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排爆组遭遇自旋(第165届直木奖得主佐藤究首次引进国内! 推理×科幻×怪物 )
》
售價:NT$
352.0

《
舌尖上的微生物:发酵的历史、食谱与创新
》
售價:NT$
806.0

《
认知行为疗法简易操作指南(原著第二版)
》
售價:NT$
449.0

《
分镜!成为漫画家的第一步
》
售價:NT$
500.0

《
永恒与时间:丸山真男思想史学的交响曲
》
售價:NT$
500.0

《
现代科学史(学术界和大众市场都难以超越的科学史范本,跨界科学家呕心沥血的倾情奉献)
》
售價:NT$
551.0

《
明末清初那些年
》
售價:NT$
296.0

《
亚洲文明(第二辑)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传记丛书的微缩版。时代变迁的见证人,共和国科技发展的践行者,中国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群体的集体缩影。
|
內容簡介: |
作为老科学家学术资料采集工程的成果之一,自2014年10月起,采集工程在《中国科学报》上策划和组织开设了印刻专版,每期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一位接受采集的科学家,并配以相关史料或采集工作心得,既展现了老科学家曲折丰富的人生故事和科研经历,又提供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也成为采集工作经验总结和交流的平台。截至2016年9月,专栏已刊载130期,即刊出了130位老科学家的科研人生故事。本套丛书即为上述印刻专版130期的合辑。第四册为女科学家专辑,收入了22位女性科技专家的故事既有出生于江南名门却不爱红妆爱武装的 位女核物理学家何泽慧院士,也有人如其名般清丽、一生在企业从事药物研究开发的安静娴院士,还有风华正茂时放弃联合国WHO职位回国、后半生脚印遍及中国麻风病现场的李桓英研究员,等等。她们的人生之路不尽相同,她们从事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她们的生活品味或雅致或极简,但有一点于她们是共通的,那就是对科学研究的爱与执着。希望这一册对女科学家科研人生的集中讲述,能够丰富读者对中国女科学家这一群体的认识和理解,能够领略女科学家的别样风华,能够唤起读者对女性科学家成长特征的更多思考。
|
關於作者: |
张藜:云南昆明人,1966年生。1986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1989年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于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技史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以中国当代科学社会史、化学史等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拓展了中国现代科技史研究,促进了对共和国早期科学体制、科学家社会生存状态等问题的深入认识;以大量学术组织工作,推动了口述历史这一研究方法在科技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目前担任老科学家学术采集工程项目首席专家。
|
目錄:
|
何泽慧: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敏华:展翅长空绽芳华
王业宁:不待扬鞭自奋蹄
陈茹玉:中国有机磷农药研究的先行者
张树政:大爱寄情微生物
陆婉珍:石油分析领域的先驱
徐晓白:不惧朔风暗香来
叶叔华:星路漫漫上下求索
尹文英:山高水长路多花
陈文新:踏遍青山为中华
董玉琛:情系嘉种矢志不渝
郑儒永:名门俊彦自在行
夏培肃:恬淡人生
杨芙清:机遇来自国家需要
安静娴:俯仰一世乐在药中
张丽珠:中国试管婴儿技术先行者
李桓英:实验生涯谱写华表乐章
胡亚美:刺向血癌的利剑
肖碧莲:莲叶无穷碧
慧心此处寻
沈渔邨:以科学精神体现人文关怀
史轶蘩:经年铸剑垂体瘤
刘彤华:七厘米载玻片上的医学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