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认知行为疗法:临床工作指南
》
售價:NT$
398.0

《
关系5.0
》
售價:NT$
612.0

《
翻篇是一种能力
》
售價:NT$
296.0

《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售價:NT$
449.0

《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售價:NT$
398.0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NT$
296.0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NT$
510.0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探秘晚清风云变幻,领略学者方玉润的日常点滴与思想深度。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了清代学者方玉润自咸丰五年至光绪七年的日记,内容丰富且详实。日记分为《星烈日记》《心烈日记》和《新烈日记》,前两种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共三十七册;《新烈日 记》藏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四册。这些日记采用逐日纪事方式,记录了方玉润的日常活动、人物交往及事件细节,并抄录邸抄报,聚焦清军与太平军战况、官员升迁及作者对时 局的观感,兼具个人记录与工作日志的双重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态的珍贵文献。 此外,日记还反映了方玉润的文学观、史学观、堪舆观,以及他对《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文心雕龙》《红楼梦》等典籍的接受与传播,展现了其学术思想,为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提 供了独特视角和宝贵资料。
|
關於作者: |
方玉润(1811—1883),字友石,亦作黝石、幼石,自号鸿濛子。云南宝宁(今云南广南)人。廪膳生。自幼嗜学好古,饱读经书。著有《平贼廿四策》《诗经原始》《三易 原始》《鸿濛室诗文钞》《鸿濛室墨刻》《风雨怀人集》《星烈日记汇要》等。
|
目錄:
|
前言
整理凡例
星烈日记
咸丰五年
星烈日记卷之八
咸丰六年
星烈日记卷之十
星烈日记卷之十一
星烈日记卷之十二
星烈日记卷之十三
星烈日记卷之二十
咸丰七年
星烈日记卷之廿一
星烈日记卷之廿二
星烈日记卷之廿三
星烈日记卷之廿四
星烈日记卷之二十五
星烈日记卷之二十六
咸丰十年
星烈日记卷之六十一
星烈日记卷之六十二
星烈日记卷之六十三
星烈日记卷之六十四
星烈日记卷之六十五
星烈日记卷之六十六
星烈日记卷之六十七
星烈日记卷之六十八
星烈日记卷之六十九
星烈日记卷之七十
咸丰十一年
星烈日记卷之七十一
星烈日记卷之七十二
星烈日记卷之七十三
星烈日记卷之七十四
星烈日记卷之七十五
星烈日记卷之七十六
星烈日记卷之七十七
星烈日记卷之七十八
星烈日记卷之七十九
星烈日记卷之八十
星烈日记卷之八十一
星烈日记卷之八十二
同治元年
星烈日记卷之八十三
星烈日记卷之八十四
星烈日记卷之八十五
星烈日记卷之八十六
星烈日记卷之八十七
星烈日记卷之八十八
星烈日记卷之八十九
星烈日记卷之九十
星烈日记卷之九十一
星烈日记卷之九十二
星烈日记卷之九十三
星烈日记卷之九十四
星烈日记卷之九十五
同治二年
星烈日记卷之九十六
星烈日记卷之九十七
星烈日记卷之九十八
星烈日记卷之九十九
星烈日记卷之一百
心烈日记
心烈日记卷之一
心烈日记卷之二
心烈日记卷之三
心烈日记卷之四
心烈日记卷之五
心烈日记卷之六
心烈日记卷之七
同治三年
心烈日记卷之八
心学日记卷之九
心学日记卷之十
心学日记卷之十一
心烈日记卷之十二
心烈日记卷之十三
心烈日记卷之十四
心烈日记卷之十五
心烈日记卷之十六
心学日记卷之十七
