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谜文库)
》
售價:NT$
305.0

《
给孩子的考古
》
售價:NT$
296.0

《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译林思想史)从大屠杀刽子手到爱好和平的民主主义者,揭秘战后德国五十年奇迹般的复兴之路!
》
售價:NT$
505.0

《
我以为这辈子完蛋了(经历了那么多以为会完蛋的事,我还是活得好好的!)
》
售價:NT$
398.0

《
社会情绪的传递与互动研究:以情感符号为视角 (光明社科文库·法律与社会)
》
售價:NT$
434.0

《
推荐系统核心技术与实践
》
售價:NT$
505.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
售價:NT$
347.0

《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售價:NT$
254.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中国网络社会发展情况的年度研究报告,全书主要通过列举若干热点网络事件,以社会学的视角透析事件背后的社会意识、社会行为、群体特点、社会安全等,力图从学术层面对网络社会问题给予解剖和导引。与上一年度报告的结构编排方式一样,本报告仍然设置了年度“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主题报告”围绕“互联网时代信息沟通的社会基础”进行讨论,“专题报告”则关注2018年度比较重要的网络事件或网络议题。
|
關於作者: |
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社会学、理论社会学与经济社会学。近年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出版《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中国社会学的发端与扩展》《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等多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王建民,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主要从事现代性与社会变迁、民国社会学思想、互联网及其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出版著作《流动的城乡界线》(专著)、《网络化时代的个人与社会》(专著)、《古典社会学理论》(译著)、《社会学入门》(译著)、《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副主编)等。在《社会》《社会学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年度主题报告
第一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社会影响:以P2P “爆雷”事件为例 3
引 言 3
一、共享经济与“互联网+”背景下的P2P热潮 5
二、金融风险的网络化扩张 8
三、风险转化:市场出清的社会成本 12
四、过度金融化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15
结 语 18
参考文献 19
年度专题报告
第二章 中国网络社会的发展历程与时空扩展 25
引 言 25
一、日新月异的快速网络化 25
二、网络技术引入与发展的总结 27
三、中国网络社会的发展历程 29
四、中国网络社会的时空扩展 33
结 语 36
参考文献 36
第三章 “折叠空间”与“消费分层”:拼多多崛起背后的社会现象分析 38
引 言 38
一、拼多多:社交电商第一股 41
二、消费空间的现实折叠与网络伸展 46
三、“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 50
四、分级消费中的阶层分化 55
五、消费中国的网络镜像 60
结 语 65
参考文献 65
第四章 舆论反转的发生机制: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 67
引 言 67
一、传统分析视角下的舆论反转 69
二、舆论反转中的话语控制 75
三、反转发生的社会机制 80
四、舆论反转导致的后果 84
结 语 86
参考文献 87
第五章 网络空间中群体极化和舆论分化的机制研究:以“江歌案”为例 90
引 言 90
一、“江歌案”的舆论发展概况 91
二、群体极化发生机制的归因分析 94
三、动态视角:舆论整体的分化和舆论主流群体极化的内在变化过程 100
结 语 107
参考文献 107
第六章 认同与赋权:网络粉丝的文化再生产———以《创造101》节目
为例 112
引 言 112
一、网络时代的粉丝:粉丝的画像与结构 113
二、网络粉丝的价值:粉丝力量大 117
三、粉丝社群:网络粉丝的认同建构 123
四、赋能:网络粉丝社群的文化再生产 128
结 语 134
参考文献 135
第七章 时间、痕迹与网络的考古学:对抗信息遗忘的互联网记忆 137
引 言 137
一、网络时间的永恒性与信息行动的痕迹 137
二、“网络挖坟”与“扒一扒”———互联网中的痕迹搜寻行动 140
三、网络考古学与历史书写的平民化 149
结 语 151
参考文献 151
附录 2017—2018年度重要网络社会事件 153
后记 1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