地图上。岛上有六十名左右居民,全是一位名叫威廉·马斯特(William Marsters)的英国人的后裔,有人说他是工人,有人说是木匠,也有说他是造酒桶的。另外几个岛上的见闻,在书里都有描述,此处便不再一一赘述。
这本书里不仅写了卸鱼、出差等工作方面的事,还有我在岛上生活的细节,虽然我说自己性格怯懦,害怕人际交往,但写得最多的似乎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事:和孔子学院的王老师去海边野餐,和建筑公司的谢总去抓虾,等等。温情的写作我一直都比较擅长,这里我却想着重谈一下对《董哥》这篇的看法,我在这篇文章里进行了更深入更尖锐的探讨——尽管底色依旧是温柔的。
董哥是我上司,职场上的人际关系本来没什么好写的,因为我很害怕人们津津乐道的那些职场生存法则。弱肉强食、狼性文化,在我看来,这些东西都在极力磨灭人性里温柔的部分,我对成为没有感情的职业化的人没有兴趣。董哥看到了我身上的这个“缺陷”,害怕我在职场上吃亏上当,他想“治好”我,我在那一刻感觉到他的矛盾,一方面他有颗善良的心,另一方面他确实又被社会上常见的生存法则束缚住了。
所以我可能并不是真的害怕和人打交道,只是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筛选想要打交道的人。我在董哥身上看到了踏实的本领以及行事的缜密,最后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他的认可,明白保持内心脆弱柔软的部分也是可行,对自己这种被他人长久诟病的生存模式也更有信心了。
岛上生活虽然寂寞,但也正是那两年我被更多的读者认识,在回国前,仓促地出了一本书,有关库克群岛的文章只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感觉是有些遗憾。现在六年过去了,邓安庆老师给我机会,让我整理出这一本完全的关于库克群岛的书,似乎是和这段经历最好的告别方式。
谢谢邓安庆老师和张玉贞老师,让这些寂寞的文章和照片以更完整的方式和读者见面,也谢谢读者朋友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和鼓励,希望大家打开这本书时,能感受到南太平洋吹来的轻柔的风。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当时我要去库克群岛这个听都没听说过的地方,他们内心的恐慌可想而知,谢谢他们的勇敢,让我知道了更宽广的世界是怎样的。
2023 年7 月1 日于湖南宁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