心烈日记卷之十八
心烈日记卷之十九
同治四年
心烈日记卷之二十
心烈日记卷之二十一
心烈日记卷之二十二
心烈日记卷之二十三
心烈日记卷之二十四
新烈日记
光绪五年
新烈日记卷之一
新烈日记卷之二
新烈日记卷之三
新烈日记卷之四
光绪六年
新烈日记卷之五
新烈日记卷之六
新烈日记卷之七
新烈日记卷之八
新烈日记卷之九
新烈日记卷之十
新烈日记卷之十一
新烈日记卷之十二
新烈日记卷之十三
新烈日记卷之十四
新烈日记卷之十五
新烈日记卷之十六
光绪七年
新烈日记卷之十九
新烈日记卷之二十
新烈日记卷之二十一
新烈日记卷之二十二
人名字号音序索引
|
內容試閱:
|
方玉润(1811—1883),字友石,亦作黝石、幼石,自号鸿蒙子,云南宝宁(今云南广南)人。廪膳生。自幼嗜学好古,饱读经书。咸丰五年(1855)离滇入楚,辗转于王国才、李孟群幕府。咸丰十年(1860)曾短暂入曾国藩幕,后因不得重用,故乞假南归。同治三年(1864)在京为吏部铨选,派为陕西陇州(今陕西陇县)州同,力劝知州周鸾恢复州城的五峰书院,后担任书院主讲,培养了大批学子。器重他才能的陕西巡抚冯誉骥,同情他职微薪薄,奏报朝廷荐其补任砖坪厅(今陕西岚皋)通判。然尚未启程赴任,便于光绪九年(1883)谢世。著有《三易原始》《诗经原始》《平贼廿四策》《星烈日记汇要》《鸿蒙室墨刻》《鸿蒙室诗文钞》《风雨怀人集》等。
方玉润日记手稿,包括《星烈日记》《心烈日记》《新烈日记》三种。前两种现藏国家图书馆,共计三十七册,每半叶九行十六或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无直格。其中《星烈日记》二十九册,五十二卷(卷八、卷十至卷十三、卷二十至卷二十六、卷六十一至卷一百),记事起自咸丰五年十二月廿八日,止于同治二年(1863)五月廿九日。自同治二年六月初一日起,方玉润将日记改名为《心烈日记》,现存八册,二十四卷(卷一至卷二十四),记事止于同治四年(1865)五月廿九日。《新烈日记》现藏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四册,前三册品相完好,第四册部分残损,文字漫漶较多。每半叶九行十八字,白口,无格。现存二十卷(卷一至卷十六、卷十九至卷二十二),时间起止为光绪五年(1879)九月初一日至光绪七年(1881)六月三十日。为方便叙述,下文统称为“方玉润稿本日记”。另据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卷前序言:“乙卯五月出滇,迄今廿有一载,逐日所记积二百余卷,不下七千余条。”(清咸丰同治间刻《鸿蒙室丛书》本)可知方玉润日记起自咸丰五年五月离滇之时,且现存手稿仅为全部日记的五分之二,甚为可惜。
除手稿日记外,方玉润另有刻本日记名《星烈日记汇要》,卷首附年表,正文共四十一卷,同治十二年(1873)开雕于陇东分署。该本乃方氏从稿本日记中选取可资参考者分门择要,按类编排,另汇成册,分志道、经义、经济、文学、涉历、游艺、纪梦等数种类别,每类下再分细目,然后按年次先后记录,内容与稿本亦时有差异。因现存手稿日记缺失卷数较多,故刻本日记中所载部分内容,可作为手稿补充。
方玉润稿本日记规模庞大,几乎每月即为一卷,逐日记事,内容丰富。除记录每日活动外,对于提到的人物和事件,也都有细致介绍,还经常抄录邸报,着重记录清军与太平军战况、官员升迁变化以及自己对时局的观感,因此更像是一部极为细致的工作日志。日记的体例较为固定:通常每日都先有一个小标题概括主要活动,然后逐一介绍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篇幅往往长达千余字。如此细致的记录,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态,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按照其行履踪迹,可分为三个阶段简略述之。
第一个阶段是咸丰五年十二月至咸丰十一年(1861)一月之间,方玉润主要活动在湖北、安徽、河南、湖南等地,辗转于王国才、李孟群、曾国藩、欧阳崇如幕府。身处战场前线,作为亲历者,方玉润这一时期日记记载了很多清军与太平军的交战情况,如咸丰七年(1857)五月二十日记载激烈战况:
..........
