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学史这样教
》
售價:NT$
408.0

《
高能量家庭
》
售價:NT$
153.0

《
汉晋士大夫结党交游研究
》
售價:NT$
296.0

《
考古何以可能?——考古学理论的对话
》
售價:NT$
449.0

《
大学问·昌明国粹:柳诒徵及其弟子之学术
》
售價:NT$
454.0

《
好天气(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黄雀记》后历时11年长篇新作)
》
售價:NT$
403.0

《
有兽焉.10
》
售價:NT$
305.0

《
人文传统一(“人文传统”系列丛书第七版,人文传统1:史前时期—中世纪,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终身教育是当代*重要的教育思潮,也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教育政策议题,对国际国内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系统、有深度、有分量的却不多。华东师范大学吴遵民教授负笈东瀛留学十一年,系统研究了日本社会教育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作为社会教育基础设施的公民馆以及尔后在推进终身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旨在促进社会转型的政策现状与变化。回国后十数年间坚持不懈,系统而深入地研究终身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成果丰硕。本书汇集吴遵民教授近三十年潜心研究终身教育的论文、演讲、咨询报告等40余篇,我为我国终身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
內容簡介: |
终身教育是当代*重要的教育思潮,也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教育政策议题,对国际国内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系统、有深度、有分量的却不多。本文集将著名终身教育研究者吴遵民教授发表在不同杂志、不同刊物的论文、演讲以及部分决策咨询报告汇集起来,系统呈现吴遵民教授对终身教育的研究和思考,为终身教育理论概念的澄清、发展,为我国终身教育实践的推进提供参考。读者亦可从中一窥30多年来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轨迹,进而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勾勒出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与未来走向的清晰轮廓。
|
關於作者: |
吴遵民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学成归国后,先后被聘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终身学习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终身教育立法顾问、上海市社区教育协会理事兼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等。
|
內容試閱:
|
序
出一本个人文集想必是许多学者都有的心愿,因为这既是对学者本人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的认可,同时又是对某一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和个性表达。自1984 年起,本人便开始参与国内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领域的研究,至今已历经30 余年。在此期间,虽已出版了各类学术论著30 余部,发表论文150 余篇,并且其中半数以上都与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有关,但由于上述论述大多散见于各种书刊,且时间跨度很大,因此成果虽多,却无法整体体现这一研究领域从萌芽初创到茁壮成长的全部发展历程。
2015 年12 月,本人应邀赴京参加一个有关终身教育的高端学术会议,众多与会专家就终身教育领域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竟无法达成共识。这一亲身见闻使我对我国终身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感到忧虑。理论的滞后必然会影响实践的走向,这对于正在着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及思考酝酿国家终身教育法制定的政策决策部门来说,无疑是不利的。为此,我与上海教育出版社周晟主任谈了我的看法,他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在表示担忧的同时,亦建议我将自己数十年来有关终身教育的研究汇编成一个文集,以系统回应终身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于是,以终身教育为题,涵盖20 世纪90 年代初及21 世纪以来各类论述终身教育问题的文集开始提上出版议程。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40 年以来,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40年的历史,不仅是一部国家繁荣、经济腾飞的创业史,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部教育走向现代化、终身化的发展史。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却扎扎实实地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迷茫期、发展期、成长期以及兴旺期等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终身教育理论研究百花齐放,实践探索全面铺开,终身教育思想逐渐贯穿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并成为诸多重大教育政策决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现今,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为世界终身教育发展贡献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在探索一条符合中国本土发展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取得傲人成绩的同时,终身教育在中国本土的推进也遭遇了一系列现实困境。例如,对终身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内涵与价值取向仍然存在误读或曲解,终身教育体系与传统国民教育体系之间的关系仍然模糊不清,成人教育的转型与发展亦未有明确的方向和推进方针,终身教育立交桥构想的实现及其与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也都面临着制度性的障碍与壁垒。这些现实困境的背后,是理论研究的滞后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换言之,当飞速发展的终身教育实践遭遇制度性的发展瓶颈,终身教育的理论却未能及时并有效地提供正确的实践导向或可能的解决路径。本文集的出版正是着眼于对上述关键性问题的回应,即尽力廓清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学理迷雾,促进其在认知基本概念与基础原理方面达成重要共识。而这种基本共识不仅关系到当前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深度与广度,而且关系到未来我国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蓝图。
本人1984 年本科毕业后即因偶然机遇开始接触成人教育,后于1990 年负笈东瀛留学十一年。当时日本在社会教育、终身教育领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本人在末本诚教授的指导下,系统研究了日本社会教育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作为社会教育基础设施的公民馆以及尔后在推进终身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旨在促进社会转型的政策与变化。2001 年,本人在获得日本文科学术博士学位以后回国,在短短十数年间发表了众多学术论著,并获得各种重要奖项20 余个,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与终身教育有关的研究成果。如今在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帮助下,这些发表在不同刊物的文章能够重新汇聚并出版发行,这对本人而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希望对学界有所贡献。
收入本文集的文章,包括论文、演讲以及部分决策咨询报告,其呈现的是本人在各个不同时期研究终身教育发展的不同主题、不同观点与不同方法,同时也展现 了本人对终身教育研究的现实视角与独特思考。通过以上多样研究的视阈与多元研究的方法,或许可以从中一窥30 多年来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轨迹,进而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勾勒出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与未来走向。
本文集的出版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持,我的一些研究生如邓璐、屈璐、张咪、李艳、黄家乐、周丹等,在收集、汇总、整理,以及校对的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而上海教育出版社袁彬副总编和周晟主任则对文集的最终出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人衷心希望本文集的出版能为我国终身教育学界的理论建树、政策制定、实践运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亦希望本文集的出版能引发更多志同道合者对终身教育的兴趣,以使终身教育在我国本土发展中获得新的动力源与生长点,并最终为世界终身教育的多元发展留下更为丰富而多样的中国经验。
吴遵民
2018 年5 月21 日于华东师范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