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斗罗宇宙全解:斗罗大陆IP官方设定集百科全书
》
售價:NT$
760.0

《
新民说·我也只是一个人
》
售價:NT$
347.0

《
数学史这样教
》
售價:NT$
408.0

《
高能量家庭
》
售價:NT$
153.0

《
汉晋士大夫结党交游研究
》
售價:NT$
296.0

《
考古何以可能?——考古学理论的对话
》
售價:NT$
449.0

《
大学问·昌明国粹:柳诒徵及其弟子之学术
》
售價:NT$
454.0

《
有兽焉.10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爱的瑜伽》探讨了一个人生命走向圆满的虔信之路,即通向生命圆满的道路中,虔信是一条独特而有效的道路。它向我们揭示了世俗之爱和神圣之爱。一旦安住神圣之爱,一个人就必定获得生命的圆满终极的喜乐,恒久的爱!与行动瑜伽、智慧瑜伽、胜王瑜伽相比,虔信瑜伽的实践更简单,更朴实,也更有吸引力。
|
內容簡介: |
《爱的瑜伽》一书,是对《拿拉达虔信经》的翻译以及注释。《拿拉达虔信经》共83节,探讨了一个人生命走向圆满的虔信之路,揭示了爱的本质是平静和至上喜乐。 英文版的翻译和注释者斯瓦米帕拉瓦南达具有很深的哲学素养,把深刻的理论用大众的语言表达,并且充满理性。帕拉瓦南达的解释不受制于任何宗教,而是回归心灵的探索。一个人认真阅读此书,可以摆脱宗教的迷信,更倾向于理性和爱的生活。
|
關於作者: |
作者:[印]斯瓦米帕拉瓦南达,印度瑜伽哲学研究者,具有很深的哲学素养。
|
目錄:
|
前言 1
导言 克里斯多夫伊舍伍德1
拿拉达1
第1章 定义至高无上的爱15
第2章 弃绝与忍让61
第3章 圣爱之典范79
第4章 人类生活的最高目标103
第5章 如何获得至上之爱125
第6章 寻找圣洁的同伴155
第7章 预备虔信和至上虔信187
第8章 圣爱的形式201
第9章 伦理美德与对神的崇拜239
译后记255
|
內容試閱:
|
瑜伽文库总序
古人云:关乎人文,化成天下。人之为人,其要旨皆在文-化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含摄深广,在悠悠之历史长河,不断摄入其他文明的诸多资源,并将其融会贯通,从而返本开新、发闳扬光,所有异质元素,俱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古有印度佛教文明的传入,并实现了中国化,成为华夏文明肢体的一个有机部分。近代以降,西学东渐,一俟传入,也同样融筑为我们文明的固有部分,唯其过程尚在持续之中。尤其是上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迅速实现中国化,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入,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该文化的经典文本之传入。因为不同文化往往是基于不同的语言,故文本传入就意味着文本的翻译。没有文本之翻译,文化的传入就难以为继,无法真正兑现为精神之力。佛教在中国的扎根,需要很多因缘,而前后持续近千年的佛经翻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没有佛经的翻译,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几乎不可想象。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之发展,随着中国全面参与到人类共同体之中,中国越来越需要了解更多的其他文化,需要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心量与文化态度,这种态度必含有一种开放的历史态度、现实态度和面向未来的态度。
人们曾注意到,在公元前8-前2世纪,在地球不同区域都出现过人类智慧大爆发,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文明影响了之后人类社会2000余年,并继续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人文主义、新技术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开始意识到我们正进入第二轴心时代(the Second Axial Age)。但对于我们是否已经完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学者们持有不同的意见。英国著名思想家凯伦阿姆斯特朗(Karen Armstrong)认为,我们正进入第二轴心时代,但我们还没有形成第二轴心时代的价值观,我们还需要依赖第一轴心时代之精神遗产。全球化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但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张力,甚至冲突。这些冲突一时难以化解,故此,我们还需要继续消化轴心时代的精神财富。在这一意义上,我们需要在新的处境下重新审视轴心文明丰富的精神遗产。此一行动,必是富有意义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在这一崭新的背景之下,我们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理解到:第一,中国古典时期的轴心文明,是地球上曾经出现的全球范围的轴心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二,历史上的轴心文明相对独立,缺乏彼此的互动与交融;第三,在全球化视域下不同文明之间的彼此互动与融合必会加强和加深;第四,第二轴心时代文明不可能凭空出现,而必具备历史之继承和发展性,并在诸文明的互动和交融中发生质的突破和提升。这种提升之结果,很可能就构成了第二轴心时代文明之重要资源与有机部分。
简言之,由于我们尚处在第二轴心文明的萌发期和创造期,一切都还显得幽暗和不确定。从中国人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来一次更大的觉醒,主动地为新文明的发展提供自己的劳作,贡献自己的理解。考虑到我们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极有必要继续引进和吸收印度正统的瑜伽文化和吠檀多典籍,并努力在引进的基础上,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甚至与尚在涌动之中的当下文化彼此互勘、参照和接轨,努力让印度的古老文化可以服务于中国当代的新文化建设,并最终可以服务于人类第二轴心时代文明之发展,此所谓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基于这样朴素的认识,我们希望在这些方面做一些翻译、注释和研究工作,出版瑜伽文化和吠檀多典籍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组织出版这套瑜伽文库的初衷。
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只能在实践中不断累积行动智慧,以慢慢推进这项工作。所以,我们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和各方朋友的支持,并期待与各界朋友有不同形式的合作与互动。
瑜伽文库编委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