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战功图:艺术与皇权的交织(1762—1829)
》
售價:NT$
653.0

《
东方看世界·极简法国史
》
售價:NT$
255.0

《
凤凰台上(全2册)
》
售價:NT$
351.0

《
何谓好生活?——伦理学的回答(明德经典人文课)
》
售價:NT$
403.0

《
易学史(全三卷)
》
售價:NT$
908.0

《
黄帝内经精讲
》
售價:NT$
551.0

《
沉浸式元宇宙商业应用指南
》
售價:NT$
704.0

《
革命之风:殖民地大撤退与非洲的独立之路(1945—1975)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名著精选全面分析
名师导读 全面解题
名家指点 全面提高
注意解词 全面去障
|
內容簡介: |
《小学生必背古诗》根据新课标要求,选取了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75篇古诗,以每篇古诗为中心进行解读,包含作者(作品)简介、注释(注音)、导读、要点提示,书后附有考点延展与思考提高两部分,知识准确无误,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知识、要点、考点提炼的难易程度和语言表达与读者的学龄相适合。
|
目錄:
|
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
鹿柴(空山不见人) 王 维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白
古朗月行(节选)(小时不识月) 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适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甫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韦应物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郊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纶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
池上(小娃撑小艇) 白居易
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
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绅
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绅
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岛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牧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罗隐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范仲淹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轼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 曾几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陆游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范成大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杨万里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朱熹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朱熹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林升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卷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王冕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于谦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燮
所见(牧童骑黄牛) 袁枚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二下 高鼎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
考点延展
思考提高
|
內容試閱:
|
悯 农
李 绅
春种一粒粟①,秋收万颗子②。
四海无闲田③,农夫犹饿死④。
注释:
①粟(sù):谷子,脱皮以后叫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②万颗子:形容收获的粮食很多。子,谷子。
③四海:全国之内。?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
④犹:仍然,还。
名师导读
这首诗写的是农民辛辛苦苦劳作最后却饿死,揭露了社会上的不平等,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强烈的同情。前两句用“春种”“秋收”“一粒粟”“万颗子”概括了农民的劳动过程,春天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会收获很多粮食。后两句写的是四海之内已经没有闲置的土地了,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即使这样,农民还处于忍饥挨饿甚至饿死的境地。为什么会这样?种下一粒种子就可以收获很多粮食,全国的土地都已经开垦出来了,按理来说应该会收获很多粮食,农民怎么会饿死呢?作者写到这里就结束了,让读者自己想象,到底是谁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果实呢?作者在这里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的控诉。
要点提示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四海无闲田”与“农夫犹饿死”做对比,这一巨大的反差形成极大的震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