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理智与疯狂
》
售價:NT$
347.0

《
数字文化:公共空间、平台与算法
》
售價:NT$
505.0

《
明代一条鞭法(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NT$
398.0

《
自我与本我:弗洛伊德经典心理学著作(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347.0

《
消费是什么 : 关于消费主义的社会学研究(一本书告诉你为什么买买买之后也有巨大空虚感)
》
售價:NT$
301.0

《
人类简史系列(白金纪念版)(套装共4册)
》
售價:NT$
1612.0

《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2.0
》
售價:NT$
653.0

《
小欢喜2:南京爱情故事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华语科幻星云奖、引力奖、黄金时代奖、光年奖得主
吴岩 严锋 陈楸帆联袂推荐
刘洋的作品里充满了新奇的创意和肆意的想象。他擅长从一个普通的科学概念出发,展开大胆的推想,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神秘而奇谲的世界。同时,他的故事往往又从我们熟悉的生活出发,他写二胡、写西游、写拆迁,既观照现实又极具中国味。
吴岩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刘洋擅长在平常的事物中描绘超常的风景,在虚幻的想象中抓住坚实的物理,让我们在一个个脑洞的展开中看到世界无数的可能性。
严锋 科幻评论家
刘洋的科幻似有神通,总能在人情世象与抽象规律之间打通经络,由平凡见不凡。《流光之翼》在题材与风格多样性上又有突破,兼具想象雄奇与阅读快感,令人对他的未来创作更生期待。
陈楸帆 科幻作家
|
內容簡介: |
这本书辑录了刘洋开始创作以来一些重要的中、短篇小说。它们风格各异,题材也各不相同。文字风格上,有《林村拆迁事件》这样文字比较朴实的,也有《蔽芾国》这样模仿古白话写作的;题材上,有《流光之翼》这种将量子计算融入一个古代背景编织的探案故事,也有《小雷音寺》这样将黑洞引入一个西游故事中的;篇幅上,有《黐手》这样的三万余字的中篇,也有《卖花的男孩》这样两千字的微小说。它们就像河滩上的一粒粒鹅卵石,虽然大小形状和花色都各不相同,但捡拾起来细观,都有各自的有趣之处。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些文字中寻找到阅读的乐趣。
|
關於作者: |
刘洋,科幻作家,物理学博士。已发表各类科幻作品八十余万字,部分作品翻译为英文在Clarksworld、Pathlight等杂志发表。曾获得华语科幻星云奖、引力奖、黄金时代奖、光年奖一等奖等奖项。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完美末日》、《蜂巢》,长篇小说《火星孤儿》。目前任教于南方科技大学,从事数字人文、创意写作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內容試閱:
|
科幻怎么写下去
杨庆祥
2018年,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其高质量的制作获得了
良好的口碑和让资本惊喜的利润,以至于有舆论认为这意味着中国
科幻时代的来临。但接下来2019年8月上映的《上海堡垒》却以其
粗制滥造而让观众大跌眼镜,以至于网上流传着一句酷评: 《流
浪地球》 为中国科幻电影打开了一扇大门,《上海堡垒》 又把这扇
门关上了。因为 《三体》 获奖以及众多科幻作家的努力而开创的
科幻黄金年代似乎正在呈现它的另外一面,固然国家意识形态
的肯定和资本的逐利流入为科幻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外力支持,但
实际上有思考能力的科幻从业者以科幻作家为主体都明
白,支撑科幻黄金时代的核心动力不是那些外部因素,而是扎
扎实实的作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推陈出新的优秀作品,如果不
能在既有的题材、主题、构想上展现出新的质素,科幻也就很难继
续进步。这应该不是我一个人的观感,而是一种普遍感受。我在很
多次活动上听到青年科幻作家言必刘慈欣,言必 《三体》,然后我
就很好奇地问为什么。因为在所谓的严肃文学圈,并没有青年作家
言必谈莫言、余华这样一些经典作家的情况。青年科幻作家的回答
是,在科幻文学界,刘慈欣及其《三体》已经不是简单的经典化的
存在,而是不可超越的高峰。在深圳参加的一次科幻会议上,青年
001作家私下和我交流时提到了一个观点:与严肃文学写作不同,科幻
文学对于题材甚至是创意的依赖是非常严重的,往往某一个题材或
者点子被用过一次,就不可重复使用了。在这种情况下,寻找
新的题材和点子就变得非常困难。重复性的写作几乎没有意
义,一些青年作家普遍表现出了一种难以为继的困惑和焦虑。在这
种情况下,提出科幻怎么写下去这样的问题,就要求科幻从业
者抛弃不切实际的被资本蛊惑起来的欲望,回到创造的原点,真
正思考个体、技术、语言和时代之间的复杂关系,创作出足够人
性化和世界化的优秀作品,推动中国科幻写作良好生态的可持续
性发展。
由我主编的第一辑青科幻丛书在 2018 年 4 月出版发行后,
业界与市场均反应良好。第二辑青科幻丛书收入六位青年科幻
作家:阿缺、刘洋、汪彦中、王侃瑜、双翅目、彭思萌的作品。他
们在写作的题材、处理的主题、叙述的风格上呈现了一种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对技术的信任和不信任;对人和机
器关系的确定与不确定;对物质和元素的可知与不可知;对文明世
界的渴望和厌弃。他们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破壁,借鉴现实主义
的、古典的、现代派的各种手法来激活科幻写作的多种潜能。毫无
疑问,任何一种探索和实验都值得期待。对我来说,科幻怎么写下
去的答案不存在于作家、批评家和资本方的规划中,而存在于这一
部部具体鲜活的作品中。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作家出版社的李宏伟和秦悦两位老师,因
为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这套丛书才得以顺利面世。
2020年3月10日改定于北京
|
|