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南移:宋代社会中心的转迁
》
售價:NT$
755.0

《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售價:NT$
469.0

《
肌骨复健实践指南: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
》
售價:NT$
1367.0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
》
售價:NT$
301.0

《
商业数据与分析决策:解锁数据资产,提高商业创新能力
》
售價:NT$
367.0

《
倾盖如故:人物研究视角下的近世东亚海域史
》
售價:NT$
357.0

《
史学视角下的跨文化研究(一): 追踪谱系、轨迹与多样性
》
售價:NT$
485.0

《
历史文本的文化间交织:中国上古历史及其欧洲书写(论衡系列)
》
售價:NT$
551.0
|
內容簡介: |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两宋时期尤其如此。我们这一套“知宋”丛书,旨在为有一定文史基础并有兴趣进一步了解两宋历史的读者,提供一个方便学习的门径。
《知宋·宋代之君主》分“立国时期”“守成时期”“更变时期”“再建时期”和“衰亡时期”五编,收录了二十位学者的二十二篇有关宋代君主的经典论述。全书以宋代历史的大势走向并结合君主的相应地位为主线介绍宋代君主,同时考虑到如真宗刘皇后、英宗高皇后等女主垂帘时间较长、影响时局颇大,也收录了专论进行介绍。通过这些论述,读者不仅可以一窥宋代君主政治的概况,而且对著名的政治事件及时代特点等也能有较深理解。
|
關於作者: |
虞云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南渡君臣:宋高宗及其时代》《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宁宗时代》等宋史专著,主编《宋代文化史大辞典》,点校《文献通考·四裔考》与《菿汉三言》等古籍十余种,另有《学随世转: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家与史学》《两宋历史文化丛稿》等论集与《水浒寻宋》《敬畏历史》等文史随笔十余种。
|
目錄:
|
导论……………… 虞云国/ 001
第一编立国时期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故事考释……… 邓广铭/ 015
论赵匡胤……… 邓广铭/ 027
赵匡胤与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漆侠/ 039
宋太宗继统考实……… 张荫麟/ 055
宋太宗论……… 张其凡/ 061
第二编守成时期
再说宋真宗及其时代……… 虞云国/ 083
宋真宗刘皇后其人其事……… 张邦炜/ 091
政治文化视野中的宋仁宗……… 李强/ 116
宋仁宗“仁孝宽裕”的特点及其对朝政等方面的影响……… 陈峰/ 130
第三编更变时期
宋神宗的思想与个性……… 仲伟民/ 147
评宋神宗的改革理想与实践……… 叶坦/ 177
论宣仁圣烈高太后……… 张云筝/ 189
宋哲宗的疾病、子嗣与臣僚……… 方诚峰/ 198
宋徽宗:“昏庸之君”与他的时代……… 包伟民/ 211
简论宋徽宗……… 任崇岳/ 224
第四编再建时期
宋高宗评
——兼论杀岳飞……… 王德毅/ 237
关于宋高宗的评价问题……… 朱瑞熙/ 258
南宋政治初探
——高宗阴影下的孝宗……… 柳立言/ 270
宋孝宗及其时代……… 王德毅/ 306
第五编衰亡时期
论宋理宗……… 段玉明/ 355
论宋理宗的“能”与“庸” ……… 胡昭曦/ 372
南宋少帝赵遗事考辨……… 王尧/ 388
后记……… 403
|
內容試閱:
|
导 论
虞云国
一、君主研究的意义与边界
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便成为对君主的一般称呼,中国也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制时代。尽管从世界历史的全过程来看,君主制并不是形式划一、一成不变的政制,也能适应不同阶级统治的不同国体,但自秦以降直至清朝覆灭,始终是专制政体,宋朝并不例外。
君主专制具有终身制与世袭制的两大特点,君权的至高无上与独一无二决定了皇帝实行一人的独裁,即所谓“乾纲独断”“在予一人”。在专制政体下,不仅君主个人的思想、气质、才略与能力,他自身的心理、性格、健康与智力,也都在某种程度上维系着帝国的安危盛衰,决定了子民的休戚祸福,难怪其臣民总期盼能遇上圣君明主。然而,在世袭制下,圣君明主首先可遇而不可求,即便有幸遇上,也未必能确保终其一生的任何决策都是伟大、英明与正确的。
在中国纪传体史书里,第一类即是记载皇帝事迹的本纪。刘知几在《史通·二体》里认为:“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屈细事”,其《史通·本纪》还说:“纪之为体,犹《春秋》之经,系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以显国统。”倘若撇开经传、国统等局限性,这一说法自有其合理因素。在君主专制时代,每一个帝王不啻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坐标点,对理解与把握这段历史都是必不可少的。倘若以纪传体作类比,少了某一人物的传记,至多只是取舍失当,但少了某一君主的本纪,无疑就是义例不明。关键还在于,在君主专制下,有怎样的君主,就会出现怎样的时代。在某种意义上,每个帝王就是他统治下那个时代的缩影。
既然每个君主同时具有历史坐标与时代缩影的双重意义,君主研究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
那么,君主研究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内涵,划定怎样的边界呢?刘知几在《史通·本纪》里指出:“纪者,既以编年为主,唯叙天子一人。有大事可书者,则见之于年月;其书事委屈,付之列传。”质言之,帝纪只记君主一人,而且仅记大事提纲。每个君主虽然都有历史坐标的意义,却并不意味其在位期间的所有大事都应纳入君主研究的范畴,而只应聚焦其个人因素在决策与应对当朝重大事件时究竟如何发挥作用的。君主研究属于人物研究的范畴,同时还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与文化等各专门史研究形成交集。在处理这些交集时,君主研究主要关注帝王的个人因素及其历史作用,而不是繁复讨论各领域的大事始末或制度原委,这些理应划归各种专题史的研究领域。例如,以宋神宗与元丰改制为例,君主研究着重考察君主在改制中的动因与目的、其个人倾向与诉求在其中的作用,而把官制改革的复杂内容划入制度史范畴。再如,宋徽宗与崇道的关系,同样应该处理好君主研究与道教研究的彼此畛域。这种边界,尽管有时相当模糊,但研究者还是必须努力区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