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NT$
653.0

《
中国雕塑 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
》
售價:NT$
403.0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售價:NT$
321.0

《
大国产业—中国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时代机遇
》
售價:NT$
403.0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
》
售價:NT$
704.0

《
我们如何学习:学习与教学的科学方法 (西班牙)艾克托尔·鲁伊兹·马丁
》
售價:NT$
403.0

《
感受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观看
》
售價:NT$
265.0

《
诗词串起中国史:按照朝代顺序用诗词串起一部中国通史。
》
售價:NT$
1224.0
|
內容簡介: |
张丽*的《北齐隋唐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综合运用了文学、历史及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北齐隋唐历史时段内河东地域的家族文学文化现象进行了探讨。所选择的切入点是家族文化的视角,以此进入对这一时期河东地域文学及文化现象的分析。从隋唐之交河东地域的文化形态来看,王通王氏家族以《中说》《元经》等为代表的学术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北方地区长期民族融合及文化融合的反映,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南方文化的积*影响。从河东地域的整体文化形态来看,王通《中说》的思想理念在当时具有深刻的多源社会文化背景因素,而具体表现出三教可一的文化体态。在儒学与经学思想方面,王通的儒学思想是与他对传统经学的理解、对传统经学的重新认识相联系的,其儒学观由此表现出了新的特点。正史记载中的河汾之地,儒道最新的提法,本身也是对河汾儒学面貌认识的新体现。
|
目錄:
|
绪论 一 由都邑文学重心向地域文学研究倾向的转移 二 地域文学研究的新旧思路 三 地域与家族之衍生品区域家族文学研究的兴盛 四 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选题的确立 第一章 河汾文化的源与流 第一节 河汾诸概念的溯源与辨析 一 河汾、河汾文化与河汾之学 二 河汾与河东的地理区分 三 河汾文化与河东文化 第二节 北齐至唐河东地域文学家的更替 第三节 儒道更兴背景下的河东地域 第二章 邺下风流的出现与河东士人薛道衡的文学表现 第一节 邺下风流局面的形成及其与长安儒学文明的对峙 一 邺都与长安文化表现之异同 二 邺都文化的培植及与长安之差异性 三 诗歌和散文发展的倾向性差异 第二节 河东地域的文化及文学状况 一 河东地域三大家族与乡土之关系及其文学表现 二 进入北齐、北周后河东士人才情的不同体现 第三节 南人对薛道衡诗的接受及薛诗风格的地域归因 第四节 隋唐之际河东薛氏的文学表现 第三章 隋唐河东王氏家族之文化流派 第一节 王通及其河汾之学的继承性及新变 一 河汾之学出现的时空推测 二 河汾之学之旧型儒学与新型学说之特征 三 《中说》取法北周尊周公之政治倾向性 第二节 王度之学养及其思想构成 一 出入经史、兼好志怪之学养特征 二 王度与王绩处理儒道思想方式之异同 第三节 隋至初唐嘉遁之风与汾阴名士王绩 一 唐初由隐致仕的风习 二 汾阴名士王绩放诞外行下的儒学修习 三 王绩诗赋的多面性特征及其取法渊源 第四节 王勃对王氏家族学养之继承及其对儒道思想的搁置 一 王勃之著述与学养 二 王、杨、卢、骆称序原因 三 王勃宏博之诗风及其中的儒道之因 第四章 儒与侠的矛盾及调和王维诗画艺术之成因探寻 第一节 北地尚武任侠风气的蔓延 一 河东儒文化笼罩下的尚武尚侠之风 二 北方文士对武与侠的接受及诗歌表现 第二节 河朔文学审美传统的形成 一 初唐时期河朔与江左文学概念的提出 二 河朔文学审美传统的形成 第三节 走向心灵的诗歌王维之诗文与禅 一 《河岳英灵集》与河汾地域作家 二 唐诗选本中的王维诗 三 走向禅境的诗画艺术 第五章 柳宗元与河东柳氏家族 第一节 河东柳氏家族之南北迁转与柳宗元的家族文化地位 第二节 柳宗元之文论与道论 一 文人蜂起下的求道之论 二 道论与文论的离合倾向 三 清新自然的文风表现 第三节 比兴体与著述体的划分及文类. 一 文有二道的理论观点 二 散体文的表现手法 三 行状体的特色 第六章 大历以后新兴的河东吕氏家族 第一节 河东吕氏家族的文化士人 第二节 大历时期的吕渭到元和时期的吕温 一 大历士人吕渭的诗歌 二 吕温的交游与诗文 三 永贞革新背景下的柳、吕并称 第三节 道教徒吕岩的神化与其诗歌的仙化 一 正史记载的缺失与民间传说中的吕岩 二 走向平民化的诗歌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