咸丰六年
星烈日记卷之十
鸿蒙室主人笔记
二月初一日(1856年3月7日)书雷正绾及卢占春父子。
雷正绾,四川中江县人,现年廿八岁。身中面薄,而骨气颇奇,目光亦甚文秀,英气勃勃,多言不躁,好动不浮。精刀矛弓箭等技。由川省督标把总随征来楚,始至荆州截留,巡防江面有功,奏赏戴蓝翎,以尽先千总补用。旋奉调归王镇军调遣,随攻黄梅、广济,进扎九江,屡打胜仗。回援武昌,争先进城,杀贼甚多。镇军退扎黄蓬,论功保升尽先守备,先换都司顶戴,充当营务官。勤于公务,日以训练兵勇为己任,镇军赖为腹心焉。
卢占春,四川简州人,现年三十一岁。身中面微麻,无须,性情圆动,举止轻活,颇尚侠义。其家世传枪法,名驰西蜀。七八岁即从乃祖传习武艺,十六岁入成都军标左营,充当十营教师。先是,营官未识其技,令营兵精枪法者与较十日,无人能胜,即补马粮,故其入营未尝由战守入也。营官又令军士有能胜占春者,守兵补战兵,战兵补马兵,亦无人胜,以故名噪一时。咸丰元年,粤匪倡乱,随向帅出征,自楚至吴,复由吴旋楚,所至多以教习兵勇为务,结交遍军营,人多服其义气。保升守备蓝翎,偕张于铭取监利等县,颇立战功。近因多病,不甚出战,故隶王镇军麾下,未获寸功。今来营投效,一切营制皆新整顿,纵未接仗,而纪律亦有可观者。
卢廷元,占春义子,原名曾学渊,黄州人,现年十九岁。身材短小,面黄白而眉宇俊发,甚有胆略。从占春学习枪法,颇传其妙,兼善短刀。咸丰三年,在青抚军任内充当炮船哨官。二月初九日,贼攻武昌,廷元随水师出队,战于鹦鹉洲前,冲锋杀贼,夺船而归。十五日,又偕哨官杨世泽、刘兴顺二人,各驾炮船,同攻贼首。先是,贼于汉江沙洲旁置大筏二以自守,上安大炮十余尊,战船难近其前。廷元奋勇驶近,为贼火蛋所击,须臾船被焚,同舟十二人,四人溺水死,八人以手扳船舷得不溺。廷元则藏身舵底,急呼刘、杨二船来救,复手援八人以起,回舟更战,直扑贼筏,施炮毙贼。贼稍怯,乃跃登其筏,贼惊坠水,无一能活。众兵夺取大炮船只,回营报捷。抚军大喜,赏给六品军功。九月,随王镇军攻九江,亦累立战功。今现偕占春来营投效,偶教以队法,即能领会,日以训练勇丁为事,故所部兵众,皆井井有条。
初二日(3月8日)拟移营,不果行。
以日辰不吉故也。昨夜有令,各营出队移营,今早王镇军及袁怀忠已行,魏大伸与贼战,败退,伤亡十余人,适遇怀忠巡哨,得援始归。忠意今夜贼匪必来劫我,不敢住营内,只留数十人守营,自率精锐分伏于村落中,以候其来。而属余代白中军,恐夜中有警,急早来救。但此夜大雨霪霖,虽禀亦无益也。夫大将以号令为主,一切术数,非所崇向。倘因小数而失事机,则将此举之谓何,不已自贻之咎哉?闻昨日贼匪以数百人渡过汉口,而讷军门之马队纷纷逃散,及沙口马队来援,贼乃退归巢穴。连日贼皆出战,我兵未能大挫其锋,则贼胆未落,事尚可忧。倘不严加防范,何以能制其命耶?
初三日(3月9日)移营三山景。
凡移营须当慎重。贼每于此等时,乘我忙急,掩袭不备,苟防范稍疏,即为所劫。故必先出队阻之于前,且留数营防之于后。俟中军大营布置既定,然后撤队归营。纵使其来,吾亦有以备之,彼必不敢来近吾前矣。是日颇虑贼匪前来劫我,而乃竟不出队,彼亦知吾有备,故不欲多此一番往复耳。是晚安营未定,余权至王镇军营中借宿,知昨日之败,伤亡颇多。有军功潘大年者,为贼刺倒卧地而未至死,数贼争来砍取首级,有欲挖其心者,有欲割其耳者,有搜其身边财物手镯者。大年惧,伪死,不敢出声。救至,贼乃慌割取辫发而去。众升归,大年述其状,无不为之落魄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