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战争与史学家:李维历史书写中的汉尼拔战争
》
售價:NT$
296.0

《
低卡料理,30天神奇变瘦
》
售價:NT$
305.0

《
古韵新声
》
售價:NT$
8568.0

《
常见中药炮制品在方剂中的选用
》
售價:NT$
454.0

《
工厂生产设备精细化、精益化、精进化管理手册
》
售價:NT$
352.0

《
秦汉至唐律令立法语言论要
》
售價:NT$
347.0

《
茶叶帝国3000年
》
售價:NT$
602.0

《
机器人建模与分析的几何代数方法
》
售價:NT$
857.0
|
內容簡介: |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其有效开展不仅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同伴等重要近端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本书以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主张的生态系统理论、本森(Benson)等提出的人类积极发展资源框架模型以及斯潘塞(Spencer)等倡导的生态系统理论的现象学变式观等思想观点为主要理论依据,并结合我国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处境不利中学生群体占比较高的社会现实,重点围绕家庭、学校和同伴关系等因素,对不同处境中学生(包括普通中学生、留守中学生、流动中学生和单亲家庭中学生等)心理素质的影响方式与作用途径进行了系统探究,并就前述近端环境因素在对普通中学生和处境不利中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程度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深入比较与分析。本书对于科学开展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既可供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工作及相关管理者阅读参考,又可供从事学校心理健康研究、素质教育研究和青少年研究的相关人员参考。
|
關於作者: |
董泽松,男,1980年生,汉族,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贺州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副教授,心理学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心理学会理事,贺州市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队长。2012年以来,先后主持2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重点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学校卫生》《现代中小学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12篇。撰写的论文《536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于2015年6月获第7届云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论文《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创伤后成长与家庭复原力的关系》于2016年3月获云南省第19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 张大均 1954 ,男,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972013,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0022012,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20032013,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曾获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突出贡献奖等。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出版论著400余篇(部),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余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